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ji Technology, with strong backing from investors, is capitalizing the robotics fever to pursue a listing in Hong Kong

中国酒店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对酒店机器人需求庞大,云迹科技拟在港上市

重点:

  • 公司去年收入年增近69%
  • 获阿里巴巴、腾讯等科企入股

 

白芯蕊

英伟达行政总裁黄仁勋,近数月出席公开场合不断强调机器人时代即将降临,配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即将面世,刺激全球相关股份急升,当中越疆科技 (2432.HK)今年股价持续爆涨,同样拥有机器人概念的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趁近期机器人热潮,部署在香港上市。

上市申请文件中显示,主打机器人业务的云迹科技,于2014年由胡海骏、胡泉及吴明辉成立,目前由胡海骏配偶支涛为董事长、云迹科技产品用于酒店、医疗机构、工厂、社区等多个场景,当中以酒店机器人为主。

中国用于酒店的智能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以收入计,规模由2019年的15亿元,增至2023年的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8.7%。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机器人多功能及可扩展性不断增强,市场预计到2028年酒店的智能机器人市场将达到97亿元。

酒店机器人市占第一

云迹科技开发服务型机器人,主力减轻重复性及劳动密集型工作,目前针对酒店场景为主,占集团总收入83%。酒店机器人可用于执行多项任务,包括客房服务及执行清洁任务,例如用吸尘器清扫走廊或清洁公共空间。此外机器人还可协助接待住客,包括为访客导航,提供前往客房、设施或活动场所路线,甚至提供入住或退房服务,提升住客便利性。

中国酒店业规模庞大,2023年底中国约有90,600家连锁酒店,1,650万间客房,为了提升住客体验、提高运营效率及降低成本,中国酒店业正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当中超过五成半的酒店计划增加相关机器人技术投资。云迹科技目前在全球酒店机器人市占达9%,是行业最大龙头,因此迎来酒店机器人发展商机。

八轮融资巨企入股

由于行业前景佳,云迹科技成立后先后进行八轮融资,更引入多位知名股东,当中包括阿里巴巴旗下杭州灏月、腾讯旗下的林芝腾讯、联想集团合营的联想基金、由携程集团控制的上海科慧,还有无宝不落的启明创投、中信证券、中国光大控股持股的光控众盈、中国金茂持股的茂迹等,都有在上市前先后入股云迹科技。

云迹科技收入主要来自两大部分,包括机器人及功能套件,占集团2024总收入77.2%,余下22.8%则来自AI驱动的机器人基础服务。所谓机器人及功能套件收入,主要是销售产品收取付款,或在客户租赁产品获得经常性租金。AI数字化系统收入则是AI驱动的机器人提供基础服务,以收取订阅费或一次性服务费。

集团去年收入增长不俗,按年升68.6%至2.45亿元,毛利率更大升16.5个百分点至43.5%,推动毛利急增170%至1.06亿元,但受到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等拖累,云迹科技去年收入仍要见红,但亏损已收窄三成至1.85亿元。

拓配送快递市场

为拓大商机,除了目前集中火力主攻酒店业务外,云迹科技亦开拓其他市场,包括与食品配送和快递公司合作,将机器人整合到配送系统中,特别是针对“最后一站”由机器人来处理,令快递员可避免长时间等待电梯,加快“最后一站”配送速度。

此外,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也有助云迹科技更快扭亏为盈。例如国产取代零件增加,令每台计算主控板已由2021年的1,800至2,500元,降到2024年只需1,000至1,800元,电机单价亦由2021年的400元至800元,降到250至500元,随着应用增加,规模效益扩大,配合更多零件国产替代,变相云迹科技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空间。

不过,云迹科技业绩也受季节影响,由于主要收入来自酒店相关业务,酒店为迎接国庆节、圣诞节及元旦等,才会增加采购量,因此云迹科技下半年收入会比上半年高。

总括来讲,机器人概念为AI应用落地一个主要战场,目前只是起步阶段,全球各大科技企业包括亚马逊、特斯拉、英伟达等都大力投资,特别是韩国现代汽车,2020年收购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更有望成为机器人行业黑马。

至于目前港股机器人股中,优必选 (9880.HK)及越疆市销率为40倍和87倍,假设云迹科技以50倍估值挂牌,在多个知名投资者拱照下,相信能吸引投资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快狗打车赎回基金获利逾百万

同城快递物流平台快狗打车控股有限公司(2246.HK)周二公布,赎回一项基金投资,涉及款项6,618万港元。 快狗去年底才斥资购入基金,但短期赎回,公司表示鉴于近期市况波动,全球央行政策与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董事会认为应采取更加谨慎策略,变现投资以防潜在损失,并增加集团现金储备。 是次变现获利近118万港元,集团拟将赎回所得款项作一般营运资金,支持核心业务发展。 快狗周三开平开报0.355港元,公司在过去一年由高位下跌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Why can’t humanoid robots bear the weight of intelligence?

