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NE.US 6160.HK 688235.SHG
The Chinese developer of next-generation cancer treatments is raking in huge returns from its flagship drug, but R&D and sales costs keep rising.

澤布替尼是首款在美國獲批的中國國產創新藥,在美獲批四年後成為「重磅炸彈」藥物,如今進入商業回報的爆發期

重點:

  • 百濟神州2023年的營收按年上漲73.7%,仍然錄得巨額虧損,也沒有具體的預期盈利時間指引
  • 另一款潛力產品替雷利珠單抗已在歐洲獲批上市,但海外商業化權益曾兩次被合作方退回,或因同類藥物市場競爭極其激烈

 

莫莉

在生物醫藥行業,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藥物通常被稱為「重磅炸彈」藥物(Blockbuster drug)。如今,中國的第一款「重磅炸彈」藥物出現在創新藥行業「一哥」百濟神州有限公司(BGNE.US: 6160.HK; 688235.SH)手上。上週一晚間,百濟神州公佈了2023年業績報告,核心產品抗癌藥物澤布替尼全年銷售額達到13億美元。

受兩大明星產品澤布替尼以及替雷利珠單抗的銷售帶動,百濟神州去年營收按年上漲73.7%至24.6億美元,包括產品收入21.9億美元,按年增長約74.5%,以及合作收入2.69億美元,按年增長約66.7%。

不過,即使收入大幅增長,百濟神州仍然錄得巨額虧損,其中經營虧損12.08億美元,按年減少約33%,全年淨虧損收窄至8.82億美元。財報公佈後,百濟神州的美股在其後兩天大漲3.3%和12.1%,港股和A股更連續三日上升,或顯示投資者對這次公佈的業績較為滿意,看好公司發展前景。

最值得期待的,是澤布替尼的未來潛力,作為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已經成為同類最優(Best-in-class)藥物, 銷售額不斷上漲,去年第四季度的全球銷售額達4.13億美元,按年增長135%,全年全球銷售額達13億美元,按年增長129%。

澤布替尼是首款在美國獲批的中國國產創新藥,隨著海外市場的擴大,以及適用範圍的增加,如今進入商業回報的爆發期。自2019年11月在美國獲批成人套細胞淋巴瘤以來,澤布替尼已經在美獲批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等多個適應症。

截止2023年底,澤布替尼已累計在全球超過65個市場獲批,而美國是它最重要的市場,去年美國市場貢獻的銷售額高達9.46億美元,按年增長142.6%。

澤布替尼成為百濟神州的王牌支柱產品,在整體產品收入中佔比高達61.9%。但作為國內研發投入資金最多的創新藥企,百濟神州還有另一款剛剛出海歐洲的潛力產品──替雷利珠單抗值得關注,該產品全年銷售額為5.37億美元,按年增長26.9%。但令人關注的是,替雷利珠單抗第四季度只賣了1.28億美元,按季下降了12.5%。

雖然替雷利珠單抗是國內首個PD-1出海產品,2023 年9月在歐盟獲批上市,預計將今年內在美國獲批上市。但是在全球競爭極其激烈的PD-1領域,替雷利珠單抗能否取得如澤布替尼的亮眼成績,仍有待觀察。

替雷利珠單抗的海外商業化權益曾先後兩次被授權,但之後又都被退回。跨國醫藥企業諾華製藥(NVS.US)曾在2021年以6.5億美元的首付款,獲得在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地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替雷利珠單抗藥物的權利;其後,新冠疫情影響了該藥物在美國的獲批進程,諾華僅表示終止合作原因是PD-1抗體前景發生了很大變化。百濟神州稱,權益收回後,將會獨立銷售替雷利珠單抗。

高額開支難減

百濟神州近期在接受調研時表示,預期在2024年及以後,產品收入增幅將繼續超過經營費用增長,使公司能夠持續提升經營優勢和現金流,但沒有給出具體的預期盈利時間指引。

在擁有一款「十億美元」藥物後,百濟神州為何仍未盈利呢?這與百濟神州龐大的產品管線帶來的高額支出有關,因其現有17款商業化產品,以及超過50款在研藥物管線。這意味著,公司不僅需要高昂的研發開支,亦有大量的商業推廣和銷售成本。

