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US
Canaan revenue falls in first quarter

儘管比特幣價格大幅上漲,但這家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卻報告一季度收入下降

重點:

  • 雖然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暴漲,但嘉楠科技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36%
  • 由於新挖出的比特幣數量急劇減少,嚴重削弱了加密貨幣挖礦的收益,市場對該公司礦機的需求因此下降

梁武仁

在加密世界,一個人的幸運有時似乎就是另一個人的不幸。

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可能會重回牛市,過去六個月比特幣的價格大致翻了一番。但對製造用於開採此類虛擬貨幣的強力計算機的公司來說,並不意味著漫長的行業寒冬已經結束。事實上,正是推動最新一輪加密貨幣上漲的一個主要原因,導致加密貨幣挖礦設備製造商的日子變得更加困難。

這種分裂在加密礦機製造商嘉楠科技(CAN.US)上周五公布的最新季度業績中展露無遺。公司1月至3月間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36%,至3,500萬美元。縱然已超出了公司此前的預測,但報告發佈後公司股價仍然下跌。

嘉楠科技收入下滑可能會讓一些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在這三個月里比特幣價格飆升,並在3月創下歷史新高。按理說,像嘉楠科技這樣的公司,以及加密貨幣行業的其他公司應會蓬勃發展,因為它們的財富與作為加密貨幣代表的比特幣需求密切相關。

但嘉楠科技卻不是這樣的。比特幣上漲背後的一個主要因素是4月發生的比特幣“減半”事件。在這之後,根據其算法產生的新比特幣數量減少了一半,這意味礦工付出同樣的努力後只能獲得一半的比特幣。因此,雖然比特幣價格大幅上漲可能為長期持有者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但人們突然就沒有動力挖礦了。

一季度,佔嘉楠科技總收入大部分的挖礦設備銷售額環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因為礦工積極性受挫,減少了採購。

再過四年,類似的週期可能會再次上演,比特幣減半通常每四年發生一次,從而再次給礦工和嘉楠科技等主要供應商帶來壓力。雪上加霜的是,為了提升算力,礦機的成本不斷增加,這讓礦工更不願意花大價錢來參與挖礦。

嘉楠科技解釋第一季度收入下降的原因:「與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收入)下降主要是由於減半前需求疲軟,導致售出的總算力和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儘管比特幣價格逐步回升。」

讓礦工日子不好過的另一個因素是人工智能(AI)公司對電力的爭奪加劇,這些公司的財務狀況更好,不介意支付更多電費,而電費是這兩個行業最大的成本之一。這些挑戰只會讓市場對嘉楠科技及其同行的礦機需求更疲弱。

會計規則改變帶來提振

雖然對礦機的需求下降了,但嘉楠科技自己的挖礦業務(僅佔其業務的一小部分)在本季度獲得巨大提振,原因是對數字資產估值變化的會計處理規則發生改變。從今年年初開始,公司選擇採用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關於披露加密貨幣持有量的新要求,儘管這些要求要到12月才會強制實施。

根據新規定,公司可以將加密貨幣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記為未實現損益,並將其計入淨收入。截至3月底,嘉楠科技持有約1,272個比特幣,其中214個來自客戶的存款,公司與這些資產相關的估值收益為3,360萬美元,與收入和經營利潤分開。

對於該公司來說,這不是一筆小數目,與總收入大致相當了,足以抵消其運營虧損。因此,嘉楠科技的淨虧損在最近這個季度大幅收窄。結果,至少就目前而言,提前採用FASB的新規,能為吸引力正在下跌的加密貨幣挖礦企業,供了一個很好的補償。但會計規則的變化實際上只是一次性的修復,如果最近的比特幣漲勢失去動力,損失可能也就隨之而來了。

回到嘉楠科技銷售加密貨幣挖礦機的主要業務,我們需要考慮另一個變量,即高利率。很多礦工用借來的資金購買新設備,而現在利率處於十多年來的高位,借款成本相當高。這可能也抑制了當前的購買活動,因為寄希望於利率下調的礦工推遲購買設備。隨著通脹降溫,很多人預計明年會降息。

