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US
Roma Green IPO gets tepid reception

這家環境、社會和治理咨詢公司在紐約上市,股票以下限定價,募資規模不大

重點:

  • 羅馬綠色金融在紐約上市,集資約980萬美元,股票定價4美元,處於區間下限
  • 這家仍處於虧損狀態的公司收入規模本來就小,在削減營銷成本下,去年3月的財年收入繼續下滑

     

梁武仁

如今,環境、社會和治理,簡稱ESG,對企業來說是最熱門的縮寫之一,因為投資者越來越要求企業為社會做一些好事,而不僅僅是追求利潤。因此,致力於這一新興投資主題的企業,可取得蓬勃發展。

但現實沒有這麼簡單,從新上市的羅馬綠色金融有限公司(ROMA.US)難以提高收入就是明證。

上周二,提供ESG相關咨詢服務的羅馬綠色金融在紐約上市,以每股4美元的價格發行約240萬股,集資約980萬美元。公司為新資金制定了一些可能令人興奮的計劃,包括一筆潛在的收購和創建ESG學院。

但投資者似乎對該公司不太感興趣。其IPO定價處於4美元至5美元目標價區間的下限。該股在首個交易日一度飆升,最高觸及11.80美元。但很快回落,回吐了全部漲幅甚至更多,當天收盤下跌27.5%。之後,該股又收復了失地,但當前交易價格基本上低於IPO價格或與其持平,這表明隨著交易量下降,投資者興趣冷淡。

總部位於香港的羅馬綠色金融提供一系列與ESG相關的咨詢服務,包括可持續發展計劃制定、ESG報告和治理風險管理。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香港,其餘來自新加坡。在其IPO招股說明書中,公司號稱主要優勢之一是擁有超過140個客戶。

但羅馬綠色金融因為規模小,本身就缺乏吸引力。更糟糕的是,截至去年3月的財年,收入較上一財年還縮水約4%,至1,360萬港元。

公司在最近一個財年成功地讓淨虧損收窄超過四分之一,但卻是通過削減營銷成本來實現。羅馬綠色金融在招股說明書中對此給出瞭解釋,稱其一般是通過高管網絡、推薦和直接接觸潛在客戶來引入新業務,而不是通過外包給第三方機構的直接營銷。

對於像羅馬綠色金融這樣的小公司來說,這種方式似乎不算太激進,它們需要表現出更強勁的增長,才能打動投資者。更何況在新興的ESG領域,該公司面臨著大量競爭,既有大型國際諮詢公司如麥肯錫和波士頓,也有像它一樣小規模的本土小公司。

最大的缺陷

羅馬綠色金融商業模式的最大缺陷,是客戶按項目支付服務費用。這意味著它的銷售是非經常性,並且不能保證客戶在發展出自行處理ESG問題的能力後,會再次回購。

對於不熟悉ESG報告的企業來說,它可能是一項棘手的任務,因其涉及的主題非常廣泛,有著非常具體的績效衡量標準。但是,一旦在羅馬綠色金融等外部顧問的初步幫助下,企業建立起跟蹤和滿足要求的流程,也許就能獨立完成這些工作。許多公司可能會考慮削減咨詢服務支出,尤其是在經濟困難時期。

雖然ESG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對於許多企業來說,這個概念及其相關要求仍然是新鮮事物,這意味著羅馬綠色金融的服務,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應是有市場需求。但公司並沒有迅速擴大客戶規模,至少目前還沒有,在最近一個財年,它的客戶數量只增加一個。

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提供定制化ESG和可持續發展相關服務的公司。後來在2022年,羅馬綠色金融進行了重組,外部人士陸萱凌接管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和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90%。上市後,她的持股比例降至約63%。

因此,陸萱凌對於羅馬綠色金融來說是新人,在ESG方面也沒有相應背景。羅馬綠色金融的招股說明書在介紹她時,稱其背景為企業傳播和市場營銷,並沒有提到ESG的具體方面。

其他主要高管在ESG方面有著更直接的背景。公司首席財務官此前曾在一家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上市公司擔任高管職位,該行業通常是ESG中「環境」方面的關鍵組成部分。而其新加坡主要銷售主管的資歷,包括負責其中一家前雇主的ESG報告服務,以及任職於一家在網站上強調包容性的新加坡公司,這是ESG中「治理」背後的一個主要元素。

包括管理層薪酬在內的人力成本,是羅馬綠色金融最大的單一支出項目,佔其上一財年收入逾半一。這迅速侵蝕了公司的利潤率,有悖於咨詢服務由於資金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是一項高利潤率業務。這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市場對該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反應平淡的原因。

