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太陽能農場和美國屋頂太陽能系統建造商,正尋求在紐約上市募集3,000萬美元

重點:

  • 太陽能系統開發商SolarMax打算在紐約上市募集3,000萬美元,但投資者可能會因為該公司缺乏多樣性而卻步
  • 這次IPO代表的最新跡象表明,在中美監管問題導致近一年的停滯之後,中國公司在紐約上市的步伐可能加快

陽歌

SolarMax Technology Inc. (SMXT.US)的名字聽起來似乎很熱門,但這家與中國相關的公司剛剛提交的紐約上市計畫,卻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這是我們對該公司即將進行的上市交易的總體評估。該公司上周提交的IPO招股說明書顯示,它非常需要學習一下收入來源多元化的重要性。除了作為熱門的太陽能領域的一個小公司之外,此次IPO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是,這是近期申請在紐約上市的少數與中國相關的公司之一。

大約一年前,在類似優步的滴滴全球(DIDIY.US)經歷災難性IPO之後,此類上市活動接近停滯。當時,滴滴竟然同時惹惱了美國和中國的監管機構。如今,阻礙它們上市的許多問題中,雖然並非全部已經解決,針對滴滴的網路安全審查在上周結束,該公司被處以創紀錄的80億元罰款

有見及此,SolarMax的IPO很可能預示著未來幾個月,將有更多中國公司重啟上市,包括一些規模更大的公司。 

SolarMax的IPO規模相對較小,招股說明書顯示,它將以4美元的價格出售750萬股,募集約3,000萬美元(2.03億元)。實際上,這並不是SolarMax第一次尋求在紐約上市。2018年12月,它首次申請在紐約IPO。但它在2020年10月撤回了申請,表示決定利用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進行借殼上市。顯然它沒有這麼做,所以如今才會帶著最新的IPO計畫重返市場。

老實說,這家公司目前的狀況沒有什麼令人興奮的。但它在核心業務領域確實擁有足夠穩固的基礎,包括在中國建造工業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場,以及在美國為住宅和商業客戶提供屋頂式太陽能發電項目。因此,如果它可以利用自身的基礎和專長為這兩項業務找到更多客戶,可能會擁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這兩項業務領域顯然不缺少機會。中國和多數西方國家正在積極建設新的太陽能發電場,以擺脫煤炭和天然氣等污染性更大的碳排放能源。這一行動在最近幾個月變得更加緊迫,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多數西方國家加快了新的太陽能項目建設,以消除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

現在,SolarMax只需要利用其中的一部分需求。

客戶太過單一

SolarMax算得上是一家美國公司,總部位於內華達州。它的業務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在美國為住宅客戶和商業客戶(如工廠和辦公大樓)建造屋頂光伏系統。另一部分在中國,建造工業規模的光伏發電場。

直到最近,中國業務一直是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佔其2020年1.316億美元收入的70%以上。但隨後,該公司在中國的營收從2020年的9,400萬美元驟降至去年的780萬美元。因此,2021年的總銷售額也比去年減少了71%。

暴跌的原因不難找到,就在於SolarMax在中國的客戶只有一個,這是一家名叫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威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PIC)的國有企業。在過去兩年裡,SolarMax為這個客戶建設了四個專案,並於2021年完工。因此,在今年頭三個月,該公司在中國的收入跌至零。此外,在招股說明書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近期會有來自SPIC或其他中國客戶的新專案。

SolarMax的美國業務則稍微穩定一些,但其收入也從2020年的2,880萬美元降至去年的2,730萬美元。但在這裡,該公司指出,其在美國安裝屋頂光伏系統的所有業務都位於加州,再次凸顯了多樣性的不足。

最重要的是,SolarMax在2020年和2021年出現了負現金流,今年前三個月的營運也出現了200萬美元的負現金流。這家公司自己在招股說明書說,它過去兩年的財務報表有地方已經表明,公司可能面臨現金短缺,隨時可能存在停止營運的風險。

它的現金狀況目前看起來有點不確定,儘管還沒有到出現危機的階段。截至3月底,Solarmax擁有約500萬美元的現金,如果它能夠完成IPO,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升到3,000萬美元以上。它在招股說明書中沒有提到短期債務的情況,目前它有大約4,500萬美元的長期債務。

招股說明書稱,該公司打算將IPO收益用於一般企業用途,最有可能為其虧損業務提供資金,其中包括今年前三個月的130萬美元淨虧損。但該公司也有可能將部分新資金用於另一項收購,以幫助其在美國、中國或兩者都實現多元化。

在估值方面,如果SolarMax能夠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條款完成IPO,其估值將達到約1.9億美元。這將使其基於2020年營收的市銷率在0.6倍左右,儘管根據2021年的營收數位,這一數位降至僅0.2倍。類似的太陽能發電場建設專家瑞能新能源(SOL.US)的市銷率要高得多,為5.7倍,這表明SolarMax的定價真是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定價確實是合理的,即使在這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該公司也很難吸引投資者購買它的股票。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75%。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億美元對外授權合作 諾誠健華股價為何大跌?

