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家中國領先的互聯網股票經紀商首季度收入均出現下滑,老虎證券則連續第二個季度虧損

重點:

  • 由於股市低迷導致交易佣金下滑,老虎證券和富途控股首季度收入大幅下降
  • 富途控股在該季度控制了支出,為尋求國際擴張而大量招聘的老虎證券支出上升 

陽歌

衝鋒虎還是蟄伏牛?

投資者如今似乎更喜歡後者,至少從中國兩家領先的線上經紀商老虎證券(TIGR.US)和富途控股(FUTU.US)最新的業績來看是如此。老虎證券又名向上科技,以“老虎股票”服務而聞名,該公司從北京起步,後來轉移至新加坡。與此同時,富途控股以“富途牛牛”服務平台著稱,意思是“財富之路上的公牛”。

上週一業績公佈當天,富途控股的股票大漲19%,全周共漲20%。老虎證券則正好相反,週五宣佈首季度業績之後,股價下跌了19%。

話雖如此,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即使大幅下跌之後,老虎證券的估值仍然遠高於富途證券,歷史市盈率達到26倍,後者為14倍。美國的折扣經紀商嘉信理財(SCHW.US)和盈透證券(IBKR.US)市盈率介於這兩家中國公司之間,分別為23倍和20倍。

老實說,老虎證券和富途控股的最新業績都不那麼亮眼,考慮到首季度全球股市的慘淡表現,這並不令人意外。作為指標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期下跌了5.6%,在史上最長牛市之一結束之後,姍姍來遲的下行市場已經成形。

一般來說,股市下行不僅對股票投資者不利,對於執行股票交易的經紀商也是壞消息。這是因為在這樣的市場行情下,交易量往往會萎縮,導致佣金大幅下降,而佣金是許多證券經紀商的最主要收入來源。

在此情況下,老虎證券的佣金收入同比下降42%,至3,050萬美元(2億元),佔公司該季度營收的58%。富途證券的佣金收入同樣下滑,但降幅僅為27%,至9.675億港元(8.3億元),佔公司整體營收的比重相似,為59%。

老虎證券的總體營收下降35.2%至5,260萬美元,公司將糟糕的業績歸咎於佣金下滑。該公司還提到了IPO承銷收入的下降,因為當股市低迷時,新上市的公司往往也在減少。富途控股該季度總營收下降25.6%,至16億港元。

兩家公司都是在中國成立的經紀商,它們幫助中國投資者購買外國股票,先是美股,後來擴展到港股。但中國監管機構去年表示,兩家公司在沒有必要許可的情況下提供金融服務,可能屬於非法營運,在此之後,它們都試圖讓業務多元化,尋求進入其他市場。

實際上,兩家公司都沒有在中國作為金融服務公司的許可,但它們在美國、香港和其他市場都設有能夠提供金融服務的子公司。中國曾經歡迎私營公司提供此類金融服務,以便為由僵化的國有實體主導的領域注入新的活力。但中國政府在大約五年前突然改變了方向,最近則一直在打壓此類公司,部分原因是擔心它們缺少風險控制經驗。

新加坡虎和香港獅

為了淡化自己的中國根源、降低監管風險,老虎證券和富途控股都各自做出了相似的掙扎,積極嘗試海外業務。老虎證券專注於新加坡,並將這裡列為其總部所在地;而富途控股則將重點放在了香港,這裡毗鄰它原來的總部所在地——中國南部的新興城市深圳。

老虎證券在最新的財報中表示,它的目標是在今年增加10萬個資金帳戶,這意味著將比2021年底的總數增加15%。該公司還說,目標是60%的新帳戶來自新加坡客戶。從該公司開始在新加坡提供經紀服務僅僅兩年後,新加坡就已成為其最大市場。在其餘的新客戶中,只有15%來自中國大陸。 

作為其全球多元化的一部分,老虎證券首季還進軍澳洲市場,並表示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在澳洲和臨近的紐西蘭發展新帳戶,將是這部分業務的重點。

與此同時,富途控股表示,首季度新增付費客戶中超過80%來自香港和其他海外市場。它還表示,自己正受益於在香港市場地位的夯實。在香港,隨著買家轉向更大、更安全的券商,許多中小型券商正遭受打擊。

考慮到中國不確定的監管環境,從網路貸款到電子商務和教育服務等多個行業的公司都受到了影響,老虎證券和富途控股的多元化努力,看起來實屬精明之舉。

支出是老虎證券和富途控股的一個不同之處。與眼下的許多中國企業一樣,富途控股預計未來將面臨困難,因此正在實施嚴格的成本控制,本季度削減了49%的營運成本。但老虎證券卻反其道而行之,其營運成本在本季度實際上升了17.6%。這主要是因為作為公司國際擴張的一部分,大幅增加了員工人數,該季度員工薪酬成本同比增長了67%。

