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E.US
ATRenew reports first ever profit

這家回收專家過去兩年一直保持non-GAAP盈利,去年第四季度,公司更首次實現GAAP下的淨利潤

重點:

  • 萬物新生第四季度收入增長30%,非GAAP經營利潤率在效率提升的帶動下增長0.9個百分點
  • 與蘋果合作回收iPhone,在第四季度創造了3億元的收入

     

陽歌

沒有什麼比首次盈利更能讓投資者興奮,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這是少數仍保持強勁增長的公司之一。

投資者最關注的事情,莫過於回收專家萬物新生集團(RERE.US)宣佈在2021年上市後首錄季度淨利潤下,公司股價大幅上升。上週二公告發佈當天,該股盤前飆升,收漲27%,次日繼續上漲。這一輪上漲表明,投資者可能「重新發現」,這家此前股價一直跌跌不休的公司,在經歷最近的上漲後,股價仍較三年前的IPO低近90%。

自上市以來,萬物新生耗費大量時間,為成為一家多元化的回收專家打基礎,將業務範圍從最初專注於iPhone,擴展到其他電子產品以及奢侈消費品。與此同時,它一直在發展原來的iPhone回收業務,去年通過與蘋果直接合作,該業務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公司還通過增加直接回收、削減成本高昂的中間商,以及更多翻新業務(利潤率比簡單的交易更高)來改善業績。同時,還通過提高自動化水平,和加強在城市(而不是國家)層面的回收,從而提高運營效率。

在實施一連串的措施下,萬物新生第四季度的non-GAAP經營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1.2%提高到2.1%。隨著利潤率改善,萬物新生在截至12月的第四季度里,首次實現了280萬元的季度淨利潤。結束了自2021年6月IPO以來近三年的虧損,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虧損21.5億元。

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公司一直保持non-GAAP盈利,這個統計口徑不含員工股權激勵、攤銷和減值相關的成本。第四季度,公司延續了這一趨勢,non-GAAP淨利潤達到創紀錄的9,100萬元,是上年同期2,250萬元的三倍。

「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2023年也是效率之年。萬物新生扎根二手供應鏈能力,提供更有價值的平台服務,在擴張節奏和創新業務上更有紀律性,」萬物新生董事會主席陳雪峰說。「未來,我們還將拓展低價值商品的回收服務,促進更多閒置商品的二次流通。」

萬物新生在盈利方面實現了里程碑,即使中國經濟放緩,很多其他中國企業都陷入增長停滯,但它的收入繼續強勁增長。公司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約30%至38.7億元,其中產品收入約佔總收入的90%。剩下的來自服務收入,這部分增長約20%至3.51億元。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收入將以約25%的速度增長。

配合政策

萬物新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很大程度上是能配合政府的的政策及取向。在中國做生意要想取得成功,這是一個關鍵因素。在今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的一次會議上,還強調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呼籲進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深圳正在制定標準,促進更多的回收利用。深圳是中國許多市場化改革措施的試點,萬物新生一直是該標準制定計劃的主要參與者。

中國經濟放緩,促使消費者的價值意識增強,這對回收起到促進作用。「我們在2022年和2023年,看到用戶消費習慣從熱衷於品質升級,到追求性價比的轉變,」陳雪峰說。「同時,我們看到用戶回收變現的意願,和以舊換新的需求持續增長。」

公司增長的一個關鍵驅動力,是去年6月開始的與蘋果合作。萬物新生表示,與蘋果的合作,使用戶可在蘋果官網和47家中國蘋果零售店內以舊換新,並在第四季度創造了3億元的收入。這與公司之前發佈的指引,稱該項目每年可額外產生10億元的收入一致。

萬物新生首席財務官陳晨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與蘋果的合作仍在改進階段,毛利率暫時「不算理想」,公司將進行調整,「平衡盈利能力」。他還指出,這個項目導致庫存大幅上升,本季度增加了3.45億元,達到10億元。但他補充說,萬物新生的現金流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除了iPhone外,萬物新生還加大了非電子業務的力度,這是在去年推出,現在歸為「多品類」業務。公司表示,截至去年底,在1,819家線下門店中,有252家開展了這項業務,其中包括奢侈品、老酒和黃金的回收,去年全年的多品類回收GMV超過10億元。

公司還將目光投向全球市場,向內地以外的合作夥伴提供自動檢測技術。公司目前已與香港和日本的合作夥伴建立了關係,並表示去年10月開始,與瑞典的一家海外夥伴展開了合作。

即使在股價大幅上漲後,萬物新生的市銷率仍只有區區0.2倍。這個數字高於服裝回收商Rent the Runway(RENT.US)的0.08倍,但低於RealReal(REAL.US)的0.62倍和汽車交易商Carvana(CVNA.US)的1.42倍。雖然最新財報公佈後,股價大幅上漲只是一個初步反應,但可能也標誌著大家開始重新發現這只被忽視的股票,而它似乎也確處於有利位置,能從中國本土市場的有利條件,以及自身不斷增長的回收專長中獲利。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準AI數據中心供電市場 陽光電源開啟新征途

