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入增长大幅放缓的背景下,这家由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支持的公司去年继续出现巨额亏损

重点:

  • 哈啰出行相对较高的成本及其独立性质,可能使该公司难以实现盈利
  • 种种因素意味着,与国内的共享经济同行美团,以及美国巨头优步相比,哈啰出行的估值可能会小不少

阳歌

对一些人来说,希望似乎是永恒的,尤其是那些身处共享经济领域的人。

这也是哈啰出行(Hello Inc.)发出的主要讯息之一,该公司已成为中国庞大的共享单车市场中第一个申请上市的主要参与者,这一次是在纳斯达克。用“庞大”一词形容中国共享经济领域中这一特定的板块再贴切不过了,因为在过去五年里,数百万辆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街头风景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这一类公司继续大量亏损。

这里是哈啰出行上周五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它让我们首次看清这类公司是多么的不赚钱。

该公司去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膨胀了50%,达到45亿元(7亿美元),高于前一年15%的亏损增长率。

出于没有明确解释的原因,该公司的实际净损失却要小得多,从一年前的15亿元缩减到2020年的11亿元。它的经营亏损也出现了类似幅度的缩减,这也许表明普通股股东要承担一大笔债务或其他义务,而这些债务和义务并不包括在公司的日常运营中。

该公司的营收相对好些,去年增长25%,达到约60亿元。但即便如此,也大大低于前一年收入翻番的情况。

同样有些令人担忧的是该公司的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租车数据,这是其核心业务,占收入的91%。招股书显示,去年每个季度该部分服务的收入实际上都比上年同期下降,其中第四季度下降6%。

2020年上半年核心业务的下滑可以归因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因为当时中国的许多人被关在家里,不怎么在外面活动。但可以肯定的是,到了第四季度,情况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所以不清楚为什么共享单车业务在那个时候仍然在收缩。

招股书显示,从运营角度来看,哈啰出行在全国300个城市运营着超过1000万辆自行车,去年租车数量达51亿次。这些租车交易中的大多数金额都很微小,因为行程多在0.5公里到3公里之间,而通常这样一段里程仅需1.5元甚至更少。

除了这些关键的财务和运营数据,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将阿里巴巴的蚂蚁集团记为其最大的股东,拥有该公司36%的股份。另一个主要股东是永安行(Youon Group),它是中国第一波共享单车热潮的参与者,那时的参与者还包括现在已经消失的摩拜单车(Mobike)和Ofo等。

永安行后来并入哈啰,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公司7%的股份。摩拜单车在2018年以27亿美元出售给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服务巨头美团(Meituan)之后,这个名字基本上已消失。Ofo从未正式倒闭,但是你现在已经看不到它的单车了。

哈啰出行究竟价值几何

对财务和运营信息有了了解之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通过查看哈啰出行的筹款目标和其他一些共享经济企业,试着厘清它究竟价值几何。

该公司给出的初步筹款目标是1亿美元,这通常被称为“占位数”,用于衡量真实的市场需求。但这个数字也提供了一些初步迹象,表明该公司似乎认为自己此番估值可能在8亿美元到30亿或者40亿美元之间。

哈啰出行这个规模的共享单车,在中国是比较独特的,或许是因为它的人口密度高,城市相对平坦,就在不久前还有着丰富的骑车文化。不幸的是,中国另外两家主要的共享单车服务公司都不是独立运营的,一家归美团所有,一个属于类似优步(Uber)的滴滴出行。

哈啰出行和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的最大区别是,它是一家独立的共享单车运营商。另外两家则拥有大量相关业务的组合,既可以把其他服务的客户引流到自行车业务,也可以反向操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异,也可能是哈啰出行一大劣势。

在香港上市的美团,确实发布了一些关于其共享单车服务的信息,这是公司财报中“新举措收入”部分最大组成部分。该公司表示,新业务及其他分部收入去年增长33.6%,达到人民币273亿元,占其2020年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经营亏损增长了62%,至人民币109亿元,大约是哈啰出行经营亏润的10倍。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美团的这个业务部分还包括以社区为基础的食品杂货配送服务,这是一个相当年轻的领域,而且很烧钱,因此占到了亏损的大头。

