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0.HK QFIN.US
Qifu steps up share buyback

去年9月被沽空機構狙擊的奇富科技,不但交出亮麗的年度業績,還預告今年首季盈喜,股價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

重點:

  • 奇富去年度淨利潤大升46.2%,淨利潤率達36.4%,預計首季盈利仍維持高增長
  • 來自輕資產模式的在貸比例增至58%,減少風險敞口之餘,亦利好第四季績

 

羅小芹

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民間對融資需求殷切,為網貸服務商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3660.HK)提供業務發展的土壤,而輕資產模式、智信和全面技術解決方案則讓公司提升營運效率,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奇富去年全年淨收入171.7億元,同比升5.38%,雖然增長平穩,但在營運效率提升下,股東應佔淨利潤同比大增46.2%至62.64億元,淨利潤率高達36.4%,每股基本盈利21.02元。業績公布之餘,公司還慷慨派息,末期息每股0.35美元(2.53元),刺激股價曾創下184.9港元的收市新高。

首季盈喜多賺五成

此外,公司初步預計今年首季度將產生淨利潤17.5億元至18.5億元,及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18億元至19億元,相當於同比增長49%至58%。

除了賺錢成績亮麗外,業務數據也不乏積極性的指標,關鍵是去年中公司加強輕資本模式、智信和全面技術解決方案的在貸業務,減少自有資金貸款的比例,降低了信貸風險敞口,這部分佔在貸餘額的比例增至58%,例如第四季重複借款人貢獻率高達93.9%,第一天拖欠率4.8%更達到年內最佳水平。隨着業務指標改善,推動去年經營現金流創下歷史新高的93.4億元。

在減少自有資金貸款的同時,去年度總撮合及發起貸款規模同比下跌12.8%至3,219.7億元,貸款餘額亦降5.7%至1,370億元。公司輕資本模式確實令貸款總規模減少,但透過擴大利潤率較高的推薦服務獲得了回報,而且加權平均合約期限,也由2023年的11.21個月縮減至2024年的10.05個月,還款期縮減顯示貸款風險減少,第四季績最能反映新策略的成效。

四季淨利大增73%

根據業績報告,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03%,淨利潤為19.13億元,較第三季度的17.99億元增6.3%,較2023年第四季的11.08億元更大增72.7%,而且獲取新信貸額度用戶的結構亦起了變化,47%新用戶是透過嵌入式金融管道獲得,而公司累計獲批的用戶數目亦增至去年底的5,690萬,較2023年底的5,090萬增長11.8%。

奇富是AI驅動的信貸科技服務平台,主要針對長尾客戶,提供短期、小額的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截至去年底,奇富平台已經連接162家金融機構合作夥伴,以及2.61億有潛在信貸需求的消費者。除了以部分自有資金貸款,公司還以助貸形式幫助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成為線上借款人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樑。

奇富去年9月26日遭沽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發報告狙擊,指控奇富誇大利潤,敦促監管機構調查公司內部數據,其後公司發澄清公告,股價不跌反升,今輪公司繼續維持高派息率,以實際行動回應市場質疑。

憑藉強勁的現金流,奇富最新現金儲備已增至44.5億元,同比增長6.6%,加上大語言模型日趨成熟,公司揚言未來會把更多資源投入到AI在信貸場景中的應用,以提升效率。按公司預計首季淨利潤最少17.5億元引伸至全年,預計為70億元計,7.75倍的預測市盈率已相對便宜,而且附以良好派息及回購計劃,雖然奇富累升不少,但仍有很高的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簡訊:泰國對中國遊客吸引力下降

財新報道,據航班管家的數據估計,今年七八月旅遊旺季,中國航司計劃執行中泰航線班次達12,800架,同比下跌22.6%,更較疫情前水平低40%。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赴泰旅遊人次降至195萬,同比減少33%。 財新指出,多重因素令中國遊客望而卻步,包括演員王星赴泰時被綁往緬甸詐騙園區。其他擔憂還包括地震,以及泰銖對人民幣升值,導致赴泰旅遊成本上漲。 當中國遊客對泰國興趣減退之際,他們正湧向日韓等亞洲地區。中國航司計劃,於七八月執行中日航線的航班達25,300架次,同比增長35.3%;中韓航線計劃執行20,500架次,同比增長13.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ong Kong Robotics’ stock soars on robotics pivot, but does it have legs?

華麗轉身股價狂飈 港仔機器人價高勢危?