在成本上升和收入下降的共同作用下,老虎證券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虧損,淨虧損590萬美元。而注重成本的富途控股在這一時期保持了盈利,不過其利潤同比下滑51%,至5.72億港元。

總而言之,市場原來可能更看好老虎證券,因為它在市場繁榮時期採取了更積極的姿態。但隨著出現長期低迷的可能性加大,市場情緒似乎正在偏向更保守的富途控股。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第四範式夥海博思創 組合資拓電力AI服務

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公司北京第四範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一公布,與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成立合資企業,並定命為能量晶體(北京)科技。合資公司將從事電力交易方向的AI技術服務,第四範式持合資公司19%股權。 合資公司的成立是「AI+ 儲能」技術融合,依託海博思創在儲能系統研發、生產及管理的技術,結合第四範式在AI Agent+ 的世界模型、機器學習平台以及智慧能源領域的技術,在電力交易、儲能電站資產運營管理等,共同推動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應用。 第四範式周二開市升1.2%報54.85港元,股價自今年4月低位已上升6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鍋圈從居家餐飲趨勢中取增長

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17.HK)周一披露,隨著精打細算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選擇居家餐飲,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2%,淨利潤翻番。 鍋圈食品中期報告顯示,公司在半年內持續加速擴張其居家烹飪食材零售網絡,重點佈局價格敏感型下沈市場。截至6月末,全國門店數量達10,400家,以加盟店為主,保持了2024年末的增長勢頭。公司同時表示正積極探索開拓海外市場。 謹慎的消費情緒導致多數餐飲公司的客流與銷售同時降低,而鍋圈是行業中逆勢突圍的少數企業之一。公司營收由去年同期的26.7億元增至32.4億元(約合4.5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飆升123%至1.9億元。 鍋圈通過深化自動化應用與建設集中化生產中心提升運營效率。上半年,公司推出24小時無人值守零售模式——店員下班後,門店可以繼續自動運營。目前逾2,000家門店已完成這項智能化改造。為進一步拓展區域覆蓋,助推未來發展,鍋圈還計劃在海南儋州設立生產基地。 為迎合偏愛線上購物的年輕消費群體,鍋圈積極發展線上銷售渠道。上半年抖音賬號矩陣累計取得超32億次曝光,吸引了更多消費者,促使其抖音營業額同比漲超100%。 陽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ternational Housewares left out in the cold by changing retail landscape

