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6.HK
BILI.US

被納入一個讓中國內地投資者能夠交易其港股的計畫後,這家頗受歡迎的短片和遊戲公司股價在首周飆升22%

重點:

  • 一個讓中國內地投資者能夠交易在港上市股票的計畫進行了擴容,嗶哩嗶哩納入該計畫後,股價在首周大幅上漲
  • 被納入互聯互通計畫的跨國公司股價在首周的交易中漲幅微弱,因為中國投資者對它們缺乏了解

 

沈如真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對於同一家公司,中國內地的股票投資者往往會給予比全球投資者更高的估值。現在,越來越多公司正通過讓內地投資者能夠交易其在香港掛牌的股票,利用這個現象從中獲利。

一周前,熱門短片分享網站嗶哩嗶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的股票被納入滬港通及深港通,成為最新一家加入這股潮流的公司,結果也沒讓它失望。它在香港掛牌交易的股票在被納入後的首周飆升22%,表現遠超在同一時間被納入該計畫的另外四家跨國公司。

港交所近年啟動了大量新舉措,以期通過滬港通及深港通擴大與中國內地滬深交易所的聯繫,尋求提升其作為全球上市目的地的吸引力,尤其是對越來越多想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而言。過去,這些中國公司大多會去紐約,當中以科技公司為甚。但在中美緊張局勢加劇,可能導致兩國資本市場脫鈎的情況下,很多人正在重新考慮這條路徑。

為了把握這個趨勢,香港採取了一系列歡迎措施,包括擴大該計畫,以吸引像嗶哩嗶哩這樣的公司。該計畫的最近這次擴容要追溯到2014年,它允許更多類型的公司申請加入,包括在香港交易的跨國公司。

嗶哩嗶哩於3月13日開始獲得通過深港通及滬港通交易的資格。這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於2021年在香港第二上市,並於去年將上市地位從「第二上市」升級為「雙重主要上市」,使其股票符合通過互聯互通機制進行交易的條件。

嗶哩嗶哩股價在被納入後的一周內飆升22%,是該股三個月來的最大單周漲幅,遠超基準指數恒生指數1%的微弱升勢。該公司在紐約上市的股票在此期間升幅類似,因為這類雙重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勢往往是同步,這意味著美國投資者也可以從互聯互動計畫中受惠。

內地新投資者湧入該股,是股價大漲的一個主要因素。交易所資料顯示,他們在這一周購買了675萬股嗶哩嗶哩股票,價值約12億港元(10.6億元),佔該公司市值的1.6%。

3月13日當天,還有四家在香港上市的非中國公司——歐舒丹(0973.HK)、新秀麗(1919.HK)、兗煤澳大利亞(3668.HK)和金界控股(3918.HK)加入互聯互通,這是在香港上市的跨國公司股票首次向中國內地散戶投資者開放。

改變遊戲規則?

雖然港交所稱讚這項突破「有可能改變遊戲規則」,但相對於嗶哩嗶哩,內地投資者對四家跨國公司的熱情就遜色不少。

法國化妝品製造商歐舒丹在被納入滬港通的第一周內上漲了11%,內地投資者買入了67.83萬股,僅相當於其市值的0.04%。旅行箱製造商新秀麗股價上漲11%,內地投資者買入了28.74萬股,僅相當於該公司市值的0.01%。煤礦企業兗煤澳大利亞上周實際上下跌了15%,而酒店營運商金界控股下跌了0.5%。

從中國投資者的冷淡反應中可以看到,港交所若是想通過互聯互通擴容,以吸引更多尋求利用中國內地投資者的國際公司,會面臨諸多挑戰。

平心而論,中國的散戶投資者需要時間來熟悉全球公司,這些公司通常比中國的同行有更好的公司治理表現和多元化的收入來源。不過,國際企業登場互聯互通之後的平淡表現、以及嗶哩嗶哩的巨大反彈表明,中國公司很可能從該機制的擴容中受益。

與嗶哩嗶哩一樣,其他第二上市的港股很有可能也會升級為雙重上市,以便進入互聯互通計畫。

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在中國經營肯德基、必勝客餐廳的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已經提交了這類升級申請,這意味著當升級完成並被納入該計畫後,它們的股票可能會得到提振。這兩家公司可以說是目前大多數內地投資者無法觸及的最大中國企業。

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對於由16家中國公司構成的這個群體(如果它們將目前的第二上市地位升級為雙重上市地位,就有資格進入滬港通和深港通),內地投資者的潛在淨買入金額高達近300億美元(2,060億元)。這個群體包括中通(ZTO.US; 2057.HK)、寶尊電商(BZUN.US; 9991.HK)、華住集團(HTHT.US; 1179.HK)和攜程集團(TCOM.US; 9961.HK)。

