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NE.US 6160.HK

這家創新藥企營收增長迅猛,但研發和銷售開支「雙增」,會是未來扭虧的助力還是拖累?

重點:

  • 百濟神州第一季營收按年大增56%,其中核心產品百悅澤全球銷售額翻倍
  • 該公司的銷售端正在大舉投入,相關開支的增速甚至比研發投入更快

 

斯年

儘管上市6年還在持續虧損,百濟神州有限公司(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創新藥收入增長總體「勢不可擋」。繼去年年報顯示其創新藥收入超過恒瑞醫藥(600276.SH),成為國內真正龍頭後,該公司上周四發佈的2023年第一季業績報告顯示,相關收入仍在進一步增長,同時全球佈局也在持續加深。

百濟神州專注於開發和商業化創新抗腫瘤藥物,目前有3款自主研發並上市的藥物,分別是百悅澤、百澤安和百匯澤,總計約有50款產品或臨床候選物處於臨床開發或商業化階段。

據第一季財報顯示,百濟神州期內實現收入4.48億美元(30.1億元),按年增長56%,其中產品收入4.1億美元,按年增長56.8%;但是,該公司仍錄得3.48億美元淨虧損,比去年同期的4.35億美元收窄20%。

估值方面,百濟神州的A股市銷率約21倍,較其港股與美股的18倍存在溢價,而三者均高於同業恒瑞醫藥的14.5倍,或許說明投資者對該公司的前景仍抱持較大信心。

值得關注的是,與眾多藥企正在經歷低迷的「寒冬」相比,百濟神州在研發和銷售端的投入都絲毫沒有手軟。2022年,它已經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研發投入超過百億元的藥企,而在今年第第一季,其研發投入仍在保持增長,銷售投入也逆勢發力,這些數字將成為企業扭虧的助力還是拖累,對其他企業或許會有參考價值。

全球銷售加速

季度報告指出,百濟神州的產品收入增長,主要得益於百悅澤和百澤安兩款產品,以及安進和百奧泰授權產品的銷售增長,而百匯澤的具體銷售額則未有披露。

百悅澤是百濟神州的核心產品,用於治療多種血液腫瘤的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劑,目前在美國、中國、歐洲等超過65個市場獲批,第一季全球銷售額達到2.1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3%。

2022年,百悅澤在與第一代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劑、跨國藥企強生(JNJ.US)旗下伊布替尼的全球三期「頭對頭」研究中,取得了優效性結果,確立了「同類最優」的地位,全球銷售更加高歌猛進。百濟神州在季報中表示,百悅澤的銷售表現尤其受惠於在美國獲批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適應症,令它第一季在美國的銷售額按年激增104%;此外,據研究機構IQIVIA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百悅澤已成為中國BTK抑制劑市場佔比第一的產品。

相反,強生的首季財報則顯示,伊布替尼的銷售收入有所下滑,而全球BTK抑制劑的格局,或許正在隨著百悅澤的持續放量而發生變化。

百濟神州的另一款產品百澤安,在技術創新方面沒有百悅澤那樣顯著的領跑優勢,但銷售表現仍然不俗。百澤安屬於PD-1產品,可以用於治療多種實體瘤及血液腫瘤,賽道競爭激烈,報告期內,百澤安在國內市場仍實現1.15億美元銷售額,按年上升31.6%。

百澤安在2019年獲批時,已經是中國第7款PD-1/PD-L1產品,但此後持續發力,在中國已有10個適應症獲批,成為中國獲批適應症及納入醫保適應症最多的PD-1產品,市場滲透率持續走高。

此外,在今年第一季,百濟神州還獲得合作收入4,510萬美元,主要來自與諾華(NOVN.SWX)分別於2021年就百澤安與歐司珀利單抗的合作預付款所進行的部分收入確認,但這個數字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滑。

銷售投入增加

隨著眾多產品上市並在全球各大市場持續放量,一個不可忽視的變化是,百濟神州的銷售端正在大舉發力,甚至比研發投入增長更快。

百濟神州今年第一季的研發費用為4.0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僅增長4.8%,但銷售及管理費用則增長11.5%至3.28億美元。公司解釋,該項費用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員工人數增長,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商業團隊規模擴大。

因此,百濟神州的銷售管理費用佔營收比重已經超過73%,更遠比同類創新藥公司為高,例如從去年年報看,君實生物(1877.HK; 688180.SH)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約為49.3%,信達生物(1801.HK)則為56.7%。

出於打擊回佣銷售、節約醫保資金等目的,中國近年來密集出台集中採購和醫保談判等醫藥政策,中國藥企銷售端的盈利空間縮少,就連同業巨頭恒瑞醫藥也在經歷銷售團隊縮減、產品收入下滑的困境,如今百濟神州的銷售投入卻仍在逆勢上揚,在行業中實屬罕見。

而在研發和銷售之外,百濟神州也在持續產能擴建之路,其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全新商業化階段生產基地和臨床研發中心,已完成鋼樑吊裝封頂工程;旗下蘇州小分子創新藥物產業化基地和廣州大分子生物藥生產基地的擴建,也正在持續推進。由此可見,百濟神州正從一家體量輕盈的創新藥企轉型為業務廣泛的「重資產」藥企,其產能利用率將受到市場關注。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簡訊:津上精密預告年度利潤急升

機床製造商津上精密機床(中國)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稱,預計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將實現淨利潤7.8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的4.8億元增長約60%。 公司指業績增長因中國製造業信心恢復,帶動汽車、氣動液壓及一般機械加工領域支出增加。公告補充:「本集團推進全員參與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作為日本津上精密專於中國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間業績發布後,股價應聲上漲9%。目前價格處於52周區間的中位水平。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復星醫藥增持復宏漢霖至63.43%

