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訴訟,抗議歐盟最近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反傾銷關稅。該訴訟於週五提起,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初步裁定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

歐盟於6月公佈初步調查結果,認定中國電動汽車以各種政府補貼的形式獲得了不公平的國家支持。去年,中國電動汽車開始大量湧入歐盟,導致當地領導人擔心進口浪潮可能威脅當地電動汽車製造商,歐盟隨即啓動了調查。

新聞

簡訊:雲工場主席擬售最多15%持股

IDC解決方案服務商雲工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2.HK)周一公布,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計劃出售最多6,900萬股股份,約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的15%。公司表示,此次售股預計不會影響其業務運營。 此次交易將導致控股股東Ru 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由雲工場主席兼CEO孫濤持有)所持股份從3.45億股減至2.76億股,其持股比例將降至60%。 雲工廠成立於2021年,總部位於江蘇無錫,主要從事提供IDC解決方案服務、邊緣運算服務以及ICT服務及其他服務的業務。2024年,公司收入7.07億元(9,800萬美元),按年增長1.7%,淨利潤1,209.1萬元,按年下跌13%。 雲工場股價在周一早盤下跌了22.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njoy makes frozen dumpling

食品股蜂湧上市 安井有望先拔頭籌

冷凍食品製造商安井計劃赴港上市,並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 重點: 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已正式批准安井食品的赴港上市計劃,此舉可與上海上市互補 這家冷凍食品製造商的收入在首季度開始收縮,毛利率也明顯低於其他很多領先食品公司 陽歌 隨著冷凍食品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3345.SH)的上市計劃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距離實現上市目標又近了一步,香港的投資者可能很快將多一個投資選擇。 這家生產魚丸和各種包子等冷凍食品的龍頭企業,正投身於一場熱潮,越來越多在上海和深圳A股市場上市的公司選擇在香港二次上市。在這方面,公司正與領先的醬油和調味品製造商海天味業(603288.SH)競爭,欲成為中國首家擁有雙重上市的大型食品企業。  最近,食品股紛紛湧入香港,這可能讓投資者有點選擇煩惱,他們試圖找出哪些股票可能提供最佳回報。名單上包括鳴鳴很忙、三隻松鼠和溜溜果園等零食巨頭,它們希望加入衛龍美味(9985.HK)的行列,後者已在香港上市。還有其他食品巨頭,如大米銷售商十月稻田(9676.HK),以及方便面製造商統一企業中國(0220.HK)和康師傅控股(0322.HK)。 安井食品成立於2001年,與同行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明顯喜歡收購,而收購也助推了公司的增長。公司旗下許多品牌都是收購而來,如洪湖誘惑、新柳伍和功夫食品。公司在4月份提交給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第一季度財報中披露,在兩個月前,斥資4.45億元(6,200萬美元)收購了鼎味泰70%的股份,後者是魚丸等冷凍海鮮產品的生產商。 雖然收購可能是一個積極因素,但與同行相比,公司的毛利率相對較低,在上海上市的股票估值也相對偏低。毛利率較低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公司的配送成本較高,因為冷凍產品都需要冷鏈配送服務。 另一個可能讓投資者卻步的因素是,安井食品的收入從今年開始出現收縮。 安井食品1月份提交香港上市申請,高盛和中金公司是承銷商,表明上市融資額可能超過1億美元。所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都必須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的批准,而上週五該監管機構正式宣佈,對安井食品的申請予以備案,意味它拿到了批文。根據這份通知書,安井食品擬發行5,950萬股。 我們已經指出的,與同行相比,安井食品在上海上市的股票估值相對較低,市盈率(P/E)僅為16倍。這還不到海天味業A股市盈率36倍的一半,也遠遠落後香港上市的衛龍美味的30倍、統一企業中國的21倍和康師傅控股的18倍。似乎表明,投資者對安井食品的故事不怎麼感興趣,很可能是因為其利潤率相對較低。 收入收縮 瞭解上述宏觀背景,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聚焦安井食品的財務表現。數據顯示,公司雖在中國龐大的冷凍食品市場佔據龍頭地位,但在某些關鍵盈利指標上卻表現滯後。根據安井食品在1月份的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場數據,它以6.2%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第一。 公司在今年1月提交上市申請時,營收看起來相對穩健,2024年前9個月的增長率為7.7%。全年增速與這一數字持平,這家在上海上市的公司報告稱全年收入增長了7.7%,從2023年的140億元增至151億元。 但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之後公司收入出現收縮,從一年前的37.5億元下降4.1%至36億元。儘管去年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許多公司都報告了類似的疲軟態勢,但該公司並未對突然下滑做出任何解釋。 公司將產品線分為三大領域,以魚丸和豬肉腸等速凍調制食品為首,這些產品在過去三年中貢獻了一半左右的收入。第二大類別是小龍蝦和蛋餃等速凍菜餚製品,收入份額從2022年的25%增長到去年的約30%。最後一個類別是速凍米面製品,如燒賣和饅頭,在公司收入中所佔的份額從2022年的約20%縮小到去年的16.5%。 整體收入萎縮雖令人略感擔憂,但在當前環境下並不意外。然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安井食品去年毛利率較低,僅為23.3%,遠低於海天味業去年前九個月的36%,也低於統一企業中國和康師傅控股約33%的毛利率。部分原因可能在於高昂的經銷費用,也可能與多次收購後的整合難度有關。無論原因為何,若想在食品股選擇日益豐富的市場中贏得投資者青睞,安井食品需改善這一重要盈利指標。  安井食品去年淨利潤微增0.5%至14.8億元,增速遠低於收入增長。與收入趨勢一致,今年一季度淨利潤也開始收縮,同比下降10%至3.95億元,降幅超過收入下滑幅度。 歸根結底,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喜歡安井食品,因為它是中國領先的冷凍食品公司,地位無可爭議。但是,面對眾多利潤率更高、估值更高的其他選擇,投資者可能需要更多理由才會把錢放在安井食品的購物車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招股價高低差距4成 吉宏集資最高7億

