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0.HK 0027.HK 0880.HK
Melco International will close operations of Grand Dragon Casino.

衛星場模式走入歷史,或將為澳門博企帶來EBITDA利潤率結構性修復的潛力

重點:

  • 三年過渡期至今年底屆滿,澳門現有11間衛星場將全部退場
  • 新濠旗下僅一家衛星賭場,受影響程度不若擁有9家衛星賭場的澳博控股

  

李世達

對澳門博彩業來說,本周一是歷史性的一天,博彩企業新濠國際發展有限公司(0200.HK)率先宣布,將於今年年底結束旗下駿龍娛樂場及三間摩卡角子機場的營運。駿龍娛樂場是俗稱「衛星賭場」的娛樂場,指的是在博企授權下,於非博企物業內設立、由其他營運商營運的賭場。

根據新濠國際的公告,做此決定是基於整體發展策略調整,相關博彩設施如賭桌、角子機與人員,將重新調配至集團旗下其他物業,而餘下三間摩卡角子機場則擬申請保留營運許可,仍需澳門政府審批。

繼新濠國際後,澳博控股(0880.HK)與銀河娛樂(0027.HK)也先後宣告旗下衛星場將於年底結業。至此,澳門現有11間衛星賭場都將結業,意味著這種曾遍布澳門半島老城區、以酒店樓層為主體、依賴分成收益的商業模式將全數退場。

一個時代的結束

衛星場模式是澳門「原創」。1990年代,當時澳門賭業由何鴻燊、霍英東等人組成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澳博控股前身)專營,其他有意開賭場者需與專營公司合作,逐漸衍生出衛星場的經營方式。衛星場由博企負責賭場運作和人員管理,但實際經營風險和盈虧由衛星場場主承擔。博企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衛星場則自行引客、承擔開支,賺取收入。

這種「分帳模式」讓不少本地中小型資本能以較低門檻進入博彩產業,也促進了舊城區酒店與周邊服務的繁榮,最高峰時期,澳門衛星賭場超過20家,遍布新馬路至高士德一帶。不過,由於場地與業務並非由博企直接管理,監管存在結構性問題,周邊區域容易成為罪案熱點。

現有的模式下,衛星賭場每100澳門元博彩毛收入中,約40澳門元歸政府、55澳門元歸衛星賭場、5元歸博企。然而2022年新修訂的《博彩法》規定,自2026年起,衛星場物業需由持牌博企擁有,或者需改以管理費模式營運,衛星場業主不再能夠分享博彩利潤,只能收取約15%的管理費,意味著將失去大部分收入。

油水不再,結業成為必然。儘管法律規定有三年過渡期,但銀娛旗下的利澳與總統娛樂場已於2022年先行關閉,預告了行業的結局。

根據政府公布,新濠國際關閉旗下一間衛星場與三間角子機場;澳博旗下澳娛綜合現時經營9間衛星場,其中僅凱旋門娛樂場與十六浦娛樂場有望在收購物業後轉為自營,其餘7間將全數關閉;銀河娛樂則將關閉旗下唯一一間衛星場。所有場所共涉及約5,600名僱員,這些僱員將由博企負責安置。

對於衛星場的退場,市場普遍認為對博企的基本面影響不大,甚至可能帶來中長線正面效應。

瑞銀指出,去年所有衛星場在博彩市場的市佔率合共約5%,衛星場終止營業是博彩需求重新分配機會,有關需求轉移會推高博彩企業收益。如果可以完全吸收來自衛星場的博彩需求,博彩企業EBITDA邊際利潤率可以提升20%至30%。2024財年整個行業物業EBITDA相應提升4%至6%。

澳博情況複雜

摩根大通則指出,衛星場佔銀河與新濠過去12個月EBITDA的貢獻僅為0%至2%,因此轉型影響可忽略不計。但對澳博來說,情況相對複雜。其7間預計停運的衛星場約貢獻4% EBITDA,還有約440張賭枱需重新分配,將為澳博帶來潛在數千名員工的人事負擔。若無法提升賭枱使用率,這筆薪酬壓力可能拖累利潤。