高盛估計,最大的受益者包括阿里巴巴,它可能吸引156億美元;網易(NTES.US; 9999.HK)可能吸引22億美元;還有京東(JD.US; 9618.HK),它可能會有66億美元來自內地投資者的資金流入。

過去幾年,由於擔心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審計爭端導致退市,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爭先恐後地在香港第二上市。雖然這些爭端通過去年達成的審計協議得到解決,大大降低了退市風險,但隨著中美緊張局勢的持續,資本市場脫鈎的更大威脅仍然存在。

互聯互通的另一個重大進展,是港交所最近允許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分析師警告,雖然新的改革措施將大幅擴大可購買香港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數量,從而改善流動性,但任何一家公司股價表現的最終決定因素,仍然是企業的基本面。

儘管上周股價大漲,但嗶哩嗶哩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仍較2021年7月的峰值下跌了80%以上。雖然在中國有著高人氣,但這家公司仍在艱難應對巨額虧損。導致該股暴跌的因素有很多,當中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更廣泛的全球科技股暴跌。

但它自身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也是一個因素。該公司第四季淨虧損為15億元,並提出了低於預期的2023年銷售額指引。

第一上海證券預計,嗶哩嗶哩將持續虧損,預計2023年出現47億元淨虧損,未來兩年也不會實現盈利。它還表示,嗶哩嗶哩的優先事項應該是提高效率和削減成本。這是一件只能靠自己的事情,無論有多少來自內地的資金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注入它的股票,都會是徒勞無助。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博泰車聯悉售阿維塔股權 套現6,244萬元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湖州創晟馳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已與蕪湖恒和三號創投基金簽署協議,出售所持電動車製造商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0.24%股權,作價約6,244萬元(877.84萬美元)。交易完成後,博泰將不再持有阿維塔任何股權。 此次交易是公司過去半年連續數次減持阿維塔股份的延續。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後,分別出售合計0.67%及0.04%股權,加上是次出售,累計已處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鎖定投資收益並改善現金流,同時降低因公允價值波動對短期業績帶來的不確定性,並將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集團預計出售稅前虧損約834萬。 阿維塔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電動車的製造企業,核心股東為長安汽車及寧德時代,華為則作為合作夥伴,為期提供智能輔助駕駛算法、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體報道,阿維塔曾計劃今年10月在香港遞交上市申請,但並未實現。 博泰車聯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79.4港元,轉升5.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靈寶黃金桐柏老灣礦區黃金資源增逾7成

黃金礦商靈寶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330.HK)周日公布,集團旗下的桐柏老灣金礦區已完成全區勘探工作,黃金的金屬量較之前初步勘探的資源量,高出73%。 靈寶黃金指出,去年底時的估算是101.5萬盎司,約31.57噸,因為新增勘探工程以及估算範圍的差異,今年9月底止的勘採估算量為175.3萬盎司,即約至54.51噸。 桐柏老灣金礦區位於秦嶺造山帶東段的桐柏,採礦許可證範圍內的面積長約7公里,寬約1.2公里,標高-350米。勘查工作歷時3年,施工鑽孔94個,進尺41,000餘米。 周一靈寶黃金開市升2.5%報15.24港元,公司股價較過去一年高位下跌約3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eltaphone Tech plans Hong Kong listing as path to profitability beckons

