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政府激勵措施的推動下,這家互聯網汽車交易商從第三季汽車銷售反彈中受益不淺

重點:

  • 汽車之家第三季收入按年增長4.5%,是2021年初以來的首次上升
  • 中國第三季汽車銷量強勁反彈,但隨著政府激勵措施的效果消退,這個趨勢可能不會持續

梁武仁

網上汽車交易商汽車之家(ATHM.US; 2518.HK)正在受益於中國汽車市場的復甦,而這要歸功於北京為提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刺激需求的行動。不過,對於近期已經陷入困境的市場,這波短暫的繁榮可能不會持久,在搖搖欲墜的經濟環境下,政府刺激措施的效果會逐漸消退。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汽車之家及其同行突如其來的甜蜜之旅就會戛然而止。

最新的反彈在汽車之家上周發佈的最新季報中顯露無疑,它顯示公司第三季總收入按年增長4.5%至18億元。雖然看似漲幅不大,卻標誌著該公司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的首次按年增長,反映出該行業近期的萎靡不振。事實上,汽車之家上次錄得按年增長是一年半以前,即2021年第一季。

雖然營收恢復增長,由於成本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汽車之家的淨利潤按年仍然收縮。不過,該公司第三季淨利潤仍比《華爾街日報》總結的分析機構普遍預測高了約8%。在財報中,該公司還表示,董事會批准延長了一項最多2億美元(14.5億元)美國存托股票(ADS)回購計畫。

這份總體上樂觀的報告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報告發佈當天,由於傳出北京可能很快放寬疫情限制的消息,中國股票全線上漲。財報發佈後,上週五,汽車之家的股價在香港和紐約都上漲了7%。週一,該股在香港繼續上漲,在紐約則輕微下跌。

汽車之家交出相對穩健業績的同時,第三季中國汽車銷量強勁反彈,其中8月份按年增長32%。這是相當大的飛躍,因為2021年全年的汽車銷量才增長不到4%。

第三季汽車銷量飆升前,第二季的光景十分慘淡,其中4月和5月,嚴格的疫情限制措施導致上海封城。這次上漲在很大程度上還要歸功於政府為了刺激市場而採取的廣泛激勵措施。汽車市場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部分,之前的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影響了生產,導致汽車市場陷入了長期低迷。政府推出的激勵措施,包括延長電動汽車免徵購置稅政策,以及將小排量汽車的購置稅減半。

汽車之家的命運跟整個汽車行業緊密相連,因為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是其產品和服務的主要客戶。汽車之家的媒體服務收入——即為汽車製造商提供針對性的行銷服務,在第三季按年增幅高達28%。來自「線索服務」的收入,即讓汽車經銷商開設自己的網路商店,則按年增長了5%。這兩個類別佔公司第三季收入的70%以上。

好日子能持久嗎?

儘管該季度營收恢復增長,但這種增長是有代價的。汽車之家報告稱,其銷售和行銷費用按年增長幅度更大,達到20%,接近其淨收入總額的一半。儘管如此,考慮到中國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企業在該國經濟低迷時期面臨困難,這個業績從整體上看還是正面的。

但汽車之家的好日子可能也不會持續太久。到目前為止,許多希望利用政府激勵措施的消費者可能已經用過了這些措施,這意味著潛在的新車購買者群體可能正在縮小。隨著越來越注重成本的消費者專注控制支出,汽車等昂貴的非必需品自然而然地排在了購物清單的最後。

汽車需求已經出現疲態。9月份汽車銷量增速放緩6個百分點,至26%左右。當然,這樣的增速還是不錯的,但這可能會導致汽車製造商錯誤預計未來需求而盲目提高產量,最後希望落空。

據招銀國際引述路透社的一篇報道稱,今年首9個月,汽車製造商向經銷商的發貨量為100萬輛,但銷量遠遠落後於這個數字。

 發貨量和實際銷量之間的巨大差異,表明經銷商可能有大量未售庫存,這將會導致許多令人頭痛的問題。因為汽車的存儲成本很高,而且汽車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貶值。不斷增加的庫存將迫使汽車製造商削減產量,並最終削減出貨量,這將損害它們的收入。最終,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的支出下降都將對汽車之家造成打擊。

汽車之家在紐約的股票目前的市盈率在20倍左右,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則稍低一些。這與另一家汽車交易服務商燦谷(CANG.US)約21倍的市盈率不相上下。

如此高的估值表明,投資者對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相對樂觀。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上汽集團(600104.SH)的市盈率接近10倍,高於美國的汽車巨頭通用汽車(GM.US)和韓國現代汽車(005380.KS)的7倍,從這樣的對比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鑑於汽車行業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可以肯定的是,北京將繼續想方設法地支持它,對汽車之家這樣的企業來說,這是件好事。但當中國消費者感受到經濟放緩帶來的壓力時,政府說服他們購買汽車的任何努力,都只能產生有限的影響。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Ribo Life has filed for a Hong Kong IPO