對於澳博來說,部分結業場館如金碧滙彩仍具盈利能力,停運或會影響短期現金流。雖然澳博計劃將原衛星場賭枱調至旗下新場如上葡京與葡京人,但市場份額未必能完全保住,還需時間消化與重建人流動線。中信里昂認為,若順利完成轉移,對新場加速回本有正面作用。

花旗則較悲觀,澳博財務壓力較大,截至2025年首季淨負債達235億港元(29.94億美元),高於行業平均。若未能順利處理收購或調整,澳博在2026年起或面臨利潤下滑風險。

這種看法也反映在股價上,新濠與澳博當日均升逾3%,銀娛則是微升0.45%。但對於衛星場經營者來說,衝擊就相當大。經營金碧匯彩娛樂場的匯彩控股(1180.HK),當日股價崩跌近48%,主因是公司來自娛樂場的收入佔總收入超過66%,管理層已預告明年收入與盈利將大幅減少。

衛星場結業後,澳門老城區的街頭巷尾將重歸平靜,但是博彩企業牌桌上的精算才正要開始。不論是新濠、銀娛或擁有最多衛星場的澳博,短期的人事與成本波動不可避免,卻也是一次順勢轉型的良機,如能有效吸納流量,引導賭客去向,或是一次改寫行業版圖的機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九方智投入股EX.IO 布局海外數字資產業務

投資教育機構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9636.HK)周二宣布,其全資子公司JF SmartTrade與虛擬資產交易平台EX.IO訂立股份認購協議,將入股EX.IO。公司表示,此舉有助借助EX.IO的交易所資源與Web3技術,加快海外數字資產業務布局,強化鏈上金融服務能力,推動多元化及可持續發展。該筆投資未披露具體細節。 EX.IO附屬公司EXIO Ltd.去年12月已獲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從事虛擬資產交易及託管業務。九方智投指出,本次投資將提升公司在數字資產交易、資產管理及託管等方面的合規基礎設施與服務能力,形成完整閉環。雙方將共同推進數字資產創新合作,亦計劃深化「AI+研究」在數字資產場景的應用,研發智能投顧系統與算法,鞏固在數字金融領域的競爭優勢。 九方智投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64.45港元,轉跌1.0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andong Hi-Speed engages in power stuff

