叮咚买菜击败老对手,马力全开

这家成立四年的公司在首次季度财报中披露了80%的增长,要高出成立七年的竞争对手每日优鲜一倍
重点:
- 生鲜电商叮咚买菜进一步提升了对每日优鲜的优势,第二季度公布了更为强劲的收入增长
- 这两家公司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可以很好地避免最近一波的监管审查
林美心
中国消费者正迅速转向网上购买食品杂货,从海鲜水产到鲜花不一而足。在激烈的顾客争夺战中,总部位于上海的叮咚买菜(Dingdong Ltd.,DDL.US)似乎正在击败它成立更久的对手每日优鲜(Missfresh Ltd.,MF.US),这在它们过去一周公布的首次季度财报中得以体现。
投资者们似乎也对这一现实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自从这两家公司差不多同时在今年6月纽约上市后,叮咚买菜股票的表现要远超每日优鲜。
成立四年的叮咚买菜第二季度收入比2020年同期增长近80%,达到46.5亿元(7.196亿美元)。2020年,疫情禁足令刺激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食品。根据叮咚买菜周一发布的报告,公司预测第三季度的收入将呈现大幅翻倍,这表明它的巨额增长并不只是一时侥幸。
叮咚买菜的增长大约是2014年成立于北京的每日优鲜增长速度的两倍,后者同期的收入增长了40.7%,达到19亿元,它预测的第三季度增长速度也要低得多,在40%至45%之间。
总体而言,投资者并没有被这些数字打动,不过对叮咚买菜的评价略好。自上周公布业绩以来,每日优鲜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近10%,现在的交易价格接近上市后的低点。叮咚买菜的股价在其公告发布后的三天内大致持平。按照最新的收盘价,叮咚买菜的市值为50亿美元,每日优鲜为10亿美元,有五倍的差距。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都较早地在中国推出了在线食品杂货服务,但现在正面临来自阿里巴巴、美团和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的激烈竞争,后者较晚进入游戏,但在争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正在大举行动。
为了对抗这些巨头,每日优鲜在今年早些时候启动了与在线零售巨头京东的合作,并在最近表示,自4月以来,它在该平台上的销售额增长了近五倍。
令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是它们的服务和速度,这使得它们在对价格不太敏感和“粘性较强”的高端客户中很受欢迎。叮咚买菜第二季度的月度交易用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40%,达到840万,而每日优鲜的增长速度稍慢,为35%。
这两家公司都依靠一种高度集中的商业模式,利用自营的迷你仓库,将新鲜、优质的农产品从农村运到城市客户手中——有时在下单后不到一小时就能送达。美团和拼多多等竞争对手采用非中心化的模式,让第三方供应商和仓库运营商执行大部分任务。它们的成本要低得多,但代价是对质量的控制较少。
虽然快速增长,但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仍然亏损严重,因为它们花费巨资进行扩张并提供折扣以吸引新客户。叮咚买菜第三季度的净亏损同比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9亿元,而每日优鲜在此期间增加了四倍多,达到14亿元。
尽管如此,叮咚买菜的CEO梁昌霖试图给出最终实现盈利的大致路线图,因为投资者可能会开始对这一天的到来失去耐心。“我们的目标是先在我们更为成熟的市场实现盈利,然后再将我们的盈利目标扩展到全国更多的市场,”经过了6月的艰难上市,梁昌霖在第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说。
他补充说,例如在它的主场上海,叮咚买菜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在单位经济效益方面实现正经营利润。
不气馁
由互联网巨头腾讯支持的每日优鲜,口气更为平和。
它的首席执行官徐正表示,未来几个季度公司的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速”,但他没有讨论盈利潜力。他在公司的首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说,每日优鲜将继续关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以及“高价值客户”。
尽管如此,每日优鲜还是急于表明,它不会被抛在后面。
它最近宣布,在总部所在地的北京市场部署便利购智能货柜,并与美国休闲食品巨头亿滋国际(Mondelez)合作推出了奥利奥无糖夹心饼干。为了显示自己不仅仅是一个食品销售商,它表示,今年8月中国情人节七夕期间,其进口花卉销售额飙升了近500%
对于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来说,高昂的送货成本一直是一个痛处。叮咚买菜的配送成本约占其第二季度总收入的36%,每日优鲜稍低一点,占到28%。
今年6月,这两个网络生鲜品牌都在美国上市,当时新的监管浪潮正在正在中国本土市场形成势头,科技企业因垄断和数据安全方面的做法而受到抨击,这一因素导致中国科技股整体出现暴跌。
每日优鲜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周三收于4.39美元,约为其IPO价格(13美元)的三分之一。软银支持的叮咚买菜表现较好,目前的交易价格为21.34美元,比其23.50美元的IPO价格下降了9%,这个数字温和不少。
未来监管的不确定性显然让投资者感到不安,叮咚买菜的梁昌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谈到了这个问题。“中国的生鲜杂货市场非常大,可以有多个参与者,”他说。“这个领域出现垄断的可能性非常小。”
根据每日优鲜招股说明书中提供的第三方研究,2020年中国的食品杂货市场规模为11.9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15.7万亿元。但它也是高度分散的,排名前10的企业在在总销售额中占比不到10%。
叮咚买菜显然是努力控制叙事,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能让生鲜“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得”的领导品牌。
规模大得多的美团将与饮食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其核心业务之一,它已经发出警告,称可能会被迫支付巨额反垄断罚款,很可能与其外卖餐饮业务有关。拼多多刚刚迎来了首个盈利季度,它承诺将当前和未来的利润捐给农民——此举似乎旨在安抚监管机构。
美团的股价已经从2月份达到的峰值暴跌了40%以上,而拼多多的股价在同期也下跌了近一半。
在中国,现在大未必好——这一事实可能有助于保护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暂时免受监管的影响。
尤其是用户粘性很强的叮咚买菜,或许取得了恰到好处的平衡:在较大的竞争对手卷入中国政府更广泛的打击中时,它的体量够大,以获取规模效应;同时又没有大到被监管雷达捕捉到的程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