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3.HK
Yeahka secures bridgehead in U.S. payments market

取得美國亞利桑那州MTL牌照後,移卡的出海之路邁進一大步

重點:

  • 公司成功取得亞利桑那州金融監管部門頒發MTL牌照
  • 去年公司海外交易規模成長近五倍

  

李世達

在全球支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依託中國境內小微支付業務成長的移卡有限公司(9923.HK),正慢慢實踐其國際化戰略發展目標,逐步從中國本土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商,轉型為具備國際合規能力的全球化金融科技平台。

移卡上周五宣布已獲得由美國亞利桑那州金融監管部門頒發的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MTL)牌照,這是繼去年獲得Money Services Business(MSB)牌照後,移卡獲得的另一重要支付牌照。

在美國,MSB和MTL是兩種關鍵的支付業務牌照。MSB由聯邦層級的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頒發,允許企業從事貨幣服務業務,涵蓋匯款、貨幣兌換、加密貨幣服務等廣義金融服務,幾乎所有涉及資金轉移的業務,都需要註冊MSB牌照。

而MTL則由各州政府頒發,授權企業在特定州內合法進行資金轉移和相關金融服務,如P2P支付、電子錢包、跨州/跨境匯款等,真正賦予公司在州內合法經營資金轉移業務的資格。

總部位於深圳的移卡,創立於2011年,由前騰訊(0700.HK)高級產品經理劉穎麒創辦。他曾在騰訊任職多年,深諳產品運營與支付業務的發展邏輯。而移卡的發展,也緊扣微信支付的成長節奏。2013年前後,微信支付剛剛起步,移卡便成為最早一批為微信支付拓展線下商戶的合作方之一,負責將微信支付技術整合至中小商戶的收銀系統、POS機及移動支付終端中。

轉型金融科技平台

微信支付雖然由騰訊直接運營,但其線下拓展高度依賴服務商(俗稱「ISV」),而移卡正是這些服務商中重要的一員。2015年之後,移卡開始從單一的支付服務提供商,轉向打造以支付為入口的綜合數位商業服務平台,逐步拓展至商戶營銷、數據智能分析、會員經營、貸款撮合等增值業務,期望轉型為金融科技平台。

不過,隨著中國移動支付基礎設施高度成熟,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早已深度滲透至各類場景。作為收單服務商的移卡,其本地市場規模雖大,但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尤其在一線城市已趨近飽和。同時,自2018年起,中國金融監管明顯加強,第三方支付牌照審核趨嚴、資金清算要求提高,加上數據安全、個人隱私與跨境合規風險上升,使得業者的拓展空間受限。

加上移卡所處的聚合支付、ISV服務商領域,競爭者眾多,如拉卡拉(300773.SZ)、銀盛(3773.HK)、樂刷、海科融通等。價格戰激烈,商戶黏性下降,服務費率不斷被壓縮,尋找毛利率更高的新市場迫在眉睫。

於是,移卡自2021年起開始探索海外市場,進入2023年以來,移卡開始積極布局跨境支付與海外市場,推出獨立子品牌「YeahPay」,鎖定東南亞、北美與其他新興市場商戶,目前已獲得包括香港的Money Service Operator(MSO)、新加坡的Major Payment Institution(MPI)與美國的MSB、MTL等牌照。這些舉措為其全球化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海外收入快速成長

根據移卡財報,受到國內消費單筆金額普遍下降影響,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下跌21.9%至30.86億元(4.29億美元)。「海外業務」是去年主要亮點,期內公司來自海外的交易規模突破11億元,同比增長近5倍,顯示其全球化布局已初見成效。而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公司依靠人工智能減省成本,各項開支全面下降,令公司取得7,300萬元盈利,按年增長超六倍。

海外業務的擴張也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的回饋上。自上周公司宣布取得MTL牌照後,移卡三個交易日股價上漲了65%,過去6個月則升23.8%。投資者看好移卡取得MTL牌照後,有望增強盈利能力。相較於國內低價高頻交易,海外市場用戶對金融服務付費意願更高,尤其在B2B商戶支付、金融科技工具訂閱制等場景中,移卡有機會創造更多穩定且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目前移卡的市盈率約為51倍,低於拉卡拉的78.6倍,但遠高於國際支付巨頭PayPal(PYPL.US)的15.9倍,估值明顯偏高,不過,比起純支付收單業務,移卡也正布局會員經營、廣告數據等工具型SaaS業務,具備更高溢價的潛力,若其海外支付業務能順利商業化並持續放量,當前的市盈率可視為對未來三年的折現預估。但若短期內海外營收增速不達預期,或國內支付市場進一步內捲壓縮利潤,其高估值則會迅速被市場修正,投資人需要審慎評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hina East Education

