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2.HK
Fourth Paradigm reports strong revenue gain

這家人工智能公司旗下產品可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首季度收入增長28.5%

重點:

  • 第四範式一季度收入增長28.5%,但由於推出新平台增加研發支出,令毛利率下滑
  • 與同行相比,公司的股票被低估,當前股價較去年9月的IPO價格下跌近10%

陽歌

在投資者眼裡,中國人工智能(AI)領域的公司似乎並不都是平等的。

第四範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受尊重的程度,遠不如商湯(0020.HK)和雲從科技(688327.SH)等知名公司,儘管它的收入比這兩家公司高,而且增長勢頭良好。

這或許要歸因於商湯和雲從科技專注於計算機視覺AI,通常用於監控,而第四範式專注的技術是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第四範式希望通過3月推出的最新先知AI平台5.0版本,為其股票引發一些新的關注,公司在上周公布的一季度業務報告中,對該平台進行了詳細介紹。

說實話,如今中國領先的AI公司中,沒有像外國大型AI公司那樣吸引投資者的興趣,原因很大程度要歸因於美國的各種限制,從不容許投資此類中國公司,到禁止向該類中國公司銷售微芯片和軟件等先進的美國技術,一切都是華盛頓為遏制中國AI產業所作出的努力。

就第四範式而言,去年3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未經華盛頓特別許可,不得購買美國先進技術。之後,美國投資銀行巨頭高盛,不再擔任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承銷商。

儘管如此,第四範式仍堅持推進上市,並在去年9月正式在港籌集約1億美元。但從那以後,公司發展道路坎坷,即使它去年實現了兩位數的穩健收入增長,而這增長持續到今年首季。週二收盤價為50.65港元,較55.60港元的發行價低大約9%。

一季度業務表現中的亮點,是3月推出的先知AI平台,預料有機提高公司今年的收入增長。公司在公告中說:“先知AI平台5.0以預測下一個任意模態為技術原理,可基於各行業場景的不同模態數據,構建行業大模型,極大拓展行業的應用領域,為企業提供充足的大模型供給。”

公司舉例,新平台可以基於健康管理領域的體檢報告數據,幫助醫療機構預測病者未來三年的健康水平。與早期產品相比,平台最大的優勢似在於它能夠提供行業特性的功能,而不僅是借通用的功能來提高業務效率。

投資者對新平台的推出並不十分興奮,第四範式的股價在公告發佈後的第二天下跌3.1%。但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股價逐步收復失地,到週二收盤時比公告發佈前上漲了2.4%。投資者必然會密切關注公司中期報告的最新情況,以瞭解這個平台的發展速度有多快。

估值偏低

雖然新平台可能成為新的主要增長動力,但第四範式並沒有得到投資者的太多尊重,至少從目前如是。其股票當前的市銷率(P/S)僅為3.66倍,而商湯的市銷率接近12倍。雲從科技的市銷率更高,達到17.5倍,不過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後兩家公司在上海上市,滬市對此類股票的估值要高於香港股市。

第四範式一季度報告顯示,收入同比增長28.5%至8.28億元,數字整體看起來相當可觀;但我們應注意到,與公司去年全年36%的增速相比,這個數字有所放緩,去年它的總收入達到42億元。

在一季度,來自公司開發所有模型的基礎平台,先知AI平台業務的收入增長84.8%至5.02億元,在總收入中佔比61%。但這數字在一定程度上被Shift智能解決方案業務收入下降抵消,該解決方案用於更具行業針對性的功能,首季收入跌14.6%至2.49億元所。

第四範式目前服務於金融、能源電力、交通運輸和電信運營商等多個關鍵行業。它的研發費用佔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全年的40%升至一季度42%,這可能反映該公司為推出新的先知AI平台5.0而增加的支出。這類支出是AI公司的命脈,與商湯相比,第四範式的支出水平看上去相當合理,商湯去年的研發費用約佔公司營收的100%。

強勁的收入增長,加上受控的研發支出,這些因素助力第四範式一季度毛利增長21%至3.41億元。但我們也應注意到,當季毛利率從2023年的47.1%下滑至41.2%。

公司沒有提供一季度的淨利潤或虧損數據,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和大多數同行一樣,它仍在虧損。公司去年全年的調整後虧損從2022年的5.04億元,收窄至4.15億元。

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現金從2022年底的20億元增加到26.7億元,增長與它通過IPO籌集的資金大致相當。這確令人鼓舞,反映公司維持相對較強的成本控制措施,沒有像一些競爭對手那樣迅速消耗現金。

第四範式的用戶群也相對多元,一季度共有124個客戶,其中包括54個核心客戶,每個核心客戶的平均支出總額為890萬元。

歸根結底,與同行相比,第四範式的估值如此之低,確實沒有什麼明顯的原因,尤其是考慮到它收入增長強勁、研發支出可控,並專注於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這個相對沒有爭議的領域。或許,在它公佈上半年業績時,新平台的一些強勁的業績,可能會吸引一些投資者的興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简讯:停牌中的陸金所 首席風險官辭任

線上信貸平台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個人工作安排」辭任首席風險官職務;自10月24日起,該職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陸金所前,其職業履歷涵蓋京東、平安銀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 公告發布後,陆金所上周五在美股市场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為新審計機構,邁出重啓財報披露的關鍵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陸金所尚未發布正式季報;但今年7月業務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償還貸款總餘額為1,93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7.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創維旗下創維數字首三季淨利按年減64%