這可能利好中期前景,但無助於改善嘉楠科技的短期前景。公司稱預計4月到6月的當前季度,收入將達到7,000萬美元左右,略低於去年同期,不過這個數字是它一季度銷售額的一倍。

嘉楠科技的股價自2019年上市以來已下跌超過80%。今年該股跌幅超過一半,這與加密貨幣價格大幅上漲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前其市銷率(P/S)僅為1.2倍,與規模不及它的競爭對手億邦國際(EBON.US)接近12倍的市銷率相比,顯得非常低迷。

為了提振股價,嘉楠科技的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承諾將動用自己的個人資金購買至少2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儘管和公司3.66億美元的最新市值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公司還試圖通過拓展AI芯片製造業務,來減少對加密行業的依賴。

但目前,嘉楠科技的命運依然與挖礦群體的情緒緊密相連,而這個群體至少目前更關注的是比特幣減半一事,而不是簡單的比特幣價格波動。在當前嘉楠科技財務狀況平淡無奇,加密貨幣交易者卻興高采烈的差異中,這一點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emiconductor firm Silicon Integrity Semiconductor applies for HK listing with lofty valuation unlikely

半導體股芯德申港掛牌 料難高估值上市

芯德半導體主攻半導體封裝與測試業務,乘著內地重點支持半導體行業,遞表申港上市         重點: 收入增長放慢,業績續見紅 獲小米創辦人雷軍及台灣晶片股龍頭聯發科技入股   白芯蕊 在人工智能、5G、物聯網及汽車電子大時代下,半導體成為重要產業,半導體封測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江蘇芯德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遞交上市申請文件,為在香港上市鋪路。 芯德半導體於2020年9月由心聯芯、南京元鈞及寧泰芯創辦,主要從事半導體開發封裝設計、提供定制封裝產品以及封裝產品測試服務,隨後引入多位股東,當中包括台灣聯發科技(2454.TW)、龍旗科技(603341.SH)及由小米(1810.HK)董事長雷軍私人持有的小米長江。 目前寧泰芯為最大股東,持有9.49%芯德半導體股權,寧泰芯主要股東包括主席張國棟及總經理潘明東等管理層。 先進封裝突破摩爾定律 半導體產業鏈主要由三大領域組成,包括芯片設計、晶圓加工以及封裝與測試,目前半導體工藝正邁向3納米或以下的更細尺寸進發。不過,未來五年,隨着摩爾定律(Moore's law)放緩,半導體性能受限,依靠先進封裝便成為技術突破點,更成為芯片提升技術最核心路線。 所謂先進封裝是通過創新結構、互聯技術、材料及設備,令半導體在高密度及更細小尺寸下,仍能保持低功耗、更佳性能及維持電子零件的可靠性。由於不同半導體產品在電氣性能、尺寸、應用場景等都存有差異,因此封裝形式各有不同,加上設備開支大,同時需要大量頂尖晶片業人才,變相入場門檻相當高。 現時封裝行業主要採用OSAT(委託半導體封裝與測試)模式,當中包括通用用途OSAT產品和特定應用OSAT,通用用途OSAT提供多種不同類型芯片封裝與測試,產品能應用於多個領域。至於特定應用OSAT,則專門針對特定用途封芯片。據上市申請文件指,芯德半導體是中國通用OSAT企業中排名第7位。 整體上,芯德半導體涵蓋QFN(方形扁平無引腳封裝)、BGA(球柵陣列封裝)、LGA(柵格陣列封裝)、WLP(晶圓級封裝)及2.5D/3D等封裝產品技術,當中QFN及BGA封裝產品佔2025上半年收入達31%和31.8%,達到1.47億元和1.5億元,按年分別增長25.5%和18.4%,帶動集團2025上半年總收入增長升22%至4.75億元。 成本超過收入 儘管收入持續增長,但集團銷售成本卻比收入多,以2025上半年業績計,銷售成本達5.52億元,比收入多7,741萬元,主要是材料成本所致,令集團純利見紅,達虧損2.07億元。不過,銷售成本的折舊及攤銷比例近年持續下降,令集團經調整EBITDA已在2024年上半年轉賺934萬元,到2025同期更提高至5,934萬元,按年大增535%。 隨着通訊、消費電子、高效能運算及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帶挈全球半導體封裝與測試市場發展,單是在2020年整個市場規模已達4,956億元,到2024年便提高到6,49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隨着數字化轉型加快,同時汽車電氣化範圍擴大及人工智能不斷進步,市場估計2029年半導體封裝與測試行業規模增至9,330億元。 不過,值得留意是芯德半導體業務會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因客戶主要是消費電子行業,尤其會受到春節假期,以及客戶假期前或後備貨等因素左右,因此公司全年第二季及第四季度銷售額,通常會出現周期性增加。 整體來講,中國晶片行業受惠國策,加上國產替代成風,晶片股前景一片光明,例如中芯(0981.HK;688981.SH)及華虹半導體(1347.HK;688347.SH),兩間企業不單錄得盈利,加上內地北水資金追捧,令估值持續推升,目前預期市盈率分別達104.9倍和205倍。 芯德半導體擁有聯發科技小米長江等股東支持,背景相當特獨,但要注意是收入增長明顯放慢,2023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收入增幅分別為89%、62.5%和22.1%,加上純利仍未能扭虧為盈,故未必能以一個高估值方式上市,除非集團能加快收入增長,減少各類支出,令業績扭虧為盈,才能提升估值,否則股價不容易有理想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英國調查宇通電動巴士可否被遙距關停