復星醫藥(2196.HK)周一公布,於4月11日至17日期間,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收購子公司復宏漢霖(2696.HK)合計2,103.43萬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購價24.6港元,約佔股份總數3.87%,涉資共計5.17億港元。 復星醫藥表示,今次增持是基於對復宏漢霖發展的信心及價值的認可,並擬以自籌資金支付本次增持對價。今次增持完成後,集團持有復宏漢霖的股權比例將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復星醫藥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復宏漢霖,但今年1月遭少數股東反對而失敗。過去六個月,復宏漢霖股價上升65.5%,來到36.5港元左右。 復宏漢霖股價周二早盤上漲,至中午收市報37.95港元,升11.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貿易戰看不到盡頭 新琪安上市陰霾密布

公司超過三分之一的收入與美國密切相關,隨著關稅和產能過剩問題導致前景承壓,其港股上市計劃面臨不確定性 重點: 儘管國內外面臨雙重壓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 公司嚴重依賴美國市場,去年佔其收入的35.2%,隨著新關稅的影響顯現,可能擠壓其盈利能力    夏飛 中國人造甜味劑生產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風暴,其中一員正密鑼緊鼓地準備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讓這個上市計劃增添了一絲苦澀。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劑生產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計劃獲得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備案,即將加入其他六家已公開上市的中國甜味劑生產商行列。 產能過剩是中國很多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同於許多中國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響不大。這是因為通過專注全球客戶,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客戶,得以避免這個問題,通過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工廠,為這些客戶提供服務。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來自海外客戶,其中北美地區佔總收入的 41%。根據貿易數據庫沃爾扎(Volza)的數據,新琪安的主要客戶包括美國食品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雖然到目前為止,海外戰略讓公司獲得良好的發展,但隨著中美陷入一場看不到盡頭的貿易戰,這一戰略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一個拖累。這可能會引發人們對新琪安前景產生疑問,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國夢漸遠? 儘管新琪安的總部位於內陸的江西井岡山(那裡是毛澤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備受愛國人士推崇的熱門旅遊景點),但該公司卻有著不同尋常的全球視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費群體對健康注重的商機,大力生產三氯蔗糖,這是一種第五代人造甜味劑。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預計未來五年內,三氯蔗糖將成為增長最快的一類甜味劑。 2023年,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多家全球機構宣布,1965年問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劑、最受行業歡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這一消息給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產商帶來了機遇。 與金禾實業(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競爭對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國唯一一家將生產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劑生產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個海外工廠。這一舉措頗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捲入中美貿易戰。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為分散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風險,我們在印尼工廠生產食品級甘氨酸,並從印尼向美國客戶出口我們的食品級甘氨酸。」然而,從印度尼西亞出口的甘氨酸最終仍需繳納美國徵收的4.2%的反傾銷稅,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三氯蔗糖繳納的關稅稅率相近,為3.7%。 如今,中美貿易戰迅速升級,很可能會給把美國作為最重要海外市場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擊。 本月,特朗普政府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國採取了報復性措施。但對新琪安來說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還威脅要對印度尼西亞的進口商品徵收32%的關稅,對泰國的進口商品徵收36%的關稅。後來,特朗普對這些威脅要加徵的關稅暫停實施90 天,以此向這兩個國家施壓,迫使它們在此期間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國銷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佔總收入的35.2%,較2022年的僅9%大幅上升。該公司披露,去年約41%的收入來自北美地區,2022年僅為9.3%,而同期來自歐洲的收入佔比從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達到7.62億元(約合1.043 億美元)。隨後,由於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2023年的銷售額暴跌逾40%,降至4.47億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達到5.69億元,不過仍遠低於2022年的水平。 國內挑戰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國客戶是否會承擔部分或全部新增關稅,新增關稅可能會使產品價格翻倍還不止。如果客戶不承擔,海外市場利潤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會被迫承擔部分新增成本,並且還得更加依賴國內需求。但國內市場也絕非一片坦途,由於產能過剩,國內市場價格戰激烈。 這意味著,向國內市場的轉移可能是一場硬仗,導致該公司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承壓。卜市文件顯示,隨著國內三氯蔗糖價格從2022年的每噸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噸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從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隨著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公司利潤從2022年的1.22億元降至2023年的4,500萬元,去年進一步降至4,300萬元。 在謀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試圖在上海和深圳的國內A股市場上市,但未獲成功。去年8月,由於頻繁的股權變更,以及對計劃項目可能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擔憂,公司在面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查後放棄了這一計劃。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也值得關注,不過這對中國的家族企業來說並不罕見。67歲的創始人王小強與妻子丁丹通過多家實體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兩人34歲的兒子王皓畢業於康奈爾大學,擔任執行董事並領導銷售團隊。 自2022年以來,行業老牌領軍企業安徽金禾實業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近一半,而同樣生產甜味劑的金禾實業萊茵生物(002166.SZ)的股價,也從2022年的高點下跌了44%。 儘管如此,目前這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別在25倍和34倍左右,遠高於1976年發明三氯蔗糖的英國泰萊集團(TATE.L)的8.6倍。如果新琪安的市盈率處於同行的中間水平,那麼它的估值將在13億元左右。但投資者有理由擔心,由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所有不確定性,該公司上市後可能出現的任何“甜蜜”上漲行情都有可能是短暫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從玉智農發盈警料去年盈轉虧

從事農業種植及銷售的從玉智農集團有限公司(0875.HK)周一發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淨利潤轉為淨虧損,預計蝕1.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則有盈利5,140萬元。 公司表示,期內子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同時又確認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相反2023年則有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的回撥。 從玉智農周二開市沒起跌,報0.58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超過7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