跨境社交電商及紙品包裝企業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803.SZ)周一招股,發售6,791萬股,一成在香港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介乎7.48港元至10.68港元,最高集資7.25億港元,本周四截止認購,下周二在港掛牌。 吉宏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據灼識諮詢,公司在2024年的內地紙製快消品銷售包裝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2%。 過去三年,公司收入為53.8億元人民幣(下同)、66.9億元及55.3億元,盈利分別是1.7億元、3.3億元及1.8億元。 吉宏的招股價區間相當大,若以低位定價,集資總額只有5.08億港元,與高位定價相差超過2億港元,高低定價的差距達4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ning trucks are CiDi's speciality

「大疆教父」李澤湘的獨角獸 希迪智駕勢成商用自駕第一股

商用車自動駕駛系統供應商希迪智駕正申請在港上市,市場估值90億元 重點: 希迪智駕是中國最大的商用車自動駕駛公司,市場份額近17% 過去三年持續虧損,累計蝕近11億元   劉智恒 在中國的無人機市場,大疆幾乎無人不識,這家美國政府視為洪水猛獸的企業,市場估值1,200億元,創始人汪滔的傳奇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但更為傳奇的,或許是改變汪滔命運的人,他是誰?就是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學求學時的導師李澤湘。李教授當年除啟迪汪滔思維外,更身體力行給予支持,一度擔任大疆董事長,為大疆培養人才、提供管理意見,並給予人脈幫助,難怪江湖上有句傳聞:「沒有李澤湘就沒有大疆」。 汪滔背後的男人 這位汪滔背後的男人,大疆的教父,近日向香港交易所敲門,為個人旗下一頭獨角獸—希迪智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遞交上市申請。 公司主要業務是提供商用車自動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主力在於自動駕駛礦卡及物流車,另外有V2X技術,以及智能感知解決方案。 根據申請文件,希迪智駕過去三年收入分別為3,106萬元、1.33億元及4.1億元;收入增長的同時,虧損並沒改善,分別蝕2.63億元、2.55億元及5.81億元。 希迪智駕雖連年虧損,但市場對其前景寄望甚殷。首先是政策支持,去年中國政府公布《關於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對礦山安全十分重視,肯定要加快及加強無人礦卡的發展。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之下,智能礦卡的業務無疑具有頗大前景,需求只會日益加。 據灼識諮詢資料,中國的自動駕駛礦卡解決方案行業正在迅速擴大,2024年的市場規模達到19億元,到2030年,預計該市場將增長至396億元,2024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5.3%。 孵化之神李澤湘 既然市場認同前景樂觀,那誰家公司能在這條賽道上跑出,就要看誰家的科技勝人一籌,畢竟智駕企業取勝之道,技術肯定排首要之位。希迪智駕創始人李澤湘在科研上的能力、知識及經驗,確實是無容置疑。在他調教指導及幫助下,先後孵化出大疆、李群自動化、海柔創新、逸動科技及雲鯨智能等在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企業;作為李澤湘的親生兒,希迪智駕肯定是他窮盡心血去打造及發展。 事實上,希迪智駕是首家企業向中國交付完全無人駕駛純電採礦車隊,亦是內地首批推出商業化V2X產品的自動駕駛公司,希迪智駕的列車自主感知系統(TAPS),更是目前國內唯一實現獨立安全感知的產品。 再者,在商用自動駕駛領域上,希迪智駕更加是先行者,有早著先鞭的優勢。 2024年按產品銷售收入計,在中國自動駕駛礦卡解決方案市場排名第一,現已是行業龍頭,後來者要迎頭趕上並不容易。 希迪智駕的問題,始終是何時有盈利?截至去年底,公司整體收入不過4億元,規模有限。但成本卻一直高踞不下,去年的銷售成本約3.1億元、行政開支達3億元、銷售開支6千萬元,科研又高達1.93億元,累計的成本遠超收入所得。 公司過去兩年的毛利率只有20.2%及24.7%,在講求科技的企業來說,實在偏低。要扭虧為盈,重要一環是成本問題,而要達致經濟規模效應,需要推升銷量,那樣才有機將成本減省及攤分下來,但相信並非短期可一就而蹴。 投資就是投人 不過,資本市場對希迪投下信心一票,在李澤湘中金人口的個人魅力下,上市前經歷八輪融資,共籌得14.9億元,估值達90億元,即市銷率為22倍。投資者粒粒皆星,全屬大神,包括有北京紅杉、新鼎資本、百度風投及聯想控股等。 2023年李澤湘的固高科技(301510.SZ)在深圳上市,首天股價爆升,收市報59.38元,較上市定價12元高出4倍。目前固高的預期市盈率高達250倍,市值132億元。有固高的前科,希迪智駕若上市,市場或許會憧憬歷史可重演,因而願意給公司一個頗高估值。 正如私募基金引為金科玉律的一句名言:「投資就是投人。」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