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TW TSM.US
AI development needs TSMC

无法摆脱地缘政治压力的芯片大厂台积电,用亮眼的业绩证明了AI盛世仍在继续

重点:

  • 台积电去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68.8亿美元,按年增长38.8%
  • 公司计划今年将资本支出增加到420亿美元新高

 

李世达

全球最大晶圆代工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330.TW; TSM.US)近日举行业绩发布会,各界期待他们回答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AI)热潮是否还会延续?第二个问题则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之际,台积电是否正在变成“美积电”?

第一个问题主要来自近期AI概念股逐渐降温,以及台积电先进封装技术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传出被英伟达(NVDA.US)“砍单”的传闻。CoWos目前是台积电独家封装技术,全部产能都用于AI相关产品。近几年,台积电不断扩厂增加CoWos产能,为的就是因应AI需求。

对此,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在投资人会议上作出澄清,强调不仅没有减少订单,反而还在增加。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同日则在台湾另一活动受访时解释,英伟达 Blackwell架构芯片正由CoWoS-S逐步转移到更高阶复杂的CoWoS-L制程,整体订单仍在成长。

另一个证明,就是台积电持续刷新纪录的业绩表现。最新出炉的财报显示,台积电去年第四季营收按年增长38.8%至8,684亿台币(268.8亿美元),股东应占溢利年增57%至3,746.8亿台币(113.7亿美元),不仅超越外界预期,且均创下历史新高。同期毛利率按年增加6个百分点至59%;纯利率年增4.9个百分点至43.1%。台积电2024年营收总额达到900.1亿美元,也是公司上市30年来的新高。

过去一年,台积电股价上涨了81%,超过台湾加权指数28.5%的涨幅,也创下该公司自1999年以来的最大年度涨幅。去年前三季度,台积电在芯片先进制程的全球市占率高达92%。台积电的业绩,基本上能够反映当前半导体与AI领域的景气趋势。

看好未来

AI相关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去年第四季度,包含AI用途在内的高性能运算业务(HPC)贡献了公司53%的营收,环比增速达到19%。整个2024年,HPC业务占到台积电营收的51%,同比增速达到58%。在AI需求方面,包括AI GPU、AI ASIC和HBM控制器的AI加速器,其营收在台积电2024年总营收占比约15%至17%,公司预期今年会再增长一倍。

魏哲家在投资人会议上表示,受惠强劲AI相关需求及其他终端市场的温和复苏,整体半导体产业2025年将成长10%。

台积电也披露2025年一季度的营收指引为250至258亿美元,毛利率指引为57%至59%,在2025年营收增长24至26%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能达到20%。

站在芯片制造技术的前沿,台积电计划在2025年将资本支出提升到380亿至4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台积电对前景乐观看好。

芯片小偷

台积电最大的不利因素,在于地缘政治风险。曾表示“台湾偷了美国芯片技术”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将对半导体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苹果、Meta、Google和Microsoft在内的科技业巨头,都对特朗普就职典礼委员会高额捐款的情况下,备受关注的台积电既没有捐款,也不会派高层出席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保持一贯低调作风。

在此之前,美国总统拜登在卸任前夕公布最新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将现时的限制措施从7纳米级以下的先进制程技术,延伸至16纳米的成熟制程,势必再度限缩台积电对中国大陆供货的能力。

另外,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今年初已正式启动量产4纳米芯片,台经济部门官员表态,不会再对先进制程在美投资设限。不少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在特朗普可能的施压下,台积电会将更多先进产能搬迁到美国。令“台积电”成为“美积电”。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魏哲家的回答是:“门都没有。”即使更多先进产能到海外投资,最前沿的研发和最初的量产都必须在台湾才能实现。

芯片与小笼包

他用台湾知名餐厅鼎泰丰的小笼包作比喻,称小笼包是一种需要高技术水平和专注力的食品。鼎泰丰不尝试涉足所有餐饮领域,只专注特定产品,做到极致,他认为台积电的芯片也是如此。