德風新征程謀港掛牌 轉賺在望利上市

股東包括招商局集團的德風新征程,專注工業AIoT解決方案,剛申請在港上市 重點: 公司2025上半年虧損大幅收窄 旗下客戶強勁,包括中國電網及三大石油巨企   白芯蕊 人工智能爆發性增長,為各行各業帶來新動力,當中工業物聯網也引入AI優化提效率,隨着新股市場氣氛熱烈,工業AIoT解決方案商北京德風新征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遞交上市申請文件。 集團由王清杰、滕學軍及董小冬三人在2015年於杭州成立,最初是建立AIoT生產優化軟件平台,之後為一間龍頭電網商提供項目服務。 隨著業務發展,集團引入多位基金股東,包括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局創投,交銀國際旗下合營公司交銀投資等,現時大股東是董事長王清杰,持有27.7%股權。 擱置A股上市 德風新征程原先計劃在A股掛牌,但2024年10月決定不再推進相關工作,集團解釋,由於香港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吸引更多投資者及提升企業知名度、公信力及競爭力,因此決定轉戰香港。 現時公司業務主要圍繞工業AIoT,即運用AI、物聯網及其他先進技術,來處理傳感器與設備採集的車間數據,利用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實時數據,助其客戶對工業流程及基礎設施等作出決策,變相提升營運效率、質量及靈活性。 從業務分佈上,德風新征程主攻能源管理、HSEQ(即健康、安全、環境和質量)及智能製造,當中能源管理及HSEQ分別佔集團2024年毛利91.6%和2025上半年的86.7%。 所謂能源管理,就是安裝分散位置傳感器、智能電表及控制設備,以監控和分析實時能源消耗,從而降低成本。HSEQ則是利用傳感器、互聯設備及分析技術,在工業場景中進行實時監控和危險檢測。 能源管理與HSEQ為德風新征程主要核心業務,但能源管理近年表現較為遜色,2024年收入增長放慢至只得1.6%至2.03億元,2025上半年更按年倒退46.1%至4,955萬元,因數據與AI中心合同收入減少,幸好HSEQ業務獲得智慧城市合同,為業務帶來持續增長,單是2024年該業務大增97.4%至2.68億元,2025上半年按年更急升554%,達至9,574萬元,佔總收入的六成,同時刺激集團2025上半年總收入按年升38.8%至1.59億元。 儘管收入強勁增長,去年更是中國能源行業獨立專業AIoT平台中,市場份額達9.9%,在行業中排行第三位,但德風新征程業績仍見紅,2025上半年虧損3,993萬元,按年虧損已收窄78.8%,惟未來虧轉盈機會大,尤其是中國AIoT市場近年增長迅速,單是2024年市場規模已達1,119億元,預計2029年將達到約2,209億元,主要受惠5G與AI技術廣泛應用。 特別是HSEQ領域,因嵌入檢測機器人及無人機發展,可即時收集信息,在危險環境中保障人員安全,兼與傳統檢測方式相比,可縮短設備停運時間,變相大有市場空間,市場估計HSEQ在2024年的市場規模已達145億元,預計至2029年將攀升至約327億元。 下半年較上半年好 值得留意是德風新征程業務受季節性影響,通常下半年銷售額較上半年好,主要是客戶來自國有部門,包括電力及公用事業、石油天然氣及煙草企業,例如中國電網雙寡頭、三大石油巨頭、煙草專賣企業,故普遍傾向在每年下半年結算付款。 不過,集團來自國有部門收入比重正在下降,由2023年及2024年分別佔總收入78%及74%,跌至2025上半年的53.4%,同時私營部門佔比卻在大幅增加,由2023年及2024年分別佔收入的22%及26%,提高到2025上半年的46.6%,有望擴大私營部門客戶基礎,以免過份集中國有部門收入。 整體上,德風新征程擁有AIOT、人工智能及機器人三大概念,加上未完成訂單總額亦多,截至2025年6月底止,金額達2.96億元,參考目前機器人股,包括優必選(9880.HK)及越疆(2432.HK),目前市銷率(PS)16.9倍和29倍,但市場估計優必選與越疆未來兩年仍難以扭虧為盈,相反德風新征程明年轉賺機會大,若以15倍市銷率樓下招股上市,相信將對投資者具一定吸引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uckin is a coffee chain