目前美团的市值在2200亿美元左右。其中四分之一——也就是来自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收入贡献,会转化为约500亿美元的市值。但我们必须从这个数字当中减去一个很大的折扣,因为新业务及其他分部亏损严重,这就意味着这块业务最多值10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

还有亏损的优步这个最早的共享经济巨头,它目前的市值大约为1000亿美元。哈啰出行的收入是优步的十分之一左右,按照纯收入计算,这家中国企业的估值应该在100亿美元甚至不到。

最后,若是基于运营规模相当的假设:哈啰出行作为独立服务商的地位意味着,它可能比美团的共享单车业务的估值要低,因为后者是一个更大的O2O产品和服务组合的一部分;由于直接拥有和运营自行车队,哈啰出行的成本要高得多,这就意味着它可能比优步的估值低得多,因为后者既不拥有也不直接运营作为其全球服务核心的诸多车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J&T is a delivery company

新闻概要:极兔速递东南亚业务强劲增长 营收利润双升

这家物流公司上半年处理包裹约140亿件,在东南亚及南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实现强劲增长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务商极兔速递环球有限公司(1519.HK)上周五披露,得益于新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47.1%,由去年同期的3,100万美元跃升至1.56亿美元。 近年来极兔全球布局提速,业务版图从最初的东南亚和中国,扩展至沙特、阿联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等新区域。 今年上半年,在东南亚、中国以及拉美、中东等新市场的包裹量大幅增长的推动下,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13.1%至55亿美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占比为97.1%。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主要受东南亚业务扩张驱动,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上升24.2%至4.36亿美元。 极兔速递副总裁后军仪表示:“我们在东南亚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但仍保持增长韧性,新兴市场业务迎来盈利拐点。” 上半年公司处理包裹量达139.9亿件,较去年同期110亿件增长27%。优势市场东南亚增速领跑,在电商业务日趋繁荣,以及依托价格优势在非电商领域取得的拓展下,该区域包裹量增至32.3亿件,同比增长57.9%。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数据,该增长使极兔在东南亚的市占率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至32.8%,连续六年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称该区域单件成本同比下降16.7%,竞争力持续增强。 公司最大业务区域为中国市场,上半年包裹处理量达106亿件,同比增长20%,市占率11.1%。尽管价格战激烈,通过运营提效,单件成本仍降低10.3%。 新兴市场包裹量增至1.7亿件,同比增长21.7%,南美表现尤佳。随着拓展成效显现,该区域收入贡献增至3.6亿美元,并首次实现经调整EBITDA盈利157万美元,去年同期则为亏损784万美元。 截至6月30日,公司拥有6,900家网络合作伙伴,较2024年末减少100家;服务网点增加100个至19,200个;分拣中心数量维持239个。 极兔速递在2015年创始于印度尼西亚,现已成为东南亚头部快递企业;2020年进军中国市场后,业务已覆盖13个国家,目前持续向拉丁美洲及中东拓展。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国富氢能折让17%配股 集资9,099万港元

氢能储运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日公布,以每股配售价54港元,配售合共最多173万股新H股,集资总额9,347万元,所得净额9,099万元。 配售股份占经扩大之已发行H股总数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13%及1.62%。每股配售价较上周五收市价65.1元折让约17%。 公司拟将配售所得款项用于为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制氢工厂、加氢站及氢气液化工厂的投资与合作拨付资金。 国富氢能上半年录得收入1.09亿元,按年下降19.2%。亏损由上年同期1.12亿元,收窄至8,925万元。 公司股价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64.4港元,跌1.0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ininglamp makes marketing software