他举例,美国光是要建4纳米厂产线就要比台湾多两倍时间,而且美国做不出来台湾所需的化学品等级,如果要做出来,价格是台积电原本购买价格的5倍。

他强调,台积电每两年半就技术就要改进一次,整个生产线设计就要改变,但是在美国,任何改变都要先停下来,把图画好,申请、批准之后再继续做。因此最先进的产能,必定会和研发一起留在台湾。

日经亚洲此前披露,台积电亚利桑纳厂最终能够实现量产,是因为获得美国退伍军人的帮助,这些人中不少人拥有机械和电子工程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工作纪律,才能够完成台积电处理日常营运和生产工作的需求。

台积电用强劲的业绩表现,证明对芯片的需求仍在快速成长,AI芯片的盛世确实存在。面对地缘政治问题的潜在风险,台积电能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技术。即使美国对华封锁趋势不变,其他市场成长终将抵消需求缺口,惟有加强竞争力,才能稳定生存。

“在AI热潮下,不管世界如何改变,仍需要台积电的先进技术。”魏哲家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云锋金融获开展虚拟资产业务

金融科技保险供应商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证监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已批准一项申请,将其现行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涵盖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公告发布后,股份周三飙升28%,创七年新高,收盘报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虚拟资产相关事宜后,也录得较大涨幅。 上月,云锋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至6.86亿港元,利润则增长142%至4.86亿港元。 加密货币挖矿和交易在中国大陆属非法,但在香港却是合法。众多企业正在香港试水虚拟资产投资及提供相关服务。香港于8月1日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为发行方订立许可与合规要求。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即将恢复生产 快于市场预期

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于江西宜春的枧下窝锂矿,在停产近一个月后,即将重启运营。该矿于8月9日采矿许可证到期,并于8月10日全面停产,此举曾一度推动中国碳酸锂价格在短短10日内上涨24%。 据CnEVPost报道,宁德时代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周二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会议上透露江西省枧下窝锂矿采矿权证及采矿许可证审批进展顺利。消息人士称,恢复速度“快于市场最乐观预期”。 停产期间,中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每吨70,000元跃升至86,500元,反映供应收缩带来的即时冲击。虽然近期价格回落至约75,000元,但波动显示锂供应对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的重要性。碳酸锂与磷酸铁是锂铁电池的核心原料,占电动车整体成本比重甚高。 宁德时代港股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432.8港元,升0.4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oya makes cosmetics

珀莱雅能否将成功经验复制全球?

