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智能學習設備生產商在港交所上市不足一個月,已發盈警宣布轉盈為虧

重點:

  • 今年7月12日才上市的讀書郎發盈警,表示受新冠疫情和股票公允值變動影響,上半年將轉盈為虧,虧損額為4,000至4,500萬元
  • 讀書郎積極拓展線下分銷網絡,但表現未如理想,在疫情封控下,銷售額更受到嚴重影響

裴梓龍

新冠疫情反覆,學校不時停課,你有為家裏的孩子購買智能學習機和點讀筆,讓他們“停課不停學”嗎?

這些都是已經有23年歷史、主要銷售教育硬件的讀書郎教育控股有限公司(2385.HK)的核心產品。在新冠疫情下,不少學童需留家抗疫,理論上,家長們會多買一些學習產品,讓無法上學的孩子們繼續充實知識,但讀書郎卻並沒有好好把握這個機遇。

7月12日登陸港交所的讀書郎,在公布上市後首份業績前,卻先來一份盈利警告。該公司8月10日公布,預計上半年將錄得4,000至4,500萬元虧損,表現遠差於去年同期錄得2,910萬元淨利潤。

雖然與不少有擁有前期投資者的公司一樣,讀書郎上市後,都需要向首次公開發售前的投資者發行股份,並需從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表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令讀書郎上半年錄得約4,780萬公允值變動虧損,但這屬於非經營項目,並未反映公司核心業務。

收入減少27%

然而,讀書郎上半年的銷售表現,才是令市場失望的主因。因為公司的收入竟同比減少9,540萬元或26.9%,反映其學習產品不但沒有因疫情受惠,甚至因為官方的防疫管控措施,影響了該公司的生產計劃及線下分銷業務,導致學生個人平板及可穿戴產品的銷售減少;相反,期內銷售及分銷開支卻同比增加了910萬元或29.4%,主要因為有新產品推出,以及拓展社交媒體等營銷渠道,令廣告開支上升。

盈警公布後,雖然讀書郎的股價翌日僅小幅下跌0.3%,但從該股上周五的收市價7港元計算,已比一個月前的IPO價7.6港元低8.6%,而且公司掛牌首天已經跌穿招股價,上市以來也只有短短兩個交易日的股價比IPO價高,反映投資者不太看好公司前景。

去年4月,讀書郎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最終失敗而回,到11月再接再厲,但仍然無法通過,再三努力下,今年7月終於成功上市。可是當時的招股反應不太理想,公開發售僅錄得0.7倍超額申購,令該股最終以招股價範圍的低端定價,但掛牌當日仍大幅低開29%,其後從谷底略為反彈,估計是保薦人出手穩定股價。

在中國“教育雙減”的政策衝擊下,K-12課外培訓賽道全軍覆沒,不少教育機構轉型經營智能教育硬件,讀書郎作為行業元老,面對一群後起之秀,在策略上卻仍然倚靠賴以成功的“廣告加線下經銷”模式,大撒金錢拓展線下經銷商網絡,然而在網絡時代,此舉看來已經過時。

根據讀書郎上市時的招股文件顯示,過去三年,公司的線下銷售點分別淨增長40個、480個和916個,截至去年底共與132名線下經銷商簽約,在中國344個城市一共擁有4,523個銷售點;因此在這三年間,來自線下經銷商的營業額分別佔總收入91.7%、85%及85.5%,反映公司嚴重倚賴線下銷售,導致業績在疫情封控下受到嚴重影響。

雖然讀書郎也有開拓其他收入來源,包括為學校設計智能課堂解決方案,以搭載智能課堂管理功能的智能教育設備,為教師及學生提供相互聯繫及互動的學習環境。但是,該業務過去三年的收入分別僅為820萬元、2,230萬元及2,360萬元,佔公司總收入只得1.2%、3.1%及2.9%,對減低收入單一風險沒有太大幫助。

