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辣插画

劉智恒

香港政府施政報告中大減樓市辣招,將針對炒賣的「額外印花稅」,由三年減至兩年。「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均由15%降至至7.5%,即是對擁有住宅物業而又再增購者,以及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置業,稅費都得以減半。而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則採取「先免後徵」,即是在購入物業時,先暫免徵收稅項,若他們未能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才補付相關稅款

地產商及中介等認為減辣未夠徹底,實施力度不夠,擔憂樓價續向下走,特別樓價從2021年至今年9月,已跌了16.7%。從這個數據看,兩年不到跌逾成半,似乎十分嚴重,但他們只見樓價跌,卻沒提到過去十年樓價升幅是何等驚人。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由2010年到2021年,住宅樓價足足升了1.6倍,即使是從2016年到2021年間計算,短短五年,已升了4成。

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今年發表報告,香港已連續13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首位。調查指出,按香港樓價中位數對比家庭入息中位數,一個家庭即使完全不支出,光靠收入去買樓,也要超過18年的時間。香港金管局年初的調查亦顯示,港人平均供樓年期是28年,可見小市民為一層樓,幾乎耗盡半生精力。因此,樓價自2021年高峰至今回落一成多,實在不至於好像世界末日,呼天搶地要政府大救亡,樓價只是逐漸回歸理性。

海灣賣大包益買家?

「不計成本,明益買家」,想不到動輒數百萬元至逾千萬港元的樓盤單位,竟用地攤式叫賣方法作口號。嘉華國際(0173.HK)牽頭的啟德海灣第1期將推售208,折實每方呎均價19,798港元,最低入場費是一樓的308方呎單位,折實575萬港元。

2019年時發展商以樓面呎價近12,000港元投得地皮,縱使加上建築及財務費等,以今天首批呎價賣兩萬港元,肯定不是不計算成本。別忘記,項目可建單位1,017個單位,是次推售只屬首批單位,以發展商售樓手法,後期大多會按情況調升價格。

至於是否明益買家?近期港鐵啟德站一帶屋苑,例如尚.珒溋及啟德1號,二手平均成交呎價約1.88萬至2.29萬港元,所以海灣是否益買家,真的見仁見智。而且所謂折實不足2萬港元呎價推售,實際要符合許多條件,包括要在建築期付款,及需提前付清樓價等。

新世界高層未能共渡時艱

剛發表2023年報新世界發展(0017.HK),主席鄭家純及行政總裁鄭志剛的總薪酬大幅上升,分別增加23.8%及12.8%,達到6,030萬及5,280萬港元,遠高於市場平均薪酬升幅。然而,公司去年純利下跌近三成,末期息減八成,若計及永續債,負債比率亦達80%。

雖說公司高層對一家企業舉足輕重,但在盈利倒退、債務高企、經濟前景不理想,地產市場疲弱下,高層對於薪酬一事理應審慎處理,不減反大加薪酬,給予市場的印象,是未能與股東共渡時艱,對一家歷史悠久的藍籌企業來說,聲譽會受影響。

中海內地斥巨資投地

中國海外(0688.HK)與上海龍華建設,聯手投得六幅土地,涉及金額240.2億元,是近期難得的大項目成交。中海佔合營企業85%權益,地皮位於上海市徐滙區龍華街道,總面積13.5萬平方米,屬住宅及商業用途。

內地樓市未見起色,地皮成交更加是大幅減少,私人開發商忙著減債務,首要是大幅減庫存,套回現金應急,根本沒有餘力去投地,目前主要是靠國企開發商支撐。可以預見,未來土地成交仍然會處於低位,暫時許多發展商也不願或沒能力開發新項目。

碧桂園債務正式違約

早前未能償付1,540萬美元利息的碧桂園(2007.HK),受託人花旗國際已向債權人正式發通知,碧桂園已構成違約,若佔本金額至少25%的票據持有人提出償還要求,花旗國際要宣布,碧桂園的債務本金及利息立時到期。

內房債問題已日趨白熱化,特別是外債方面,多家房企已無力償還,要進入重組債務,例如將債務展期、發新債換舊債,又或以股換債等。我們也擔憂,除外債,內債方面的壓力也陸續浮現。另一方面,相對去年,今年內房銷售日漸萎縮,靠賣樓還債都存在一定難度。如何去處理房產企業債務問題,政府暫時似乎未有妥善方案。

咏竹坊文章

內房債影響蔓延

本周咏竹坊報道,建滔集團被碧桂園拖數,後者遲遲未償還16億元借貸,建滔或要在今年進行減值,對建滔的業績來說,肯定構成一定打擊。我們估計,內房債務的影響性陸續擴大,除內房企業本身,以及持有債券的機構投資者外,相信其它企業都要受牽連。

借貸予內房的企業故然受影響,而與處於樓房產業鏈的公司,相信也無一幸免,包括銀行、建築商、物業中介及相關專業機構等。幾家中介已表示受發展商拖佣以十億計,易居集團(2048.HK)更因此要為公司進行重組。市場擔心情況蔓延下去,對整個社會民生消費也構成影響,明年內地經濟面對的壓力將更大。

聯易融受樓市疲弱拖累

聯易融科技(9959.HK)就是典型受房地產不振而影響的企業,公司主要是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供應商,雖然沒有購入內房債,也沒向房企提供貸款,但因為業務與房企息息相關,結果受到頗大影響。2021年底,房地產企業在其平台的佔比高達42%,至今年中,比例已跌至15%。