营收增速放缓之际,为提振海外扩张之势,这家中国化妆品龙头企业正寻求赴港二次上市 重点: 珀莱雅正筹划赴港上市,作为对A股地位的补充,并为跻身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而募集资金 尽管野心勃勃,但经历五年强劲增长后,公司今年的核心护肤品增速已然放缓 谭英 2024年,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603605.SS)实现重大突破,成为首家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大关(14亿美元)的中国美妆企业,这标志着公司十年规划取得重要进展。事实上,创始人兼董事长侯军呈认为,要跻身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需要每年营收达到500亿元。 然而,珀莱雅最新发布的2025半年报似乎为上述前景蒙上阴影,尽管公司披露拟通过赴港上市,作为A股上市地位的补充,并募集资金提升全球知名度,但财报显示其营收增速放缓。市场关注焦点则恰恰完全落在增长放缓上,财报发布后两周内,投资者抛售导致公司股价跌幅逾10%。 许多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企业,因看上香港市场的国际化而选择再赴港上市,珀莱雅若实现"A+H"上市,亦属顺应潮流。公司于2017年在A股上市,募资7.67亿元,后股价累计上涨四倍,早期投资者回报丰厚。 为实现全球布局,珀莱雅去年在巴黎设立欧洲研发中心。侯军呈去年12月向股东透露,计划“收购具有历史积淀与核心技术的欧洲品牌”,瞄准总价不超过5亿美元的护肤品及香水领域。 这家公司在其英文领英主页宣称:“赴港上市不仅能更有效触达全球投资者、传递品牌价值,还将加速多品牌矩阵国际化进程”,并指 “此举将助力吸引亚太地区核心消费群体与优质合作伙伴,为海外业务高速扩张提供支撑”。 珀莱雅当前市值逾320亿元,意味潜在港股上市募资规模可达数亿美元。 2024年,珀莱雅实现10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1%,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净利润劲增30%至16亿元。 这些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国内市场,即使正值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捂紧钱袋。去年,这家公司在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收入仅1.406亿元(占总营收1.3%),尽管同比增幅达69%。公司在去年12月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探索和试水,深耕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打磨产品的同时逐步渗透线下渠道。” 2006年,珀莱雅发轫于下沉市场,采取数字化优先策略,避开与国际大牌正面交锋。公司是首家在拼多多开设旗舰店的中国美妆企业,拼多多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首选。除核心品牌珀莱雅护肤品外,该公司还培育了多个子品牌。 全球劲敌环伺 不过,面对法国欧莱雅(OR.PA)、西班牙普伊格(PUIG.MC)、日本资生堂(4911.T)等国际巨头,已属艰巨挑战,更遑论本土后起之秀。珀莱雅半年报显露增长见顶迹象,财报传递多重警报,营收与盈利增速骤降,核心珀莱雅护肤品线收入出现萎缩。 公司上半年营收53.6亿元,同比仅增7.2%;净利润7.99亿元,虽实现13.8%的增长,但仍远低于历史增速。占营收74%的珀莱雅品牌产品,收入同比微降0.08%至39.8亿元,为五年来首度下滑。同期,销售费用增长13.64%至26.6亿元,研发费用却持平,令一些分析师担忧,在功效型新品与细分赛道日益驱动增长的国内市场,此举恐难支撑后续发展。 志在角逐全球市场之际,珀莱雅本土大本营正遭受国内竞品日益严峻的挑战。对手毛戈平(1318.HK)和上美股份(2145.HK)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前者营收劲增31.3%至25.8亿元,后者增长17.3%至41亿元。 毛戈平着力布局体验式线下营销,在全国120个城市设柜并配备逾3,000名美妆顾问。反观珀莱雅,96%收入依赖线上渠道。上美股份则收缩达人带货策略,凭借韩束护肤品牌,强化抖音自有内容投放。 作为行业龙头,珀莱雅仍有底牌应对高增长对手的冲击,收购日本洗护品牌Off & Relax,该品牌上半年营收飙升103%至2.79亿元;另一宣称“致力于跳出主流叙事”的子品牌Insbaha原色波塔也表现强劲,营收增长80%至9,700万元。 中期业绩公布后,券商观点出现分化。杰富瑞将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目标价从115元下调至102元;中信证券则肯定珀莱雅“新品梯队”建设与成本管控成效;招商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预计2025至2027年净利润将勉强维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2%、13%和10%。 珀莱雅A股市盈率约为20倍,估值看似合理,但远低于毛戈平84倍、上美股份39倍及欧莱雅35倍的水平。 纵使珀莱雅与本土竞争对手怀揣全球雄心,中国化妆品出口规模仍相对有限,今年上半年该类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2%至187亿元,主要销往美国、英国、印尼、荷兰及日本。 中国企业应能在东南亚发挥比较优势,当地支付生态与消费习惯与中国相似。欧睿数据显示,2019至2024年,中国大众彩妆出口年增速达70%,大众护肤与面部护理品牌同期分别增长115%和111%。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茂销售渐复苏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产开发商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销售数据,8月销售金额90.77亿元,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个月,集团累计的销售金额达708.8亿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楼面面积达318万平方米。 中国金茂周三平开报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逾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