電子產品製造商創維集團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資附屬公司創維數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億元(9.06億美元),同比下降2.45%,淨利潤8,585.9萬元,同比下降63.69%。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達3.3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由於戰略備料及客戶提前備貨,期末存貨增至21.19億元,較年初上升39.4%;經營活動現金流轉為淨流出8,362.8萬元,去年同期為淨流入4.53億元。 創維數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統解決方案企業,其主要業務包括智能終端、寬帶設備和專業顯示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並已將業務擴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車聯網等領域。 創維集團股價周一高開但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4.14港元,跌1.43%,該股過去六個月累升約31.4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賽力斯招股集資132億元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927.HK; 601127.SH)周一公開招股,發售1億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131.5港元,集資131.5億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13,282.62港元。公司於本周五截止認購,下周三在港掛牌。 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42.69萬輛,按年增長183%,旗下與華為合作的「問界」已推出四款車型,去年交付量達20萬輛,其中問界9成為中國市場50萬元級車型的銷量冠軍。 賽力斯去年收入按年增長3倍至1,451億元,並扭虧為盈取得利潤59億元。今年首六個月,收入微跌4%至62.4億元,但純利增長81%至29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imited Scale, Fierce Competition, Capital Securities May Need Deep Discount to Attract Investors

規模有限競爭熾烈 首創證券或需大折讓招徠

首創證券擬成為第十四隻A+H上市的證券股,但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屬中小型規模,料需比A股有較大幅折讓招徠 重點: 首創今年上半年盈利僅增長2.8% 中小型證券股普遍較A股折讓逾四成   鄭瑞棠 內地證券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A股上市的證券公司已有42家,當中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1136.SH)算是規模較小,據集團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文件顯示,2024年度的收入及淨利潤在42家中皆排名28,但增長的表現則排名較前。22至24年間的收入及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排名分別為第五及第十;平均資產總收益率更是排名第一。 首創證券22、23及24年度利潤分別為5.5億元、7.01億元及9.85億元,有穩步增長,但25年6月底止半年盈利則為4.9億元,只比上年同期微升2.8%,主要由於資產管理業務受債券市場波動影響,產品的業績報酬費下降,但另一方面,投資收入卻因股市暢旺大幅上升。 資產管理出色 首創證券的收入主要來自資產管理、投資、投資銀行及財富管理四大業務,其中資產管理業務可說表現較出色。近年中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呈下降趨勢,資產管理產品淨值由2020年的8萬億元,降至2024年的5.5萬億元,但首創證券則逆市增長,資產管理規模由22年底的1,073億元,增至25年6月底的1,655億元。收入來自收取管理費0.45%至0.55%之間,這部分相對穩定,至於業績報酬費0.15%至0.65%,則受到投資表現所影響。 投資類業務當中,只有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有穩定回報,在22、23、24及25半年的綜合收益率分別為8.85%、7.92%、9.14%及9.76%。而證券投資的表現較為波動,22年、23及24年股票持倉分別為4.05億元、2.81億元及21.7億元,回報率僅為負3.73%、0.5%及負0.27%,可說是輸多贏少,到25年6月底股票暢旺,持倉大幅增加至55億元,而回報率亦只有4.72%。 但首創屬中小型證券行,較少參與新股上市的保薦及承銷業務,25年上半年的投資銀行收入僅佔總收入5.1%,未能在近期熾熱新股融資市上場分一杯羹。 受A股氣氛影響 內地證券股的表現很受股市的走勢影響,近年A股表現反覆,令內地證券業的規模也停滯不前,20至24年間內地證券業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僅為0.1%。上證指數今年中一度牛氣沖天,六月中由3,400點起步,至8月直衝上3,800點,但之後只能在這水平橫行,近日更受到中美貿易戰的陰霾影響,證券股的調整也比大市為深。所以首創證券招股有機會受大市氣氛影響,如果相信A股牛市未完,上市後應還有炒作空間。 目前在A股上市的42家證券公司中,有13家有在本港以H股上市,對上一隻以A+H上市的證券股已是2019年上市的申萬宏源(6806.HK),首創證券有望成為第14隻A+H上市證券股。 首創證券的業務已連續多年出現經營負現金流情況,截至23、24年及25年6月底止,經營現金流出分別為3.13億元、19.71億元及1.2億元,截至2024年底的現金值26.5億元,同比下降12.6%,到25年6月現金值進一步下降至18億元。首創在港股集資得來資金相信可擴充資產規模,維持充足的流動性,持續發展融資融券業務,在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中增加打仗的本錢。 三年市值倍翻 首創證券於2000年成立,大股東為國企首創集團,是北京市國資委控制的券商,2022年12月於上交所上市,首日上市股價已大漲44%,市值達278億元,到目前不足三年市值已倍翻至約600億元。首創證券截至10月17日一年股價升5.86%,但過去一個月下跌8.5%,市盈率59倍,市賬率4.5倍。 縱觀目前13家有A+H股上市的證券股,規模較大的中信證券(6030.HK)及華泰證券(6886.HK),H股比A股折讓僅為6.3%及14.8%;至於中小型證券商如東方證券(3958.HK)及中州證券(1375.HK)等,折讓達40%及47%。首創證券在內地證券業中屬中小型規模,在港招股的估值,相信也須較A股有較大幅的折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