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放緩背景下 不良貸衝擊網貸平台

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的背景下,360數科、信也科技和樂信首季度淨利下滑,不良貸款攀升
重點:
- 360數科和信也科技首季度利潤分別下滑12%和9%,樂信的利潤更下降89%
- 三個貸款平台的不良貸款均出現增長,迫使其增加貸款損失準備金
梁武仁
消費者貸款機構的命運是衡量經濟狀況的不錯指標。當經濟不景氣時,收入不穩定的個人通常是最先感受到壓力的群體。由於無法及時償還貸款,他們的壓力很快會傳導給貸款機構。
這種脆弱性在中國三家互聯網借貸平台的最新業績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上個月底,360數科(QFIN.US)報告首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12%,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報告淨利潤下降9%。雖然這些數字不好看,但樂信集團(LX.US)的狀況要糟糕得多,上周它報告淨利潤大跌89%。
三家公司最新業績的一個共同主題是,該季度貸款拖欠率攀升,這種狀況以不同方式損害了這三家公司,具體取決於它們的商業模式。
三家公司都曾經是直接放貸機構,後來轉型為借款人和銀行之間的貸款促成方,但程度各不相同。信也科技基本上專注於貸款中介業務,而樂信和360數科仍在直接放貸,並大規模使用其資產負債表。
3月底,360數科三至六個月內貸款拖欠率達到2.4%,較一年前的約1.3%幾乎翻倍。同樣,樂信的該比例從1.8%上升至2.4%,而信也科技則從1.1%增長到1.6%。
這個趨勢意味著,隨著中國經濟在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開始放緩,借款人償還債務的難度增大。近期的情況更加複雜,因為與疫情有關的大量限制措施讓數百萬人暫時或永久性失業,也導致近期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上升,他們往往是最喜歡網貸的群體。這些因素都對金融科技放貸機構造成影響,迫使它們預留更多準備金,以彌補可能的貸款損失,進而增加了成本。
360數科首季度資產負債表上的貸款準備金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兩倍多,相比之下,此類貸款的利息收入幾乎翻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如果不是被彌補潛在損失的高昂代價所抵銷,這本來是不錯的業績。
此外,這家由安全軟體巨頭奇虎360控制的公司,增加了在擔保貸款違約時可用於支付合作銀行的儲備金。此類費用的增長導致該公司營業利潤下降,雖然最新季度的營收出現了增長。
信也科技的情況也是如此。就像360數科一樣,該公司根據還款擔保計畫預留為合作銀行支付貸款損失的準備金。信也科技增加了此類撥備,首季度增加了近47%,成為其運營費用中的最大組成部分。
不斷增長的業務
今年首季,360數科和信也科技仍然設法實現了業務的大幅增長。在此期間,前者撮合和發放的貸款規模同比增長33%,而後者的交易量同比增長48%。所以,看來人們似乎仍然樂意借錢,即使他們不一定有能力償還。
但樂信的情況不一樣,它的貸款發放量同比下降了近20%,產品活躍使用者數量下降31%。因此,該公司的總營業收入出現下降,然而用於支付其貸款夥伴提供的協力廠商貸款的違約準備金卻仍在增加。
與其他兩家公司不同,樂信的業務有所萎縮,可能是因為它變得更加謹慎,選擇盡量減少風險,甚至不惜犧牲營收增長。
拋開各自的差異不談,這三家公司的首季度業績表明,隨著烏雲籠罩中國經濟,它們都將面臨強大的逆風。與中國“清零”政策相關的防疫措施,進一步放大了該趨勢,經濟學家們普遍預計,中國的GDP增速今年將顯著放緩,甚至可能在第二季度陷入收縮。
中國在新冠問題上的強硬立場意味著,封鎖和其他強硬措施隨時可能擾亂商業活動,正如在中國許多地方已經看到的那樣。其中包括今年4月和5月在上海實施的為期兩個月的全城封鎖,導致這個中國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的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滯。
這使得像這三家金融科技企業這樣的民營貸款機構,比大型國有銀行更容易受到衝擊,因為前者的目標客戶是財務狀況較弱的個人和小企業,而後者服務的是有政府背景的大企業。頗能說明問題的是,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1398.HK; 601398.SH)的不良貸款率在3月底實際上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投資者顯然對這三家金融科技公司持悲觀態度。今年以來,360數科的股價下跌了約四分之一,而樂信的股價下跌了近一半。信也科技的股價表現較好,但仍然下跌了16%。360數科和信也科技的市盈率都低於4倍,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這是一個適度的倍數。樂信的市盈率甚至更低,約為1.6倍。
在經歷了監管部門對互聯網借貸平台無序發展的嚴厲打擊後,這三家金融科技公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越來越多地將其重點轉向篩選相對優質的借款人,但這仍未能阻止它們在一季度因中國經濟整體下滑而受到打擊。
第二季度對360數科、樂信和信也科技來說可能更加艱難,因為在本季度剛開始的時候,上海因為高度傳染性的奧密克戎毒株暴發而封城。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北京也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導致當地零售商的營運活動大受影響。
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預測,這三家公司今年的收益都將下降,然後在2023年反彈。這與外界對中國經濟今明兩年走勢的普遍預期一致。這並不令人意外,但這意味著這三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業務和股價在今年下半年可能還將面臨一些挑戰。
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