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即將在美國上市的咖啡連鎖品牌,打算到2026年在中國開設2,750家門店,相當於星巴克目前在華門店數量的近一半

重點:

  • Tims中國打算未來五年在中國再開近3,000家門店,依靠技術和本土化實現快速擴張
  • 該公司需要謹慎避免重蹈Costa和Krispy Kreme的覆轍,這兩家公司在宣佈類似的大舉拓店計劃後,遭遇關店或發展欠佳 

陽歌

請綁好安全帶!

Tim Hortons China(Tims中國)即將開啟一段奇妙的旅程。這個加拿大最知名餐飲品牌之一的中國版將在2026年,即進入中國市場僅七年之後,開設近3,000家門店。該公司打算利用技術幫助其迅速開店和高效營運,在產品本土化上發力,並與本地合作夥伴攜手,以實現2,750家新門店的近期目標。

該公司在中國的最新步伐是在7月2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宣佈其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SLCR.US)合併的註冊聲明生效。這為Silver Crest股東投票鋪平了道路。如果獲得批准,Tims中國將成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預計它的股票將從8月22日開始交易,代碼為THCH。該公司預計估值約為14億美元(或95億元人民幣)。

在總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僅三年後,3月初,Tims中國已擁有410家門店,並宣佈今年年底門店數量幾乎翻倍的計劃。但很多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後,原先的大規模擴張計劃未能實現。常見原因是背後的連鎖品牌過於激進,把店開到了利潤較低的地點,在沒有得到足夠支援的情況下急於實現宏大的目標。

咖啡和甜甜圈是Tim Hortons原菜單上的核心產品,但它們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口味。在這方面,在中國失敗或者陷入困境的連鎖品牌也很多,包括韓國的咖啡巨頭咖啡陪你可口可樂公司(KO.US)的咖世家,以及美國廣受歡迎的甜甜圈品牌Krispy Kreme(DNUT.US)。

若要準確評價Tims中國的2,750家門店目標,我們可以看看中國目前的餐飲領導品牌的門店數量。排在首位的是百勝中國(YUMC.US),它是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的營運商,截至6月底,擁有超過1.2萬家門店。但百勝早在1987年就進入中國,當時市場還在起步階段,意味著它花了超過30年才達到這個水平。

還有高端咖啡領導者星巴克(SBUX.US),它目前在中國擁有超過5,700家門店。但還是那句話,這個美國巨頭達到這個里程碑也不是一蹴而就,它在20多年前就進入中國,那時咖啡仍然讓大多數中國人難以下嚥。

Tims中國認為它能更快地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其中一個手段就是學習更早進入中國的大品牌。肯德基在製作符合中國食客口味的西式速食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與此同時,星巴克讓普通中國人開始熟悉這種飲料,填補了咖啡飲用量的赤字,中國人現在會毫不猶豫地花超過5美元買一杯咖啡,來表現他們作為現代都市人的特質。

2021年關於Tims中國計劃的演示文稿引述第三方數據稱,2022年中國咖啡市場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1,579億元,2013年到2023年每年增長39%。即使在這種爆炸式增長之後,2020年普通中國人平均也只喝掉了大約30杯咖啡,相比之下,在加拿大、德國、巴西和美國這樣主流的咖啡市場,這個數字接近於人均700杯。這意味著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技術、本土化和夥伴關係

對種種背景有了一番了解後,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分來看看技術、本土化和合作夥伴的組合,Tims中國相信,這個組合將醞釀出迅速成功的獨特配方。

Tims中國的CEO盧永臣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告訴詠竹坊,“對於門店的營運,我們通常需要兩年時間來培養一個門店經理。”對此,他解釋說,門店經理需要具備方方面面的知識,從預測日常銷售到排程與存貨管理,這些都是他們的份內事。

“但在預測每天的日常銷售方面,大數據可以做得更到位,能自動生成訂單發給倉庫,”他說。“大數據也可以輕鬆地根據銷售預測情況安排人手。在店面層面,我們不需要人工親自檢查庫存。我們可以利用機器、秤、攝像頭和其他技術手段來檢查和管理庫存。”

該公司還認為,技術將有助於迅速建立起拓店所需的客戶群,目前它大約三分之二的業務來自網上訂單,只有三分之一來自店內堂食訂單。最後,該公司還認為,通過技術可以幫助它快速而有效地為店面選址,這部分是通過與該公司的投資者之一騰訊(0700.HK)的密切合作來實現。

然後是本土化的問題,Tims中國已經把其品牌核心——甜甜圈變成了大多數西方人恐怕認不出來的東西。包括使用更Q彈、更有嚼勁的麵團;與西方的甜甜圈相比,糖分大為減少;採用的是烘焙方式而非油炸;味道偏向果味,甚至鹹蛋黃口味。這可不是你習慣的那種甜甜圈。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它的合作夥伴,一個是石油和便利店巨頭中石化(0386.HK),後者經營著中國最大的便利店連鎖店之一;一個是與德國超市品牌麥德龍在中國的營運商——物美的合作。Tims中國對於這種夥伴關係並不陌生,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家合資企業,出資方包括控股股東、私募股權公司笛卡兒資本集團(Cartesian Capital Group),品牌所有者、Tim Hortons的母公司餐飲品牌國際(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QSR.US),以及戰略投資方紅杉中國和騰訊。