受惠職教需求日增 中國東方教育盈收雙升

這家職業教育龍頭企業上半年營收增長10%,淨利潤飆升近50% 重點: • 中國東方教育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10%,較過去兩年的增長率翻倍有餘 • 公司受益於中國年輕人對職業培訓日益上升的偏好,且後者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陽歌 職業教育不僅助力中國青年應對嚴峻就業市場,更為中國東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注入強勁動力。本週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幾乎所有核心指標均穩步增長,其中淨利潤增幅近50%。 對投資者更具意義的是,這家公司崛起,成為中國職業教育領軍者,促使此前低迷的股價強勢反彈,52周內累計漲幅逾200%,觸及近四年高位。不過,投資者跟風追漲前需注意,職教板塊已顯現分化格局,龍頭股表現強勁,中小同業則持續承壓,詳細分析見下文。 過往數年間,職教機構在中國龐大教育體系中一度遇冷,因資本競相追逐K-12學段服務,以及頂尖高校考生的高增長私營企業。2021年監管風波叫停多數K-12學科培訓服務,使前者幾乎清零;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後者近期也明顯承壓。 此消彼長之下,專注烹飪、汽修、計算機維修等實用技能培訓的職教機構,反成民辦教育領域表現最佳的板塊。與觸碰監管紅線的K-12教培機構不同,職業教育正持續獲得政策強力支持。 政策紅利直接體現於財報:中國東方教育上半年政府補助金倍增至2,150萬元(折合30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1,170萬元。金額絕對值有限,但顯著印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此類無須償還的資金既可衝減運營成本,更能直接增厚利潤空間。 近期關鍵政策突破在於,職教機構首獲頒發學士學位授權,這是原屬傳統高校的特權。除象徵高等教育類型平等化外,更具實質意義的是,職校畢業生由此獲得報考公務員及攻讀研究生的資格。 中國東方教育在財報中指出,為應對市場變局,其三年制長期課程的報名佔比持續攀升。為使日益趨近傳統高校模式的長期培養獲得更佳環境,公司正打造多個“職業教育產業園”。此概念實則暗合高校校園的職教版本。 新園區將與遍布全國的234個教學中心(主要是小型教學點)形成互補。目前,四川、山東、貴州、河南四省職教產業園一期已投入運營,江蘇、江西兩省同類項目也在規劃中。 公司強調:「本集團相信職教產業園,將成為增加學生對本集團教育服務需求的主動力,並可在未來達致成本協同效益。」 美容領域的大生意 財報深層數據進一步揭示,中國東方教育整體招生規模加速擴張,但當前疲弱就業環境下,各專業冷熱不均。時尚美業板塊表現亮眼之際,信息技術(IT)領域竟意外遇冷。 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0.2%至21.9億元(上年同期為19.8億元),相較過去兩年3%至4%的年增速顯著提升。期內新生註冊量同比增長7.1%至83,521人,學員月均總數增長5.5%至152,817人。 時尚美業作為五大業務板塊中的業績明星,營收幾近翻番,學員月均人數增長76%。但該板塊營收佔比仍較小,最新財報期僅貢獻總營收的4%。 烹飪技術作為核心創收板塊,貢獻近半數營收,該部門營收同比增長11%,學員月均人數增長8.3%。規模較小的西點西餐部門表現更優,營收增長14%,學員月均人數增長18.5%。 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板塊成為業績窪地,期內營收同比下降3%,佔公司總營收17%。該板塊學員月均人數同比下滑6.8%。 招生規模擴容的同時,營業成本基本持平,表明其實現了師資零擴張下的增量承接。由此推動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53%升至57.3%,最終驅動淨利潤同比增長48.4%至4.03億元,上年同期則為2.72億元。 伴隨盈利提升,公司將去年的末期股息從2023年的0.2港元提高至0.22港元,該舉措也是投資者青睞度攀升的潛在動因。 需要重申的是,並非所有職教股均享行業需求紅利。中教控股 (0839.HK) 作為另一業內主要參與者,當前市盈率27倍,與中國東方教育30倍估值相近,但後者市值約為前者一倍。規模更小的新高教集團 (2001.HK) 估值僅2.4倍,民生教育(1569.HK)則幾近虧損邊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腦動極光中期收入近翻倍 虧損仍擴大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大增92.8%至1億元(美元)。不過,公司虧損進一步擴大,期內錄得虧損1.27億元,按年擴大11%,經調整淨虧損為8,802萬元。 公司指,收入上升主要來自購買系統的醫院增加,由去年同期的186家增至205家,患者使用次數亦由約180萬次增至259萬次,院外使用人數增至12,915人。同時,醫療AI大模型解決方案貢獻逾2.4億元收入,成為新業務增長點。然而,銷售成本、行政及研發費用大幅增加,拖累整體虧損擴大。 腦動極光是一家專注於認知障礙數字療法解決方案創新企業。今年6月,公司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抑鬱症辭職。 腦動極光股價周五平開,至中午休市報5.36港元,跌1.8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富衛上市首份中期業績賺4,700萬美元

保險公司富衛集團有限公司(1828.HK)周五公布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新增業銷售額以按年化新保費計算,同比上升38%至12.46億美元。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淨利潤達4,700萬美元。 稅後營運利潤增長9%至2.51億美元,當中香港與澳門、泰國和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等地區持續為集團帶來正面頁獻。 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黃清風表示:「將公開招股所得,用於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及財務靈活性,包括減少整體債務,以支持業務增長及拓展客戶及渠道覆蓋滲透的機會。」 富衛周五接近平開報42.7港元,公司本周股價急升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禾賽計劃赴港進行二次上市

根據周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在其網站發布的通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禾賽科技 (HSAI.US),計劃在香港作二次上市。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上資料,主營光探測和測距(激光雷達)技術的禾賽科技,計劃在香港上市發行5,120萬股普通股, 禾賽科技於2023年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籌資1.9億美元。股價自去年10月以來上漲近五倍,目前交易價較IPO價格高出約40%。本月公司發佈第二季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54%至7.06億元。本季扭虧為盈,淨利潤達4,400萬元,一年前則虧損7,200萬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