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誠健華的核心產品奧布替尼收入倍增,帶動上半年營業額大升142%,反映公司的商業化表現漸入佳境

重點:

  • 諾誠健華中期收入大升142%,但由於研發開支及匯兌損失增加,令期內虧損倍增
  • 公司手握65億元現金,仍計劃登陸上海科創板集資40億元,以建設生產基地協助加速產品商業化

莫莉

過去一年,中國的創新藥板塊顯著降溫,投資者越來越重視創新藥企的商業化能力,部分未能獲得「輸血」的公司,只能收縮研發管線。不過,擁有創始人明星科學家施一公的光環加持,連年虧損的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依然備受資本市場追捧,在手握65億元現金時,又即將登陸上海科創板集資40億元。

諾誠健華上周一公佈的2022年中期業績,展現了公司良好的商業化前景。得益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銷售額倍增至2.17億元,其上半年營收同比上漲142%至2.46億元。但由於期內研發開支增加,加上公司採用美元為記帳本位幣,受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因素影響,期內產生的未實現匯兌損失金額明顯增加,令中期虧損擴大111%至4.4億元。如果扣除匯率因素,公司的實際虧損同比收窄約5,300萬元。

不過,投資者對其業績基本上無動於衷,該公司的股價在公佈後當日下跌了1.4%。儘管如此,其估值比同行存在巨大溢價,表明它仍然深受投資者歡迎。

諾誠健華成立於2015年,公司自主研發的奧布替尼於2020年底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晚期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以及復發/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兩項適應症。

去年12 月,奧布替尼的兩項適應症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在自建銷售隊伍的積極推動下,奧布替尼在國內血液瘤市場的滲透率快速提升,目前已覆蓋超過260個城市、1,000多家醫院和5,000多名醫生,並被列入多項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

除了自主研發的奧布替尼,「財大氣粗」的諾誠健華也通過引進授權方式增加產品管線,去年8月,諾誠健華引進了美國Incyte公司的CD19單抗Tafasitamab;今年7月,Tafasitamab聯合來那度胺在海南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開出首個處方,在瑞金海南醫院為一名符合條件的彌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完成國內首例注射使用。

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允許有臨床急需的個人使用中國藥監局尚未獲批的創新藥、醫療器械和技術進行治療,而這項藥物組合已經在中國香港提交上市申請。

收入續快速增長

除了兩款處於商業化階段的藥物,諾誠健華還有11款產品處於臨床階段、5款產品處於臨床前階段,正在中國和全球進行30多項臨床試驗。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增至2.74億元,同比上升48%,原因是更多創新藥專案進入臨床階段,同時也開展了更多第三期臨床試驗。

奧布替尼是一款BTK抑制劑,該類藥物主要治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瘤。由於BTK抑制劑面向血液瘤這一大適應症,市場潛力巨大。強生公司(JNJ.US)和Pharmacyclics公司聯合開發的全球首個BTK抑制劑伊布替尼(Ibrutinib)於2013年上市後,銷售額持續增長,去年銷售額近百億美元,是全球五大暢銷藥物之一。

當前全球僅有5款BTK抑制劑獲批上市,除了拔得頭籌的伊布替尼,中國市場上還有本土藥企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澤布替尼於2020年6月獲批上市。作為奧布替尼的直接競爭者,澤布替尼因上市時間稍早,市場佔有率更勝一籌,據百濟神州財報顯示,澤布替尼上半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7,020萬美元(4.8億元),同比增長82.7%。

不過,浦銀國際的報告指出,諾誠健華將繼續推進醫保准入工作,預計下半年產品銷售額將環比上升 30%至35%,反映收入前景不俗。

奧布替尼的適應症還在不斷拓展中,其中治療復發/難治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和復發/難治邊緣性淋巴瘤(MZL)的兩項新適應症已經提交中國藥監局審評,期望明年獲批。當前,中國 MZL量患者數量達4.5 萬,國內暫無 BTK 抑制劑獲批治療這種病症,若能成功獲批,將顯著擴大奧布替尼的市場潛力。