投资者星光熠熠的明略 获中证监放行拟集资1亿美元

这家领先营销软件制造商的香港上市计划,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此次上市可能筹集超过1亿美元 重点: 明略科技赴港上市获中国证监会放行,为公司筹集逾1亿美元的上市计划铺平道路 投资者包括腾讯、WPP及淡马锡的明略,正积极削减成本,向实现盈利迈进   阳歌 明略科技上市申请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顶级投资者阵容,几乎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财务状况的稳步改善;上周五,公司的上市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意味香港上市的进程取得重大监管进展。 明略科技潜在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去年收入有所下滑,公司的服务旨在帮助企业通过更好地理解客户,进而提升营销能力。公司也在相当积极地削减成本,这体现出良好的内控纪律,但如果力度过大,可能导致未来的业内领导地位动摇。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发展的潜力下,公司过去三年将其研发支出削减过半,在行业中这做法可能过于激进。 继前一次申请过期后,明略科技今年6月再次提交香港上市申请。根据上周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的公告,明略科技的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新申请可继续推进。公告还显示,明略科技拟发行不超过830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在2024年1月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降至16.7亿美元,较2020年11月融资后高峰期的30亿美元估值大幅缩水。此次上市计划由国内投行龙头中金公司承销。最新估值加上中金公司的行业地位,上市可能筹集相对可观的1亿美元或更多资金。 尽管如此,我们将深入剖析该公司的运作细节,其基本面虽存少量问题但仍较为乐观。在多年跟踪中国科技领域的经历中,鲜有见到像明略科技这样具备众多明星投资者的公司。这一名单以互联网巨头腾讯为核心支柱,后者持有明略科技约30%的股份。 腾讯的投资背景可能是帮助明略科技吸引其他知名机构的关键因素,包括红杉中国、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以及全球风投巨头凯鹏华盈。其他投资者还涵盖两大媒体行业巨头,英国的WPP和中国领先短视频平台快手。这些投资者持股比例各异,从1.8%到红杉中国的7.5%不等。 根据上市文件,公司核心产品“秒针系统”去年占其总收入的90%,该系统“整合媒介预算优化、社交媒体管理及客户增长软件”。明略科技提供工具,帮助企业客户,如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和餐饮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并优化主要通过在线媒体平台投放的营销内容。 例如,上市文件指出,客户可利用明略科技的分析服务发现,北方地区的产品消费者在冬季更喜欢观看以雪景为背景的视频,且喜爱视频中的小提琴音乐。“可推断广告素材中文字、图片与视频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协助企业识别出可能生成最佳营销效果的广告内容。” 收入下滑 接下来,我们将审视财务数据。公司收入去年短暂受阻,但盈利指标正稳步改善,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 2023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5%至14.6亿元(约合2.05亿美元),但去年下降5.5%至13.8亿元。未提供今年的财务数据,但我们推测降幅在今年上半年可能延续。公司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中,运营智能和营销智能去年双双下滑,两者占总收入九成以上;仅有行业解决方案板块实现11.3%增长,但该板块仅占收入的9%。 相较而言,据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数据,明略科技处于龙头地位的中国数据智能应用软件市场,预计2023至2028年的年均增长18.7%,到2028年销售额可达713亿元。因此,明略科技增长已滞后行业均值;去年收入收缩又显著丧失市场份额,作为自居市场领军者的公司而言,这不是好兆头。 然而,下滑的主因看似合理,即公司正尝试从低毛利的定制产品转向更盈利的标准化产品。伴随这一转型,毛利率从2023年的50.1%改善至去年的51.6%,不过两者均低于2022年53.2%的水平。 过去三年,明略科技也在大幅削减开支,进而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如先前所述,研发支出从2022年的7.51亿元降至去年的3.53亿元,降幅逾半;同期行政开支下降38%,销售及营销支出减少55%。 所有这些开支削减,帮助公司去年实现首次调整后经营利润58万元,2023年同期则亏损1.18亿元。公司调整后净亏损,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及股票薪酬,也从2023年的1.74亿元大幅收窄至去年的4,500万元。 现金流也稳步改善,明略科技预计今年这一趋势将“显著向好”。净现金量增长的同时,负债比率从2023年末的47.9%锐降至去年的13.8%。 所有这些向好趋势意味着,此次上市一旦落地,可能吸引相对较强的投资者关注。雄厚投资者阵容构成重大信心信号,成本自律及盈利指标的改善也是积极因素。这家公司很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受益者,但需谨慎维持下滑的研发支出,以免被更激进对手赶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大行科工招股集资近4亿港元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一公开招股,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集资3.92亿港元,本月4日截止认购,8日正式挂牌。 公司的自行车销量由2022年的148,956辆,上升至2024年的229,525辆,复合年增长率24.1%。今年首四个月,销量93,398辆,同比上升146.5%。 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2.54亿元增至去年的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期内盈利则由3140万元,增至5,230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1%。今年首四个月收入及盈利分别为1.85亿元及2,150万元,同比上升46.8%及69.3%。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