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9.HK
Chaoju buys Beijing hospital

這家總部位於內蒙古的眼科護理供應商,正借收購私立醫院和診所,在高增長領域打造龐大投資組合

重點:

  • 朝聚眼科的戰略是通過並購實現增長,近日宣佈收購北京一家醫院
  • 去年上半年,這家眼科護理提供商的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30%和44.3%,產生了充足現金,能滿足大肆收購之需 

     

譚英

朝聚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2219.HK)正將目光投向中國利潤豐厚的私立醫院業務,近年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他們有能力在基本公立醫療體系之外,尋求更優質的服務。朝聚眼科總部位於內蒙古,並非是內地富裕地區,但今年一開始就宣布以3,680萬元,在北京收購明月眼科診所。

此前,公司從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增加了八家眼科醫院和兩家眼科中心,使其總數分別達到26家和27家,新增的八家中六家是收購所得。醫院提供全面的眼科服務,而眼科中心提供的是更基礎的服務,如驗配眼鏡和簡單的眼科檢查。去年3月,公司還在寧夏收購一家眼鏡廠。

朝聚在2021年7月上市,當時集資15億港元,儘管其後積極擴張,但今天股價還不到上市價的三分之一。與復星醫藥(2196.HK)等除核心藥品業務外還經營醫院的大型企業相比,該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據報道,復星醫藥正在考慮分拆旗下的醫院部門,該部門2023年上半年收入31億元,是朝聚6.93億元的三倍多。

但投資者對兩家公司的股票基本一視同仁,它們目前的市盈率(P/E)均在11倍左右。可能部分要歸因於復星醫藥的醫院業務(大多位於富裕的沿海地區,擁有20處醫療設施,6,000多個床位)仍在虧錢。相比之下,擁有1,112個床位的朝聚眼科,在不太富裕的西北地區卻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去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4%至1.47億元,營收6.93億元,同比增長30%。

與中國所有的醫院系統一樣,朝聚眼科也遭受疫情的重創。三年疫情期間,大部分門診服務設施在不同時間被迫關閉。但朝聚已從低迷中完全恢復,去年上半年中國結束嚴格的疫情管控後,其利潤增長強勁。

通過自建和收購新設施來實現增長,提升了朝聚的收入,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一直在增加,2022年同比增長約10%至2.73億元,2023年上半年增長24%至1.95億元。但然而,不斷收購是有代價的,因一直在燒錢,現金從2021年底的12億元大幅下降至一年後的9.45億元。截至去年中,更進一步下降至4.14億元,主要原因是資金被用於投資。

醫院泡沫

對於中國的民營醫院來說,快速增長並不一定是好事,在新冠疫情前,該行業已接近泡沫狀態。據醫學期刊《柳葉刀》報道,2015年時,中國民營醫院的數量超過了公立醫院,到2021年,民營醫院的數量是公立醫院的一倍,前者為24,766家,後者為11,804家。但是,朝聚不僅一直專注於眼科領域,還將領域拓展至眼科服務相對匱乏的華北地區。

成立於1988年的朝聚眼科,是內蒙古最大城市包頭的家族企業。董事長是張波洲,大股東包括創始人張朝聚的子女,以及老中醫張星煥的孫輩,張星煥在1921年創辦了診所仲和堂。

雖然與中國沿海地區相比,內蒙古可能相對貧窮,但在2022年,內蒙古以102,558元的人均GDP排名全國第八,上海為179,907元。儘管如此,朝聚眼科因在一個競爭相對較少的市場,反獲得豐厚的利潤。最新收購的北京醫院距離內蒙古總部不遠,朝聚眼科正試圖走出傳統大本營,進入利潤更豐厚但競爭也更激烈的地區。

眼科護理需求不斷增長,一定程度上是人們長時間玩電腦和智能手機造成的眼部問題所致。在中國,超過一半的青少年近視,比例居世界之首,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間達29.5小時。眼部護理產品的市場也在迅速擴大,根據咨詢公司博聖軒的數據,2022年,蒸汽眼罩、眼部按摩器和熱敷眼罩等產品分別增長501%、111%和109%。

朝聚眼科兩大業務板塊中規模較大的「消費眼科服務」,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61億元,而「基礎眼科服務」緊隨其後,為3.32億元。2022年上半年,基礎眼科服務佔總收入的比例為45.5%,2023年同期為47.9%;同期,消費眼科服務佔總收入的比例從54.6%降至52.1%。