資金實力再加強

此外,中證監8月初同意諾誠健華在上海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這意味著諾誠健華即將成為第四家「A+H」上市的創新藥企。

然而,諾誠健華其實無迫切現金需要。中期財報顯示,公司期末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高達65.2億元,據諾誠健華去年9月提交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計劃募資約40億元,勢將進一步加強資金實力。

這是因為推進藥品商業化、進行臨床試驗和增加產能都需要「燒錢」。今年6月,諾誠健華廣州藥品生產基地商業化生產已正式獲批,從6月30日起可用於生產奧布替尼片,正式開啟自主生產之路;同時,公司將於北京建設創新藥基地,設有公司總部大樓、創新藥研發中心和大分子生產基地。

雖然諾誠健華的融資之路看似平坦,但其股價近期處於低位,自去年7月達到32港元歷史高點後,過去一年震盪下行,最近徘徊在11到12港元水平,略高於2020年的發行價8.95港元。從估值來看,同為創新藥企業的百濟神州與信達生物(1801.HK),今年的預測市銷率分別為15倍和10倍,遠低於諾誠健華的31倍,反映投資者對後者的前景具有相當信心,願意給予較大溢價。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八大基石投資者力撐 綠茶招股集資12億

內地餐廳營運商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1.68億股,一成公開發售,招股價每股7.19元,集資約12.1億元,本月13日截止認購,16日掛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資者,當中包括無鍚紫鮮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認購6.73億元股份。 綠茶起源於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廳數目達493家,覆蓋28個省市地區,去年收入為38.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億元人民幣。 是次集資所得,約63.3%用於擴展餐廳網絡,26.3%設立中央食材加工設施,5.4%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5%則撥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osun International sheds real estate assets in Portugal