後起之秀挑戰

讀書郎銷售未如理想,除了因為受疫情影響,估計與市場競爭持續增加有關,因為除了很多K-12教育企業轉型外,還有科技巨企加入教育賽道,例如百度(BIDU.US; 9888.HK)推出了小度智慧學習平板產品和小度智慧詞典筆,直接挑戰讀書郎的人工智能學習機和人工智能詞典筆;掌門教育(ZME.US)也有內置10科的同步教輔資源智慧學習機;另外,科大訊飛(002230.SZ)推出了可以批改作業和試卷功能的學習機,而有道(DAO.US)也推出多款智慧型學習機和人工智能詞典筆,可見讀書郎正面對四方八面的競爭,不易維持市場份額。

估值方面,作為港交所新丁的讀書郎不算便宜。以去年業績計算,其市盈率約24.6倍,然而今年上半年轉虧,雖然經調整淨利潤介乎1,500至2,000萬元,估計公司下半年將同樣面對疫情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就算全年能賺錢,相信淨利潤也會同比大幅下滑,意味預測市盈率有機會升至三位數水平。如果計算市銷率來說,同業有道只有0.99倍、科大訊飛為4.8倍,讀書郎的2.6倍則位處行業中間水平。

另一方面,讀書郎上市時引入了8名基礎投資者,一共申購該公司2,819.6萬股,佔已發行股本8.01%,設有6個月禁售期,意味將於明年1月12日屆滿。由於最近有不少上市公司在“鬆綁日”股價跳水,投資者宜密切該股會否在禁售期完結時,被前期投資者大舉拋售獲利。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微盟折讓8.9%配股籌15億港元 無極資本成單一大股東

電商服務供應商微盟集團(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億股予無極資本,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約16%,配售價為每股2.26港元,較微盟上日收市價折讓8.9%,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5.6億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項淨額約30%將用於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應用。30%用於擴大媒體渠道及加強精準營銷服務。10%用於海外業務發展,30%撥作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完成配售後,無極資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單一股東,孫濤勇、方桐舒及游鳳椿組成的主要股東集團持股比例,則由8.1%降至6.8%。 微盟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配股集資1億元

氫能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將以每股50.13元配售199.48萬股新股,集資金額約1億元。 配售價較公司周三收市價55.5港元折讓9.68%,配售股份將佔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約1.8%。 集資所得的72%資金,將用作支持集團業務的營運,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應商款項;20%用於償還現有信貸融資,餘下8%用於投資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 國富氫能周四開市跌0.1%報55.45港元,公司股價較過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edcaptain steps into IPO spotlight