面對房地產的困局,公司也嘗試改變,並發展中小企市場,將他們的應收賬款轉換為數字憑證,但暫時的成效有限。可以見到,地產市場不振,牽連甚廣,雖說企業願意作出改變,但成功與否未知,即使能成功,也非短時間可一蹴而就。

新聞

簡訊:阿里伙螞蚊斥72億元 購銅鑼灣壹號13層樓面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億港元收購香港銅鑼灣壹號中心13層樓面,涉及面積30萬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創下香港自2021年以來,最大宗商廈成交金額紀錄。 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表示,此次從文華東方國際集團購入的甲級商廈,將用作兩家企業的香港總部。據媒體報道,壹號中心共有24層樓面,是次收購屬大廈的高層。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升近5%,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接近倍翻。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滴普科技招股集資最多7.1億港元

中國企業級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計劃發行2,663.2萬股,每股招股價26.66港元,集資最多7.1億港元,預計10月28日掛牌買賣。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未來5年提升研發能力;擴大在中國的銷售網絡及客戶群,從而加強商業化能力;海外業務擴張;以及用於潛在投資、併購機會,並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高效整合企業數據、決策運營及生產製造等,主要向中國消費零售、製造、醫療及交通等領域的客戶銷售解決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從1.00億元增至2.43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達1.32億元,同比增長118.4%,同期虧損收窄至3.1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6.2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電場負債沉重 新特能源發ABS減壓

這家多晶硅製造商兼綠色發電運營商,計劃以兩個風電項目,發行資產擔保證券,並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重點: 新特能源計劃以兩個風電場作為基礎資產,發行30億元的資產擔保證券(ABS) 這家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商目前擁有210億元的抵押資產,大多是中國近年綠色能源建設中的發電廠   陽歌 經歷中國佔全球太陽能及風電裝機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後,政府似開始要分散這些項目帶來的財務負擔。換言之,投入這場建設熱潮的數百億美元資金,或將通過國有投資者與企業組成的龐大體系進行分攤。 這種將巨額支出分攤給廣泛投資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國獨具優勢的領域,因其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仍屬國有,常作為政策工具參與此類投資。不過,這也使最終接盤的有關方面臨風險,此類資產的建設動機,往往兼顧政府政策與商業可行性。 這一分攤新能源建設財務負擔的最新信號,來自正經歷轉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從光伏材料製造商,蛻變為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與運營商。此轉型在業內並非罕見,因眾多光伏設備企業轉向電站建設運營以撬動產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為典型,其光伏材料業務收入佔比已從三年前的70%,驟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據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轉型使新特能源背負與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相關的遞增債務,公司現擬通過發行資產擔保證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簡稱ABS)實現部分減負。 此類證券使企業得以將資產證券化,並通過二級市場轉讓給投資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便肇始於美國按揭機構以可疑住房貸款為底層資產發行ABS,隨後全球投資者接手這些產品,最終因大規模貸款違約導致巨額損失。 公告顯示,新特能源計劃從其眾多太陽能及風電場項目中,選取兩項啓動ABS計劃。相關證券將在上交所掛牌,供所有證券市場投資者認購。儘管普通散戶與私營機構可能參與,但實際買方主力,或將為助力實現國家政策目標的國有機構。 在這案例中,目標包括大規模建設,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宣佈的碳減排計劃的一部分。計劃要求中國在2035年前,將全經濟範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並確保未來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30%以上。 序幕初啓? 新特能源的計劃,屬首例通過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資者,以支持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的方案。在持續至今的擴張後,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當於全球該清潔能源裝機總量的半壁江山。 根據首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新特能源將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ABS,以兩座現役綠電站為底層資產。規模較大的新園項目,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是200兆瓦高壓輸電風電場,估值達13.7億元;規模較小的榮晟項目位於遼寧,裝機100兆瓦,估值約5.32億元。 新特能源稱其現存額度下,最終或可發行30億元ABS,並可在額度內發行多期產品。最新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存在價值216億元的抵押資產承諾,部分雖涉製造業務,但多數是其建設運營中的太陽能及風電場。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業尚為光伏電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產。然而,去年中國產能嚴重過剩,致多晶硅價格大跌,多數生產商陷入虧損,相關營收驟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該業務的收入上,同比暴跌83%,從上年同期的58.7億元銳減至9.79億元。 同期,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運營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億元,佔上半年總收入73億元的64%,反觀2022年,該業務佔比僅四分之一。 市場對此次ABS計劃反應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價下挫7.1%。投資者或擔憂此舉暴露債務壓力,亦恐公司將融資所得繼續投入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 當前,公司股價對應市淨率(P/B)僅0.36倍,市銷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當前多晶硅行業較普遍,全行業深陷虧損。新特能源上半年雖錄得2.56億元淨虧損,但較上年同期8.87億虧損已大幅收窄。 長遠來看,ABS計劃對新特能源等太陽能及風電場企業具有積極意義,可緩解債務壓力。但此紓困或屬短期效應,因相關企業已成為政府實施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計劃的重要載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盈收下滑的八馬茶業 招股最高集資4.5億元

茶葉生產商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6980.HK)周一公開招股,發售900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介乎45至50元,最高集資4.5億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5,050.43港元。公司於本周四截止認購,下周二在港掛牌。 按2024年高端茶葉銷售計,八馬茶業位居全中國第一。按去年銷售收入計,公司在中國烏龍茶和紅茶市場亦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共有3,585家門店,其中加盟店佔93%。 今年首6個月,公司中期收入10.63億元,同比下跌4.2%,盈利亦跌近18%至1.2億元。公司解釋是線下渠道銷售減少影響收入,以及行政費用的增加所致。期內的淨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13.2%跌至11.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