小核酸藥企瑞博生物港交所遞表   8輪融資募集18億元

以RNA為基礎的小核酸藥物因其研發周期短、藥物靶點篩選快等優勢,正在成為生物製藥企業的研發熱點 重點: 瑞博生物擁有全球最大的siRNA藥物管線之一,有6款自研藥物資產處於臨床試驗 主要收入來自合作授權,融資方包括先進製造產業基金、高瓴資本、華潤醫藥產業基金等機構    莫莉 全球RNA療法風口正盛,繼mRNA疫苗大放異彩後,以RNA(核糖核酸)為基礎的小核酸藥物因其研發周期短、藥物靶點篩選快等優勢,成為生物制藥企業的研發熱點。在這條高增長賽道上深耕17年的蘇州瑞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博生物」)近期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登陸港股主板。 作為國內小核酸藥物領域的領軍企業,2007年成立的瑞博生物一直專注於小核酸藥物尤其是siRNA(小干擾核酸)療法的研發,擁有全球最大的siRNA藥物管線之一,有6款自研藥物資產處於臨床試驗,涉及心血管、代謝類、腎臟和肝臟疾病的7種適應症,當中有4款藥物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 RNA是連接基因與蛋白質的重要橋梁,小核酸藥物具有作用時間長、受成藥靶點限制少、合成工藝相對簡單的特點,有望成為繼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之後的第三大類藥物。其中,siRNA 屬於小核酸藥物的一種,既能精確關閉特定致病基因,又能瞄准傳統藥物的不可成藥靶點,可用於開發罕見遺傳病、慢性疾病及癌症等多種疾病的藥物。據招股書引述的研報,全球小核酸藥物市場展現出強勁而持續的增長,預計該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起以26.1%的復合年增長率在2033年達到467億美元,siRNA藥物約佔四成市場份額。 瑞博生物的核心產品是RBD4059,這是全球首款也是臨床開發進展最快的用於治療血栓性疾病的siRNA藥物。全球血栓性疾病年死亡人數超1,000萬,但是現有抗凝藥物存在出血風險高、用藥頻繁等痛點,RBD4059通過特異性抑制FXI,可以在降低血栓形成風險的同時減少出血風險,而且可以為患者提供每三至六個月一次的低頻給藥方案,提升患者依從性。招股書顯示,該產品的2a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25年底前完成。 此外,瑞博生物旗下還有針對血脂異常的兩款關鍵產品RBD5044和RBD7022,分別用於治療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膽固醇血症,在全球範圍內,成人血脂異常的患病率估計約為40%,每年影響約30億人,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膽固醇血症是最常見的兩種血脂異常,佔患者總數的一半以上,是引發心血管及代謝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降血脂藥物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經達到207億美元。瑞博生物的另一款關鍵藥物RBD1016,則針對慢性乙肝和丁型肝炎,有望成為功能性治癒乙肝的基石療法。 長期依靠融資輸血 儘管小核酸藥物開發潛力廣闊,但是因其缺乏靶向性,存在脫靶效應,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而且核酸合成工藝複雜,成本較高,自2018年首個siRNA藥物獲批上市以來,全球至今只有7款獲批上市的siRNA藥物。 瑞博生物目前暫無已上市或接近上市的產品,主要收入來自合作授權,2023年、2024年分別獲得收入4.4萬元和1.42億元,近期收入大增源於2023年的兩筆大額授權合作。2023年12月,瑞博生物授權齊魯制藥在大中華區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小核酸藥物RBD7022,獲得總計超過7億元人民幣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年,瑞博生物與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達成合作,共同開發治療非酒精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NASH/MASH)療法,總交易金額超20億美元。 2023年、2024年瑞博生物的研發開支分別高達3.15億元和2.8億元,因此持續需要依靠融資輸血。自從2016年完成A輪融資以來,瑞博生物持續不斷進行融資,獲得國資背景的先進製造產業基金以及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華潤醫藥產業基金等機構加持,從A輪到E輪共計8輪融資中,瑞博生物累計獲得18億元融資,2025年1月完成的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約為48.7億元。不過,在2025年2月老股東卻以低價轉讓股份時,令公司估值跌至35.8億元。 瑞博生物曾於2020年12月底申報科創板上市,但未能成功。此次奔赴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多個重要管線的研發以及一般公司用途。港股市場曾在2021年底迎來「RNA藥物第一股」聖諾醫藥(2257.HK),這家公司以65.90港元的招股價上市,目前股價僅有3港元,市值約3.2億港元,瑞博生物最後一輪融資中的估值遠高於同行聖諾醫藥的市值。瑞博生物能否憑借差異化的管線佈局和國際合作,獲得投資者的認可,有待時間檢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寧德時代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通過香港交易所上市聆訊,將成為港交所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項目之一。 寧德時代於周二向港交所網站上傳了更新版上市文件,包括其2025年第一季度最新財務數據。數據顯示,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長6.2%至84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98億元實現增長;季度利潤同比增長31.9%至14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3億元顯著提升。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並透過赴港二次上市,吸引全球投資者。據市場估算,其集資額可能在50億美元至77億美元間。若實際集資額接近區間上限,將超越快手(1024.HK)2021年62億美元的上市規模,成為香港股市近年最大規模的新股發行項目。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arking garages are for Keytop