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經營費用總計為32.9億美元,按年增長12.6%,這已是百濟神州積極控制成本的結果,增速較上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當中,研發費用、銷售及管理費用分別為17.8億美元和15億美元。

根據百濟神州在業績快報中披露的研發進展,自主研發的三款已上市藥物,均有新的適應症處在臨床三期階段,而尚未上市的新藥Sonrotoclax有四項註冊性臨床試驗,包括用於一線治療CLL的全球三期註冊性試驗,今年預計還會有超過10款新分子藥物進入臨床階段。這些「燒錢」的研發管線,對應著龐大的研發支出,將進一步推後百濟神州的盈利時間表。

截至去年底,百濟神州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1.85億美元,較2022年底的38.75億美元有所減少。百濟神州在港股的市銷率為6.8倍,相比之下,同樣手握出海PD-1藥物的君實生物(1877.HK; 688180.SH)在港股的市銷率為7.1倍。對於已經驗證了自身研發及商業化能力的百濟神州來說,下一步能否讓更多重磅產品帶來商業化回報,並最終為股東帶來利潤,將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上市不足兩年 優必選第五次配股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 配售3,015.5萬新股,相當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4%,每股配售價82港元,較周一收市價折讓9.1%。 集資所得淨額約24.1億港元,將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償還集團相關金融機構授信業務下的款項。 優必選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頻頻在市場集資,之前四次配售共集資19億港元,連同是次配售,共集資達43億港元。 優必選周二開市跌3.6%報港元,股價持續向下走,中午收市跌近6%報85.15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旭未來料中期扭虧賺六億 公司擬更名為貪玩

網絡遊戲發行商中旭未來(9890.HK)周一公布,預期今年上半年錄得淨利潤介乎6億元(8,400萬美元)至7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約3.85億元,實現大幅扭虧為盈。 公司表示,業績反轉主要受益於金融資產的公平值收益增加,旗下遊戲產品組合逐步進入成熟期,品牌效應顯著提升,有效降低了獲客成本,加上人工智能技術在素材生成及投放模型優化方面發揮作用,進一步壓縮了營銷費用率,帶動遊戲業務利潤提升。 同時,公司董事會建議將英文名稱由「ZX Inc.」更改為「Tanwan Inc.」,中文名稱由「中旭未來」更名為「貪玩」,以更準確體現核心品牌「貪玩遊戲」於市場的認知度與價值。董事會相信,此舉將進一步鞏固品牌形象,符合公司及股東整體利益。 公司股價周二高開15%,其後升幅收窄,至中午休市報15.26港元,升4.5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圖料上半年盈利增七成

美圖公司(1357.HK)周一稱,受核心影像、視頻和設計產品業務快速增長推動,預計2025年上半年經調整利潤同比漲幅65%至72%。該利潤指標剔除特定非現金及非經營性項目影響。 美圖表示:「該業務具高毛利率,且在整體收入的佔比持續擴大,帶動集團整體毛利和毛利率同比增長。同時,得益於本期間綜合運營費用增幅低於毛利增幅,令經營槓桿效應上升,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美圖股價周二低開,但隨後扭轉頹勢,早盤上漲0.54%至11.24港元,公司今年以來已上漲近三倍。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idian Guofeng tries on ‘AI halo’ in move to boost business

奇點國峰擁AI光環身價便能飛升?

