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放棄了螞蟻集團的控制權,市場認為中國官方針對螞蟻集團的整改已進入收尾階段

重點︰

  • 重慶銀保監局批准螞蟻消金增加資本,加上馬雲再次現身並放棄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等消息,令市場認為螞蟻集團距離重新上市不遠
  • 有外資券商認為,螞蟻集團最快下半年公開招股,但公司澄清目前仍專注於整改,未有上市計劃

裴梓龍

踏入2023年,香港恒生指數強勢突破俗稱「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線,技術上結束長達一年半的熊市,其中一名功臣是權重股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因為截至1月17日,該股在本月已大漲32%,推動恒指強力反彈。如果以去年10月底的低位計算,這家曾經被官方嚴格監管電商龍頭,股價更已大幅上升約90%。

時間回到2020年10月,阿里巴巴旗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螞蟻集團)即將登陸港交所及上交所,然而創辦人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中批評中國傳統銀行的種種問題,加上官方憂慮阿里巴巴涉及壟斷及螞蟻集團股權複雜,兩個交易所煞停螞蟻集團當時估值高達3,000億美元(約2.02萬億元)的上市計劃,官方更開啟嚴厲監管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篇章。阿里巴巴的股價自此從309.4港元反覆下滑,至去年10月31日,最低僅跌至60.3港元。

經歷長達兩年的整改,阿里巴巴在踏入兔年之前,終於迎來了春天。

我們不久前報道過,根據官方要求,螞蟻集團成立了螞蟻消費金融,把最賺錢的「花唄」及「借唄」業務納入,同時需增加自有資本,以支持龐大的用戶群進行借貸,反映完成增資將會是官方對螞蟻集團整改的關鍵一步。

今年1月4日,重慶銀保監局正式批准螞蟻消金把資本從原來的80億元提高至185億元,投資者更包括國企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以持股比例10%成為第二大股東,意味此舉已獲得官方祝福。

馬雲再次現身

事實上,馬雲在螞蟻集團上市夭折後,過去兩年相當低調,先後傳出從香港前往歐洲,並於西班牙及荷蘭等地考察農業和溫室技術。去年底,市場再傳出馬雲在日本旅居半年學習農漁技術,並將前往東南亞考察農業發展。踏入2023年,馬雲先以短片現身中國鄉村教師「臘八節」活動,再被發現在泰國曼谷光顧米芝蓮小食店,彷彿向市場釋放自己已是「半退休」,不再密切關注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的信息。

無獨有偶,螞蟻集團在1月8日公布一系列股東投票權變化,創辦人馬雲正式放棄對公司的實質控制權。

在變更之前,馬雲、井賢棟、胡曉明及蔣芳是杭州雲鉑投資的四名股東,根據一致行動協議,杭州雲鉑旗下的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分別持有螞蟻集團31.04%和22.42%股權,令馬雲間接控制螞蟻集團53.46%的投票權,成為實際控制人。

這次變更主要是馬雲、井賢棟、胡曉明及蔣芳解除了一致行動協議,杭州雲鉑也退出杭州君瀚,另一家由馬雲等五人分別持股20%的杭州星滔入股杭州君瀚,同時所有股東承諾不與任何其他方達成一致行動安排,最終馬雲在螞蟻集團的持股由之前的53.46%,大幅降至6.2%,失去實際控制權。

隨着增資獲批、馬雲退場,剩下的最後問題是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外資券商大和認為,今年3月中共召開人大及政協兩會後,將出現明顯進展。該行更預計螞蟻集團最快下半年進行公開招股,但公司澄清目前仍專注於整改,未有啟動上市計劃。

官方態度逆轉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認為,經過兩年多整改,阿里巴巴的管理層已深深明白什麼叫「低調」,又認為過去螞蟻集團聘請非執行董事等一系列改變,都是為了未來重啟上市鋪路。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也相信,螞蟻集團最近的消息有利於重啟上市, 「從政策上看,估計官方已開綠燈,但投資者要注意,即使將來可以上市,但現在的螞蟻集團與兩年多前已完全不同,市場氣氛也不一樣,估值將大打折扣。」

到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在出席國務院新聞發布會時透露,在2020年11月以來,金融管理部門指導督促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台企業的一些突出問題扎實開展整改,目前已基本完成,至於平台企業金融業務的常態化監管框架已初步形成,意味對螞蟻集團這類平台企業金融業務的監管,可能會告一段落。

同時,過去飽受官方嚴厲監管的阿里巴巴,最近與杭州市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獲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表揚對杭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至於總理李克強也在考察期間重申堅持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產權、提振民營企業信心、並支持平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以促進就業和消費。

