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AI.US
Hesai sues Defense Department

這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已提出動議,要求推翻美國國防部認定禾賽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裁定

重點:

  • 自1月美國國防部將禾賽列入“中國涉軍企業”清單以來,禾賽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的股票已下跌42%
  • 這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正透過訟訴要求從清單中移出,其首席執行官表示,今年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將大幅下降

譚英

2023年初,禾賽科技((HSAI.US)在納斯達克公開募股,籌集資金1.9億美元,是近兩年時間里,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集資規模最大的其中一個案,一些人因此預測,此類IPO即將回歸。公司也是首批在境外上市的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佔全球激光探測與測距(LiDAR,簡稱激光雷達)技術市場約47%的份額。其股票在上市交易首日上漲10.8%,似預示著前途光明。

時間快進到一年半後的現在,禾賽早期的盛景已褪去,面臨著政治和自動駕駛市場發展速度不及預期的雙重壓力。

早在2023年11月,該公司就首次陷入政治困境,當時美國政界人士呼籲美國商務部和國防部,阻止有敵對國家支持生產的激光雷達公司進入美國。隨後,美國防部在1月底指控禾賽是一家中國“軍民融合”公司,就在不久前,禾賽在密歇根州註冊了一家名為“American Lidar”的公司。

禾賽一直在爭取從美國國防部的清單中除名,最近一次是7月3日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向美國國防部提出簡易判決動議。其法律團隊來自著名的艾金∙崗波律師事務所(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認為美國防部的裁定「武斷」、「不合邏輯且違法」,並要求撤銷這一裁定。

在最新和早期的回應中,禾賽稱其對中國國防工業的基礎沒有任何貢獻,只研發用於民用和商用車的技術。被列入美國防部的1260H清單並沒有讓禾賽受到任何具體處罰,比如禁止與美國合作夥伴合作。但此舉發出了一種警告信號,可能會讓其他公司不願成為其供應商、客戶或研發合作夥伴。

禾賽的律師在收到的備忘錄副本中,詳細說明美國國防部的裁定,他們被告知「已進入……處理隊列」,排在大約3,178個待處理申請之後,預估處理的時間為2024年8月。禾賽在最新文件中表示,在公司申訴後,備忘錄於5月公佈,顯示被列入清單的法律依據,是其與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監管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有關聯。

在一起發生在2021年的著名類似案件中,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1810.HK)在被美國防部,列入被指控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公司清單後成功上訴。在那起案件中,美國國防部後來承認,它是在得知小米創始人雷軍也被中國工信部,譽為“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後做出的裁定。

雖然此類爭鬥似乎只是給中美商業的持續政治化增加了數據點,但這類事件對單個公司而言可能意義重大。本月提交最新動議後,禾賽的股價小幅上漲2%。但自IPO以來,該股已下跌近81%,年初至今已下跌48.6%,僅今年一年,公司市值就蒸發了5億多美元。

自動駕駛熱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禾賽所涉足的激光雷達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蓬勃發展。這種技術應用廣泛,從無人駕駛出租車到高端電動車。此外還有無人駕駛卡車、無人清掃車和機器人送貨員,所有這些產品都需要用激光來幫助導航,和避開路上的障礙物。禾賽去年超過92%的收入來自激光雷達產品,1.4%來自氣體檢測產品,其餘大部分來自工程設計和開發服務。

在5月份的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CEO李一帆將美國國防部的調查結果,歸咎於競爭對手提供的錯誤信息。但投資者可能會將這場爭執,視為禾賽在美國市場前景變暗的又一步。

李一帆估計今年的收入在3.5億至4億美元間,比公司之前的預測低5,000萬美元。儘管2023年北美銷售額達到7.48億元,佔禾賽銷售額的40%,但李一帆表示,2024年該區域的銷售額可能僅佔總收入的20%。

也不全是壞消息。在電話會議上,李一帆預計今年的激光雷達銷量將達到50萬台,是2023年22.21萬台的一倍多。一季度,汽車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產品交付量為52,462台,同比增長86.1%。激光雷達總交付量為59,101台,同比增長69.7%。除了激光雷達,禾賽還銷售機器人氣體檢測系統,這構成了其餘的收入。