售地產項目降風險 復星國際續瘦身

葡萄牙曾是復星國際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據點,隨著「瘦身健體」策略的推進,公司正持續出售葡萄牙資產 重點: 出售葡萄牙里斯本地產項目中的部分單位,代價約1.9億歐元 去年還債111億元    李世達 十幾年前,葡萄牙曾經是復星國際有限公司(0656.HK)全球化戰略的重要跳板,也是中葡合作的一段佳話。不過,隨著復星逐步「瘦身健體」,遂行輕資產戰略,近年已陸續出售不少葡萄牙資產。 最新的案例,是本周二宣布向葡萄牙中央銀行(Banco de Portugal)出售位於葡萄牙里斯本Entrecampos項目中除M單元外的A2及A3幢大樓未來單元,包括作為其組成部分的所有地下停車位,基礎代價約1.92億歐元(約15.8億元)。 Entrecampos是葡萄牙里斯本市中心的重要區域,正進行「Entrecampos 綜合開發計劃」的大型城市再生項目,交易中的兩幢大樓屬於該計劃六幢大樓中的兩幢。項目由葡萄牙保險公司Fidelidade Property Europe主導,而復星國際正是Fidelidade的控股股東。根據公告,這兩幢資產所涉及的建築面積,約佔Entrecampos整個項目預期總建築面積的19%。 降低地產項目風險 2018年,Fidelidade以約2.74億歐元的價格從里斯本市政府手中購得 Entrecampos區域的多塊地皮,總開發面積約為25公頃。開發計劃預計總投資額在7.5億至8億歐元之間,將建設約900套住宅單位,其中279套為市場銷售,其餘為可負擔租賃住房,並包括辦公室、零售商業、餐飲、綠地和社區設施等多元用途。整個項目預計於2027年下半年完工。 公司稱,出售葡萄牙項目可降低房地產風險敞口、通過引入信譽優良之首批進駐機構提升項目聲譽,以及減少可出租辦公空間以降低租賃風險,有助於最小化與空置率相關的不確定性並符合風險緩釋目標。公司表示,交易成立後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葡萄牙一直是復星國際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2014年,復星國際以10億歐元代價獲得Fidelidade控股權,其後又以8.6億歐元持有光明醫療,也以1.75億歐元成為葡萄牙商業銀行BCP的大股東。這三大核心業務建立起復星在葡萄牙的「保險+醫療+銀行」企業協同體系,葡萄牙也成為其國際化經營路線的代表性地區。 不過,隨著從2022年開始,復星進入所謂的「瘦身健體」階段,陸續出售非核心、非主營資產,以減低負債壓力,一些海外資產也陸續脫手。 2024年1月,復星國際以2.35億歐元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Millennium BCP)的5.6%股份,仍保留20%以上的股份。同年5月,復星將旗下子公司持有的德國私人銀行HAL 99.743%股份出售給荷蘭銀行,交易金額約為6.7億歐元。7月,再以約408億日圓將旗下的北海道星野TOMAMU度假村出售給日本不動產投資公司YCH16。 三年出售750億元資產 根據公司3月底公布的年報,僅2024年一年,復星在集團層面簽約退出資產達175億元,合併報表層面則約為300億元。2022年至2024年,累計完成資產退出約750億元。2024年,公司兌付境內外公開債務合計111億元。 根據年報,雖然截至去年底總債務增長約1%至2,141億元,總債務佔總資本 比率也由2023年底的50%增至為52%,但公司手頭現金較2023年底增加138.8億元至1,063.4億元,資金流動性仍然強勁。公司管理層則喊話,要在一至兩年內將歸屬集團的有息債務降至約500億元水平。 另外,去年公司總收入達1,921.4億元,同比略減3.1%,產業運營利潤則達到49億元。合併報表後股東應佔虧損達43.5億元,但主要由於去年阿里巴巴低價回購菜鳥股權導致賬面減值51億元所致,剔除該因素後,股東應佔溢利達7.5億元,反映實際經營狀況優於表面數據。 另外,去年復星國際完成了復星旅文的私有化,而復宏漢霖(2696)的私有化則遭小股東否決。董事長郭廣昌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這說明小股東對復宏漢霖充滿信心。他將復宏漢霖稱為復星最具未來想像力的企業,是復星未來的「珠穆朗瑪峰」。 郭廣昌說:「我們講『有進有退』,退的是重資產項目和一些非核心產業,進的是有巨大想像力和廣闊成長空間的創新產業。」話音未落,旗下復星醫藥(2196.HK)便於4月中增持復宏漢霖約3.9%股份,總持股來到63.43%。…

簡訊:中國業績拖累 百威亞太首季利潤勁挫近兩成

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周四公布,2025年首季度營收同比下降7.5%至14.6億美元。儘管多數市場實現穩健增長,仍難抵消中國區業務的下滑。 當季淨利潤同比下跌18%,由去年同期的2.87億美元降至2.34億美元。 中國營收同比減少12.7%,導致亞太地區西部整體營收下降11.7%。而在韓國市場雙位數增長的拉動下,亞太地區東部營收同比得以增長11.7%。 公司稱:「2025年第一季度,我們在亞太地區的業務部分抵消中國的挑戰。但仍受到主要運營地區和即飲渠道持續疲軟影響,而佔我們約四分之一的中國市場庫存銷量亦下跌。」 財報公告後,百威亞太股價周四收跌1.8%至8.31港元,目前股價處於52周波動區間中位。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鈞達股份首掛升逾6%

光伏電池製造商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HK; 002865.SZ)周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報22.20港元,較招股定價22.15港元高0.2%。至中午收報23.6港元,升6.54%。 公司公布,全球發售6,343.23萬股H股,香港公開發售佔10%,淨籌約12.92億港元(1.66億美元)。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3.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08倍認購。 鈞達股份主營高效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的出貨量計,該公司的N型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至約24.7%,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公司收入18.75億元,同比下降49.52%,錄得淨虧損1.06億元,虧損較去年第四季收窄約3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