英國政府正在對數百輛中國製電動巴士能否被遠距關停展開調查。凸顯出英國對「中國製造」的擔憂似乎正在加深。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交通部正與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合作,評估中國巴士製造商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600066.SH),是否擁有對車輛控制系統的遠程訪問權限,以進行軟件更新和診斷。 此調查源自挪威先前的發現。挪威奧斯陸公共交通公司Ruter上月在一次調查中發現,宇通位於中國鄭州的總部,可使挪威境內的宇通巴士「停駛或失效」,丹麥因此也展開審查。挪威與丹麥的測試均顯示,宇通巴士具遠端電池與供電管理存取權限,理論上製造商可使其停用。 丹麥最大的公共交通公司Movia則表示,此類管理權限是電動車的通病,許多西方製造商也存在此問題。 報道稱,宇通已向英國供應約700輛電動巴士,分布於諾丁漢、南威爾斯及格拉斯哥,由Stagecoach與FirstBus等公司營運。該公司近期亦希望打入倫敦市場,推出雙層電動巴士。 宇通回應表示,公司遵守各地法律與數據保護規範,遠端數據僅用於維護與優化,並採加密儲存與權限管控,不會未經授權取用資料。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1,813倍 樂舒適首掛開市即升90%

嬰兒品牌樂舒適有限公司(2698.HK)周一在香港掛牌,開市報34.98港元,較招股定價高33.5%,之後股價升幅略回軟,中午收市報34.46港元,升31.5%。 樂舒適共發售9,088.4萬股,招股價介乎24.2至26.2港元,是次以高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近1,813倍,國際配售超額33.3倍,集資淨額22.29億港元 樂舒適主要在非洲、拉美,中亞等地銷售自家製造的嬰兒紙尿褲、嬰兒拉拉褲及女性衛生用品。 是次集資所得,約71.4%用作擴大產能及升級生產線,11.6%用於營銷及推廣,4.7%用於戰略收購。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enbi takes defensive action after steep share slide