朝聚眼科並不在大多數投資者的關注範圍內,但雅虎財經採訪的五家分析機構,將該公司的平均目標價定為7.68港元,較當前水平高出約80%。同樣經歷了快速擴張階段的植發機構雍禾醫療(2279.HK),其市銷率為0.69倍,遠低於朝聚眼科的2.26倍,可能是前者尚處於虧損階段所致。而這也恰恰表明,投資者最喜歡的莫過於利潤,更不用說動聽的增長故事了。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預計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淨利潤將達5.05億(6,500萬美元)至5.5億元,按年增長157%至179%。 單計第三季,盈利預計介乎2億至2.45億,增長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層堅持穩健、組織優化及精益管理,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同時,靈活調整原材料庫存策略等措施,積極應對稀土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保障交付能力獲得國內外客戶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訂單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事業部,首三季度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及磁材產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飛行器領域公司亦有小批量產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XX港元,升X%。今年以來股價已升2.4倍。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摯達低位定價 首日掛牌午收升183%

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掛牌,開市勁升184%報190港元,之後股價在區間上落,中午收報189.4港元,升183%。 公司發售近600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5,440倍;國際配售超額1.4倍,集資淨額3.26億元。 摯達主要銷售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位列中國第一。若按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銷量計,在中國的市佔率約13.6%,全球市佔率則約9%。 公司過去三年仍然處於虧損狀況,今年首三個月,經調整虧損為1,570萬元人民幣,公司解釋是因為受市場影響,銷售及經營開支增加,產品平均售價及毛利率波動。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準AI數據中心供電市場 陽光電源開啟新征途

AI時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陽光電源,以儲能為核心切入AI供電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重點: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佔率25.2%,儲能市佔率11.9% 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    李世達 當AI帶來算力革命,能源便成為新的黃金,也為中國光伏企業指明一條新道路。來自中國合肥的光伏巨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試圖透過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邊界。 成立於1997年的陽光電源,以光伏逆變器聞名全球。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4年出貨量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在全球的市佔率約為25.2%,連續十年全球領先,產品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達58.4%。 這家從合肥起家的企業,與中國新能源產業幾乎同步成長。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將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核心設備,相當於電站的「大腦」與「心臟」,同時負責系統保護與效率管理。然而,當光伏行業進入微利化競爭階段時,從光伏走向AI供電與智能儲能,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近三年,陽光電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億元升至2024年的7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7%,2025年上半年收入進一步增至434.4億元,同比升約40%。毛利率則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續上升趨勢。 從「供電」到「管電」 這得益於儲能系統業務的快速成長。2025年上半年,公司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178億元,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業務(佔比降至35.3%),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這一轉折標誌陽光電源完成從「供電」到「管電」的升級,轉向高附加值的儲能與電力控制領域。 公司表示,其儲能系統2024年全球市佔率達11.9%,位居世界領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歐洲與中東均已落地百兆瓦級項目,累計開發新能源電站規模超57GW。 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興起讓數據中心成為全球新增用電主力,「算力電力化」成為了能源產業的新敘事。從逆變器到儲能,陽光電源正加速布局AI供電解決方案與儲能系統業務的發展。 花旗估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將需要55GW的新電力容量,相當於2.8萬億美元的增量支出。這無疑是能源行業的必爭領域。 布局AI供電 在技術層面,陽光電源於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儲能系統,以高功率密度與模組化結構為特色。在2025年美國RE+大會上,陽光電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場的新一代光伏與儲能方案,包括模組化逆變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儲能系統。後者為6.9MWh液冷整合型儲能設備,採用碳化硅(SiC)功率轉換技術,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並支援快速響應與黑啟動功能,專為AI資料中心與大型電網場景設計。 不過,儲能業務資金投入龐大、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應收賬款達291.5億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動負債佔比逾八成,顯示營運資金壓力依然存在。經營現金流在2024年雖錄得120.7億元淨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約34億元。手頭現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約179.1億元。 陽光電源在A股的表現不俗,股價今年至今漲幅約120%,反映市場對其業務結構轉型與AI供電敘事的期待。目前陽光電源市值3,350億元,延伸市盈率約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業如信義光能(0968.HK)約5倍、陽光能源(0757.HK)約3.3倍,估值存在明顯分水嶺。 由於港股市場對新能源股的整體估值折讓幅度較大,若陽光電源上市定價仍參照A股水平,市場在初期可能出現估值消化或股價回調的壓力。不過,考慮到其AI供電與儲能業務的高速成長潛力,以及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新需求,長線仍有被重估的機會。 陽光電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當光伏行業進入成熟期,AI供電與儲能正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對投資者而言,陽光電源正由「光伏製造」邁向「智能能源運營」。若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如預期釋放,這家合肥企業或將迎來第二個黃金十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京東物流擬收購母公司旗下兩項本地即配業務

物流解決方案服務商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與其母公司京東集團(JD.US; 9618.HK)達成協議,將以2.7億美元,收購本地即時配送企業達盛與達疆。 京東物流表示,此項收購將完善現有業務矩陣、拓展運營版圖,並增強末端配送能力。達盛與達疆在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合併淨利潤7,520萬元,上年同期則虧損1.61億元。 京東物流稱:「目標公司過去數月業務表現,均具備商業潛力及可進一步讓我們拓展業務機會。」 受收購消息提振,京東物流股價周四收漲3.5%,公司年內累計漲幅溫和。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