羅馬綠色金融目前的估值較高,市銷率(P/S)接近24倍,遠高於埃森哲(US.ACN)的3.5倍,以及其他知名咨詢公司。顯然,如此高的市銷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該公司收入基數小,而且似乎也意味著現有股東對未來收入增長抱有很大期望。但如果收入不能實現大幅增長,其股價可能會迅速回落。朝這個方向邁進的捷徑可能是收購另一家ESG專業公司,招股說明書將其列為IPO收入可能的用途之一。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預計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淨利潤將達5.05億(6,500萬美元)至5.5億元,按年增長157%至179%。 單計第三季,盈利預計介乎2億至2.45億,增長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層堅持穩健、組織優化及精益管理,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同時,靈活調整原材料庫存策略等措施,積極應對稀土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保障交付能力獲得國內外客戶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訂單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事業部,首三季度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及磁材產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飛行器領域公司亦有小批量產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XX港元,升X%。今年以來股價已升2.4倍。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摯達低位定價 首日掛牌午收升183%

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掛牌,開市勁升184%報190港元,之後股價在區間上落,中午收報189.4港元,升183%。 公司發售近600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5,440倍;國際配售超額1.4倍,集資淨額3.26億元。 摯達主要銷售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位列中國第一。若按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銷量計,在中國的市佔率約13.6%,全球市佔率則約9%。 公司過去三年仍然處於虧損狀況,今年首三個月,經調整虧損為1,570萬元人民幣,公司解釋是因為受市場影響,銷售及經營開支增加,產品平均售價及毛利率波動。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omDoctor provides online medical care

石榴雲醫搶搭尾班車 趕美股新規前上市

這家在線醫療服務提供商以招股價下限集資約2,000萬美元,低於納斯達克擬議的2,500萬美元最低融資門檻 重點: 石榴雲醫將IPO發行價定在區間下限,其近10倍的市銷率使公司估值達4.72億美元 公司趕在納斯達克新規實施前完成上市,後者要求所有新上市外國企業至少融資2,500萬美元   陽歌 就在上個月,我們報道某中企為應對外資企業上市的新規,突然擴大納斯達克上市融資規模。但另一家企業,互聯網醫療服務商PomDoctor Ltd. (下稱「石榴雲醫」)(POM.US)無視這些待生效新規,仍按似乎不符合新規要求的方案推進上市計劃。 石榴雲醫近兩周的最終版招股文件對納斯達克上月公布的擬修訂條款只字未提,新規要求所有申請納斯達克上市的外企,融資額不得低於2,500萬美元。此外,流通股市值低於500萬美元的企業,將面臨快速停牌退市程序。 當時,納斯達克聲明,已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審批申請,新規獲批後將立即生效。若該審批落地,已啓動IPO流程的企業將有30天寬限期完成上市,而無須受新規約束。 汽車保險售後服務商青民數科似乎不願冒新規的風險,上月宣布大幅提升融資規模至3,700萬美元(原計劃900萬美元)。公司在申報文件中援引擬議新規稱:「若未能滿足修訂後的上市要求,或致本公司無法於納斯達克上市或維持上市地位。」 然而,與青民數科不同,石榴雲醫本周最終版招股書不僅未提及即將施行的新規,反而仍按7月披露的條款推進上市。相關條款顯示公司計劃發售500萬份美國存托憑證(ADS),約佔其總股本4.2%。文件核心內容是每股ADS 4美元的定價,該價格處於原定4至6美元發行區間的下限,對應公司市值4.72億美元。 周三,該股登陸美國市場後,頭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9%,周四收報4.77美元。按每股ADS 4美元計算,此次上市募資約2,000萬美元,顯然未達納斯達克2,500萬美元最低融資的新規。若因估值過高導致股價最終大幅跳水,公司還可能面臨新規中針對流通市值低於500萬美元外企的快速退市機制。 估值高企 石榴雲醫服務於糖尿病、高血壓等需定期復診的慢性病患者。截至去年末,其平台入駐醫師212,800名、患者近70萬名,位列中國互聯網醫院第六強。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多數醫師自帶患者資源入駐,這意味著石榴雲醫平台上的醫患關係具備較強穩定性。 今年3月,石榴雲醫首度公開申請上市,7月更新招股書時我們首次關注該IPO項目。此前的分析中,我們認為其聚焦慢性病領域產生持續現金流的商業模式相對穩健。 不過,我們也指出公司估值明顯偏高,即便發行價定在區間下限,似也佐證了此觀點。財報顯示其2024年營收3.43億元(約4,800萬美元),較2023年3.05億元增長12.5%。 增速雖非驚人卻屬穩健,最新營收數據賦予公司約10倍市銷率(P/S)。該估值對高速增長的科技企業並非聞所未聞,但對石榴雲醫的增長水平而言仍顯激進。即使龍頭的平安好醫生(1833.HK)和京東健康(6618.HK),其市銷率也僅為5.3倍和2.9倍。 更何況,平安好醫生與京東健康分別背靠金融服務巨頭平安集團和電商巨擘京東集團。在兩家公司均實現盈利之際,石榴雲醫去年淨虧損3,740萬元,2023年虧損3,690萬元。去年末總資產4,660萬元,僅佔總負債5.46億元的一小部分。 招股書中將此列為頭號「風險因素」時聲明:公司外部審計機構因其財務弱勢「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 上述因素均難支撐石榴雲醫的高估值定位,若按3至4倍較現實市銷率計算,公司估值約1.5億美元,對應流通市值約630萬美元。該數值僅略高於納斯達克擬定的500萬美元流通市值門檻,儘管尚不清楚新規會否追溯適用於生效前已上市的企業。 歸根結底,石榴雲醫的上市存在諸多疑點。儘管搶在新規生效前完成上市,但其流通市值未來或將面臨最低發行要求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公司業務因持續虧損且缺乏京東或平安這類實力雄厚的靠山,可能遭遇實質性挑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準AI數據中心供電市場 陽光電源開啟新征途

