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ing the last IPO window, Shum Yip Property Operations filed for Hong Kong IPO for a fourth time

物管企業深業物業第四度衝刺港股上市,或是檢驗市場信心是否修復的指標

重點:

  • 按2023年收入計,公司在中國全業態物管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九位
  • 上半年公司收入14.1億元,錄得股東應佔溢利9,230萬元,年增12.6%

李世達

即使是有國資背景,上市也未必一帆風順。深業物業運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第四度向港交所遞表,希望趁著政策利多頻出之際,再次衝刺上市之路。

深業物業成立於1992年7月,是深圳老牌物業管理公司。深業物業所屬的深業集團於1983年成立,為深圳市政府全資擁有。深業集團旗下擁有香港上市公司深圳控股(0604.HK)及A股上市的沙河股份(000014.SZ)。

根據申請文件,深業物業為中國全業態物業管理、商業營運及城市服務提供商,截至今年上半年,深業物業在管項目總數為498個,在管總建築面積約為8,920萬平方米,覆蓋中國46個城市和14個省份。其中,公司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在管總建築面積約為6,020萬平方米,佔在管總建築面積的67.5%。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3年按收入計,深業物業在中國全業態物業管理、商業運營及城市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九位,市場份額0.3%。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14.1億元,年增9.8%;錄得股東應佔溢利9,230萬元,年增12.6%。

此前,深業物業曾三度遞表,最早一次在2023年2月24日,半年後的8月25日二度遞表,後於今年2月獲得中國證監會的備案通知書。第三次遞表則是今年3月28日,仍未能通過上市聆訊。

錯過上市風口

2018年以來,房企紛紛分拆物管公司上市,行業經歷了一波上市熱潮,去年則突然降溫。2020年,赴港上市的內地物管公司從2019年的8家暴增至18家,2021年也有13家,2022年回落至6家,去年僅剩兩家。

今年截至目前,則有泓盈服務(2529.HK)、經發物業(1354.HK)兩家物管公司成功上市。

房地產市場的下滑,是物管公司上市數量下降的主因,深業物業錯過了上市最好的時機,而在市場信心缺失的當下,公司的盈利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與兩家今年成功上市的物管公司相比,深業物業的業務體量是兩者的數倍。2021年至2023年,深業物業營收分別爲21.5億元、23.5億元、27.1億元,同期泓盈服務營收則為4.3億元、5.3億元及6.5億元;經發物業則為5.9億元、7億元及8.6億元。

但從盈利能力來看,雖同為國資企業,深業物業反而比不上體量更小的泓盈服務。過去三年(2021至2023年),泓盈服務毛利率分別為24.9%、23%、23.3%。同期深業物業則為13%、14.4%及15.7%。淨利潤率方面,泓盈服務為9.5%、10.1%與10.8%,深業物業僅有3.5%、5.1%及5.9%。

究其原因或許與業務比重有關。城市及產業園服務、住宅物業管理服務和商業物業運營及管理服務,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前兩者佔收入比重較高,但毛利率水平較低(今年上半年分別為13.4%及10.3%),毛利率較高的商業物業運營及管理服務(今年上半年為27.3%),卻僅佔收入比重不到兩成四。

試圖減少依賴

此外,與關聯公司(深圳控股)的交易是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2021年至2023年,向關聯公司提供服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1.6%、23.3%、23.9%,而向獨立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務的毛利率則為6.4%、7.4%、8.9%。

為了衝刺上市,深業物業逐年降低對關聯方的依賴,其來自關聯方的在管建築面積佔比,從2021年的27.4%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0.8%,但第三方公司貢獻的收入佔比卻不增反降,從2021年的56.6%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4.5%。

應收帳款增加也是問題。今年上半年,公司錄得金融資產減值虧損1,370萬元,同比激增341.9%,主要來自貿易應收款增加。上半年,貿易應收款餘額約為6.3億元,其中關聯方佔比35%,第三方佔比64.9%。而關聯方帳款周轉天數也過長,達284.2天,遠超第三方公司的59.5天。公司直言,如果無法向客戶收取管理費,將對公司業務與財務帶來重大影響。

目前距離證監會上市備案通知書失效,大約還有四個月的時間。深業集團曾表示,要在「十四五」期間打造成為「全國首家由地方國資控股且營收額超60億元的上市物業管理企業」,這項目標也將在明年「到期」,壓力不可謂不大。