日本城失護城河 國際家居風光不再

北上消費早已成風,加上內地網購平台攻港,拖累日本城母公司國際家居零售業績大跌 重點: 業績大幅倒退近53%兼大削派息 核心領軍人物已無心戀戰,業務料難扭轉劣勢   白芯蕊 疫情後消費者習慣改變,港人北上消費早已成為新潮流,加上網購平台淘寶及拼多多興起,令香港零售業進入寒冬,主打家居用品的日本城母公司國際家居零售(1373.HK)業績大受打擊,不單上財年純利大幅倒退逾五成,同時更大幅削減末期息73%。 早前已發盈警的國際家居,根據最新業績披露,截至2025年4月底止收入跌5.6%至25.37億港元,純利大降52.8%至4,773萬港元。若將集團純利劃分上下半財年比較,下半財年國際家居表現相當疲弱,純利僅賺1,477萬港元,不單是按年大幅倒退70.6%,也只是上半財年3,296萬港元的44.8%,純利率亦相當薄弱,下半財年更較上半財年跌1.4個百分點至只得1.2%。 面對惡劣經營環境,集團縮減門市規模,將香港分店縮至只有306間,較上半財年少9間,員工數目也降3%至2,007人。集團表明,目前不斷檢視及優化分店網絡,也與業主積極商討減租方案,逐步淘汰低效率門市,同時將存貨壓力較大的門市實施清貨大平賣,以降低庫存成本。 十蚊店始祖 國際家居在香港有34年歷史,由劉栢輝在北角渣華道開設第一間日本城家品店起家,當時只是兼職員工的現任國際家居主席魏麗霞,由於工作認真勤力,劉栢輝邀請快將畢業的她入股,共同打造日本城的故事。 90年代日本正流行100yen家品店,劉栢輝將此概念引入香港,於1993年在香港開設首家10蚊店,成為香港10蚊店始祖。 1997年後在租金不斷下跌時,趁機大開分店,令門市數目突破100間,並借助收購香港同業壯大業務,變成香港家品店龍頭。 業務擴至新加坡 不單止在香港分店愈開愈多,於2011年更收購新加坡家品零售連鎖商,令業務擴展至新加坡,2013年更將公司在香港上市,目前集團品牌除了「日本城」外,旗下品牌還包括「123 by ELLA」、「日記士多」、「多來買」及「日本の家」等等。 儘管國際家居業務擴展東南亞地區,但集團收入主要依賴港澳地區,佔總收入的87.4%,367間門市中,有315間位於港澳。 要國際家居再寫過往輝煌故事,目前處景變得十分困難,不單要面對內地網購平台補貼運費的衝擊,還有日本人氣雜貨店3COINS攻港,更重要是國際家居現時由一向專注後勤細節的魏麗霞打理,主要負責開拓市場的創辦人劉栢輝,目前雖仍是集團執董,但明顯卻已經退居二線。 劉栢輝無心戀戰 自從國際家居零售上市後,作為創辦人的劉栢輝,開始發展事業外的個人興趣,於集團上市同年,以個人名義飼養第一匹賽駒「家品大王」,隨後更買入多匹競賽馬,大力發展第二事業。令劉栢輝在馬場界名成利就便是目前香港馬王「浪漫勇士」,該馬出賽共贏得總獎金近2.15億港元,冠絕全球賽馬界並成為「獎金王」。 在賽馬界闖出名堂,劉栢輝將個人時間重心轉移,逐漸淡出在國際家居的角色,2016年辭任首席執行官,交由他的拍擋魏麗霞接手,情況就如目前的蘋果公司,失去創作靈魂人物喬布斯後,僅依靠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利用內部管理、物流及採購等節流手法,靠「食老本」方式營運。 尤其是國際家居銷售產品貨物來自內地,即與內地大型網購平台直接競爭,加上租金壓力,日本城成本優勢不再,相反在香港銷售日本零食的「759阿信屋」母公司CEC國際(0759.HK),銷售產品來自日韓,與內地網購平台未有出現直接競爭,因此在本港零售市場仍有一定生存空間。 參考目前國際家居業績,市盈率接近14倍,在香港零售業仍進入寒冬下,股價壓力絶對不細;加上核心領軍人物已無心戀戰,要扭轉劣勢十分艱難,或許是跟隨香港「平價超市」佳寶,出售予內地網上科企平台是最佳出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pp makes wearable devices

新聞概要:營收重返增長通道 Zepp股價持續上揚

公司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並預測第三季度增速逾70% 陽歌 Zepp Health Corp.(ZEPP.US)周一股價大漲逾30%,延續自6月以來的強勁升勢,期間該股累計飆升近6倍,原因是這家可穿戴設備製造商重返營收增長軌道,且預示增速顯著提升。 Zepp股價當日收漲34%至17.42美元,創三年新高,該股今年大多在2至3美元區間上落。公司此前主要通過與小米集團(1810.HK)的授權協議代工創收,但近年開始轉型開發利潤率更高的自有品牌。 通過聚焦可穿戴設備市場入門級產品,Zepp以Amazfit及Zepp品牌推出廣受好評、售價普遍低於100美元的設備,成功開拓市場。隨著產品認可度持續提升,公司第二季度實現四年來首次營收同比增長。 公司周一披露當季營收達5,940萬美元,同比增長46.2%,同時預測第三季度營收將升至7,200萬至7,600萬美元,實現70%-80%的強勁增長。公司將優異表現歸功於Amazfit Bip 6、Active 2及T-Rex 3系列產品熱度攀升。 當季毛利率為36.2%,較第一季度的37.3%有所下滑,公司解釋是入門級產品銷量增長,拖低整體毛利率。隨著更多高端產品上市,Zepp預期毛利率將在第三季度重回“正向軌跡”。 「本季度僅是上升通道的起點」,董事長黃汪表示,「憑借完善的創新產品儲備,我們有能力延續當前勢頭,在2025年下半年及未來實現可持續增長與價值提升。」 自2021年以來,公司持續虧損,最新報告期內仍未扭轉頹勢。但隨著營收增速大幅超越經營支出5.2%的增幅,第二季度虧損收窄310萬美元至770萬美元,去年同期則虧損1,080萬美元。 公司表示本季度已通過更優惠利率,將「相當規模」短期債務置換為長期票據,將緩解近期流動性壓力。截至6月底其現金儲備為9,500萬美元,較三個月前的1.04億美元有所下降。 自2018年在美上市以來,Zepp經歷曲折發展。彼時其名為華米,命運與小米深度捆綁,那時來自小米的生意,貢獻約三分之二銷售額。但公司很快發現,這種合作模式既制約增長前景又擠壓利潤空間,遂於2021年前後戰略聚焦自有品牌Amazfit,同年更名為Zepp。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