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在疫情严厉封控下,销量仍持续上升

重点︰

  • 绿源集团再次申请在港交所上市,去年在新冠疫情下,其收入仍增长近四成,净利润突破1亿元
  • 东南亚是中国电动两轮车必争市场,绿源正积极部署增加产能,把更多产品在当地销售

 

叶天娜

国内不少大城市塞车问题严重,想在大街小巷左右穿梭,电动两轮车便大派用场。以往中国人习惯骑自行车,但随着社会进步,电动两轮车成为不少人的代步工具,在中国更是一个千亿级别的红海市场,吸引不少厂商加入竞争。

这家成立于2003年,打着“一部车骑10年”旗号的中国两轮电动车厂商绿源集团控股(开曼)有限公司,继去年11月申请在港上市无功而回后,最近卷土重来,第二度向港交所递表

绿源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电动两轮车,虽说有20年历史,但在中国电动车两轮市场只属于第二梯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2年总收入计算,绿源仅排在第5位,市占率只有4.5%,排第一的是雅迪控股(1585.HK),市占率高达26.9%,排第二的爱玛科技(603529.SH)市占率也达到18%,因此仅两家企业已占整体市场44.9%,而9大电动两轮车制造商共占80%以上的市场收入,反映行业高度集中。

在节能环保政策下,国民出行方式改变,新能源车销量节节上升,而在短距离交通工具上,伴随实时配送及外卖等新消费模式兴起,电动两轮车的需求在过去几年大爆发。招商证券的分析认为,今年中国电动两轮车总销量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26年达到每年6,97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7.1%。

根据绿源的招股文件,公司产品总销量在过去三年都有所增长,从2020年的147.3万辆,增至去年的242.5万辆,但对比雅迪和爱玛去年分别卖出1,401万辆和1,077.3万辆,可见绿源仍远远落后。

为了部署下沉市场,绿源的零售店从2020年的5,400多家,差不多翻倍至去年的9,800多家。伴随销售点愈来愈多,公司收入持续增加,2020年至2022年总收入分别为23.8亿元、34.2亿元及47.8亿元,净利润也从2020的4,029万元,大增至去年的1.18亿元。

毛利率逊同行

为了抢占市场,绿源选择以价取胜。去年平均每辆电动车的售价为1,423元,低于雅迪的1,568元和爱玛的1,931元。然而相对便宜的价格,换回来就是较低的毛利率,该公司过去三年的毛利率分别只有11.2%、9.9%及10.7%,对比雅迪及爱玛,前者去年毛利率高达18.1%,后者毛利率也有16.36%,其盈利能力也自然较弱。

从种种数据来看,难怪市场把绿源定为中国电动两轮车第二梯队。但如果对比被视为第三梯队的小牛电动(NIU.US),在同样面对中国疫情封控举措的影响,小牛电动去年收入下跌14.5%至31.7亿元,更由盈转亏4,946万元,反映绿源的表现已算不错。

面对竞争,同行以“外观专利”为主,绿源则看重“发明专利”。目前公司在中国持有374项专利,其中包括45项发明专利与219项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绿源更推出自主研发的“液冷电机技术”,减低电机与电池过热的问题,增加车辆及电池的寿命。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披露,这次上市集资主要用于研发,其次是加强销售渠道,以及用于品牌和营销活动;另外,就是建设新的生产设施,毕竟公司目前只在大本营浙江、山东及广西拥有生产基地,截至去年底的电动两轮车年产能只有约330万辆,想追赶雅迪及爱玛,必须要增加产能。

积极部署海外

除了在国内抢市场,两轮电动车另一个战场是在国外,尤其是这几年国际对环保减排等议题高度关注,市场预计传统摩托车将被电动摩托车取代。由于东南亚市场的车辆“油换电”起步较晚,加上泰国、缅甸和越南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低碳环保出行的政策,藉着软硬兼施推动电动两轮车发展,令这些市场深受期待。

绿源在海外销售的步伐较慢,虽然已通过海外经销商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等44个国家及地区销售产品,令海外经销收入同比大增81.2%,但相关金额只有1.15亿元,占总收入2.4%。不过,公司正努力急起直追,今年3月于东盟国家推出多款技术产品,并在泰国启动新一轮营销计划,更准备在当地设立工厂,估计管理层在公司上市后获取足够资金,便将全面进军东南亚市场,为业务提供新增长点。

从投资市场来看,新能源车绝对是这几年来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比亚迪(1211.HK)和特斯拉(TSLA.US)的股价在过去三年大涨4倍及2.6倍:2016年在港股上市的雅迪,当年上市价为1.72港元,上周五收报16.58港元,市值更高达500亿港元以上,因此绿源的前景或值得投资者憧憬。