如今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內地房地產似有回穩跡象,也有望帶動物管行業回暖。錯過上市風口期的深業物業這次能否拿到入場券,或許也是市場信心是否恢復的指標。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anhua Futures filing for Hong Kong IPO as its global expansion efforts are encountering the setback of tariff war

南華期貨申港上市 全球擴張碰上關稅戰

南華期貨A股於2019年8月在上證交易所掛牌,今次若成功在港上市,可進一步深化國際化戰略 重點: 南華期貨去年淨利潤4.58億元,按年升13.7% 未來力拓海外市場   徐緯珺 在關稅陰霾下,近月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加上地緣政治緊張、經濟政策轉變,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有增無減,已在上證交易所掛牌的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603093.SH),無懼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申請來港上市,希望透過A+H上市,進一步鞏固國際化戰略。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南華期貨於1996年成立,是中國首批期貨公司之一,總部在中國杭州,與香港上市的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0619.HK)或其聯營公司(包括南華期貨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連。為降低訴訟的潛在風險,公司以橫華國際的名義在香港開展業務。 南華期貨的業務主要有四個板塊:中國境內期貨經紀業務、中國境內風險管理服務、中國境內財富管理業務,以及境外金融服務,前三者是境內業務,最後一項是境外業務。以2024年經調整經營收入計算,境內業務約佔51%,境外業務約佔48%,餘為其他業務。 境外交易量上升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佣金及手續費,還有利息收入。中國境內期貨經紀佣金及手續費淨收入,2023年為4.04億元,2024年減少25.8%至3億元;同期境外淨收入則由1億元增加45.7%至1.46億元。主要原因是中國境內期貨經紀平均佣金率下降,而境外期貨交易量則不斷上升。 南華期貨的境外金融服務包括期貨服務、資產管理、證券經紀及槓桿式外匯交易,目前在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及倫敦都已設立據點。 過去三個年度,南華期貨淨利潤都有增長,由2022年的2.46億元增至2023年的4.03億元,增幅63.8%;2024年增至4.58億元,增幅13.7%,淨利潤得到改善,主要歸因於境外金融服務的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加強境外業務發展,是集團未來的一個目標,如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資,可以加強境外附屬公司的資本基礎,藉此擴展境外業務,以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及風險應對能力。 不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為南華期貨的全球擴張戰略帶來隱憂,某些國家的政府可能會對外國公司實施更嚴格的監管規定或設置障礙,對公司擴張不利。 加強科技抗同質化 至於境內業務,三個板塊中以期貨經紀業務為主,要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創新和提供獨特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因應市場發展,南華期貨定下技術創新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持續推進金融科技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加強期現交易風險管理系統,優化交易系統的速度和可靠性,打造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國內期貨公司同質化嚴重,南華期貨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大方向正確。 現時在香港掛牌的同類股有弘業期貨(3678.HK,001236.SZ)與中泰期貨(1461.HK),在業務與規模方面,跟南華期貨相差不太遠。弘業期貨是首家「A+H」期貨公司,在港股市場具有先發優勢,H股現時的市盈率約73倍;中泰期貨則是通過港股市場融資強化國際化布局,現時的市盈率高逾100倍。惟此二股的成交量未算活躍,市盈率的參考性不高。 南華期貨上市定價,較可取的是參考內地同業,例如國內期貨行業龍頭永安期貨(600927.SH),現時的市盈率約25倍;瑞達期貨(002961.SZ)約17倍;南華期貨本身A股的市盈率也只是17倍左右,以此推算,南華期貨H股定價估計也不會太高。 總括來說,雖然南華期貨是最早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公司之一,在不同海外市場已打下基礎,領先很多同業,但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存在非常多變數,包括關稅、地緣政治、經濟政策等,這些不可測因素,是最大的風險所在。此外,香港投資者對內地期貨公司業務模式了解有限,亦有可能影響其H股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大電視熱銷 TCL首季業績增長強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機型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公司一季度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同期營收增速達銷量增速一倍,錄得22.3%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出貨量同比勁增33%,佔整體銷量的27.7%,較去年同期提升4.5個百分點。當季出貨機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吋至53.4英吋。其高分辨率Mini LED電視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233%,在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增長超過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場午後交易時段,TCL電子股價上漲5.8%。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達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