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势股份已提交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广泛干扰,2022年上半年增长放缓

重点:

  • 达美乐披萨连锁店在中国的运营商达势股份,提交了在香港上市的更新招股说明书
  • 该公司与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必胜客不同,它更专注于外卖服务,并且处在早期发展阶段

阳歌

做一顿美餐是一回事,把它端上餐桌则是另一回事。

这是来自一批快速增长的中国餐饮运营商们的信息。它们今年上半年提交了在香港上市的申请,但尚未发行股票。这其中包括达美乐披萨连锁在中国的运营商达势股份,它上周提交了更新的招股说明书,表明虽然市场环境不佳,它仍在寻求上市。

最新文件是在3月份的首次招股申請到期后提交的,包含今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这份更新显示,随着国家推出了新一波严格防疫措施来遏制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就像中国多数面向消费者的公司一样,达势股份在今年上半年急剧减速。

与许多其他在此期间同店销售额出现收缩的公司不同,达势股份设法保持了增长,但增速低于前一年。在这种艰难环境中实现增长,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积极的扩张,加上高度重视外卖业务。与堂食相比,外卖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小。

在这一点上,我们将仔细看看关于这家公司的宏观信息,以及更新招股说明书中的新资料。

该公司目前是中国第三大披萨连锁店。无可争议的市场领导者是必胜客,它与肯德基和塔可钟连锁品牌都由百胜餐饮集团(YUM.US)所有。百胜和达美乐在中国使用相似的商业模式,把主特许经营权授予一家单独的公司,以应对庞大的市场。百胜的中国总特许经营商是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

达美乐持有达势股份约15.7%的股份,不过如果该公司最终成功在香港上市,这个比例可能会下降。

虽然达美乐和必胜客在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一些关键的区别。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达势股份在中国更依赖外卖而非堂食,而必胜客的业务则以堂食为主。

达势股份称,过去三年,外卖订单占其业务的70%左右,今年前六个月则达到71.5%。相比之下,招股说明书引用的第三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披萨市场的规模约为364亿元,外卖销售仅占一半左右。

招股说明书指出,外卖业务的增速预计将超过整个披萨市场的增速,到2026年占到全部销售额的64%左右。从我们在上海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这个预测看起来比较稳妥,因为美团和饿了么等热门应用程序上的订餐服务越来越受欢迎,这应该会让达势股份的未来增长处于有利位置。

网上订单

作为对外卖业务的强调,达势股份和达美乐中国也采用了比必胜客和传统餐饮连锁店更依赖网络订单的系统。达势股份表示,2021年和 2022 年上半年,其高达95%的订单来自线上渠道,远高于不到70%的行业平均水平。

达势股份和达美乐与体量更大的必胜客之间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前者仍然相对早期。该公司在2010年获得了中国的特许经营权,而百胜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要早得多。1987年,百胜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肯德基,是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家大型西方快餐运营商。

百胜中国来得早,意味着它在中国的下沉市场具有更好的代表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京沪等一线城市的市场趋向饱和,下沉市场提供了理想的增长潜力。相比之下,达势股份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它仍然高度专注于一线城市。该公司的招股书显示,截至 6 月底,其运营的 508 家门店中,有 394 家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占到总数的逾四分之三。

百胜中国与达势股份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是盈利的,而后者在门店层面盈利,但总体上仍处于亏损。今年上半年,达势股份报告的净亏损为9,550万元,比去年同期2.05亿元的亏损缩小了约一半。

达势股份预计将会继续亏损,这是由于它积极开店的缘故,包括计划在2022年和2023年再开300家门店,这将使得它的中国门店总数在2023年底达到768家。相比之下,截至6月底,百胜中国在华拥有2,711家必胜客门店,由此可以看到,达势股份在追赶规模大得多的竞争对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我们来看看达势股份的最新财务数据,它们显示其增长在今年上半年放缓——随着疫情的影响开始消退,这种放缓应该是暂时的。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18.6%至9.09亿元,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较公司去年报告的46%的营收增速大幅放缓。同店销售额增长达到13.9%,这个数字看起来也不错,但2021年的同店销售额增幅为18.7%。

我们此前曾经写过,如果达势股份能够跟百胜中国一样,市销率在2.1倍左右的话,其估值可能达到约5亿美元(36亿元)。这一判断目前看仍然有效,而且鉴于它较低的成本结构,以及因为专注网络订单和配送所带来的更大增长潜力,加上它在中国市场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以上种种因素让人相信,它的估值甚至有可能再高一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haoju is an eye hospital

沉寂一年多后 朝聚眼科重启收购扩张模式?