溫傑認為,螞蟻集團的整改完成後,最大意義是對阿里巴巴的生意有幫助,「即使馬雲淡出,由於管理團隊相當成熟,阿里巴巴近年的業務仍能交出成績,其股價能否更上一層樓,將視乎管理層能否推動阿里雲、菜鳥及生活服務等新業務轉虧為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Green Tea group runs restaurants

新聞概要:綠茶集團香港首秀遇冷 上市首日股價下挫

受中國消費信心疲弱影響,綠茶集團首掛半日跌5.6%    陽歌 連鎖餐飲企業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五在港交所首日掛牌即下挫,反映大市走弱,以及投資者對中國消費信心疲弱的憂慮。 綠茶集團公告顯示,公司以每股7.19港元發行1.68億股,淨籌資7.46億港元。該股周五早盤持續走低,午間休市報6.79港元跌幅5.6%,對應市值約45億港元。 本次IPO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超300倍超額認購,國際配售部分獲6.2倍超額認購,顯示市場認購需求強勁。 這家從杭州起步的餐飲企業主打融合中式菜系,目前在全國運營493家門店。過去兩年門店數量年均增長30%,並計劃於2025年新開150家、2026年新增200家門店延續擴張。 與中國眾多中端餐飲企業相似,在經濟放緩導致消費者趨於謹慎的背景下,綠茶集團同樣面臨需求減弱的挑戰。 公司2024年營收從2023年的35.9億元微增7%至38.4億元,同期門店數量大增29%至465家(截至2024年12月末)。去年7%的營收增速較2023年51%的同比增幅顯著放緩。 消費謹慎也導致客單價下滑,2024年人均消費56.2元,低於2023年的61.8元和2022年的62.9元。翻台率從2023年的日均3.3次降至3.0次,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0.3%。 公司聲明稱:「於2024年,與2023年相比,我們的餐廳表現整體有所倒退,主要由於當前經濟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改變,外出用餐次數及支出均有所減少。」 儘管經營環境艱難,公司2024年淨利潤仍同比增長9.1%至3.5億元。 當前綠茶集團市盈率約12倍,落後於海底撈(6862.HK)17倍及新上市小菜園(0999.HK)14倍的估值水平。而運營肯德基和必勝客的百勝中國(YUMC.US;9987.HK)市盈率達19倍,反映在「消費降級」趨勢下廉價餐飲更受市場的歡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文遠知行在廣州推出24小時robotaxi服務

自駕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WRD.US)周三宣布,將在廣州市中心啟動中國首個覆蓋一線城市核心區的24小時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網絡,率先開通八條試點路線,標誌其邁向規模化商業化的新里程碑。 新網絡覆蓋廣州塔、機場、高鐵站等地標與交通樞紐,民眾可透過WeRide Go應用程式預約使用,支持24小時全天候接送服務。公司稱,這是國內首個覆蓋一線城市核心城區的24小時robotaxi服務網絡。此前,公司已在中東、歐洲八個城市運營robotaxi服務。 據財新報道,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蘿蔔快跑已在武漢大部分區域實現robotaxi全天運營,但尚未覆蓋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此外,小馬智行(PONY.US)也於2月開通廣州核心城區至機場、高鐵站的robotaxi往返路線,但運營沒有涵蓋深夜時段。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stenova aims to become a big name in medical aesthetics