为何人形机器人无法承受智慧的重量?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实现的核心形态之一,但其与AI大模型的结合,仍有一段路要走    头豹研究院 在生成式AI快速演进的当下,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但将AI大模型真正落地至这一复杂平台,却远比想像中困难。头豹研究院综合行业分析师饶立杰指出,尽管政策支持与产业资本逐渐聚焦,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结合仍面临明显技术与商业挑战。 硬件是最直接的限制。以GPT-4等千亿级参数模型为例,其推理过程需数十GB记忆体与上百TOPS(万亿次运算/秒)算力支援,而现阶段多数人形机器人所采用的嵌入式运算平台(如英伟达Jetson系列),算力仅介于10至50 TOPS,远不足以应对大型语言模型的运算需求。这迫使机器人需仰赖云端处理,但无论是5G或6G模组,每小时约消耗5至10W电力,加上传输延迟与失效风险,都不利于机器人进行实时决策。 此外,若选择本地运行大模型,则需搭载高阶AI处理器如英伟达Orin,其典型功耗达15至30W,配合目前1至3kWh的机器人电池容量,将导致续航力大幅缩减,甚至缩短75%以上。对一台设计用于长时间自主工作的机器人而言,这是致命短板。 控制反应落差大 即使克服算力问题,传感器与大模型的数据链整合也非易事。人形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与动作控制上需在100至300毫秒内完成感知—理解—行动的反馈闭环,然而目前大型语言模型推理延迟往往达秒级,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满足即时控制需求。 举例来说,当机器人接收到语音或视觉输入后,需即刻决定“是否行动”、“如何行动”,但大模型计算延时过高,容易导致行动滞后甚至错误,特别在高风险或复杂环境中,更难以保证操作安全性与精准性。 除了技术问题,商业落地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核心挑战。高算力需求意味着高硬件成本,若需搭载如辉达 A100等GPU,其单颗售价高达1.5万美元,使整机成本轻易突破数万美元,远高于消费市场可接受的人形机器人理想价位(约为10,000美元以内)。这也直接压缩了商用部署的投资回报率空间。 即便勉强部署,大模型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场景仍以仓库、工厂等半封闭环境为主,对如家庭看护、零售接待等开放性场景仍难以实现灵活适应。此外,AI模型在不同空间、语义与行为需求的泛化能力不足,也让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缺乏稳定成长基础。 人形机器人要真正搭载并运行AI大模型,需要算力、电源管理、控制延迟与场景泛化等多重技术突破同时发力。短期内,垂直领域的小模型或中型模型更具可行性,能在工业检测、医疗辅助等场景中先行落地。未来随着轻量化AI晶片与边缘运算架构进一步成熟,AI大模型或可真正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引领具身智能迈向更广阔的商业前沿。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原文刊登于《时代周报》,记者为朱成呈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简讯:津上精密预告年度利润急升

机床制造商津上精密机床(中国)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称,预计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将实现净利润7.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8亿元增长约60%。 公司指业绩增长因中国制造业信心恢复,带动汽车、气动液压及一般机械加工领域支出增加。公告补充:“本集团推进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日本津上精密专于中国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间业绩发布后,股价应声上涨9%。目前价格处于52周区间的中位水平。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复星医药增持复宏汉霖至63.43%

复星医药(2196.HK)周一公布,于4月11日至17日期间,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收购子公司复宏汉霖(2696.HK)合计2,103.43万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购价24.6港元,约占股份总数3.87%,涉资共计5.17亿港元。 复星医药表示,今次增持是基于对复宏汉霖发展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并拟以自筹资金支付本次增持对价。今次增持完成后,集团持有复宏汉霖的股权比例将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复星医药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但今年1月遭少数股东反对而失败。过去六个月,复宏汉霖股价上升65.5%,来到36.5港元左右。 复宏汉霖股价周二早盘上涨,至中午收市报37.95港元,升11.7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