“我們實在幸運,能夠在餐飲品牌國際公司擁有強大的合作夥伴,” Tims中國的董事會主席尤彼德告訴詠竹坊。“他們給了我們空間來建立一個對中國有很大意義的業務。”

最後,我們來仔細看看該公司的一些財務資料,它們顯示出,該公司不僅增長迅速,而且表現優於那些成立時間更早的同行。根據註冊申請表所附材料,該公司去年的收入為6.434億元,大約是2020年2.121億元的三倍。它的調整後門店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已經實現了盈利,儘管預計到2023年才能實現調整後企業EBITDA盈利。

今年首季度,該公司的同店銷售額錄得3.4%的增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3月以來,百勝中國和其他一些大型連鎖店因疫情導致門店關閉,銷售額下降了8%。由於大範圍的封鎖措施,包括4月和5月上海長達兩個月的封城,第二季中國的企業沒有拿得出手的業績。但盧永臣指出,Tims中國早在4月中旬就獲准恢復了公司大本營上海的部分業務,並補充說,自7月份以來,該公司“業務復甦情況非常好”。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導,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預計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淨利潤將達5.05億(6,500萬美元)至5.5億元,按年增長157%至179%。 單計第三季,盈利預計介乎2億至2.45億,增長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層堅持穩健、組織優化及精益管理,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同時,靈活調整原材料庫存策略等措施,積極應對稀土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保障交付能力獲得國內外客戶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訂單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事業部,首三季度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及磁材產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飛行器領域公司亦有小批量產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XX港元,升X%。今年以來股價已升2.4倍。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摯達低位定價 首日掛牌午收升183%

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掛牌,開市勁升184%報190港元,之後股價在區間上落,中午收報189.4港元,升183%。 公司發售近600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5,440倍;國際配售超額1.4倍,集資淨額3.26億元。 摯達主要銷售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位列中國第一。若按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銷量計,在中國的市佔率約13.6%,全球市佔率則約9%。 公司過去三年仍然處於虧損狀況,今年首三個月,經調整虧損為1,570萬元人民幣,公司解釋是因為受市場影響,銷售及經營開支增加,產品平均售價及毛利率波動。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omDoctor provides online medical care

石榴雲醫搶搭尾班車 趕美股新規前上市

這家在線醫療服務提供商以招股價下限集資約2,000萬美元,低於納斯達克擬議的2,500萬美元最低融資門檻 重點: 石榴雲醫將IPO發行價定在區間下限,其近10倍的市銷率使公司估值達4.72億美元 公司趕在納斯達克新規實施前完成上市,後者要求所有新上市外國企業至少融資2,500萬美元   陽歌 就在上個月,我們報道某中企為應對外資企業上市的新規,突然擴大納斯達克上市融資規模。但另一家企業,互聯網醫療服務商PomDoctor Ltd. (下稱「石榴雲醫」)(POM.US)無視這些待生效新規,仍按似乎不符合新規要求的方案推進上市計劃。 石榴雲醫近兩周的最終版招股文件對納斯達克上月公布的擬修訂條款只字未提,新規要求所有申請納斯達克上市的外企,融資額不得低於2,500萬美元。此外,流通股市值低於500萬美元的企業,將面臨快速停牌退市程序。 當時,納斯達克聲明,已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審批申請,新規獲批後將立即生效。若該審批落地,已啓動IPO流程的企業將有30天寬限期完成上市,而無須受新規約束。 汽車保險售後服務商青民數科似乎不願冒新規的風險,上月宣布大幅提升融資規模至3,700萬美元(原計劃900萬美元)。公司在申報文件中援引擬議新規稱:「若未能滿足修訂後的上市要求,或致本公司無法於納斯達克上市或維持上市地位。」 然而,與青民數科不同,石榴雲醫本周最終版招股書不僅未提及即將施行的新規,反而仍按7月披露的條款推進上市。相關條款顯示公司計劃發售500萬份美國存托憑證(ADS),約佔其總股本4.2%。文件核心內容是每股ADS 4美元的定價,該價格處於原定4至6美元發行區間的下限,對應公司市值4.72億美元。 周三,該股登陸美國市場後,頭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9%,周四收報4.77美元。按每股ADS 4美元計算,此次上市募資約2,000萬美元,顯然未達納斯達克2,500萬美元最低融資的新規。若因估值過高導致股價最終大幅跳水,公司還可能面臨新規中針對流通市值低於500萬美元外企的快速退市機制。 估值高企 石榴雲醫服務於糖尿病、高血壓等需定期復診的慢性病患者。截至去年末,其平台入駐醫師212,800名、患者近70萬名,位列中國互聯網醫院第六強。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多數醫師自帶患者資源入駐,這意味著石榴雲醫平台上的醫患關係具備較強穩定性。 今年3月,石榴雲醫首度公開申請上市,7月更新招股書時我們首次關注該IPO項目。此前的分析中,我們認為其聚焦慢性病領域產生持續現金流的商業模式相對穩健。 不過,我們也指出公司估值明顯偏高,即便發行價定在區間下限,似也佐證了此觀點。財報顯示其2024年營收3.43億元(約4,800萬美元),較2023年3.05億元增長12.5%。 增速雖非驚人卻屬穩健,最新營收數據賦予公司約10倍市銷率(P/S)。該估值對高速增長的科技企業並非聞所未聞,但對石榴雲醫的增長水平而言仍顯激進。即使龍頭的平安好醫生(1833.HK)和京東健康(6618.HK),其市銷率也僅為5.3倍和2.9倍。 更何況,平安好醫生與京東健康分別背靠金融服務巨頭平安集團和電商巨擘京東集團。在兩家公司均實現盈利之際,石榴雲醫去年淨虧損3,740萬元,2023年虧損3,690萬元。去年末總資產4,660萬元,僅佔總負債5.46億元的一小部分。 招股書中將此列為頭號「風險因素」時聲明:公司外部審計機構因其財務弱勢「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 上述因素均難支撐石榴雲醫的高估值定位,若按3至4倍較現實市銷率計算,公司估值約1.5億美元,對應流通市值約630萬美元。該數值僅略高於納斯達克擬定的500萬美元流通市值門檻,儘管尚不清楚新規會否追溯適用於生效前已上市的企業。 歸根結底,石榴雲醫的上市存在諸多疑點。儘管搶在新規生效前完成上市,但其流通市值未來或將面臨最低發行要求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公司業務因持續虧損且缺乏京東或平安這類實力雄厚的靠山,可能遭遇實質性挑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準AI數據中心供電市場 陽光電源開啟新征途