李一帆表示,受無人駕駛出租車行業需求疲軟影響,禾賽一季度淨收入3.59億元,同比下降16.5%,與上一季度37%的增幅形成鮮明對比。綜合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37.8%,上升1個百分點至38.8%,淨虧損從2023年一季度的1.19億元,收窄至2024年的1.07億元。李一帆還公佈了近期與兩家新的全球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OEM)的合作,在全球前十大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中,有六家是禾賽的客戶。

「隨著市場份額和交付量不斷增長,我們每台激光雷達產品的生產成本會降低,提高我們在價值成本方面的競爭優勢,並使我們提供給合作夥伴的建議時更具吸引力。李一帆在電話會議上說道:「此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和實施的飛輪戰略,使我們距離實現盈利更近了。」

儘管投資者普遍對禾賽持悲觀態度,但分析機構基本上仍樂觀。今年6月,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八家分析機構中,有七家對該公司的評級為“買入”或“強力買入”,儘管一季度增長緩慢,但它們還是預計今年該公司的收入將增長40%。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競爭對手Ouster(OUST.US)去年曾起訴禾賽侵犯專利,該公司同樣處於虧損狀態,但其估值更高,市銷率(P/S)為3.53倍,而禾賽為2.43倍。在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八家跟蹤Ouster的分析機構中,只有四家給出了“買入”的評級,另外四家對其的評級為“持有”。這表明,對禾賽的評級更高,是認為該公司的股價被低估了。

新聞

簡訊:雙登集團招股 集資最多8.5億港元

儲能電池廠商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960.HK)周一起至周四公開招股,計劃發行5855.7萬股H股,每股定價14.5港元,集資最多約8.5億港元。公司預期將於8月26日掛牌,由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及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雙登集團是大數據及通信領域的能源存儲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設計、研發及製造儲能電池與系統,客戶涵蓋全球前十大通信運營商及設備商中的五家,以及中國五大通信運營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雙登在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供應商中出貨量排名第一,市佔率達11.1%,並在全球新增裝機容量中排名第十二。 財務方面,公司去年收入約45億元(6,300萬美元),按年增長5.6%,惟淨利潤跌8.3%至3.5億元。雙登已引入三水創投作基石投資者,投資額2.2億元。公司計劃將集資淨額40%用於東南亞新建鋰電池產能,35%投入研發中心建設,其餘則用於海外銷售拓展及營運資金。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reatily makes 3D printers

