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網上保險公司去年業績採用IFRS第9號金融工具的新會計準則,放大了投資收益差勁對業績的負面影響

重點:

  • 眾安在綫去年投資收益大降,加上錄得匯兌虧損,預告淨虧損達13億至15億元
  • 公司去年總保費收入約236.5億元,按年增長約16%,其中下半年總保費按年增速為上半年的三倍多

羅小芹

網上保險公眾安在綫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6060.HK)近年業績大起大落,原因是受到投資收益表現的直接影響,可以說「成也投資,敗也投資」,但這並非健康現象。

該公司於2月17日發出盈利警告,預告去年度轉盈為虧,淨虧損介乎13億元至15億元之間,遠差於2021年的11.65億元淨利潤。如果減去上半年的6.22億元虧損額,意味下半年虧損約為6.78億元至8.78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的6.6億至7.5億元。

公司解釋,淨虧損的主因是投資收益大幅下降,一方面與去年資本市場整體低迷有關,另方面是自2022年1月1日起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第9號「金融工具」,替代IFRS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導致投資收益對當期淨利潤的貢獻減少約10億元至12億元。

另一原因是去年美元匯價表現強勢,以美元計價的應付債券產生未實現的匯兌損失,按淨虧損的預測與淨利潤貢獻的減少計算差額,匯兌損失估計約3億元。

眾安在綫去年採用了IFRS 9「金融工具」,這項會計政策變更對去年度業績有重大影響。

回顧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觸發金融海嘯,當時財務報表呈現的金融工具損失遠低於實際損失,被各界狠批財報未能及時反映金融業者的營運實況,有需要進行改革,結果催生了IFRS 9「金融工具」新會計準則的出現,而香港於2018年後起的財政年度,亦正式採納這項新準則。

2021年,眾安在綫重新評估在港開業的子公司眾安銀行,認定其業務不再主要與保險有關,因此去年1月1日起採用IFRS 9「金融工具」,意味金融工具的公允值變動將更受金融市場動盪所影響,幸好這種影響僅屬一次性。

大行估計今年扭虧

根據眾安在綫去年的中期報告顯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由2021年12月31日的118.1億元調整為2022年1月1日的232.8億元,意味單單上半年影響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已大增114.7億元。由於去年資本市場整體低迷,這部分金融資產的潛在損失首度反映在損益表上。

瑞信估計,如果撇除引入IFRS 9「金融工具」的影響,去年眾安在綫實際淨虧損為3億元。受惠於產品創新等因素,該行預期今年保費增長或接近20%,並有望扭虧為盈,維持其「中性」評級,目標價23港元。事實上,在眾安在綫公布盈警後的之後一個交易日,其股價反而大漲8.2%,反映投資者未被虧損數字嚇到,反而較看好其業務運營表現。

除非再有俄烏戰爭等災難性事件出現,否則市場預計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將較去年下半年明顯改善。儘管長期利率走勢仍然不太明朗,但美匯指數自去年9月高位114回軟至近期的104,加上中國新冠「清零政策」退場後放水救市,市場風險胃納相對上升,眾安在綫今年上半年投資收益應可錄得不俗增長。

眾安在綫去年總保費收入約236.5億元,按年增長約16%,上下半年總保費收入分別為105.2億元及131.3億元。按增長速度計算,上半年按年增長6.9%,下半年按年增幅高達24.5%,增速是上半年的三倍多。該公司更預計,受益於堅持「有質量地增長」的策略,以及以科技驅動的降本增效,去年承保業務的綜合成本率將較2021年度進一步改善。

科技業務有待改善

網上財產保險業務一向是眾安在綫主要盈利來源,但網上財險分部中以投資收益為主,承保溢利只佔很小比例,由於資本市場低迷及美元升值造成的不利因素,抵銷了承保利潤的不俗增長。以去年上半年為例,總保費錄得105.2億元,但承保溢利僅8,392.9萬元,反觀公允值變動虧損、匯兌虧損及財務費用已分別錄得虧損1.65億元、3.16億元及2.07億元,拖累網上財險分部業務錄3.05億元虧損。

至於集團近年相當注重的科技屬性業務,例如為客戶提供信息技術輸出的科技分部、在香港提供虛銀服務的銀行分部,以及在香港提供保險經紀、生命科技及數字生活保險的其他分部,截至去年中仍未能轉虧為盈。由於眾安在綫將自身定性為網上保險科技公司,但此類科技相關業務仍未成功「止血」,難免會令市場有些失望。

眾安在綫去年錄得虧損,問題不在於償付能力不足,財務指標亦高於監管要求,只是盈利表現受資本市場困擾。該公司目前的市銷率為1.19倍,較另外兩家網上保險平台慧澤(HUIZ.US)及泛華(FANH.US)的0.21倍和1.05倍為高,但遠遠落後於水滴公司(WDH.US)的3.01倍,這可能與後者未有投資金融市場、並連續三個季度獲得淨利潤有關。

雖然眾安在綫今年被看好能重新獲利,但長遠還是要好好梳理其科技、銀行及其他分部業務,才能增加投資者的信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三氯蔗糖收入大增 新琪安半年多賺586%

