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TW TSM.US
AI development needs TSMC

無法擺脫地緣政治壓力的晶片大廠台積電,用亮眼的業績證明了AI盛世仍在繼續

重點:

  • 台積電去年第四季度營收為268.8億美元,按年增長38.8%
  • 公司計劃今年將資本支出增加到420億美元新高

 

李世達

全球最大晶圓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2330.TW; TSM.US)近日舉行業績發布會,各界期待他們回答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人工智能(AI)熱潮是否還會延續?第二個問題則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之際,台積電是否正在變成「美積電」?

第一個問題主要來自近期AI概念股逐漸降溫,以及台積電先進封裝技術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傳出被輝達(NVDA.US)「砍單」的傳聞。CoWos目前是台積電獨家封裝技術,全部產能都用於AI相關產品。近幾年,台積電不斷擴廠增加CoWos產能,為的就是因應AI需求。

對此,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作出澄清,強調不僅沒有減少訂單,反而還在增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則在同日出席台灣另一場活動受訪時解釋,輝達Blackwell架構晶片正由CoWoS-S逐步轉移到更高階複雜的CoWoS-L製程,整體訂單仍在成長。

另一個證明,就是台積電持續刷新紀錄的業績表現。財報顯示,台積電去年第四季營收按年增長38.8%至8,684億台幣(268.8億美元),股東應佔溢利年增57%至3,746.8億台幣(113.7億美元),不僅超越外界預期,且均創下歷史新高。同期毛利率按年增加6個百分點至59%;純利率年增4.9個百分點至43.1%。台積電2024年營收總額達到900.1億美元,也是公司上市30年來的新高。

過去一年,台積電股價上漲了81%,超過台灣加權指數28.5%的漲幅,也創下該公司自1999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去年前三季度,台積電在晶片先進製程的全球市佔率高達92%。台積電的業績,基本上能夠反映當前半導體與AI領域的景氣趨勢。

看好未來

AI相關業務持續快速增長。去年第四季度,包含AI用途在內的高性能運算業務(HPC)貢獻了公司53%的營收,環比增速達到19%。整個2024年,HPC業務佔到台積電營收的51%,同比增速達到58%。在AI需求方面,包括AI GPU、AI ASIC和HBM控制器的AI加速器,其營收在台積電2024年總營收佔比約15%至17%,公司預期今年會再增長一倍。

魏哲家在投資人會議上表示,受惠強勁AI相關需求及其他終端市場的溫和復蘇,整體半導體產業2025年將成長10%。

台積電也披露2025年一季度的營收指引為250至258億美元,毛利率指引為57%至59%,在2025年營收增長24至26%的基礎上,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能達到20%。

站在晶片製造技術的前沿,台積電計劃在2025年將資本支出提升到380億至42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台積電對前景樂觀看好。

晶片小偷

台積電最大的不利因素,在於地緣政治風險。曾表示「台灣偷了美國晶片技術」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將對半導體產業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蘋果(APL.US)、Meta(META.US)、Google(GOOGL.US)和Microsoft(MSFT.US)在內的科技業巨頭,都對特朗普就職典禮委員會高額捐款的情況下,備受關注的台積電既沒有捐款,也不會派高層出席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保持一貫低調作風。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拜登在卸任前公布最新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將現時的限制措施從7奈米級以下的先進製程技術,延伸至16奈米的成熟製程,勢必再度限縮台積電對中國大陸供貨的能力。

另外,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今年初已正式啟動量產4奈米晶片,台經濟部門官員表態,不會再對先進製程在美投資設限。不少分析認為,這意味著在特朗普可能的施壓下,台積電會將更多先進產能搬遷到美國。令「台積電」成為「美積電」。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魏哲家的回答是:「門都沒有。」即使更多先進產能到海外投資,最前沿的研發和最初的量產都必須在台灣才能實現。

晶片與小籠包

他用台灣知名餐廳鼎泰豐的小籠包作比喻,稱小籠包是一種需要高技術水準和專注力的食品。鼎泰豐不嘗試涉足所有餐飲領域,只專注特定產品,做到極致,他認為台積電的晶片也是如此。

他舉例,美國光是要建4奈米廠產線就要比台灣多兩倍時間,而且美國做不出來台灣所需的化學品等級,如果要做出來,價格是台積電原本購買價格的5倍。

他強調,台積電每兩年半就技術就要改進一次,整個生產線設計就要改變,但是在美國,任何改變都要先停下來,把圖畫好,申請、批准之後再繼續做。因此最先進的產能,必定會和研發一起留在台灣。

日經亞洲此前披露,台積電亞利桑納廠最終能夠實現量產,是因為獲得美國退伍軍人的幫助,這些人中不少人擁有機械和電子工程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工作紀律,才能夠完成台積電處理日常營運和生產工作的需求。

台積電用強勁的業績表現,證明對晶片的需求仍在快速成長,AI晶片的盛世確實存在。面對地緣政治問題的潛在風險,台積電能給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技術。即使美國對華封鎖趨勢不變,其他市場成長終將抵消需求缺口,惟有加強競爭力,才能穩定生存。