AI時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陽光電源,以儲能為核心切入AI供電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重點: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佔率25.2%,儲能市佔率11.9% 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    李世達 當AI帶來算力革命,能源便成為新的黃金,也為中國光伏企業指明一條新道路。來自中國合肥的光伏巨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試圖透過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邊界。 成立於1997年的陽光電源,以光伏逆變器聞名全球。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4年出貨量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在全球的市佔率約為25.2%,連續十年全球領先,產品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達58.4%。 這家從合肥起家的企業,與中國新能源產業幾乎同步成長。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將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核心設備,相當於電站的「大腦」與「心臟」,同時負責系統保護與效率管理。然而,當光伏行業進入微利化競爭階段時,從光伏走向AI供電與智能儲能,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近三年,陽光電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億元升至2024年的7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7%,2025年上半年收入進一步增至434.4億元,同比升約40%。毛利率則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續上升趨勢。 從「供電」到「管電」 這得益於儲能系統業務的快速成長。2025年上半年,公司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178億元,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業務(佔比降至35.3%),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這一轉折標誌陽光電源完成從「供電」到「管電」的升級,轉向高附加值的儲能與電力控制領域。 公司表示,其儲能系統2024年全球市佔率達11.9%,位居世界領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歐洲與中東均已落地百兆瓦級項目,累計開發新能源電站規模超57GW。 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興起讓數據中心成為全球新增用電主力,「算力電力化」成為了能源產業的新敘事。從逆變器到儲能,陽光電源正加速布局AI供電解決方案與儲能系統業務的發展。 花旗估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將需要55GW的新電力容量,相當於2.8萬億美元的增量支出。這無疑是能源行業的必爭領域。 布局AI供電 在技術層面,陽光電源於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儲能系統,以高功率密度與模組化結構為特色。在2025年美國RE+大會上,陽光電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場的新一代光伏與儲能方案,包括模組化逆變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儲能系統。後者為6.9MWh液冷整合型儲能設備,採用碳化硅(SiC)功率轉換技術,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並支援快速響應與黑啟動功能,專為AI資料中心與大型電網場景設計。 不過,儲能業務資金投入龐大、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應收賬款達291.5億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動負債佔比逾八成,顯示營運資金壓力依然存在。經營現金流在2024年雖錄得120.7億元淨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約34億元。手頭現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約179.1億元。 陽光電源在A股的表現不俗,股價今年至今漲幅約120%,反映市場對其業務結構轉型與AI供電敘事的期待。目前陽光電源市值3,350億元,延伸市盈率約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業如信義光能(0968.HK)約5倍、陽光能源(0757.HK)約3.3倍,估值存在明顯分水嶺。 由於港股市場對新能源股的整體估值折讓幅度較大,若陽光電源上市定價仍參照A股水平,市場在初期可能出現估值消化或股價回調的壓力。不過,考慮到其AI供電與儲能業務的高速成長潛力,以及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新需求,長線仍有被重估的機會。 陽光電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當光伏行業進入成熟期,AI供電與儲能正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對投資者而言,陽光電源正由「光伏製造」邁向「智能能源運營」。若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如預期釋放,這家合肥企業或將迎來第二個黃金十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