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近期遭遇大規模拋售,讓億邦、嘉楠和比特礦業不得不應對股價暴跌和嚴峻的業務前景

重點:

  • 由於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億邦遭到警告,可能被納斯達克除牌
  • 另一加密貨幣挖礦設備製造商嘉楠科技,在其股價跌至遠低於行使價水平之後,回購了去年發行的認股權證

梁武仁

加密貨幣市場近期的震盪,正在讓中國加密貨幣公司的財務狀況搖搖欲墜。

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億邦國際控股有限公司(EBON.US)上週五稱,納斯達克已向它發出警告,在其股票連續30個交易日以低於1美元的價格交易之後,它的股票可能被退市。

就在一天前,另一加密挖礦設備製造商嘉楠科技(CAN.US)和加密礦池營運商比特礦業(BTCM.US)分別公佈了各自的舉措,反映出它們最近面臨的挑戰。嘉楠科技稱,計畫以約660萬美元(4,422萬元)回購去年發行的認股權證,而比特礦業則利用新發行的認股權證募集了1,600萬美元。

雖然這三件事看似無關,但每個事件背後的潛台詞都是加密貨幣價格的下跌,這正在削弱公司市值,並可能損害它們的業務,後者嚴重依賴加密貨幣需求的不斷增長。加密貨幣的領頭羊比特幣今年已經貶值50%以上,目前價格還不到去年11月歷史高點的三分之一。

加密貨幣相關公司的股價往往與比特幣價格同步波動,因為此類公司的命運與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的需求密切相關。例如,對於礦機製造商而言,加密貨幣價格上漲通常會激發挖礦者尋求鑄造更多虛擬貨幣以利用價格上漲獲利的需求。價格上漲時,實際的礦工也會受益,因為他們的收入與其持有的數字資產的價值直接掛鈎。

雖然加密貨幣價格已經跌到谷底,電價卻漲上了天。這加劇了加密貨幣公司近期的痛苦,因為礦機在運轉過程中耗電量巨大。

此外,不想直接購買虛擬貨幣的投機性投資者,可能會購買比特幣相關的股票,將其作為相關投資的代替品,這就強化了兩個資產類別之間的關聯。

因此,億邦、嘉楠和比特礦業的股票今年都在不同程度上大幅下跌,那就不足為奇了。

億邦週二收盤價僅略高於0.47美元,遠低於2020年5.23美元的IPO價格,該股票今年至今已經下跌約55%。如果該股票在未來六個月至少連續10天價格超過1美元,就可以避免被除牌;否則的話,該公司會再有180天的寬限期來滿足不低於1美元的要求。

但由於比特幣和其他數位貨幣的糟糕表現,億邦的股價最近似乎沒有什麼上漲空間。該公司每半年才公佈一次業績,而且報告的發佈時間相當晚。這意味著它如果在9月或10月公佈上半年業績且數字難看,該股票可能再次遭受重創,要想回到重要的1美元門檻上方就要難得多了。

無奈之舉

或許是為了對沖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億邦正在申請牌照,希望能在香港經營貨幣兌換服務及/或匯款服務,從而實現業務的多元化,進入處理現實世界貨幣的業務。但這個計畫並沒有讓億邦的股價不再下滑,或許是因為在投資者看來,這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而不是希望的信號。

在三家公司當中,嘉楠的股票表現相對較好,今年迄今下跌約 35%。乍看起來,該公司首季度表現不錯,收入和淨利潤均同比增長三倍多。但這個業績並未達到公司自己的指引,部分原因是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造成了干擾。鑑於加密貨幣在這三個月內暴跌,該公司第二季度的業績可能也不會太亮眼。

這就意味著嘉楠的股票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承壓。它回購認股權證的決定似乎也表明,該公司認為其股價短期內不太可能反彈,至少不會反彈到能夠吸引認股權證持有者的水平。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發行這樣的認股權證是一種有吸引力的籌資方式。除了通過發行認股權證籌集資金外,如果權證持有者之後決定行使以預定價格購買公司股票的權利,該公司還可以額外賺取更多收益。因此,如果實際股價從未高於行使價,導致認股權證持有者從未行使購買標的股票的權利,那麼這一部分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記為負資產。

嘉楠在一年多以前發行了認股權證,持有者以每股16.38美元的價格購買該公司股票。當時的行使價格可能看起來沒有多高。但現在,該公司的股價已經從去年3月的高點下跌了近90%,目前的交易價不到4美元,行使價格似乎令嘉楠股票力所不及。

因此,該公司可能已經決定,更好的做法是現在將認股權證從帳面上剝離,讓它擁有尋求其他融資選擇的靈活性,例如發行行使價較低的認股權證,或是單純進行股權或債券出售。

最後,來看看處於虧損狀態的比特礦業,在三家公司中,它的現金緩衝能力最弱。截至 3 月底,它只有2,000 萬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相比之下,億邦的這個數字在12月底約為 2.4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去年的新股發行,而嘉楠則為 4.17 億美元。