傳瑞幸競購Costa 挑戰龍頭星巴克

中國領先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傳出正與一家或多家銀行洽談,擬申請9億美元貸款,用於收購由可口可樂掛牌出售的英國咖啡連鎖品牌Costa 重點: 多家媒體報道指,瑞幸咖啡正考慮對Costa Coffee提出收購要約,並可能與其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方辰韜資本合作出手 一旦完成收購,瑞幸的全球網絡將大幅擴張,門店總數將超過3.3萬家、分布約 50個市場,規模逼近星巴克在全球的40,990家門店 陽歌 常被稱為「中國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LKNCY.US),在中國本土的門店數量差不多是星巴克在華門店的三倍。如今,這家本土咖啡巨頭似正尋求擺脫這個稱號,藉由一樁可能的大型收購,把戰線從中國延伸至全球,向星巴克(SBUX.US)發起全面挑戰,並一舉將其全球版圖擴展至50多個市場。 若瑞幸真的推進對Costa Coffee的潛在收購要約,這一切都有可能變成現實。Costa目前正由其母公司可口可樂出售。多家媒體報道指,瑞幸及其私募股權股東辰韜資本(Centurium Capital)可能聯手,就潛在收購方案進行評估。Costa目前在全球52個國家擁有約4,000家門店。 這筆收購將大幅擴張瑞幸在海外的布局。現階段,除中國大陸外,瑞幸僅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四個市場設有門店,而且在這些市場的門店數量仍然相當有限。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儘管Costa擁有龐大的全球版圖,其實際門店數量卻只相當於瑞幸的一小部分。截至9月底,瑞幸門店總數達29,214家。若兩者合體,合計門店將超過33,000家,規模將逼近星巴克截至9月底在全球的40,990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是瑞幸本身、還是由前華平投資高管李姓人士創立的中國私募巨頭辰韜資本主導這一潛在要約,抑或兩者共同出手。不過,無論最後由哪一方掛名收購,一旦交易成功,Costa的門店網絡幾乎可以肯定會被整合進瑞幸體系之中。 彭博的一則報道指,瑞幸與辰韜資本仍在考慮是否正式提出要約,而其他有意角逐的潛在競標者,還包括貝恩資本及英國私募基金TDR Capital等。相關報道稱,這樁交易對Costa的估值約為10億英鎊(約13億美元),僅相當於可口可樂2018年,在英國惠特貝爾手中收購Costa所支付39億英鎊的四分之一。 另據《Mergermarket》報道,瑞幸正與多家銀行洽談融資事宜,擬申請9億美元貸款以協助完成。對瑞幸而言,要獲得這筆貸款並不算難事,因為公司目前現金創造能力強勁。截至9月底,瑞幸持有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合計85.7億元(約12億美元),較去年底的57.4億元大增近五成。 若把時間倒回五年前,以瑞幸當前高速增長和高盈利的表現,要在資本市場上融出這筆資金本應相當輕鬆。然而,另一個諷刺之處在於,如今瑞幸若要通過股票市場直接融資恐怕並不容易,因為其股份目前僅在場外交易市場(OTC)買賣,使得多數大型機構投資者難以參與。 瑞幸在2019年上市後,最初於納斯達克主板掛牌交易。但在翌年爆出重大會計醜聞,被揭發虛構數以億美元計的銷售額後,其股票在主板除牌,並降級至場外交易市場,同時公司兩名最高管理層也因此被迫下台。 重返納斯達克在望? 瑞幸首席執行官郭謹一本月稍早曾透露,公司正籌備重新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在相關言論被多家媒體廣泛報道後,他隨即收回這一說法。這樣的態度轉變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若瑞幸成功「回歸」納斯達克,將在華爾街樹立一個重要先例——爆發類似醜聞的公司,即便事後痛改前非,一般也很難獲得第二次機會。 在瑞幸的案例中,還多了一層地緣政治因素。近年來部分美國政治人物屢次呼籲將中概股從美國資本市場剔除,使得中國企業在華爾街面臨愈發不友善的環境。市值約100億美元的瑞幸,很可能已成為史上市值最高的 OTC 股票,理論上可以考慮追隨其他中概股的腳步,赴香港交易所作第二上市。不過,港交所同樣高度重視公司管治問題,為避免樹立不良先例,也未必會輕易接受瑞幸的上市申請。 市場對這宗潛在Costa收購案的反應並不算熱烈。相關消息見報後,瑞幸在美國場外交易的股份於周四下跌2.1%。儘管如此,該股今年以來仍累升46%。以估值來看,瑞幸目前約21倍市盈率,相比之下,被視為估值偏高的星巴克約為54倍,而在全球12個市場擁有53,000家門店的中國茶飲龍頭蜜雪冰城(2097.HK)市盈率約27倍,瑞幸顯得相對偏低。 有關瑞幸可能競購Costa的報道,距其公布最新季度業績不到一周時間。最新財報顯示,公司仍維持高速擴張態勢,季度收入按年大增50%至153億元,當中約七成來自現製飲品。門店數量則按年增加37%,於9月底達到前文提到的29,214家,顯示公司過去一年單店收入亦有所提升。 事實上,瑞幸第三季度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14.4%,是公司在經歷2024年一整年收縮後、於今年重返同店增長以來的最佳表現。這一強勁增長,部分反映出庫迪咖啡主導、持續逾一年的價格戰近期趨於緩和。庫迪由當年因會計醜聞而被瑞幸開除的兩名前高管創立。 不過,也有一個略令人擔心的信號,瑞幸最新一季的外送費用按年增加兩倍,達到28.9億元,已佔其營運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外賣平台此前大舉補貼、而近來開始收緊有關。當補貼縮水時,過去受惠於補貼的瑞幸及餐飲商家,便需自行承擔更多配送成本。 與收入強勁增長相比,瑞幸的盈利表現則明顯遜色。期內公司純利反而微跌 2.3%,至12.8億元,淨利潤率亦自一年前的12.9% 下滑逾3個百分點,至 8.4%。即便如此,整體經營狀況仍算健康,或正是這樣的基本面,讓瑞幸有底氣嘗試推動這類大型併購,把與星巴克之間的「咖啡戰」擴展到全球舞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