AI時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陽光電源,以儲能為核心切入AI供電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重點: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佔率25.2%,儲能市佔率11.9% 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    李世達 當AI帶來算力革命,能源便成為新的黃金,也為中國光伏企業指明一條新道路。來自中國合肥的光伏巨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試圖透過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邊界。 成立於1997年的陽光電源,以光伏逆變器聞名全球。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4年出貨量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在全球的市佔率約為25.2%,連續十年全球領先,產品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達58.4%。 這家從合肥起家的企業,與中國新能源產業幾乎同步成長。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將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核心設備,相當於電站的「大腦」與「心臟」,同時負責系統保護與效率管理。然而,當光伏行業進入微利化競爭階段時,從光伏走向AI供電與智能儲能,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近三年,陽光電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億元升至2024年的7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7%,2025年上半年收入進一步增至434.4億元,同比升約40%。毛利率則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續上升趨勢。 從「供電」到「管電」 這得益於儲能系統業務的快速成長。2025年上半年,公司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178億元,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業務(佔比降至35.3%),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這一轉折標誌陽光電源完成從「供電」到「管電」的升級,轉向高附加值的儲能與電力控制領域。 公司表示,其儲能系統2024年全球市佔率達11.9%,位居世界領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歐洲與中東均已落地百兆瓦級項目,累計開發新能源電站規模超57GW。 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興起讓數據中心成為全球新增用電主力,「算力電力化」成為了能源產業的新敘事。從逆變器到儲能,陽光電源正加速布局AI供電解決方案與儲能系統業務的發展。 花旗估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將需要55GW的新電力容量,相當於2.8萬億美元的增量支出。這無疑是能源行業的必爭領域。 布局AI供電 在技術層面,陽光電源於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儲能系統,以高功率密度與模組化結構為特色。在2025年美國RE+大會上,陽光電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場的新一代光伏與儲能方案,包括模組化逆變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儲能系統。後者為6.9MWh液冷整合型儲能設備,採用碳化硅(SiC)功率轉換技術,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並支援快速響應與黑啟動功能,專為AI資料中心與大型電網場景設計。 不過,儲能業務資金投入龐大、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應收賬款達291.5億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動負債佔比逾八成,顯示營運資金壓力依然存在。經營現金流在2024年雖錄得120.7億元淨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約34億元。手頭現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約179.1億元。 陽光電源在A股的表現不俗,股價今年至今漲幅約120%,反映市場對其業務結構轉型與AI供電敘事的期待。目前陽光電源市值3,350億元,延伸市盈率約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業如信義光能(0968.HK)約5倍、陽光能源(0757.HK)約3.3倍,估值存在明顯分水嶺。 由於港股市場對新能源股的整體估值折讓幅度較大,若陽光電源上市定價仍參照A股水平,市場在初期可能出現估值消化或股價回調的壓力。不過,考慮到其AI供電與儲能業務的高速成長潛力,以及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新需求,長線仍有被重估的機會。 陽光電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當光伏行業進入成熟期,AI供電與儲能正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對投資者而言,陽光電源正由「光伏製造」邁向「智能能源運營」。若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如預期釋放,這家合肥企業或將迎來第二個黃金十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