從15元到3元 粉筆雙管齊下提振股價

職業教育培訓平台「粉筆」,上市兩年股價累計下跌八成,近日公布回購計劃,大股東又增持股份,冀能一洗股價頽風 重點: 公司計劃斥2億元在市場回購 主席在市場增持股份並承諾兩年不減持 劉智恒 自從中國內地政府實施《雙減政策》後,只有職業教育培訓才能吸引市場目光,作為職教龍頭之一的粉筆有限公司(2469.HK),不光站對了邊,上市前更擁有一大堆星級投資者,包括騰訊、高瓴、IDG資本、經緯,德弘資本等,市場對它寄望甚殷。 公司亦不負眾望,2023年上市之初股價表現亮麗,短時間內由上市價9.9港元,一口氣攀升至15港元,可半年過後,投資鎖定期解禁,股價就雪崩式暴跌。 當時私募之王的高瓴率先拋售股份,粉筆主席張小龍大為不悅,甚至公開吐槽高瓴舵手張磊,直指對方「無腦狂賣」。 縱然張小龍認為投資者沽售粉筆是不知之舉,市場卻不以為然,紛紛用腳投票;股價最低時跌至今年4月的2港元,近期稍為反彈至3港元樓上,但較上市價仍低達六成。 回購增持力挺股價 想必是要提振股價,公司上周發公告,計劃在六個月內斥資2億港元回購股份,涉及約2.23億股,相當公司已發行股本的一成。 公布回購之前,公司主席、執董兼首席執行官張小龍已開始在市場增持股份,先在10月17日斥資240.8萬港元購入81萬股,每股均價2.973港元;及後又於10月28及30日,分別購入23萬及80萬股,合共103萬股,涉資287.6萬港元,每股均價2.779至2.796港元。到11月4日,再增持30萬股,涉資90.3萬港元。 此外,公司的執行董事魏亮及張小龍的一致行動人士李勇,於10月17日亦購入35萬股,涉資103.45萬港元,每股均價2.956港元。 張小龍與魏亮增持粉筆股份時,公司亦於上月20日公布,兩人對公司長期價值充滿信心,加上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承諾在24個月內不會出售手上股份。 經公司及大股東連番努力,回購消息發布當天,粉筆裂口高開衝破3港元關口,股價一度升13%至3.16港元,收市略回軟,收升10%報3.09港元。 業績表現走下坡 究竟大股東頻頻發功力撐股價,能否讓粉筆股價重拾升軌?我們認為,要股價長期表現理想,一切還要看基本面;從粉筆的業績看,似乎暫時未能讓投資者重燃熱情。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粉筆的業績已有走下坡之勢,2024年收入27.9億元,按年下跌7.7%,但盈利則增長27%至2.4億元,表現還算不錯。然而深入分析,粉筆去年上半年盈利2.78億元,到全年的盈利還少於上半年近4千萬元,換言之下半年度公司出現虧損。 到今年中期業績,收入14.92億元,同比下跌8.5%,盈利更大幅下跌18.4%至2.27億元。公司解釋,是因中國招錄類考試培訓行業競爭激烈,導致業務銷量下跌。另外,圖書銷售及其他業務,也受到市場競爭加劇影響。 再深入看,粉筆去年已開始有節流行動,今年中期更明顯,公司的行政開支較去年同期減少7.7%至1.82億元、銷售及營銷開支減4.4%至3.06億元、研發開支亦下跌0.3%至1.08億元。 持股偏低增持有限 此外,市場又會否對大股東增持投下信心一票?通常大股東增持,都有利公司股價,但需視符增持數量。以張小龍及相關人士先後增持數量,總數只是256萬股,涉及資金僅722萬港元,相對粉筆總發行量22.36億股份,實在微不足道,增持數量未足以讓外界認為,大股東對公司有絕對的信心。 相反,目前粉筆大股東持股量偏低,張小龍及相關人士只持有5.536億股,佔公司股權24.76%,連三成持股量也沒有。市場普遍有觀感,對大股東持股量不高的公司,都會打了折扣。 看粉筆前景,或許要寄望公司在AI方面的發展。公司於2024 年以來,先後上線粉筆AI 老師、AI 面試點評、AI 刷題系統班等智能教學產品。今年4 月上線行業首個創新的AI 類大班課程––AI 刷題系統班,截至6 月30 日,AI 刷題系統班已銷售約5 萬人次,收款約2,000 萬元。 不過,相對公司每年十多億元的收入,來自AI的收入仍然有限,對粉筆的前景,暫還是觀望為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