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輝健康(6606.HK)宣佈,旗下針對幽門螺桿菌的消費者自測產品“幽幽管”,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註冊

重點︰

  • “幽幽管”能讓使用者利用糞便樣本自行檢測幽門螺桿菌,是第一個獲藥監局批准用於消費者自測的相關產品
  • 諾輝健康估值比同業高,甚至有一點泡沫狀態,但隨著新產品落地,有機會回落到相對健康水準

葉天娜

大家還記得去年2月,一家打著結直腸癌症早期篩選旗號的生物科技公司,成為香港去年的新股神話嗎?這家沒有盈利的公司,認購人數超過100萬,超額申購4,132倍,每手500股中簽機率只有2%;這檔股票首天掛牌不負眾望,比定價26.66港元(21.2元)狂飆2.15倍,小股民每手帳面獲利2.8萬港元,震撼港股市場。

這裡說的就是諾輝健康(6606.HK)。雖然這只股份曾經攀登到90港元附近,但最近已經跌到22港元水準,甚至比招股價還低。但是,它總算是迎來了重大利好消息。1月6日晚上,公司公佈旗下篩查自測產品 “幽幽管” 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註冊,該產品是一款基於糞便樣本,檢測幽門螺桿菌的胃癌篩查 “消費者自測” 儀器,是第一個獲藥監局批准用於消費者自測的相關產品。

無獨有偶,去年12月底,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公佈了第15份致癌物報告,其中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致癌物,相關話題更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多隻概念股爆發漲停潮,例如均瑤健康(605388.SH)、科拓生物(300858.SH)和亞太藥業(002370.SZ)等。

諾輝健康的幽幽管此時獲批,股價也自然反彈,上週五開盤已大漲46%,但不少投資者在高位沽出獲利,最終升幅收窄到只有10%,以21.2港元報收,並在隨後兩天小幅震盪。

中國第一證

幽門螺桿菌一下成為國民熱烈討論的話題,不少公司也來“蹭熱度”,連牙膏公司都說旗下的牙膏可對抗幽門螺桿菌,亂象引起藥監局高度關注,並展開打假行動。市場可能對幽幽管認識不深,擔心諾輝健康也是蹭熱一員,所以股價高開低走。

然而事實完全相反,以往幽門螺桿菌測試的產品要由專業醫護在醫療單位進行,但幽幽管是第一個讓市民自行檢測的產品,取樣和檢測就如“驗孕棒”般操作簡單,檢測前無需空腹、無特殊要求,採樣後將樣棒放回試劑管,手搖10秒,10分鐘後就知道結果。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罪魁禍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的資料,中國新發胃癌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43.9%和48.6%,當中接近90%的患者都曾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由此可見,消費者自測的幽幽管雖不能直接測出癌症,但可以緩解用者對患癌的焦慮,商業空間巨大,而且暫時是獨市生意。

此外,幽門螺桿菌復發率高,因此有重複購買潛力,如果成功在前端市場佈局,有助累積客戶信任度,成為諾輝健康未來增長動力。

2015年成立的諾輝健康,一直在癌症篩查細分賽道打拼,兩個已經商業化的產品“常衛清”和“噗噗管”針對中國結直腸癌症患者,變現能力相當不俗,去年上半年常衛清收入同比升1.5倍到1,418萬元(223萬美元);噗噗管半年收入2,957萬元,同比大增6.2倍。

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發能力最重要,去年上半年諾輝健康的研發開支翻倍到2,123萬元,主要是擴充研發團隊和增加研發投資,由於去年以高估值上市籌得接近19億港元,研發費用暫時不用擔心,更開始佈局宮頸癌、肝癌和鼻咽癌等其他篩查領域。

擴展多賽道

根據公司半年財報,旗下非侵入性家用型尿液宮頸癌篩查測試產品,估計今年將進入臨床測試;去年9月,自主研發的另一種肝癌早期篩查產品已申請專利;去年底,諾輝健康公佈將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合作發展針對鼻咽癌的篩查產品,反映公司正實行多賽道策略。