奇點國峰正積極發展虛實融合(OMO)新消費平台,但受減值影響,去年盈轉虧蝕22.27億元 重點: 重點: 訂立投資意向計劃收購AI技術公司 全球AI營運商虧損居多   白芯蕊 疫情後市場最熱炒概念莫過於人工智能,只要擁有AI概念光環,股份身價便大幅提升,中國奇點國峰控股有限公司(1280.HK)早前宣布,簽訂投資意向計劃收購AI技術公司,股價在宣布翌日(7月11日)便一度炒高近三成,但最終收市卻大幅縮減至只得7.6%。 市值不足100億港元的奇點國峰,主業是家電銷售、白酒業務及教育培訓服務。2024年業績披露,家電銷售業務佔比最大,佔總收入61.5%,白酒業務及教育培訓分別佔23.1%和15.4%,核心業務與人工智能或資訊科技關聯度不高。 至於是次計劃收購方案,根據通告,奇點國峰計劃收購的人工智能公司,主要利用AI向客戶提供賦能服務(Enablement services),與集團計劃大力發展的OMO新消費平台戰略高度吻合,相信有望加速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擴大用戶覆蓋,打造持續的新收入增長引擎。 所謂賦能服務,坊間是指為企業提供支援服務,AI賦能服務則加入人工智能元素,運用機器學習、生成式AI、數據分析工具,例如部署AI聊天機械人,為企業提供必要工具、資源、知識和支援,以提升其效能。 協議需三個月完成 理論上企業增加人工智能元素,有助提高營運效益,但要留意上述交易有一個重大變數,奇點國峰只是與賣方簽訂一份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投資意向書,即不是正式交易,通告中明確表示正式協議要在三個月內完成,否則收購便會告吹。 另一方面,奇點國峰計劃此次收購AI技術公司作價為3.5億至5億港元,但卻計劃以發行新股支付。似乎集團收購作風慣性偏好發新股支付,早在去年7月26日,公司宣布以3.4億港元,收購中小微企及個體工商戶企業培訓服務商Shengshang Entrepreneurial Services,翌日股價曾勁飆100%,與今次計劃收購人工智能商的情況類似。 儘管奇點國峰之前收購企業培訓服務,去年收入也增38.2%至4.41億元,毛利大升90.6%至1.178億元,但去年卻盈轉虧蝕22.27億元,主要是受Shengshang Entrepreneurial Services的商譽減值影響,因此一旦奇點國峰完成收購該人工智能企業,不排除會再出現商譽減值的情況。 晶片商最受惠 再者,自從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熱潮,企業願意投入巨大資本開支,盼搶佔龍頭地位,但發展迄今除半導體企業,尤其輝達及台積電盈利能最受惠外,其他企業從業績上仍未展現由人工智能帶來的增長威力,甚至市場開始質疑是否真正能達到提高效能作用。 目前願意大額投資人工智能主要是雲廠商,即Alphabet、微軟、亞馬遜、騰訊及阿里巴巴等,但上述企業核心盈利非來自AI業務,例如Alphabet及Meta,主要收入來自廣告,亞馬遜及阿里巴巴來自電商,騰訊則主要從遊戲獲得大量收益,上述企業共通點是自由現金流相當強勁,能抵禦大量人工智能的資本開支。 研發費用巨大 相反AI軟件ChatGPT開發商OpenAI,去年業績仍見紅。據CNBC曾報道,OpenAI去年收入雖然達37億美元,但虧損卻達50億美元,要扭轉虧損仍遙遙無期。至於本港上市公司商湯,去年收入按年升10.8%至37.72億元,毛利卻只增7.9%至16.19億元,更虧損高達42.78億元。 值得關注是商湯去年錄得巨額虧損,主要是研發開支龐大,去年金額便達41.31億元,即比全年收入還多3.6億元。至於2023年也出現研發開支比收入更多的情況,當年收入只得34.06億元,但研發開支卻有34.66億元。 另一間香港上市人工智能企業第四範式,雖然去年研發開支未有超越收入,但也達21.7億元,佔集團總收入52.6億元的41.7%,佔比相當高。由於去年開支大,最終業績續要見紅。因此從OpenAI、商湯及第四範式的例子,反映要做到頂尖一流的人工智能企業,大量投入研發開支是無可避免。 整體來講,奇點國峰雖然計劃收購人工智能服務商,但環顧整個AI行業,最受益仍是在半導體晶片行業,加上奇點國峰大有機會以發新股支付,面對進一步攤薄效應下,股價難免會大幅波動,跟車太貼未必太划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