「在AI熱潮下,不管世界如何改變,仍需要台積電的先進技術。」魏哲家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字節跳動為獅騰提供AI設施

電商企業獅騰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將使用字節跳動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開發為商戶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據公告,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獅騰將與BytePlus合作,後者將提供Skylark大語言模型及數據分析工具,助獅騰開發為亞洲市場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業應用,雙方未披露合作財務條款。 週二下午交易時段,獅騰股價下跌5.3%。公司於去年9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後,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業。當前股價較SPAC上市首日收盤價累計上漲約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螞蟻擬分拆海外業務赴港上市

財新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將其海外業務部門「螞蟻國際」在港交所上市。螞蟻目前正在就潛在上市事宜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 在新加坡註冊的螞蟻國際,業務規模約佔集團總收入的20%。該公司擁有四大核心產品線: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國際收單業務安通環球(Antom)、跨境匯款服務萬里匯(World First)以及創新支付解決方案Bettr,涵蓋消費者端支付、商戶端收單及企業間跨境結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 螞蟻國際董事長由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兼任。 2020年,螞蟻原本計劃在上海與香港兩地同時進行總額達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最終遭中國監管部門叫停,其後被迫重組並遭罰款近10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陽能行業困境持續 建邦高科上不逢時

即便業內很多下游企業陷入虧損,這家太陽能電池材料生產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點: 建邦高科申請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長了42% 這家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銀漿的銀粉供應商利潤微薄,在太陽能行業仍處於危機之中,公司可能也會陷入虧損 陽歌 香港IPO市場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業的公司在經歷了三年的疲軟後紛紛開始融資。但太陽能公司卻明顯缺席了本輪熱潮,因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行業,正在經歷供應嚴重過剩引發的痛苦回調。 儘管面臨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請赴香港上市,試圖憑借其領先的銀粉生產商的地位吸引投資者。銀粉可用於生產銀漿,而銀漿是所有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即使在鼎盛時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點懸,因為產品高度商品化,導致利潤率極低。在行業如此動蕩的時期,公司可能難以激起投資者的太大興趣。 雖然面臨諸多動蕩,建邦高科在過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為單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並未按季度拆分數據,我們懷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陽能同行一樣,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虧損。 領先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龍頭生產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證這個行業的困境。兩家公司在不久前的報告稱,第一季度不僅淨利潤出現虧損,毛利潤也陷入虧損——這意味它們的產品售價低於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來的最低點,行業困境可見一斑。週一,花旗將晶科能源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兩級至「賣出」,稱該行業的困境看不到盡頭,導致晶科能源的股價進一步下跌。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很難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業不會向建邦高科這樣的上游供應商施壓,要求降價。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銀價持續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產成本,侵蝕公司利潤率。建邦高科披露,幾乎佔其全部生產成本的硝酸銀價格,已從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漲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預計還將持續上漲,到2029年達到每公斤5,400元。 利潤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優勢之一是歷史相對悠久,這幫助它佔據了中國光伏銀粉市場近10%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建邦高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建邦膠體材料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成立,專門生產彼時尚處於初期的新能源和先進材料。 該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銀粉研發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國最早的銀粉生產線之一,但直到五年後的2019年才開始工業規模生產。2023年底,公司成為國內首批能夠生產新一代太陽能產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電池)所需高級銀粉的公司之一。 隨著行業一派繁榮,建邦高科的業務也蓬勃發展。上市文件顯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長58%,至27.8億元,去年又增長42%,達到39.5億元。正如前文所說,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銀去年佔收入的96.7%,略高於2023年的96.1%。 幸運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來運營業務,主要是因它的產品高度專業,客戶數量有限,競爭相對較少。過去三年,公司的銷售、營銷和研發支出相對穩定,不過去年行政成本幾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規模也相當小,去年僅相當於收入的0.4%。能印證這一點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員工總數僅為93人,與上年持平,相比於2022年的84人沒有增長多少。 硝酸銀成本高昂,導致公司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3.4%,低於2023年的3.9%。過去三年,該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儘管利潤規模微乎其微,去年僅為7,900萬元。或許唯一比盈利規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現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現金總額僅為2,940萬元,但這其實已經是前一年1,080萬元的近兩倍了。 說建邦高科是在冒險太過輕描淡寫了,在行業持續承壓的背景下,IPO籌集到的資金或許能為其帶來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間。但我們還是認為,投資者不會對一家受困於行業重大變革的公司有太大的興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競爭對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僅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戶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為18倍。若估值介於兩者之間,按去年的利潤計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將在1.5億美元左右。 這意味公司可通過上市籌集約3,000萬美元,這將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現金。說實話,我們認為投資者不會對這種上市太感興趣,不過它可能會吸引一些著眼於長遠的買家,他們不在意當前的低迷,看中的是這個行業未來重現光芒的一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的上月斥5.5億回購A股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團截至4月底止,已斥資近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回購774萬股A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每股成交價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於今年4月9日公布回購A股方案,回購金額介乎15億元至30億元,每股回購價不超過100元,實施期限為一年。集團表示,回購是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及員工持股計劃。 美的周二港開市跌2.5%報73港元,公司過去半年股價基本持平。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