从估值上看,目前雅迪的市盈率约20倍,以绿源去年获利1.18亿元推算,其上市市值只有26.2亿港元(23.8亿元),然而作为中国电动两轮车排名第五的企业,估计管理层未必愿意“平卖”股份。但在目前港股疲软,不少新股申购金额不足的劣势下,要说服投资者以较高估值入股,还看创办人兼大股东倪捷和胡继红夫妇如何驾驭投资者期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六福集团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整体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转跌势至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升13%及14%。整体同店销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销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销售升1%,澳门跌1%,海外市场升20%。至于内地市场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销售,分别升14%、31%、19%。 公司称,虽然季内国际平均金价升约四成,按重量计价的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本季进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团全球有3162间店铺,上季净减少125间,主要是内地品牌店减少。公司对内地中长线业务前景审慎乐观,计划今年度在海外净增加约20间店铺。 六福集团周五股价高开0.7%,至中午休市报22港元,升3.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游戏上线 创梦天地扭亏为盈

网游企业创梦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于新产品上线推动,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将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至5,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1.09亿元的亏损显著改善。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000万元至6,000万元,上年同期则为3,400万元。 公告明确指出:“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集团自研产品和新产品的上线,带来集团利润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1%至15.1亿元,净亏损则从2023年的4.53亿元同比扩大至5.29亿元。 创梦天地股价周五开盘上涨9.6%至0.91港元,随后持续上涨,早盘上涨20%。周四收盘时,该股年內已下跌6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发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较去年同期的9,924万元,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于期内销售强劲增长,上半年新签订单18台。另外“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核心区域的快速覆盖与渗透,销售稳步增长。“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后,需求亦渐上升。 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加上集团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期内经调整净亏损按年收窄40%至1.25亿元。 公司周五开盘升1.3%报18.6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8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机器人领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节奏集资 重点: 这是公司12个月内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计集资额约5.3亿港元 今年公司积极跨足机器人领域    李世达 如果说一次配股是为了补充弹药、推进战略,那么在一年内完成三次配股,或许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车技术企业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内的第三度配股集资。如此密集的融资行动,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虑? 知行科技最新一轮配股于7月13日正式公告,拟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价为每股15.22港元,配售价较7月11日收市价16.72元折让8.97%。集资净额约为2.31亿港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高阶智驾与驾舱一体解决方案研发、研发与生产设施升级、机器人业务并购与研发、以及一般营运资金等。 就在今年2月与去年12月,公司分别完成2.28亿港元与7,328万港元的配股筹资,截至今年6月底,两次配售尚未动用的净额分别为8,948万港元及1,108万港元。从节奏与规模来看,知行的资金计划明显已进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资本压力 急切的资金需求,源于其快速扩张的发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并于5月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过半股权,后者拥有逾60项知识产权,专精于一体化关节模块,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与机械臂。结合大模型算法与自研模块制造,知行希望以此打开具身智能的应用新局面。 而在飞行汽车领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与一家中国头部飞行汽车企业合作,提供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类新业务看似与本业相隔遥远,实则在感知、决策与控制模块上具有技术迁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于今年3月公告拟收购一间位于德国、专精高安全电子控制系统的供应商,意在补强其域控制器产品的国际化技术深度。 尽管研发与扩张投入增加,但技术成果已开始转化为订单。今年5月,知行科技获得一头部新能源车企、两家传统主机厂与一海外车厂的新定点,涵盖高阶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域控平台与视觉感知模块。 同时知行也在强化核心优势,在高阶自动驾驶域控与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构已部署于瑞萨V4H等中算力平台,并与地平线征程3、征程6等国产芯片合作,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2024年,公司累计交付22.7万套智驾方案,年增75%;获得35个新增定点,累计定点达65个,合作车企涵盖吉利、极氪、奇瑞、东风等。 去年亏损扩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来第四个亏损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亿元,同比仅增2.6%;毛利率却由9.94%降至7.28%,全年净亏损按年大增 47.8%至2.88亿元。2024年研发开支为2.81亿元,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计研发支出,公司营运基本持平,显示成本结构压力依然沉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6亿元,去年录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为1.03亿元。若考虑到2025年计划中的研发投入、跨国收购与新业务布局,现金续航力面临挑战。这也说明为何公司密集推动配股,以保持战略执行所需的资金灵活度。 市场反应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后,知行科技股价两个交易日下跌约3.2%,报16.24港元,仍较今年4月的低点高约48%。反映短期资金的压力对股价形成牵制,但市场仍对其中长期技术落地与成长潜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销率(P/S)约为2.73倍,高于德赛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于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属偏低。 知行科技正试图以技术主导的方式扩张其在AI+汽车、机器人与飞行交通领域的生态边界,证明自己是一家具技术实力与应用广度的企业。但对投资者而言,在业绩未实现拐点之前,仍应审慎评估其现金流稳健性与新业务转化效率。若能在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等高潜市场成功复制自动驾驶量产模式,则当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则,频繁配股带来的股东稀释风险与盈利不确定性,将继续主导股价的走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