由此可見,對比特礦業來說,通過發行新的認股權證籌集到的1,600萬美元是一筆可觀的資金,如果持有者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它還有機會籌集更多資金。截至週二,該公司股價僅今年就下跌了近90%,目前不足0.65美元。但認股權證的行使價格也不是太高,A系列認股權證行使價格為1.1美元,B系列為1美元。

根據2021年的收入,億邦目前的市銷率為1.6倍,而嘉楠為0.8倍,比特礦業僅0.04倍。這些數字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它們看起來都很低迷,反映了目前加密貨幣市場的悲觀情緒。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明略科技招股 籌10.2億港元

營銷軟件製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發售721.9萬股A類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資最多10.18億港元(1.31億美元)。預計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公司計劃將所得款項淨額中,約35%用於未來3年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約40%用於豐富產品組合的產品開發;約15%用於營銷、品牌推廣及銷售團隊擴充,旨在進一步擴大客戶群,並深耕數據智能行業;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數據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涵蓋營銷和營運智能,涉及線上及線下場景。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約6.44億元,同比增長13.9%,經調整營運利潤約為2,688萬元,扭虧為盈。 騰訊持有明略科技約30%的股份,投資者還包括紅杉中國、淡馬錫、凱鵬華盈、快手等。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沙中國第三季淨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國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財務情況,淨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億美元,經調整物業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為6.01億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總裁羅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們財政實力及領先同業的現金流量,繼續支持公司在澳門及新加坡兩地的投資及資本開支項目。」 澳門威尼斯人期內娛樂場的淨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億美元;澳門巴黎人跌13.8%至1.63億美元,澳門金沙跌9.6%至6,600萬美元;澳門百利宮更跌27%至1.32億美元。旗下各娛樂場中,只有澳門倫敦人上升55%至5.25億美元。金沙在澳門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過95%。 金沙中國周四開市升1.1%報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跌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TD Coffee

從提神到品味:中國即飲咖啡進入高質量競爭時代

中國即飲咖啡市場高速成長,從提神飲品演變為生活方式象徵    頭豹研究院 近年來,中國即飲咖啡市場呈現顯著擴張趨勢。在便利店、商超和電商渠道推動下,即飲咖啡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隨手飲」,從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與生活方式表達。品牌紛紛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導向。 同時,精品化趨勢加速滲透,產品從單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鐵、燕麥奶等細分品類,包裝設計更具質感,滿足消費者對品質與個性化的需求。中國即飲咖啡市場正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即飲咖啡是可直接購買並飲用的預製咖啡飲料,與速溶與現磨並列為三大類別。其市場的迅速成長反映出消費者行為的深刻轉變——從社交飲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號,折射出中國消費結構的多元化。 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即飲咖啡零售收入從2020年的120億元增至2024年的2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8%,高於飲料行業整體增速。線上銷售成為主動能,佔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費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場 抖音平台數據顯示,2024年咖啡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110%,帶貨品牌和帶貨商品數量分別增長142.9%和380.3%。直播電商降低嘗鮮門檻,即時零售提升便利度,內容電商場景化營銷激發需求,形成強勁的線上爆發力。 在競爭格局上,中國即飲咖啡正處於高速增長與激烈變革期,從國際品牌主導轉向本土與國際多元混戰。第一梯隊為雀巢(NESN.ZU)與星巴克(SBUX.US),合計佔市場六成;第二梯隊包括農夫山泉(9633.HK)、統一(0220.HK)、可口可樂(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產品,以健康與性價比策略突圍;新銳品牌則憑創新產品和數字行銷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現明顯分化。國際品牌依賴商超與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積極布局電商與會員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裝在線上銷量佔比超六成,農夫山泉則深耕山姆會員店,反映消費場景的重構。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為產品升級的主要方向。消費者健康意識覺醒,即飲咖啡品牌紛紛加碼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滿足細分需求的專業化產品。該類精準營養策略不僅提高產品溢價能力,還創造了與傳統現磨咖啡的差異化賣點。 地域風味定制化體現了即飲咖啡本土化的深度發展。品牌結合區域飲食偏好開發特色口味,如雲南小粒咖啡與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凍梨咖啡等小眾風味,使產品成為情感聯結的載體。預計未來,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飲咖啡產品佔比將從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包裝形態與技術革新不斷突破即飲咖啡體驗邊界。傳統瓶裝、罐裝之外,咖啡粉、咖啡膠囊、咖啡濃縮液等多種形態競相湧現。 無糖/低糖產品也已從市場差異化選項變為基礎標配。叮咚買菜平台數據顯示,87%的大瓶裝咖啡銷售來自無糖版本,三年前僅為50%左右。健康標配化趨勢正在重塑整個即飲咖啡市場的基本格局,迫使傳統甜味奶咖產品轉型退出主流市場。 成分與配方創新反映即飲咖啡向專業化、精品化發展的趨勢。品牌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咖啡+糖+奶基礎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維,強調豆種來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藝。同時,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學化,使用天然甜味劑替代人工甜味劑、添加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在健康化與精品化雙輪驅動下,即飲咖啡市場正邁向高品質競爭階段,品牌唯有兼顧健康屬性與品質體驗方能脫穎而出。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ccogen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曾與阿斯利康達成約20億美元重磅交易 誠益生物赴港IPO 