以平價3D打印機為賣點 創想三維闖關港交所

這家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著力打造單價低至199美元3D打印機的大眾級消費市場 重點: 擬赴港上市的創想三維通過十年變革,將消費級打印機價格從4,000美元以上壓縮至199美元的低點,實現3D打印技術普惠化 儘管毛利率顯著低於西方同業,這家3D打印機製造商去年仍實現8,900萬元淨利潤    陳竹 3D打印機製造商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創業故事,源於中國製造業對極致成本控制的偏愛。公司的四位聯合創始人初識於某3D打印展會,他們共同觀察到:當時市場由昂貴的工業級設備主導,僅有一兩個品牌生產消費級產品,且多為進口設備,單台售價高達30,000至40,000元(約合4,178美元)。 聯合創始人劉輝林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正是此類高得令人卻步的價格,促使四人於2014年創立公司,以「讓3D打印技術走進千家萬戶」為使命。如今,這家企業正將其「從零打印」的創業故事推銷給投資者。上周,其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 創業十年之際,該公司已基本實現「全民3D打印機」的願景。總部位於深圳的創想三維設備起售價低至199美元,躋身全球消費級3D打印機市場最大廠商之列。其大刀闊斧的降價策略推動3D打印技術普及化進程,使全球個人消費者、教育機構及小微企業皆能觸及該項技術。 申請文件顯示,創想三維計劃募資以強化研發實力,並深化拓展海外市場,後者已是其重要收入來源。雖然具體募資目標尚未公佈,但選定中金公司作為獨家保薦人顯示本次發行規模可觀,或募資逾1億美元。 創想三維的財務表現印證消費級3D打印市場整體擴張態勢。該公司營收從2022年的13億元躍升至去年的23億元,近乎翻番。申請文件顯示,強勁增長勢頭延續至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攀升29%至7.08億元。 頭部之爭暗流湧動 相較西方同類產品,創想三維具備顯著價格優勢。其3D打印機價格區間覆蓋199至1,499美元,同時提供起價3,400美元的專業級系列。設備應用場景廣泛,涵蓋燈具、玩具等生活用品製造,乃至假牙、齒科模具等醫療產品生產。 極致壓縮成本的底氣源於中國製造體系加持,使創想三維較國際對手獲得顯著成本優勢。政府強力扶持亦功不可沒,2015年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已將3D打印列為關鍵戰略產業。 政府通過直接補貼、稅收減免、企業採購3D打印技術專項補貼等多元渠道提供支持。此類舉措是中國通過國家協同發力搶佔新興技術制高點的整體產業戰略組成部分。不過,這類扶植也引發西方政府異議,指責其賦予中企非對稱優勢,且常導致產能過剩。 中國的戰略成效有目共睹。目前,中國企業已主導3D打印機入門級領域。據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七月援引研究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數據,2024年定價低於2,500美元的入門級3D打印機市場中,中國製造商佔據95%的份額,形成市場壟斷。 Tom's Hardware報告顯示,創想三維以39%的市佔率位居全球入門級消費市場最大供應商。但該公司招股書引用的第三方研究略有差異:創想三維被定位為2024年全球第二大廠商,消費級3D打印機市場份額達16.9%,全球出貨量700,000台。招股書未明確其「消費級3D打印機」分類的具體價格區間及市場定義,這或是數據偏差的根源。 低價策略必然壓縮毛利率,這恰是中企基於市場佔有率優先戰略長期秉持的競爭哲學。過去三年,創想三維毛利率徘徊於28.8%至35.2%區間,顯著遜於西方同業。以美國3D打印巨頭Stratasys(SSYS.US)為例,其最新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毛利率達47.7%。 低毛利下持續盈利 儘管毛利率承壓,創想三維仍保持盈利韌性:去年淨利潤8,900萬元,今年一季度淨利達8,200萬元。該數據證明其犧牲毛利仍可持續盈利的能力,折射出卓越運營效能與堅實市場需求。 然而,創想三維的中國消費級3D打印機龍頭地位正遭受本土新銳廠商衝擊。拓竹科技、閃鑄科技及智能派等競爭對手同樣甘於利潤換市場。儘管申請文件顯示,創想三維2020-2024年累計出貨量居首,但單年數據顯示去年已退居次席。這表明其增速落後於部分同業,預告著中國3D打印市場或將成為新一輪「價格血拼」的戰場。 申請文件雖未明示2024年市場魁首,但其描述直指拓竹科技。後者的迅猛崛起令創想三維如芒在背:這家同樣扎根深圳的企業由全球最大無人機廠商大疆前高管於五年前創立,意味著其在技術資源與資本圈層面或具深厚背景。 儘管競爭加劇,3D打印產業仍處技術快速迭代的早期階段。創想三維預見巨大增長潛力:第三方預測顯示,消費級3D打印機出貨量將從2024年的410萬台激增至2029年的1,340萬台,年複合增長率達26.6%。 Stratasys當前市銷率(P/S)僅1.24倍的低位,或反映市場對其近兩年收入下滑及持續虧損的擔憂。若適用同等估值倍數,創想三維估值約4億美元。但鑒於其持續強勁的營收增長與盈利能力,投資者或給予更高溢價。 雖然創想三維推動3D打印平民化的貢獻值得稱道,但低價機型必然伴隨微薄利潤。潛在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其能否在高階機型市場同步提升競爭力。實現這種平衡布局,或有助其在日趨擁擠的賽道中突圍制勝。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唯品會預計第三季度或將重返營收增長軌道

折扣電商唯品會控股有限公司(VIPS.US)上周四發布財報顯示,公司已連續五個季度營收下滑。為穩定投資者信心,公司宣稱經營形勢趨於穩定,近期有望恢復營收增長。 財報顯示,公司第二季收入25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69億元下降4%。淨利潤亦從去年同期的19億元降至15億元,同比縮水21%。季度活躍用戶數與總訂單量均出現同比下降,但商品交易總額(GMV)逆勢增長1.7%。 伴隨經營企穩,該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將重返營收增長通道。其預測第三季度收入將達207億元至217億元區間,相當於實現0%至5%的增長。 最新財報發布後,唯品會上周四股價應聲上漲5.9%,但周五回吐部分漲幅。該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2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ecret to Tingyi's interim profit: price hikes