交易對手Zenas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11月的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市場擔憂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 重點: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 這並非是奧布替尼首次對外授權,曾在2023年被跨國藥企渤健「退貨」    莫莉 醫藥行業的BD交易歷來被資本市場視為重大利好,因其不僅能帶來即時現金收入,還能為後續研發管線注入支持。然而,近年來市場對這類交易的評估日趨理性。2025年10月8日,創新藥企業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長假結束前宣佈了一項對外授權協議,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然而市場反應出人意料: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諾誠健華港股股價累計重挫約21.8%。 根據諾誠健華以及交易對手美國Zenas BioPharma Inc.(ZBIO.US)的公告,諾誠健華向Zenas轉讓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全球獨家權益,以及該藥物在非腫瘤適應症的大中華區和東南亞以外的商業化權益,除此之外,以及兩項臨床前管線的權益。作為回報,諾誠健華有望獲得的首付款以及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潛在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這一數字看似可觀,但細究條款實則另有玄機。 根據協議,Zenas將向諾誠健華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達成時支付的首付款現金僅有3,500萬美元,另外的6,500萬美元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萬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盤價20.85美元計算,這部分股票價值約為1.46億美元。剩餘的超過17億美元則全部依賴於未來的研發、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這些款項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對這筆交易的反應異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遠遠低於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對手的實力則是市場的另一重擔憂,Zenas成立於2019年11月,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陸納斯達克,2025年上半年,Zenas營收僅為1,000萬美元,淨虧損8,579.60萬元,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存在一定風險。 奧布替尼曾遭「退貨」 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的支柱產品。奧布替尼作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批針對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適應症的BTK抑制劑,獨家產品優勢明顯。在血液腫瘤領域,奧布替尼共獲批三項適應症,且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5年上半年,諾誠健華收入同比增長74.3%,達到7.3億元,主要歸功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持續放量,其銷售額達到6.37億元,同比增長52.84%。 這並非是諾誠健華首次就奧布替尼進行對外授權。2021年,諾誠健華曾將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等適應症授權給跨國藥企渤健(BIIB.US),獲得後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還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從Zenas獲得的現金首付款金額明顯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決定為便利而終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雙方達成的上述合作和許可協議。渤健與諾誠健華均未披露終止合作的具體原因,但諾誠健華表示,會繼續「加速推進奧布替尼作為潛在同類最佳BTK抑制劑在多發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臨床開發。」 目前,諾誠健華已於2025年第三季度啓動針對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度啓動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臨床試驗。 諾誠健華管理層在10月9日的業務交流會上曾強調,公司將繼續積極推進更多產品通過多種形式走向國際化,並表示「BD是公司未來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與Zenas的合作,已經是諾誠健華在2025年內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諾誠健華與康諾亞(02162.HK)將共同開發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ICP-B02)在部分領域的權益授權給美國Prolium公司,將獲得最高5.2億美元的總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數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諾誠健華在BD交易中選擇了「保留核心權益,出讓非核心權益」的策略,保留了奧布替尼在腫瘤領域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在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非腫瘤領域的權利。目前,諾誠健華的市銷率約為16倍,另一間因BD而股價震蕩的創新藥企業榮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銷率約為21倍。這筆交易可以成為諾誠健華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還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米SU7再傳碰撞燃燒致死意外 累股價挫逾5%

小米汽車再度捲入安全風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輛小米SU7行駛中發生碰撞後起火燃燒,導致駕駛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報,死者31歲的鄧姓男子涉嫌酒後駕駛,事故仍在調查中。 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周一盤中一度重挫逾8%,最終收報49.08港元,跌幅達5.71%,單日市值蒸發近770億港元。消息引發市場關注,自九月下旬以來,小米股價累計下跌逾13%。 據財新報道,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車碰撞後起火事故。3月安徽銅陵一輛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離帶後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廣東徐聞亦發生SU7與電動二輪車相撞釀兩死事故。小米當時表示,火勢為對方電動車電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來累計銷售近34萬輛,小米汽車業務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顯示業務仍維持高速增長。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