AI時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陽光電源,以儲能為核心切入AI供電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重點: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佔率25.2%,儲能市佔率11.9% 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    李世達 當AI帶來算力革命,能源便成為新的黃金,也為中國光伏企業指明一條新道路。來自中國合肥的光伏巨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試圖透過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邊界。 成立於1997年的陽光電源,以光伏逆變器聞名全球。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4年出貨量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在全球的市佔率約為25.2%,連續十年全球領先,產品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達58.4%。 這家從合肥起家的企業,與中國新能源產業幾乎同步成長。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將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核心設備,相當於電站的「大腦」與「心臟」,同時負責系統保護與效率管理。然而,當光伏行業進入微利化競爭階段時,從光伏走向AI供電與智能儲能,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近三年,陽光電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億元升至2024年的7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7%,2025年上半年收入進一步增至434.4億元,同比升約40%。毛利率則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續上升趨勢。 從「供電」到「管電」 這得益於儲能系統業務的快速成長。2025年上半年,公司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178億元,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業務(佔比降至35.3%),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這一轉折標誌陽光電源完成從「供電」到「管電」的升級,轉向高附加值的儲能與電力控制領域。 公司表示,其儲能系統2024年全球市佔率達11.9%,位居世界領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歐洲與中東均已落地百兆瓦級項目,累計開發新能源電站規模超57GW。 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興起讓數據中心成為全球新增用電主力,「算力電力化」成為了能源產業的新敘事。從逆變器到儲能,陽光電源正加速布局AI供電解決方案與儲能系統業務的發展。 花旗估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將需要55GW的新電力容量,相當於2.8萬億美元的增量支出。這無疑是能源行業的必爭領域。 布局AI供電 在技術層面,陽光電源於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儲能系統,以高功率密度與模組化結構為特色。在2025年美國RE+大會上,陽光電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場的新一代光伏與儲能方案,包括模組化逆變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儲能系統。後者為6.9MWh液冷整合型儲能設備,採用碳化硅(SiC)功率轉換技術,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並支援快速響應與黑啟動功能,專為AI資料中心與大型電網場景設計。 不過,儲能業務資金投入龐大、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應收賬款達291.5億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動負債佔比逾八成,顯示營運資金壓力依然存在。經營現金流在2024年雖錄得120.7億元淨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約34億元。手頭現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約179.1億元。 陽光電源在A股的表現不俗,股價今年至今漲幅約120%,反映市場對其業務結構轉型與AI供電敘事的期待。目前陽光電源市值3,350億元,延伸市盈率約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業如信義光能(0968.HK)約5倍、陽光能源(0757.HK)約3.3倍,估值存在明顯分水嶺。 由於港股市場對新能源股的整體估值折讓幅度較大,若陽光電源上市定價仍參照A股水平,市場在初期可能出現估值消化或股價回調的壓力。不過,考慮到其AI供電與儲能業務的高速成長潛力,以及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新需求,長線仍有被重估的機會。 陽光電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當光伏行業進入成熟期,AI供電與儲能正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對投資者而言,陽光電源正由「光伏製造」邁向「智能能源運營」。若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如預期釋放,這家合肥企業或將迎來第二個黃金十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京東物流擬收購母公司旗下兩項本地即配業務

物流解決方案服務商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與其母公司京東集團(JD.US; 9618.HK)達成協議,將以2.7億美元,收購本地即時配送企業達盛與達疆。 京東物流表示,此項收購將完善現有業務矩陣、拓展運營版圖,並增強末端配送能力。達盛與達疆在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合併淨利潤7,520萬元,上年同期則虧損1.61億元。 京東物流稱:「目標公司過去數月業務表現,均具備商業潛力及可進一步讓我們拓展業務機會。」 受收購消息提振,京東物流股價周四收漲3.5%,公司年內累計漲幅溫和。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宜明昂科折讓13%配股籌3.5億港元

創新藥企業宜明昂科(1541.HK)周四宣布,擬配售2,420萬股新H股,約佔擴大後股本約5.61%,集資3.51億港元(4,500萬美元),每股配售價14.5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格16.66港元折讓約12.97%。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淨額估計達約3.45億元,將用於為在中國進行IMM2510及IMM27M的單一療法及聯合療法的研發提供資金以治療實體瘤;為IMM01(替達派西普)的研發提供資金,以及為IMM0306的研發提供資金,補充營運資金與一般企業用途。 宜明昂科日前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提交IMM2510用於治療經免疫治療耐藥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三期臨床試驗的申請。 公司股價周四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4.46港元,跌13.21%。不過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仍升18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微創機器人銷售強勁 今年股價爆升2.5倍

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三公布,截至公告日止,集團旗下的腔鏡、骨科、血管介入等核心產品的訂單量,累計超過170台。 當中集團的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的訂單已超過百台,全球裝機近80台,居國產品牌首位。公司強調,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已進入全面加速階段。 圖邁是首個進入海外市場的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海外訂單突破60台,裝機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共40個國家及地區。 周四微創機器人開市跌近1%報32.86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價升近兩倍半。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