一家三四線香港上市公司,突然變身機器人公司,股價即如脫彊野馬,一路狂奔 重點: 公司去年度業績蝕1.4億港元,已連續虧損五年 年初與達闥組成合資企業,搖身一變成為機器人公司 劉智恒 趕潮流,追風口,從來是股票市場的本質;要數今年的熱門行業,肯定是機器人,地平線機器人(9660.HK)、越疆(2432.HK)及優必選(9880.HK)等,年初以來均升幅由五成至逾倍,但要說在港股上的真正贏家,港仔機器人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370.HK)的升幅才是王者,年初至今上升超過5倍。 公司近日公布一份不堪入目的年度業績,收入大跌45.6%至1.16港億元,虧損則續擴大5.3%至1.38億元。應收貸款及利息減值虧損1,132萬港元、商譽減值虧損2,182萬港元、物業廠房減值及設備減值3,937萬港元。 一遇達闥便化龍 為何業績表現乏善足陳,股價又能忽然爆升?原來一切緣於年初的一項合作協議! 時間回到今年情人節,當時港仔機器人的名稱仍叫國華控股(今年五月才易名),與內地的達闥機器人簽訂框架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國華佔股51%,達闥佔股49%,目標是開拓人形機器人操作系統的民用產品。 國華在兩年內協助合資公司募集足夠資金,達闥則將其擁有的知識產權,授予合資公司在中國境內的全資附屬。 過去香港市場的一些三四線公司最擅長的技倆,就是轉型資本市場最熱炒行業,通常透過收購或合併而進入風口市場,當股價被不斷推升,往往會作出連串集資行動。港仔機器人的情況似乎有點類同,他們最終能否成功,暫時仍是未知數? 小米2023底發布首部電動車SUV7時,我們曾發表「雷軍造車,一往無前」一文,從小米的往績,主事人的能力,及公司財力去分析,結論是雷軍成功機會相當高。我們不妨按此框架,分析港仔機器人的成功機會。 國華業務強差人意 首先,不妨看看港仔機器人過往業務,當你翻開資料,大抵會嚇了一跳,竟然有多項主業,包括商品買賣、證劵及期貨經紀、物業經紀、地熱能供暖製冷、樓宇建築承包、特製技術支援、項目管理、集中供熱及融資租賃。 要知道,今年初國華控股市值還不到6億港元,業務之分散,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可謂表表者,公司重點在那?如何去營運及發展各業務?資源又怎樣分配? 觀乎去年業績,除個別業務外,其餘全部見紅。部分業務更是問題多多,其中在運城的供熱業務,因未能符合牌照要求,被勒令終止,結果公司要將該業務出售。 融資租賃方面,因未能履行監管要求,被政府部門禁止有關經營,最後要終止業務並出售。另外,今年亦公布將金融控股公司出售。 樓宇建築承包業務上,旗下的陝西江威涉及多宗訴訟,涉資達4,556萬元,以致部份資產被凍結。至於公司的中介業務,附的上海軒美房地產經公司涉及多宗訴訟,涉及金額106萬元。 從過往的業務看,公司的發展方針及經營管理似大有關題,現在轉搞機器人公司,成功概率確實教人存疑。 達闥連年虧損 我們再看達闥機器,說不定他有能力讓港仔機器人邁向美好前景。事實上,達闥並非吳下阿蒙,反之曾是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機器人企業,軟銀及富士康均是主要投資者,估值一度冠絕同行。 公司2015年由曾任職貝爾實驗室及中移動通信研究院首任院長的黃曉慶成立,專注雲端智慧機器人技術,2023年完成C輪10億融資後,估值達到223億元。 然而人型機器人在商業市場仍屬起步階段,公司不斷燒錢, 2019年準備在美上市,不幸地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管制黑名單,集資不成,苦苦支撐,近年屢傳資金鏈陷斷裂之危。今年4月在社交平台及媒體消息,公司在上海、北京及深圳等地,有數百員工被欠薪,位於廣州的公司,更被斷水斷電。 達闥往績也是乏善足陳,虧錢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似是看不到明天,以致原有投資者不願再注資,公司已陷於危急存亡之秋,它又能為港仔機器人帶來多少業務,何時才可扭虧為盈? 一場燒錢的競賽 投資機器人行業,大部份企業在燒錢階段,因此企業要有充裕的資本才能繼續前行。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早前表示,人形機器人面臨技術成本高企,遠超出顧客願付費用。其次是許多企業所謂的應用場景,實際是想象出來,並非實際需要。 我們看見港仔機器人長期虧損,截至今年3月底,手頭資金只有5,000萬港元,憑甚麼去支撐這盤燒錢的遊戲?雖然港仔機器人上月宣布簽定四份合作框架協議,但靠一個香港市場,能為公司帶來多少生意?相信投資者也別抱太大期望。 然而,在機器人熱潮下,港仔機器人的概念相信會受到一定追捧,股價有機再創新高,但何時能盈利就別太樂觀。再者,股價經過一輪急升猛漲後,投資者現階段追入,風險高值博率低。別忘記,股價大升後,未來公司很大機會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股價將會十分波動,投資者只適宜投機性買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富衛首掛午收僅升1%

保險公司富衛集團有限公司(1828.HK)周一在港首日掛牌平開報38港元,之後股價窄幅上落,中午收市報38.4港元,升1%。 公司發售9,134.2萬股,每股售價38元,錄得超額認購36倍,國際配售超額1.3倍,集資淨額29.53億港元。 富衛業績表現並不理想,2022年至2023年,保險收入分別為24.08億美元、27.56億美元,虧損3.2億美元及7.33億美元。去年收入微跌1.2%至27.24億美元,但扭虧為盈賺2,400萬美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瑞幸咖啡紐約開店 不打低價戰

中國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進軍美國市場,6月30日於紐約曼哈頓開設首兩家門店,標誌其全球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據一財報道,兩家門店均為「即取即走」(Grab‑n‑Go)型態,所採用的設備、飲品配方及支付系統皆針對美國市場作出在地化調整。公司期望藉由紐約試點門市,累積門店選址、產品設計與服務經營經驗,為未來更大規模的國際拓展提供依據。 與在中國主打「性價比」不同,瑞幸在美國並未延續低價策略。從其美國官方App顯示,滴濾咖啡價格約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鐵則售約6.5美元,與星巴克在美定價相近,亦與其在新加坡的價格水準一致。不過,瑞幸在門市正式開張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優惠券以吸引消費者。 瑞幸成立於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場,先後進駐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設有24,097家門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營店,馬來西亞則設有8家加盟店。此次進駐美國,被視為瑞幸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價過去五日上漲近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