業績扭虧助攻 麥科田生物衝刺港股上市

在經歷多年虧損後,麥科田生物於2025年上半年首次實現盈利,反映出公司營運效率提升,以及核心業務的穩健擴張 重點: 麥科田的產品已遍及全球逾140個國家及地區,在多個細分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排名前列 在麥科田的三大業務中,微創介入的收入穩步提升,佔比逐步超五成    莫莉 2025年港股醫療板塊持續火熱,恒生醫療保健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近一倍,顯示出市場對於港股生物醫藥充滿信心。在火熱的市場氛圍下,多家醫療企業爭相遞表赴港上市,9月11日,醫療器械企業深圳麥科田生物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由摩根士丹利和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麥科田成立於2011年,提供創新且全面的產品組合以滿足醫療機構內廣泛的臨床科室、病房和診所以及社區衛生中心、檢驗機構和家庭護理場景的臨床需求。公司業務主要專注於生命支持、微創介入和體外診斷三大板塊。 其中生命支持醫療器械主要用於重症監護室、手術室和急診室,以管理和護理重症患者,其產品主要包括藥物輸注產品、麻醉機、氣道管理產品、肺功能檢測產品等;微創介入產品主要用於消化系統包括胃腸道和肝膽道以及泌尿系統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包括可重復使用及一次性內窺鏡系統以及相關耗材;體外診斷設備和耗材等產品組合,涵蓋凝血、血型檢測、化學發光和分子診斷,包括供血栓彈力圖、常規凝血產品、全自動血型檢測儀等。 在多個細分領域,麥科田的市場佔有率排名前列。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以銷售額計,麥科田於2018年至2024年的各個年度在中國輸注工作站市場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國消化系統微創介入耗材市場排名第二,並且於2024年躋身中國血型檢測設備市場前五名。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麥科田已將超過50種生命支持產品、80種微創介入產品及210種體外診斷產品商業化。麥科田的產品已遍及全球逾140個國家及地區,在中國和英國各地戰略性地設立五個研發中心和六個生產中心。在中國,公司的產品已累計覆蓋超過6,000家醫院,包括約90%的三級甲等醫院,覆蓋31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 根據灼識咨詢的研究,麥科田所專注的醫療器械行業正保持快速增長,並展現出巨大的未來潛力。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751億美元,中國達到人民幣557億元,麥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領域——生命支持、微創介入和體外診斷未來增長動力強勁。灼識咨詢預計,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增至1097億美元,中國市場將增至932億元人民幣。 營收增長穩健 麥科田的財務數據顯示出良好的增長勢頭。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別約為人民幣9.17億元、13.13億元、13.99億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達到7.87億元,同比增長15.31%。在此期間,毛利率方面也呈現持續改善趨勢,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麥科田的三大業務中,微創介入的收入穩步提升,佔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產品收入3億元,佔比37.9%;微創介入收入4億元,佔比51.1%;體外診斷收入8,622萬元,佔比11%。其中,生命支持產品銷售的收入曾出現較大波動,2023年該板塊收入達到5.64億元,2024年卻同比減少12.4%至4.94億元。公司解釋,這是因為醫院為確保臨床供應充足,在上一個疫情年度期間進行提前採購,導致使用週期延長並於2024年減少採購。 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期內利潤達4,096.8萬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5,802.6萬元顯著改善。這一盈利能力的轉變主要得益於銷量增長、製造效率提升以及固定生產成本的有效攤薄。回顧過往業績,公司的淨虧損已從2022年的2.26億元收窄至2023年的6,450.8萬元,這主要源於產品組合的擴大和客戶需求增長所帶來的銷量提升。然而,受生命支持產品市場需求在2023年疫情高峰期後逐步回歸常態的影響,收入增速在2024年有所放緩,導致當年淨虧損增至9,661.7萬元。 麥科田背後有著豪華的投資者陣容。自2016年起,公司已進行多輪融資,投資者包括高瓴、深圳創新投集團等知名機構。根據招股書披露,高瓴實體持股20.79%,深圳創新投集團實體持股8.54%。2023年,麥科田最後一輪股份認購時的投後估值為82.45億元,以其2025年的盈利計算,其市盈率約為100倍,醫療器械行業龍頭邁瑞醫療(300760.SZ)的市盈率為32倍,前者有較大溢價。不過基於其2025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和核心業務在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建議投資者謹慎關注其長期成長價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極氪私有化獲股東大比數通過

電動車(EV)製造商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周一表示,大多數股東投票通過私有化要約,有96.8%支持該交易。 極氪於5月首次宣布私有化計劃,由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車(0175.HK)牽頭的集團,對該公司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出價25.66美元。但部分股東抗議價格過低後,吉利在7月將收購價上調至每美國存托憑證26.87美元。 此次私有化發生在極氪於2023年5月在紐約IPO籌集4.4億美元之後不到兩年,極氪及吉利汽車均隸屬於吉利集團,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包括汽車製造商沃爾沃(VOLCAR-B.ST)和路特斯(Lotus Technology)(LOT.US),以及汽車技術公司億咖通科技(ECX.US)。 公告發布後,極氪股價於周一上漲2%,周二又上漲0.7%,收於29.88美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