善找泊車位的科拓 為己覓港上市席位

這家智慧停車技術供應商,憑善覓城市車位的技術在香港上市 重點: 科拓股份申請赴港上市,其優勢在於智慧停車技術 公司去年收入增長僅為8%,但毛利率卻高達46%左右    梁武仁 在城市裡,停車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在私家車普及不過20年光景的中國尤其如此。廈門科拓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試圖在香港交易所找到自己的「車位」,尋求將這個問題轉化成自己的優勢。 這家智慧停車技術提供商上周申請在香港上市,並向投資者展示其在中國的增長潛力。由於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中國正面臨車位短缺的問題。 即使科拓的產品所屬的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對投資者來說,它仍然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它的高科技產品用於幫助停車場業主盡可能高效地運營車位,同時緩解駕駛者在從尋找空車位,到支付費用等痛點。根據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此類服務在中國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因為中國汽車保有量與停車位數量比例為2:1。 科拓股份稱:「停車位供不應求,是造成車主及駕駛員在市區面臨停車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表示:「催生出擴大停車基礎設施及優化現有停車場使用率的需求,進而推動中國停車空間行業的發展。」 雖然科拓股份的停車方案聽起來不錯,但它也面臨一些障礙,因用它的技術對停車場進行升級的成本相對較高。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再加上整體經濟疲弱,很多停車場運營商不太可能急於投入巨資,用科拓股份的產品升級改造停車場。這一現實似乎正在阻礙公司的增長。去年,公司收入僅增長8%至8億元(1.1億美元),低於2023年14%的漲幅,不過這兩個數字都不太可能讓科拓贏得「熱門公司」的稱號。 然而,科拓股份的利潤率亮眼,支撐其盈利能力,這是許多中國初創公司難以企及的。公司去年的毛利率約為46%,最終實現了9,800萬元的淨利潤。這個數字較2023年略有下降,但主要是因為營業外收入下跌造成,包括政府補貼和2023年提前終止一項合同的補償。 科拓所處的智慧停車細分領域相對較新,但公司本身在停車行業擁有可靠的資質。上市申請文件顯示,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中國首家車位狀態LED指示燈製造商。如今,公司的產品分為三類:數智化解決方案板塊、數智化管理服務板塊和數智化經營板塊。 數智化解決方案涵蓋硬件和軟件,運用物聯網、移動支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讓停車場和道旁停車流程效率更高,同時使行人管理更加便捷。數智化管理服務板塊,旨在實現停車位管理的自動化,而數智化經營板塊,則為停車場所有者提供技術驅動的運營模式。 數智化解決方案 在這三個業務板塊中,數智化解決方案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去年貢獻了約60%的營收,數智化經營服務板塊佔剩餘營收的大部分。 科拓表示,由於目前停車場運營效率低下,加上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加劇了車位短缺,因此對其產品的需求必然會增長。停車場擁堵不僅會給司機造成壓力,也影響停車場所有者或運營商的收入。 減少司機尋找空位的時間,也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這是中國政策制定者關注的重點領域。對於科拓來說,在中國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意味不僅它自己能獲得政府的財政支持,使用它產品與服務的企業也會享受其他形式的政策激勵。 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根據公司的上市文件,中國智能停車設施技術市場的規模,預計在2024年至2029年間,將以30%的復合年增長率上升,達到919億元。 儘管市場增長前景可觀,但該領域已如同中國擁擠的停車場一般,擠滿了同質化企業。科拓表示,按營收計算,它在智慧停車公司中排名第二,但市場份額僅為3%。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似乎不可避免會迫使該公司通過降價和犧牲利潤來捍衛市場地位。 對身處這樣一個不斷有新入局者的新興行業來說,尤其是在智慧停車這樣基於技術的行業,持續投資開發新產品至關重要。就這一點而言,如果香港IPO取得成功,額外的資金對科拓來說將非常有用,儘管其運營已經產生了正現金流。 目前還不清楚公司希望籌集多少資金,但華諶科技(HCAI.US)的股票表現,或許有助衡量投資者對該領域公司的興趣。這是一家自動化停車場的建造商,於今年2月在紐約上市。 華諶科技的發行價為4美元,低於5至7美元的指導價格區間,首次發行總共募得600萬美元。但自上市以來,這支股票表現良好,股價幾乎翻了一番,市盈率達到76倍,市銷率為4倍。 按照類似的市銷率,據科拓股份2024年的年營收計算,市值將達到4.4億美元,意味其市盈率在32倍左右。 與華諶科技相比,科拓股份的利潤率更高,財務狀況也更穩定,因此它可能會獲得更高的估值。最大的問題在於,在一個與中國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緊密相關且發展緩慢、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它能否在加速增長的同時保持盈利能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雷頓首日上市股價急升5成

內地電機製造商博雷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於周三在港掛牌,開市報29元,較招股定價每股18元高61%,中午收市報26.85元,升49%。 博雷頓發行1,300萬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九成國際配售,集資總額2.34億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198倍,國際配售則未能足額。 是次集資所得,約40%用於投資技術及開發新產品與服務,40%用於建立工廠及採購機器,10%用於擴大銷售服務網絡,餘下作一般營運開支。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