公司距離賺錢仍遠,畢竟去年上半年錄得29億元巨虧,雖然大部分是因為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但扣除這部分也虧本1.3億元,但其收入同比翻三倍到4,393萬元,假設下半年維持,全年收入約8,786萬元,以上週五收盤價計算,市銷率高達85倍。對比其他同業股,海利生物(603718.SH)和萬泰生物(603392.SH)市銷率只有29倍和28倍,較高的華大基因(300676.SZ)也只有47倍,可見諾輝健康估值頗高。

雖然如此,如果新產品陸續獲得官方批准,公司收入將會快速增長,畢竟工信部等部委在去年底發佈的《 “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中,已把即時即地檢驗產品列入重點發展規劃,正好符合諾輝健康的業務,當新產品投入銷售,將成為估值修復的重要催化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盈收下滑 汽車之家大裁員

汽車交易服務平台汽車之家(ATHM.US;2518.HK)周四披露,受中國車市持續低迷影響,首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0%。在面臨市場持續疲軟,公司過去一年間已裁減約五分之一崗位。 截至3月底的首季度,汽車之家實現營收14.5億元,低於上年同期的16.1億元。其中媒體服務收入同比下跌26%至2.42億元,線索服務收入下降11%至6.45億元。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10%,從3.8億元跌至3.41億元。 業務承壓之際,汽車之家持續通過人員優化控製成本。截至3月底員工總數為4,345人,較上年同期的5,420人減少20%。公司美股周四收跌0.8%,年內累計跌幅約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度Apollo攜手神州租車 將推出自駕車出租服務

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台,與中國最大租車平台神州租車(Car Inc.)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 這項新服務將允許用戶按需求透過神州租車平台,預約Apollo自駕車,靈活安排時間,覆蓋城市地標及旅遊熱點,特別針對長者、無駕照旅客及行動不便人士設計。 百度指,雙方將在多個城市文旅場景中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形成應用模型。另預計從今年第二季度起,雙方將根據特定場景共同定義產品,根據用戶反饋迭代升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ekr gets privatization bid from Geely

