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普生物自主研發的癌症免疫療法,獲准在中國應用於兩種適應症,成為首款商業化產品

重點

  • 隨着產品即將商業化,樂普生物需加建生產線和建立商業化團隊,將帶來額外經營成本
  • 該公司9月初披露有意到上海科創板掛牌,同時獲納入成為深港通股份,一度刺激股價狂飆,但其後已回吐大部分升幅

陳嘉儀

這家創新藥公司上市半年多,好消息一個接一個。

專注腫瘤治療領域的樂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57.HK)今年2月底上市時,雖然自詡擁有多項處於臨床及臨床前階段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溶瘤病毒藥物(OV)及免疫療法腫瘤候選藥物的強大管線,但由於全部尚在研發階段,未能帶來任何銷售收入,因此招股反應一般,只能以招股價中位數7.13港元定價,上市後更長期「潛水」,股價在6至7港元的水平掙札了接近半年。

到了9月1日,該公司建議到上海科創板發行A股上市,預計籌集不超過25億元,四天後再獲納入深港通合資格股票,容許內地投資者直接購買其股份,刺激股價大爆發,曾經在9月9日狂飆接近四倍至31.8港元,創上市新高。雖然這只是曇花一現,其股價在一個多星期後只能回落到8到9港元的水平徘徊,但至少已重回招股價之上。

投資者熱情歸於平淡,但樂普生物的好消息未有停止,公司上周四宣布自主研發的癌症免疫療法──抗PD-1單抗藥物普佑恆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黑色素瘤,是該藥物繼今年7月獲准用於治療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後,獲官方批准用作治療的另一項適應症。消息公布當日,樂普生物股價未有明顯反應,收盤僅微升1.1%至8.2港元。

作為樂普生物的首款商業化產品,普佑恆可拮抗PD-1信號,以通過阻斷PD-1與其配體PD-L1及PD-L2的結合,恢復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的能力,用於過往接受全身系統治療失敗、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

雙喜臨門的是,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靶向抗體偶聯藥物MRG003,也於9月下旬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授予孤兒藥資格認證,9月底再獲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授予突破性治療藥物認定,用於治療復發性或轉移性鼻咽癌。兩項認證讓將有助處於II期臨床階段的MRG003加快遞交新藥申請及縮短審評時間,可望搶佔市場機遇。

EGFR常見於結直腸癌、肺癌、頭頸癌等多種惡性實體瘤中,因此是癌症治療的重要靶點。MRG003是樂普生物的核心產品,已在中國啟動用於多類EGFR相關癌症的II期臨床試驗,目前把重心放在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及鼻咽癌的臨床研究,同時正探索用於其他類型常見癌症的潛在療效。

雖然兩大核心產品分別進入收成期及取得重要里程碑,是明顯的利好因素,但投資者也不宜對樂普生物過分樂觀。

適應症患者數目有限

首先,普佑恆是附條件上市的二線治療藥物,只可用於接受過指定藥物治療後有進展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接受過至少一線治療後出現進展,但無滿意替代治療方案的其他晚期實體瘤患者、以及接受過全身系統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實際可採用的患者數目有限。

其次是普佑恆已是中國第10款PD-1抗體治療法,相關賽道已相當擁擠,未必有利可圖。觀乎產品同樣以PD-1爲主的信達生物(1801.HK),股價自年初至今已累挫近半,同類公司君實生物(1877.HK)也跌了逾55%,反映行業前景未必如想像般光明。

此外,樂普生物以往的經營成本,主要用於研究及開發新藥,為了配合產品商業化,未來需要加大對生產設施的投入。該公司早前在北京的廠房生產活動,是為了支持抗體產品的臨床試驗,因此產能僅為2,000L;為配合產品推出,目前正在建設的上海生物園,將配備實驗室及生產基地,初始設計產能為12,000L,預計將耗資至少5億元。

另外,產品商業化需要專門的銷售及營銷人員,因此樂普生物正計劃建立一支50至100人的商業化團隊,負責開展學術推廣、營銷及商業化工作,該公司今年的中期業績也披露,近期已與數個癌症中心、醫院、診所及醫生聯絡,並開始實地拜訪醫學中心及醫療專家,以進行產品上市前的培訓及溝通,因此將會帶來大量額外開支。

根據中期業績報告,樂普生物已從上市所得款項淨額6.58億元中,預留5,724萬元用於普佑恆的製造和商業化所需;同時也預留了1.51億元作為MRG003的研發和製造資金。此外,公司早年向杭州翰思生物醫藥收購用以開發普佑恆的基礎技術HX008約40%權益,對價為固定價格3.5億元及每年支付HX008商業化後銷售收益淨額的4.375%,由於公司上市前只繳付了2億元,餘下的1.5億元需於年底前支付,將對全年財政狀況帶來壓力。

估值方面,樂普生物暫時未有盈利能力,收益主要來自政府補貼,今年上半年僅錄得520萬元收益,較適合用市淨率與同類藥企比較。該公司最新市淨率為10.5倍,遠高於信達生物及君實生物的3.4倍及2.9倍,投資者宜觀望其產品商業化並錄得收入後,會否在市銷率方面與同業拉近估值距離。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簡訊:津上精密預告年度利潤急升

機床製造商津上精密機床(中國)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稱,預計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將實現淨利潤7.8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的4.8億元增長約60%。 公司指業績增長因中國製造業信心恢復,帶動汽車、氣動液壓及一般機械加工領域支出增加。公告補充:「本集團推進全員參與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作為日本津上精密專於中國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間業績發布後,股價應聲上漲9%。目前價格處於52周區間的中位水平。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復星醫藥增持復宏漢霖至63.43%

