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披萨连锁的中国加盟商正在前景广阔的中国市场迅速成长,去年收入增长46%

重点:

  • 达美乐披萨的中国运营商达势股份在香港申请上市,可能募集至多1亿美元资金,估值约5亿美元
  • 该公司利用中国近期对外卖餐饮的转变,去年同店销售额增长18.7%

阳歌

达美乐(DPZ.US)披萨连锁的在华运营商,正筹备中国最新的一宗IPO,看来如今能够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不光是在中国备受喜爱的火锅。

达势股份本周在香港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这个计划,这笔规模相对不大的IPO交易拟融资至多1亿美元(6.34亿元)。在我们做进一步讨论之前,必须说明的是,本文作者是上海达美乐的常客。但喜欢归喜欢,这家公司看上去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增长故事,它利用了中国近期因疫情推动的外卖热度,而外卖正是达美乐所擅长的业务。

这宗上市交易之前,中国的餐饮连锁企业近期掀起了类似的IPO热潮,纷纷寻求在香港筹集资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许多企业,包括杨国福绿茶集团七欣天。在这个以中国广受欢迎的火锅为主的群体中,达势股份是唯一的西餐。

该公司是美国达美乐的中国总特许经营商。它的架构非常类似于中国披萨市场的领先品牌必胜客,后者隶属于美国快餐巨头百胜餐饮集团(YUM.US)的中国特许经营商百胜中国 (9987.HK)。虽然光说没用,达势股份还是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它挑战必胜客的宏伟计划。

 “从长期来看,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的披萨公司,就像达美乐披萨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加盟商那样,”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说。

稍后我们会看看该公司的财务数据,包括近期的快速增长,以及迅速改善的同店销售额,这两项数据看起来都非常强劲。它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看起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考虑到由于疫情导致的停业,多数大型快餐运营商的这一指标都增长乏力,甚至收缩。

就在我们撰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上海这座超级城市正准备从4月1日开始全面封控,从而遏止高传染性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最新一波新冠疫情。这对达势股份是一个重大打击,上海是它最大的市场,截至2021年底,它在全国有468家门店,其中143家在上海。

但招股说明书中的第三方数据显示,撇开新冠疫情的因素不谈,披萨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去年中国的披萨市场规模为305亿元,预计在2025年将翻一番,达到623亿元。这份招股说明书指出,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市场的需求尚未被满足,中国每百万人仅拥有大约10家披萨店,日本和韩国是29家左右,美国则是惊人的237家。

小市场的潜力

对于达势来说,中国的小城市是它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但目前尚未有大动作,而百胜中国在这些地区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市场表现。达势援引第三方数据,它目前是中国的第三大披萨连锁品牌,占据3.6%的市场份额,而必胜客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为39%。但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达势与必胜客更为接近,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3%和17.1%。

相对而言,该公司在进入较小市场方面处于有利地位,由于专注外卖业务,它目前在这些市场缺乏影响力。外卖在中国已经很受欢迎,但疫情期间更是大行其道。对外卖的关注也有助于其降低成本,因为它的门店只有非常有限的店内用餐空间,而且只提供柜台服务。

对外卖的关注使得它去年的同店销售额增长了18.7%,比2020年的9%和2019年的7.3%均有大幅增长。去年,在北京和上海之外的市场,它的同店销售额更是增长了37.7%,从中可以看到小城市市场的巨大潜力。相比之下,北京和上海的同店销售额今年“仅”增长了14.2%。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和上海的门店数量占到门店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种快速增长使得该公司的门店营业利润率从2020年的4%提高到了去年的9.2%。

在整个公司层面,它去年的收入增长了46%,至16亿元,其门店数量在这一年增长了29%。该公司计划在2022年和2023年再开设300家门店,如果实现这一目标,到明年年底,总门店数量将增至768家。相比之下,截至去年年底,必胜客在中国拥有超过2,500家门店。

达势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从2020年的2.74亿元扩大至去年的4.71亿元。其调整后的净亏损(通常不包括基于股票的员工激励等非现金项目)实际上从2020年的2亿元收窄至去年的1.43亿元。

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达势相对于其他连锁店的其中一个优势,是它作为一家外卖餐饮专家的根基。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指出,去年外卖订单占中国披萨整体市场的51.5%,预计到2025年,该数字将增长到销售额的60%左右。

最后,我们利用百胜中国作为参考坐标,来看看该公司的估值情况,不过我们应该指出,百胜中国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肯德基业务,它在体量上远大于必胜客。百胜中国目前处于盈利状态,最近公布的2021年营收增长19%,目前的市销率为1.9倍。如果对达势进行类似的估价——这似乎是可行的,那么该公司的估值将接近5亿美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