國產童顏針衝擊高端醫美 東方妍美盼上市續命

東方妍美以「童顏針」延續人類青春,現在他們希望透過上市來延續公司發展 重點: 去年收入不到1,500萬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3,300萬元 主力童顏針產品XH301最快今年底上市    李世達 「長生不老」自古以來是人類的永恆追求,從秦始皇追尋「長生不老藥」,到現代人打玻尿酸、膠原蛋白,只不過形式從古代的「煉丹」變成現代的醫美。在顏值經濟的時代,人們對臉上皺紋的恐懼,有時甚至會超過對疾病的恐懼。 再生醫療材料及特醫食品開發商東方妍美(成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本周向港交所遞表,以18A規則申請主板上市,由建銀國際獨家保薦。公司最主要的產品,就是現代的「長生不老藥」——童顏針。 成立於2016年的東方妍美,總部位於四川成都,其產品線幾乎全面圍繞「再生醫學醫療器械」,尤其是用於面部與皮膚填充的高分子注射劑,試圖對標國際知名品牌如Ellansé和Juvederm,更欲以自主研發的微球技術,搶佔中國下一階段醫美升級潮的主導權。 根據申請文件,東方妍美的核心產品線為13款III類醫療器械級再生醫學注射劑,涵蓋了幾乎所有主流醫美項目,如法令紋填充、皮膚提亮與緊緻、鼻根塑形、顳部與下頜輪廓調整,乃至頸紋與妊娠紋改善等。 這些產品多以PLLA(聚左旋乳酸)、PCL(聚己內酯)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為微球骨架,搭配透明質酸或膠原等成分,能夠有效延長支撐時間與膠原再生能力,定位為高端填充劑市場。 強效童顏針 其中專為治療鼻唇溝皺紋(法令紋填充)的核心產品XH301,目前已完成臨床試驗且處於註冊審評階段。而用於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候選產品XH321則處於臨床前階段。 作為公司主力產品,XH301在涵蓋252名受試者的臨床試驗中,其療效優於進口玻尿酸對照產品,且在安全性方面無顯著差異。不同於傳統玻尿酸只能瞬時填充凹陷,XH301與其兄弟產品聚焦於誘導自體膠原生成、延長效果持續時間,具有明顯差異化特徵。若能順利上市,XH301有望與目前市面主流的「童顏針」展開競爭。 公司預計於2025年在中國推出XH301及XH305,同時啟動歐盟CE認證,顯示其全球化布局企圖。同時,公司已與醫美平台新氧科技(SY.US)簽署協議,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與台灣推廣、銷售及商業化其包括XH301在內的三種主力產品。 在平台構建上也已見初步雛形。除了注射劑產品,公司已有七項醫用敷料與補片產品取得第二類醫療器械註冊批准,另有一款用於乳腺癌術後乳房重建的交聯ECM候選產品XH322,處於臨床前階段。在特醫食品方面,公司有兩款獲批准的產品及七款研發中的候選產品,體現其「醫美+功能營養」的雙賽道布局策略。 年收入不到1,500萬元 由於主力產品尚未商業化,東方妍美仍處於虧損狀態。2023及2024年,公司收入僅有1,288.2萬元(178.6萬美元)與1,452萬元,主要來自銷售再生醫學材料醫用敷料及補片、特醫食品及其他產品,以及提供與醫療器械產品開發相關的研究、咨詢及檢測服務獲得收益。 同期,公司分別虧損6,350.1萬元與6,938.3萬元,虧損主要來自研發、銷售及行政開支,期內公司研發開支分別為4,572.6萬元、4,495萬元。 隨著持續虧損,公司的負債也在增加,資產負債率從2023年的78%增加到2024年的123%,錄得淨負債3,708.2萬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3,319.7萬元,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其選擇在此時赴港上市。 自成立以來,東方妍美已完成三輪融資,融後估值為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A股上市公司陽光諾和(688621.SH)亦為公司股東,其實際控制人利虔在東方妍美擔任非執行董事。 從財務角度看,東方妍美的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被寄予厚望的產品也未經市場考驗。不過,東方妍美所處的市場正處快速擴張期,在玻尿酸價格內捲、進口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對長效、安全、可替代進口的國產填充產品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強。若東方妍美能如期推進XH301與其他產品的商業化,並證明其技術優勢,市場或許能夠給予更高的估值與關注。 醫美從來不缺市場,也不缺想像力,缺的是能真正落地的產品與品牌。東方妍美能否從「高科技童顏針」的敘事中殺出重圍,既取決於其研發轉化能力,更取決於在資金與時間的賽跑,誰能跑贏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外賣戰升溫引監管關注 五部門約談京東 美團 餓了麼

在外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之際,中國監管部門出手介入。5月13日晚,市場監管總局聯同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人社部及商務部,針對當前外賣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約談京東(JD.US; 9618.HK)、美團(3690.HK)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餓了麼等平台企業。 據財新報道,五部門要求企業嚴格遵守《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強調須履行主體責任與社會責任,規範經營、保障消費者、商戶與外賣騎手權益,促進平台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京東今年強勢進軍外賣市場,劉強東親自領軍,提出佣金不超過5%、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等政策;美團則回應推出養老保險補貼,雙方並因「騎手二選一」問題互相指責。阿里也在4月底加入戰局,饿了麼宣布百億補貼計畫,並聯合淘寶閃購發放上億份免費茶飲券。 監管層自去年底多次強調平台經濟要規範發展,並整治算法濫用、保護新型就業者權益。未來外賣平台競爭將不僅拼補貼與速度,更須接受更高標準的法律與社會責任檢視。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