復星醫藥(2196.HK)周一公布,於4月11日至17日期間,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收購子公司復宏漢霖(2696.HK)合計2,103.43萬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購價24.6港元,約佔股份總數3.87%,涉資共計5.17億港元。 復星醫藥表示,今次增持是基於對復宏漢霖發展的信心及價值的認可,並擬以自籌資金支付本次增持對價。今次增持完成後,集團持有復宏漢霖的股權比例將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復星醫藥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復宏漢霖,但今年1月遭少數股東反對而失敗。過去六個月,復宏漢霖股價上升65.5%,來到36.5港元左右。 復宏漢霖股價周二早盤上漲,至中午收市報37.95港元,升11.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貿易戰看不到盡頭 新琪安上市陰霾密布

公司超過三分之一的收入與美國密切相關,隨著關稅和產能過剩問題導致前景承壓,其港股上市計劃面臨不確定性 重點: 儘管國內外面臨雙重壓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 公司嚴重依賴美國市場,去年佔其收入的35.2%,隨著新關稅的影響顯現,可能擠壓其盈利能力    夏飛 中國人造甜味劑生產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風暴,其中一員正密鑼緊鼓地準備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讓這個上市計劃增添了一絲苦澀。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劑生產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計劃獲得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備案,即將加入其他六家已公開上市的中國甜味劑生產商行列。 產能過剩是中國很多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同於許多中國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響不大。這是因為通過專注全球客戶,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客戶,得以避免這個問題,通過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工廠,為這些客戶提供服務。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來自海外客戶,其中北美地區佔總收入的 41%。根據貿易數據庫沃爾扎(Volza)的數據,新琪安的主要客戶包括美國食品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雖然到目前為止,海外戰略讓公司獲得良好的發展,但隨著中美陷入一場看不到盡頭的貿易戰,這一戰略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一個拖累。這可能會引發人們對新琪安前景產生疑問,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國夢漸遠? 儘管新琪安的總部位於內陸的江西井岡山(那裡是毛澤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備受愛國人士推崇的熱門旅遊景點),但該公司卻有著不同尋常的全球視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費群體對健康注重的商機,大力生產三氯蔗糖,這是一種第五代人造甜味劑。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預計未來五年內,三氯蔗糖將成為增長最快的一類甜味劑。 2023年,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多家全球機構宣布,1965年問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劑、最受行業歡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這一消息給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產商帶來了機遇。 與金禾實業(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競爭對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國唯一一家將生產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劑生產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個海外工廠。這一舉措頗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第一屆任期內捲入中美貿易戰。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為分散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風險,我們在印尼工廠生產食品級甘氨酸,並從印尼向美國客戶出口我們的食品級甘氨酸。」然而,從印度尼西亞出口的甘氨酸最終仍需繳納美國徵收的4.2%的反傾銷稅,而從中國運往美國的三氯蔗糖繳納的關稅稅率相近,為3.7%。 如今,中美貿易戰迅速升級,很可能會給把美國作為最重要海外市場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擊。 本月,特朗普政府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國採取了報復性措施。但對新琪安來說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還威脅要對印度尼西亞的進口商品徵收32%的關稅,對泰國的進口商品徵收36%的關稅。後來,特朗普對這些威脅要加徵的關稅暫停實施90 天,以此向這兩個國家施壓,迫使它們在此期間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國銷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佔總收入的35.2%,較2022年的僅9%大幅上升。該公司披露,去年約41%的收入來自北美地區,2022年僅為9.3%,而同期來自歐洲的收入佔比從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達到7.62億元(約合1.043 億美元)。隨後,由於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2023年的銷售額暴跌逾40%,降至4.47億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達到5.69億元,不過仍遠低於2022年的水平。 國內挑戰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國客戶是否會承擔部分或全部新增關稅,新增關稅可能會使產品價格翻倍還不止。如果客戶不承擔,海外市場利潤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會被迫承擔部分新增成本,並且還得更加依賴國內需求。但國內市場也絕非一片坦途,由於產能過剩,國內市場價格戰激烈。 這意味著,向國內市場的轉移可能是一場硬仗,導致該公司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承壓。卜市文件顯示,隨著國內三氯蔗糖價格從2022年的每噸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噸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從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隨著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公司利潤從2022年的1.22億元降至2023年的4,500萬元,去年進一步降至4,300萬元。 在謀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試圖在上海和深圳的國內A股市場上市,但未獲成功。去年8月,由於頻繁的股權變更,以及對計劃項目可能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擔憂,公司在面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查後放棄了這一計劃。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也值得關注,不過這對中國的家族企業來說並不罕見。67歲的創始人王小強與妻子丁丹通過多家實體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兩人34歲的兒子王皓畢業於康奈爾大學,擔任執行董事並領導銷售團隊。 自2022年以來,行業老牌領軍企業安徽金禾實業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近一半,而同樣生產甜味劑的金禾實業萊茵生物(002166.SZ)的股價,也從2022年的高點下跌了44%。 儘管如此,目前這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別在25倍和34倍左右,遠高於1976年發明三氯蔗糖的英國泰萊集團(TATE.L)的8.6倍。如果新琪安的市盈率處於同行的中間水平,那麼它的估值將在13億元左右。但投資者有理由擔心,由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所有不確定性,該公司上市後可能出現的任何“甜蜜”上漲行情都有可能是短暫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從玉智農發盈警料去年盈轉虧

從事農業種植及銷售的從玉智農集團有限公司(0875.HK)周一發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淨利潤轉為淨虧損,預計蝕1.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則有盈利5,140萬元。 公司表示,期內子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同時又確認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相反2023年則有貿易應收款減值損失的回撥。 從玉智農周二開市沒起跌,報0.58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超過7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