甜味劑生產商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3.HK)周一公布,上半年收入3.35億元(4,700萬美元),按年升54.3%,錄得純利2,438萬元,較去年同期的355萬元激增586.4%。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受惠於核心產品銷量上升,其中三氯蔗糖收入達1.52億元,同比大增116.8%;食品級及工業級甘氨酸收入合共1.68億元,按年升25.9%。管理層指出,美國對中國甘氨酸徵收高關稅,公司因而透過印尼工廠供貨以拓展海外銷售,而泰國新廠亦進一步推動三氯蔗糖出口。 截至6月底,公司總資產約11.26億元,較去年底增長38.5%;現金結餘達2.5億元,負債比率降至39.7%。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0.2%大幅提升至23.3%。 公司股價周一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3.19港元,升1.7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奧克斯招股集資36億港元

空調供應商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2580.HK)周一發售2.07億股,香港發售佔5%,每股售價由16港元至17.42港元,集資最多36億港元。8月28日截止認購,9月2日正式掛牌。 公司2024年收入29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9.8%,盈利則增長17%至29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度收入73.6億元,按年增27%,盈利上升23%至9.2億元。 集資所得的50%將用於升級公司的智能製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約20%用於全球研發,另外20%加強銷售及經銷渠道,餘下一成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anH seeking an infusion of funds through IPO, after having hemorrhaged 700 million yuan due to years of losses

連年虧損負債7億 閃回上市融資補血

手機回收商閃回第三度申港上市,冀乘著香港新股熱的風口下,成功上市集資 重點: 今年上半年虧損近2,500萬元 淨負債超過7億元   劉智恒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對於閃回科技有限公司來說,去年兩次在港申請上市均失敗而回,原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香港新股市場過去半年受市場熱捧,閃回這時再遞交上市申請,時機再好不過,有望趕上新股的風口,讓公司得以融資續命。 閃回主要從事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回收業務,當中又以回收手機為主。公司通過旗下的「閃回收」系統,在合作夥伴的線下零售店,或網上商城進行以舊換新。 回收產品通過檢測、分級、維修及定價後,再通過旗下的「閃回有品」平台,或在多家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上出售。 增收不增利 閃回最大的賣點,在於國策支持,2021年,中國生態環境部已發布對智能手機等九類電子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今年1月,國家再發《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當中手機每部補貼最多500元。 國策的大方向雖有利回收業務,但閃回的實際業務表現實在難以恭維,正如去年我們對閃回的分析,在今次新的申請中,情況縱有改善,核心問題依然持續,暫時看其前景乏善可陳,投資價值並不吸引。 公司過去四年的收入節節上升,由2021年的7.5億元升至去年的12.97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更達8.09億元,同比上升40%。收入增長理想,可虧損持續,過去四年虧損分別是4,870.8萬元、9,908萬元、9,827萬元及6,587萬元。今年上半年虧損同比雖收窄近四成,但仍蝕2,481萬元。 毛利率低企 連年蝕錢的一大原因,主要源於對投資者持有的優先股權進行贖回,導致出現虧損。不過,實際上回收手機這門業務,最大問題在於毛利率太低。公司過去四年半來自產品銷售的毛利率,從來未高於8%,2021年高見7.5%後,去年跌至4.4%,今年上半年即使回升至6%,仍然是處於偏低水平廿 毛利率過低,意味盈利要增長,就要靠銷售量彌補。不過,閃回要爭取更大生意並不容易。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中國內地手機回收市場的佔有率,首五大參與者佔18.6%,閃回位列第三,但市佔率僅有1.3%,而排第一位的是萬物新生(RERE.US)旗下的愛回收,市佔率為7.9%,而緊隨其後的公司市佔率也達7.4%。 按2024年手機出售金額計算,首兩位分別是78億元及 77億元,閃回只有12億元,也是嚴重落後競爭對手。可見閃回在回收及二手銷售的數量,均被首兩位對手大幅拋離。換言之在兩大強手環伺下,閃回處於弱勢,要搶佔市場以提升交易量並不容易。 債高現金流弱 閃回另一問題是負債高企,淨負債由2021年的2.35億元,上升至去年的6.88億元,今年上半年更進一步升至7.13億元,短短四年半時間,債務增加200%。公司解釋淨負債問題,主要也是來自對投資者的優先股權贖回,引致賬面值變動所致。 撇除優先股權的問題,公司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也教人失望,過去四年分別是負現金流640萬元、4,374萬元、4,777萬元及1,845萬元,2025年上半年為正現金流4,371.8萬元。驟眼看,今年上半年經營現金流終錄得正數,但是否因今年申請上市,在會計上的調動得出,我們不得而知;而且去年上半年時,經營活動也錄得1,310萬元現金流,到全年時,卻有近兩千萬元的現金流走,反映閃回的經營現金流並不穩定,而且也並不充裕。 可以說,閃回的行業縱獲國策支持,但以公司目前狀況,投資價值有限,在新股市場旺盛下短炒無妨,要長期押注回收這個板塊,似乎萬物新生屬首選,一方面市場佔有率大,另外公司收入遠大於閃回,兼且已有盈利,市盈率雖高達57倍,但在云云對手中,實已脫穎而出。除非我們看到閃回未來兩三年的業務能急速上揚,否則倒不如選擇龍頭企業更具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稅負增加 李寧中期盈利跌11%

李寧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億元,按年增長3.3%,但淨利潤按年下跌11%至17.37億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億元,較去年減少約11%。 公司指出,期內電商渠道收入增長7.4%,特許經銷收入亦升4.4%,成為推動整體業績的主要動力。不過,直營銷售因門店網絡調整及消費場景轉移影響而下降3.4%,抵銷部分增長動能。產品結構方面,鞋類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裝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來自毛利率下降及稅負率上升。期內毛利率降至50%,較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因直營折扣加大及渠道結構變化所致。同時,稅負率顯著上升至33.3%,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 李寧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9.33港元,升6.7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