康師傅中期盈利贏在兩個字:加價

主打方便麵及飲品的康師傅,受惠於價格調升,中期收入微降但盈利卻有理想增長 重點: 公司中期盈利同比上升逾兩成 期內毛利率提升近兩個百分點   劉智恒 康師傅一年多前兵行險著,先在23年11月將飲品零售價格上調17至25%,又在去年5月調升方便麵價8%。基於當時中國內地經濟疲態畢現,人們消費意欲低迷,對價格出奇地敏感,市場認為康師傅的決定十分冒進,隨時因加得減。 消費者更頻頻吐糟,批評之聲此起彼落:「漲唄,以後不喝了」、「沒想到有一天,統一竟然成了康師傅的平替」,消費者被刺痛之餘,有人就用腳投票,不再買康師傅的麵,不飲康師傅的茶。 在一片痛罵聲下,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今年中期卻派出一份頗為亮眼的成績表,並向市場證明,加價的決定是正確,公司下了一著好棋。 截至6月底,康師傅的收入接近401億元,同比下跌2.7%。收入雖微跌,盈利卻出奇地升近21%至22.71億元。撇除一次性出售附屬公司收益,核心盈利升12%至21.1億元,要知道康師傅這類傳統行業及已成熟的企業,有雙位數的增長,實在也殊不簡單。 對於盈利上升,康師傅歸因於成本結構的優化及運營效率提升,令整體毛利率增加1.9個百分點至34.5%。而毛利率得以拉升,與近年加價不無關係。雖然調升價格後令產品銷售輕微下跌,但毛利率的增加,能提升整體利潤。 收入跌盈利升 公司兩大核心業務上,就方便麵而言,上半年收入134.65億元,同比下跌2.5%,但因產品升級調價,毛利率同比升0.7個百分點至27.8%,最終讓方便麵上半年的股東應佔溢利上升11.9%至9.51億元。 飲品方面,上半年收入按年亦下跌2.6%,但因2023年底的加價,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毛利率上升2.5個百分點至37.7%,推動飲品的股東應佔溢利大升19.7%至13.35億元。 公司財務穩健,截至6月底的銀行存款及現金(包含長期定存)達194.91億元,較去年底增加近35億。扣除有息借貸150.2億元,淨現金達44.74億元。 雖然康師傅在上半年表現理想,但別對公司前景有較大寄望,畢竟這類成熟的企業,在中國內地發展多年,市場佔有率幾已大定,蹭中國經濟增長紅利時代亦已過去,盈利每年能有輕微增長,已屬有所交待。 康師傅亦深明此道,今天要吸引投資者,主要是派高息,此之所以公司近年將全部盈利派予股東,除了是回饋股東支持外,實也反映公司發展成熟,未能找到新的發展,不用保留大量資金,倒不如將現金悉數派發。 短期難再加價 在市佔率已不易進一步拓展下,最能推升公司業績的方法就是提升產品價格。然而康師傅主打的是基層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十分高,除非迫不得意,公司等閒不容易調升價格。而之前調升飲品及方便麵售價時,消費市場的罵聲不絕於耳,產品銷量因而下調,只不過跌幅並非太大,加價後亦能抵銷到銷量下跌的影響。 事實上集團在近一年多時間,先後將飲品及麵食價格調升,未來兩年甚至三年時間內,並不容易再提價,否則隨時得不償失,被消費者離棄,進而影響銷量,到時加了的價格,也未能彌補銷售下跌帶來的損失。 另外,康師傅是次盈利能增長除提價外,原料價格的下跌也應記一功。然而原料價格的波動,並非公司可掌控。財報顯示,白砂糖、麵粉及聚酯粒的價格均有所下跌,但最主要的原料棕櫚油價則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升幅達24%。若然棕櫚油價續向上,勢將加重康師傅成本。 投資者不買賬 確實,市場也未看好康師傅的長線投資價值,公布中期業績後,股價翌日一度下跌6.2%,收市收窄至跌1.75%,報11.2港元。 康師傅的預期市盈率近15倍,死敵統一(0220.HK)的預期市盈率為17倍,旺旺(0151.HK)則是14.5倍。康師傅在行業估值只屬市場水平,吸引力有限。業績後里昂證劵表示扣除公司一次性收益後的盈利,較他們預測低2%,並認為市場競爭格局和飲料復蘇存在不確定性。花旗亦指康師傅持續疲弱的收入,迭加市場份額不斷流失,讓投資者感到憂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