證監踼爆股權集中 山高股價閃崩八成

截至今年7月,這家數據中心及綠色能源投資商的股價累計飆漲逾200%,但上周五單日大跌近80%,不僅回吐全部漲幅而且倒跌 重點: 山高控股上周五突發股價閃崩,致前兩月巨大漲幅悉數蒸發,無奈啓動回購程序以支撐股價 股價大跌前夕,香港證監會警示投資者稱該公司股權高度集中   梁武仁 僅僅兩個月,反差竟如此之大。 今年7月底,山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412.HK)發布新聞稿,慶賀市值突破千億港元(129億美元)大關,公司股價自年初已累計大漲逾200%。然而,上周五,這家投資機構的股價在異常巨量交易中單日狂瀉近80%,迫使其緊急啓動回購計劃力保股價。 經歷此番劇烈震蕩後,公司股價基本回歸年初價位,較1月份低約18%。 山高控股在公告中表示:「董事會認為,當前本公司股價未能充分反映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核心業務競爭力及未來發展潛力,在目前市場情況下進行股份回購,表明公司對自身業務展望及前景的充分信心,是公司基於對自身價值的高度認可,及對全體股東負責的態度所作出的決策,最終將使本公司受益,並為股東創造價值。」 公告發布前一日,香港證監會剛警示投資者,山高控股逾九成已發行股份集中於少數股東,意味幾筆大額交易即可引發股價巨震。監管機構為何核查該公司股權結構尚不明確,但通告特別提及該股自4月以來累漲超150%。無論如何,通告的警示性已形成強烈利空,或直接引爆此次拋售潮。 儘管香港證監會未指認該股年內暴漲存在違規操作,此輪漲勢仍顯蹊蹺。公司財務表現雖算不上亮眼,但尚屬穩健。 2024年,山高控股營收同比增長11%至56億元(7.87億美元),淨利潤更大幅增長40%至6.93億元。不過,此類盈利增長遠不足以支撐股價短期內如此飆漲。此外,公司股價漲勢實際始於今年5月,距發佈最新年報已近兩月。8月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雖同比下滑,淨利潤卻大幅躍升,主要歸因於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上半年最顯著的利好或許來自國際頂級評級機構惠譽的背書。5月末,惠譽以政府支持力度增強為由,上調山高控股及其山東省屬母公司評級,但公司股價在此前早已啓動上漲行情。 耀眼戰績 上述因素均未能真正解釋股價暴漲動因,7月市值突破千億港元里程碑時,公司公告將「耀眼戰績」歸功於新能源與算力電站領域的「智慧投資戰略」,此說辭恐令理性投資者愈發困惑。 新能源與算力均屬山高控股的工業投資板塊,是核心營收來源。公司聚焦這兩大領域不足為奇,既是當前資本紮堆的賽道,也契合其國資背景。中國政府正大力推動清潔能源與人工智能(AI)等新興技術發展,後者耗電量不小,常需為承載AI應用的數據中心配套專用電站。 山高控股創立於1990年代初,前身為中國新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在被山東高速收購約五年後,2022年完成業務重構,確立現時架構。 2022年轉型後,山高控股迅疾開展資本運作。當年即收購一家清潔能源開發商,後重組為山高新能源(1250.HK; 000803.SZ),其新能源發電項目現已覆蓋全國逾20省份。次年,山高控股斥資2.99億美元,入股國內三大民營數據中心運營商之一的世紀互聯(VNET.US)。 這兩大資產似為構築 「電算科技產業生態」的核心支柱,但兩者業績均未達預期,新能源公司上半年營收萎縮,世紀互聯二季度陷入虧損。 此類波動實屬新興產業常態,卻無法合理解釋山高控股股價異動。需要指出,年內數據中心板塊確因AI熱潮受資本熱捧,世紀互聯股價累漲86%,競爭對手萬國數據(GDS.US; 9698.HK)也累漲60%,但二者漲幅均遠遜山高控股此前表現。 公司或因「迷因股」特質吸引投機客,最終卻招致監管關注。無論如何,股價過山車行情,恰印證“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的老話。 為維穩股價,山高控股上周五斥資逾百萬美元回購370萬股,當日股價應聲反彈近30%。 雖然當前股價較一周前已然腰斬,但51倍市盈率估值仍處高位,即便對高增長前景企業也顯昂貴。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數據中心運營商正深陷產能過剩困局,該公司兩大核心業務賽道承壓,前景蒙上陰影。 但市場邏輯似乎與該股走勢關係不大,歷經巨震,股價終歸理性區間。監管介入或被視為對投機者的警示,但對敢於押注的投資者,或許視之為博反彈的機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山雲配股集資28億拓AI業務

從事雲計算的金山雲控股有限公司(3896.HK, KC.US)周三公布,將配售3.38億股新股,每股配售價8.29港元,將集資28億港元。 配售價較周二收市價9.09港元折讓8.8%,配售股份佔公司已擴大後發行股份的7.46%。 公司表示,配售集資所得80%用於支持人工智能業務,包括擴充基礎設施及提升雲服務能力;20%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及其他公司用途。 金山雲周三開市跌5.4%報8.6港元,過去一年股價升5.5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ijin mines gold