美上市僅一年 極氪極速退市

極氪私有化,是母公司吉利汽車持續整合旗下上市子企的一部分 重點: 極氪已收到私有化要約,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吉利汽車提出以20%的溢價收購其股份 極氪在紐約IPO僅一年便欲私有化,背後有多重因素,包括中國企業在華爾街面臨的敵意日漸加劇   陽歌 來得容易,去得也快。 這正是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要告訴投資者的。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僅一年,公司就要退市了。對投資者而言,極氪這段短暫的上市經歷帶來的收益還可以:私有化要約價格與IPO價格相比溢價可觀,超過20%。 推動持有極氪65.7%股份的吉利汽車(0175.HK)發出此次收購要約,最大原因是創始人李書福希望對其龐大的汽車帝國進行整合。 其次是政治因素,中國企業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面臨的敵意日漸加劇。近幾個月來,這一問題多次顯現,一些政客建議將部分或全部中國企業強制退市。私有化後極氪將成為吉利汽車的全資子公司,而吉利汽車在香港的上市情況,看起來比極氪在紐約上市要安全得多。 去年5月,極氪名聲大作,公司在紐約上市並籌集資金4.4億美元。因中美證券監管機構之間的爭端,導致上市活動沉寂數年後,成為中國在美上市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雙方最終達成一項信息共享協議,解決這一爭端,為重啓大型交易鋪平了道路。 但現在,美國政客再次威脅要限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理由多樣,包括數據安全以及與中國國防工業有關聯的公司,利用美國資本市場融資。極氪其實並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因為它的大部分銷量都在中國,而其生產的汽車是民用車輛。儘管如此,最近各種反華言論或許仍讓極氪感到不安。 吉利汽車周三在香港發布的公告顯示,按照擬議的收購協議,吉利汽車將以每股25.66美元的價格,收購極氪股東手中的美國存托股票(ADS)。極氪的股東可以選擇收取現金,或是以1:12.3的比例換取在香港掛牌交易的吉利汽車股份。這個價格較極氪在要約披露前30個交易日的價格溢價20%。 吉利汽車表示:「預期私有化建議將為集團創建一個統一的上市平台,全面整合極氪的資產及資源,從而提升集團乘用車業務的競爭力。這也將有助於集團確定極氪未來的戰略方向,以應對全球市場及經濟挑戰。」 極氪股價在公告發布當天上漲,收於25.19美元,比要約價格低大約2%。有些不尋常的是,周四該股繼續上漲,收盤價26.06美元,略高於要約價。這可能表明,投資者認為吉利汽車最終會提高報價。 整合旗下公司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也一如吉利汽車所指出的,這筆交易背後的主要推手,似乎確實是李書福意圖整合、精簡旗下眾多上市公司。吉利汽車是其中的先行者,於2004年在香港上市。近年來,公司旗下的沃爾沃汽車(VOLCAR-B.ST)和路特斯(LOT.US),也通過收購歐洲企業獲得的資產相繼完成上市。 吉利旗下其他上市公司還包括兩家智能汽車技術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億咖通科技(ECX.US)和在香港上市的知行科技(1274.HK)。此外,旗下曹操出行赴港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未來一兩個月內將完成掛牌。 去年11月,李書福對其商業帝國進行了一次重大整合——極氪宣布將出資13億美元,收購吉利旗下高端汽車品牌領克51%股份。極氪的投資者對這一計劃並不滿意,該計劃公佈後,極氪的股價下跌了27%。但整體而言,極氪上市後股價表現相對平穩:去年8月曾跌至13.5美元的低位,而今年3月一度衝高至33美元。 25.66美元的收購價格較其21美元的發行價溢價22%。 說實話,極氪的業績數據並不是特別亮眼,這可能也是李書福決定將該公司併入歷史更久且盈利狀況更好的吉利汽車的因素。極氪在中國過熱的電動汽車市場爭霸中入局較晚,但由於與吉利的關聯,它也具備一些強大的優勢。 但極氪品牌電動車的增長近期急劇放緩——中國電動車市場在經歷數年爆發式增長後,已開始顯現飽和跡象。據CnEVPost數據,4月份極氪品牌汽車的交付量僅為13,727輛,同比下滑14.7%,不過該品牌今年前四個月累計交付量仍保持12.2%的增長。同期領克表現更為亮眼:4月交付27,589輛,同比大增47%,2025年前四個月累計交付量增長25.6%。 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當前增速已顯著回落——當時極氪(含領克品牌)合計交付量同比翻倍,達79,250輛。而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速僅為39%,為228億元(31.5億美元),這個數字展示出在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極氪正承受著巨大的價格壓力。 儘管面臨這些壓力,極氪的毛利率還是提高了4個多百分點,季度內的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9.4億元收窄至8.21億元。 極氪當前估值明顯偏低,市銷率(P/S)僅0.58倍,不僅低於吉利汽車的0.69倍,更遠遜於理想汽車(LI.US;2015.HK)和比亞迪(1211.HK;002594.SZ)等競爭對手,它們的市銷率均超過1倍。估值低或許是因為極氪入局電動車賽道較晚,不過極氪退市或將有助於提升吉利汽車的估值,後者的估值目前也有點低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八大基石投資者力撐 綠茶招股集資12億

內地餐廳營運商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1.68億股,一成公開發售,招股價每股7.19元,集資約12.1億元,本月13日截止認購,16日掛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資者,當中包括無鍚紫鮮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認購6.73億元股份。 綠茶起源於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廳數目達493家,覆蓋28個省市地區,去年收入為38.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億元人民幣。 是次集資所得,約63.3%用於擴展餐廳網絡,26.3%設立中央食材加工設施,5.4%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5%則撥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