这家私立医院及诊所运营商宣布了两项新收购计划,或标志着其去年一度沉寂后,公司重返收购赛道 重点: 朝聚眼科宣布,计划全资收购宁波一家由其控股的眼科机构,同时收购宁夏地区另一家机构70%的股权 公司去年下半年营收缩水,利润骤降30%,正努力重拾增长    阳歌 对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在中国国家医保体系外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中国数千家医保体系之外的民营医院及诊所经营者近年获得的教训,它们试图通过提供眼科、牙科及整形外科等自费医疗服务盈利。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正收紧非医保覆盖的自费医疗项目支出。 伴随业务停滞甚至出现萎缩,部分企业正试图通过收购扩张重振股价。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219.HK)即为其中一例。该公司周一宣布,计划收购两家医院,分别位于浙江宁波市与宁夏的吴忠市。 两项收购看似旨在重新吸引投资者关注。2021年IPO时,朝聚眼科一度被寄望成为中国眼科行业分散格局的整合者。上述两笔交易都缺乏亮点(下文将详述原因),但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长达一年多未进行重大收购后,此举可能标志着该公司重启收购模式。 最新公告显示,朝聚眼科对两家机构的收购金额都不高,折射出此类机构的盈利困境。其中较大规模的交易,朝聚以1,400万元(200万美元)收购宁波博视眼科医院有限公司37%的股权,该机构整体估值约3,80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朝聚眼科原本已持有宁波博视63%的股权,早已是该机构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财报合并范围。因此,严格来说此项交易不构成收购。 第二笔交易则构成实质收购。朝聚眼科将以约500万元,购得吴忠市云视康眼科医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该作价显示,这家机构总值仅714万元(约100万美元),远非大额交易。 朝聚眼科公告称:“本次收购系既定战略规划组成部分,公司将进一步整合浙江及宁夏的医疗资源,通过多点布局,增强行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朝聚眼科选在7月1日香港公众假期前披露交易,投资者反应需待周三开盘后显现。不过,考虑到交易总额仅2,000万元(不足300万美元),市场反应平淡也不足为奇。 民营医疗机构热度不再 朝聚眼科近期股价表现,反映出整体民营医疗板块的低迷情绪,其股价年内维持横盘。该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2021年IPO时因有望整合高增长赛道而备受瞩目,但此后表现多逊于预期。其港股最新收盘价为2.85港元,较10.60港元的发行价已跌逾70%。 朝聚眼科股价表现绝非个例,其当前9.2倍的市盈率虽显著低于药品及医疗器械板块同业,却与民营牙科机构现代牙科(3600.HK)9.9倍、医美连锁机构完美医疗(1830.HK)10倍估值相当。 IPO之后,朝聚眼科看似一度颇为活跃,走出内蒙古大本营后展开较为激进的收购。截至2021年末上市不久,该公司运营17家眼科医院及24家视光中心;至2022年,又新增7家医院及两家视光中心。 2023年,朝聚眼科延续扩张节奏,新增10家机构(7家医院+3家视光中心),至当年末,其网络扩大至31家医院及29家视光中心。然而,此后扩张戛然而止,去年全年颗粒无收。去年年初,虽宣布以3,680万元收购北京明玥眼科诊所有限公司的计划(属较大规模交易),但今年4月披露的年报显示,这家医院没有被合并纳入财务报表,表明该交易并未完成。 伴随并购停滞,朝聚眼科也开始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去年全年勉力实现2.6%的营收增长,总额达14.1亿元。但结合年报及去年上半年数据测算,其去年下半年营收出现0.9%的负增长(上半年则同比增长6%)。 去年,该公司毛利率下滑近两个百分点至43.5%(2023年为45.4%),反映出在运营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诊人次及客单价承压,导致盈利能力萎缩。 受此影响,该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2%至1.86亿元(上年同期为2.21亿元)。数据显示,其去年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大跌30%,远高于上半年降幅8.8%。 朝聚眼科确实拥有充足的并购资金。截至去年末,公司账面现金达7.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3亿元大增。最新公告或预示,该公司准备重启并购模式。若能锁定优质标的,或可提振其股价,但仍需对当前疲软经济环境下财务不稳的资产予以警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谭仔国际私有化获高票通过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线品牌连锁店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获高票通过,将于7月28日最后交易,并于8月19日收市后正式除牌。 根据公告,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中获99.7%赞成票,反对票仅0.29%;独立股东的反对票仅占0.13%。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持股74.25%的大股东亦投下99.96%赞成票。 谭仔国际控股股东东利多控股(3397.T)于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作价每股1.58港元,较2021年上市价3.33元低52.6%。谭仔指,公司在海外扩展方面未能充分发挥效力,而大股东东利多拥有相关资源及专业知识,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扩展海外业务及加强内部以应对行业逆境的挑战。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谭仔全年纯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万港元,收入录得28.4亿元,上升3.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获本地300倍超购 泰德医药首挂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业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盘初一度涨近4%,至中午收市报31.75港元,升3.76%。 据招股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接获300.15倍超购,按回补机制,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840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发售录得2.4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30.6元为上限定价,集资净额4.29亿港元(5,500万美元)。 泰德医药是次全球发售1,680万股,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及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两者分别认购500万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亿元,年增31%;净利润年增20.9%至5,917.3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