核心產品ECC5004有望成為同類最佳及第二個在全球市場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 重點: 全球GLP-1受體激動劑市場正迅猛增長,該市場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2,465億美元 誠益生物曾經歷4輪融資,短短3年內,估值增長了16.75倍    莫莉 港股市場有望再次迎來一家專注於減肥藥賽道的企業。成立僅7年的誠益生物開曼有限公司(Eccogene Inc.)憑借與阿斯利康(AZN.L)達成的一項總價值近20億美元的重磅交易,正式向港交所主板發起上市衝刺。近日,誠益生物遞交主板上市申請,Jefferies、美銀證券及中金公司擔任本次IPO的聯席保薦人。 誠益生物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全球性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探索和開發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藥物,以應對全球心血管代謝疾病和炎症性疾病領域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目前誠益生物尚無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但其在2023年與阿斯利康達成的一項重磅交易引發市場關注。根據該協議,誠益生物將在研小分子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ECC5004在中國以外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許可給阿斯利康,該交易的首付款高達1.85億美元,誠益生物未來還將有資格獲得高達18.25億美元的臨床、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等。 ECC5004是一款每日1次的低劑量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根據招股書,ECC5004有望成為同類最佳及第二個在全球市場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與現有口服GLP-1藥物需嚴格空腹服用且避免與其他藥物同服不同,ECC5004憑借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隨餐服用,顯著提升了用藥便利性。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ECC5004目前正在進行兩項針對肥胖╱超重症(VISTA)及二型糖尿病的全球IIb期試驗,同時在中國開展橋接Ib期試驗,這兩項臨床試驗預期於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全球GLP-1受體激動劑市場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主要由其在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療中的顯著療效驅動。據招股書引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全球GLP-1基石療法市場規模已從2020年的132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72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2.9%,到2029年,該市場預計將達到2465億美元。 然而,面對潛力巨大的市場,GLP-1賽道的競爭已日趨白熱化。其中,口服劑型因其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用藥便利性與依從性,成為新一輪競爭的焦點。諾和諾德的口服司美格魯肽已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目前其減重適應證已在部分市場提交申請,其競爭對手禮來的開發重點是其口服小分子GLP-1藥物 Orforglipron的三期臨床試驗已完成。中國本土創新藥亦進展迅速,信達生物(1801.HK)開發的瑪仕度肽已經獲批上市,還有至少8款國產司美格魯肽在排隊上市、14款GLP-1創新藥物在三期臨床階段。 禮來系科學家創業 誠益生物由周敬業博士和徐劍鋒博士在2018年共同創立。在此之前,周敬業曾任禮來中國研發中心化學部負責人,徐劍鋒曾任禮來中國研發中心的首席科學家。禮來在減肥藥領域佔據重要位置,其開發的替爾泊肽(Tirzepatide)在減重效果上優於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顯示出強大的研發實力。 憑借創始團隊在藥物開發領域的深厚積澱,誠益生物自成立以來持續獲得資本青睞,估值實現快速攀升。誠益生物在2018年簽約、2020年完成支付的A輪融資獲得1億元,投後估值為2.02億元,到了2023年12月阿斯利康與誠益生物達成合作併入股時,公司的投後估值達到了4.98億美元(35.48億元),短短3年內,估值增長了16.75倍。 不過,由於誠益生物尚處於臨床階段,公司目前所有收入均源自阿斯利康的合作,導致財務表現出現較大波動。招股書顯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誠益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36億美元、2.21億美元和55.7萬美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為虧損0.52億美元、盈利1.39億美元和虧損0.2億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643萬美元,可為後續臨床研發提供資金支撐。 港股減肥藥賽道在2025年持續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今年港股市場已迎來多間GLP-1類藥物相關公司登陸港股後,市場表現引人矚目。8月上市的銀諾醫藥(2591.HK)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超5,300倍,派格生物(2565.HK)自5月登陸港股後,累計漲幅已經超過240%,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減肥藥賽道企業給予了極高估值和期待。相較於銀諾醫藥上市後164億港元的市值,誠益生物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35.48億元,後者在推進IPO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間。儘管前景可觀,但誠益生物旗下管線均處於臨床研發階段,其最終能否成功上市並商業化,仍需持續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