紫金黃金國際為全球黃金投資者帶來新機遇

這家由中國頭部礦業公司分拆的國際黃金業務公司報告稱,2025年上半年營收增長43%,利潤躍升143% 重點: 紫金黃金國際有限公司(Zijin Gold International)已啓動香港IPO,並披露2025年上半年營收利潤雙雙強勁增長 從中國龍頭礦企分拆出來的這家國際黃金業務公司擬通過上市募資32億美元,憑借高速增長和持續改善的利潤率吸引全球投資者   陽歌 港交所即將迎來首家中資背景的國際黃金開採企業。 在幾乎所有工業品類都培育出世界級製造商後,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正將其在礦產資源領域打造的首家標桿企業推向投資者。這家名為紫金黃金國際有限公司(Zijin Gold International Co. Ltd.)的企業,近期從中國頭部礦業集團分拆獨立,並已申請在香港單獨上市。 通過分拆國際黃金業務,母公司紫金礦業(2899.HK;601899.SH)旨在為國際投資者打造一家能與紐蒙特(Newmont,NEM.US)、巴里克黃金(Barrick Mining,B.US)等全球巨頭對標的專注黃金業務的企業。憑借近年來的迅猛擴張勢頭——包括2025年上半年營收增長43%、利潤增長逾一倍等亮眼業績,紫金礦業期望新公司能吸引全球資本的目光。 強勢增長的部分原因是金價飆升——過去52周累計上漲37%,近四年漲幅也差不多在這個水平上。但紫金黃金國際同時強調,通過持續精進開採技術及依託母公司的雄厚資源與經驗,其運營效率的持續提升正推動公司實現超越行業平均的業績表現。 同樣重要的是,公司想要證明其能遵循ESG(環境、社會與治理)領域的國際高標準——這正是眾多投資者密切關注的核心維度。恪守此類標準不僅關乎環境保護,更彰顯企業應惠及礦場所在地的社區發展,而非單純攫取自然資源外運、加工、銷售。 紫金黃金國際於9月19日正式啓動IPO,披露擬以每股71.59港元發行約3.49億股,募資總額約250億港元(合32.1億美元)。該股票預計將於9月底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赴港上市將使紫金黃金國際能更精准地對標紐蒙特、巴里克等國際巨頭,為投資者提供黃金開採板塊的新選項。此舉還將加速公司國際化進程,並增強其離岸融資能力,為未來項目開發及並購活動提供資金保障。 母公司紫金礦業在資源儲量、礦產產量等維度均位列全球前五大礦企。黃金貢獻其近半數營收,不過母公司還在全球17個國家的30個項目開採銅、鋰、鋅等礦產資源。今年4月下旬,紫金礦業首次披露分拆國際黃金業務的計劃,並於6月正式提交紫金黃金國際的IPO申請。 9月19日提交的更新版招股書顯示,紫金黃金國際上半年的營收利潤增速較過去三年本就強勁的增長進一步加快。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3%至20億美元,較2024年全年32%的增速明顯提升;同期利潤攀升143%至5.2億美元,亦遠高於2024年109%的增幅。 紫金黃金國際及其同行不僅受益於個人消費者對衝經濟不確定性造成的黃金需求激增,更獲益於各國央行日益重視將黃金納入資產儲備。公司指出,去年末新興經濟體央行黃金儲備僅佔資產儲備約8.9%,遠低於發達經濟體25.2%的平均水平。「這一差距凸顯新興國家提升黃金戰略儲備的巨大潛力」,公司在報告中強調。 利潤率持續提升 紫金黃金國際進軍全球黃金開採領域相對較晚,2007年才通過收購位於塔吉克斯坦的吉勞/塔羅金礦入局。此後又陸續投資全球七處礦產項目,包括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在南美的哥倫比亞、蘇里南和圭亞那;在非洲的加納;以及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除巴布亞新幾內亞項目外,該公司在其餘所有項目均持有控股權,包括今年最新收購的加納礦山。 截至6月30日,公司黃金儲量估算達1,176.2噸,位居全球第九。招股書引用的第三方市場數據顯示,其去年黃金產量排名全球第11位。 公司指出,其較晚進入全球黃金開採領域,意味著多數頂級資源已被收購並投入生產,新入局者只能獲得次優資產。其收購的多處礦山存在「運營管理不善或資源稟賦未充分探明」等問題,導致並購時多處於虧損狀態。 通過運用自身技術積累及母公司經驗,公司成功提升這些低效礦山的運營效率並實現盈利。據披露,2020年收購的圭亞那奧羅拉金與2023年收購的蘇里南羅斯貝爾金礦,均在收購後一年內實現扭虧為盈。 隨著新項目收購及效率提升,公司2022至2024年的黃金產量年均增長率達21.4%。噸礦開採成本從2022年的38.70美元持續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2.70美元,同期噸礦處理成本也從20.60美元降至17.20美元。 伴隨運營狀況改善,公司毛利率近三年顯著提升——從2022年的34.1%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6.5%。這一最新數據使其與紐蒙特(最新年報毛利率44.9%)和巴里克(44.2%)處於同一水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