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發起人是知名私募基金弘毅投資與擁有央企背景的農銀國際融資

重點︰

  • 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聯合農銀國際融資發起的SPAC──Eve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申請在港交所上市,收購目標包括醫療健康、消費及綠色產業領域的企業
  • 弘毅投資今年4月撤回Hony Capital Acquisition在美國的上市申請,並轉戰港股市場,估計與其他中概股回港的原因一樣,是為了避免承受中美政治博奕的風險

葉天娜

過去兩個月,香港股市可以用「慘淡」二字來形容,恒生指數曾經創了2011年後的新低,新股市場也同時遭遇冷峰,投資者申購反應大不如前。截至9月26日,今年只有61家公司成功登陸港交所(0388.HK),其中35家的股價已經跌破IPO價,不少熱愛「抽新股」的投資者都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為了與新加坡交易所競爭,港交所今年初啟動的港版「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上市機制,仍然吸引不少財團組織SPAC上市,準備在港股市場大展拳腳。由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3396.HK)旗下弘毅投資、聯同央企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1288.HK)旗下農銀國際融資於今3月31日發起的Eve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已在上周一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由農銀國際與花旗擔任聯席承銷人。

自從年初推出「港版SPAC」後,截至本周一已經有四只SPAC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由於只接受專業投資者參與,欠缺零售投資者帶動市場氣氛,它們的股價表現令市場失望,暫時只有在9月16日上市Interr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7801.HK)仍然堅守10港元的上市定價,而這只SPAC是由農銀國際資聯同中國著名私募股權機構春華資本共同發起,收購目標是聚焦大中華地區從事創新科技、消費及新零售、高端製造、醫療健康及氣候行動等領域的高增長型公司。換言之,Everest Acquisition已是農行旗下第二只部署在港股上市的SPAC。

Everest Acquisition計劃收購的項目,同樣是科技賦能及高增長、並與中國有緊密關係的醫療健康、消費及綠色產業領域,與Interra Acquisition的收購目標相當接近;因此,Everest Acquisition在招股文件中也有提到這項潛在衝突,公司表示,如果未來獲提供合適的併購機會,會與對方公平公正競爭。

2003年成立的弘毅投資,是中國知名的私募股權資產管理公司,截至去年底管理規模約為100億美元(717億元),過去在醫療健康、消費、綠色產業、數字科技、生命科學及文化科創等都有投資,這次聯合農銀國際融資發起的SPAC,主席正是由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擔任,估計是希望未來借助Everest Acquisition併購弘毅有份投資的企業,幫助這些公司快速上市,提供平台讓弘毅投資及其他前期投資者退出獲利。

根據Everest Acquisition的招股文件顯示,弘毅投資過去18年在在醫療健康領域進行了18次投資,總金額涉及12億美元,代表作包括石藥集團(1093.HK)、先聲醫藥(2096.HK)、康臣藥業(1681.HK)與天境生物(IMAB.US)等已上市公司,以及呈源生物、岸邁生物及Biosensors等仍未上市企業。

至於消費領域,弘毅投資在過去18年投資了逾20家公司,耗資超過14億美元,當中較著名的公司包括字節跳動錦江酒店(600754.SH)及檸萌影視(9857.HK);在綠色產業方面,弘毅的投資組合包括新奧股份(600803.SH)、林洋能源(601222.SH)與盈峰環境(000967.SZ)等。

回港避險

去年3月,正值美國的SPAC炒風熾熱的時候,弘毅投資已經成立了一家SPAC,名為Hony Capital Acquisition,並於同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S-1招股說明書,打算在美國上市。這家公司同樣由趙令歡帶領、收購目標同樣是專注於中國的醫療保健及消費領域的技術形驅動公司,集資規模約3億美元,到了去年6月更新招股書時,卻把集資額減少33%至2億美元。

然而,經過逾一年多的時間,Hony Capital Acquisition仍然未能成功登陸美國市場,公司在今年4月決定撤回上市申請。不到5個月後,弘毅投資便轉戰香港,聯合農銀國際融資轉攻「港版SPAC」市場。

弘毅投資此舉並非毫無道理,一方面美國SPAC的熾熱桯度已經大不如前,截至9月26日,今年在紐約上市的SPAC只有76家,募資額126億美元,僅及去年全年的7.8%。更重要的是在中美政治博奕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完全沒有優勢,甚至可說是一種高風險行為。

雖然中美初步已就中概股審計底稿問題達成協議,然而在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下,只要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要求,便會被強制退市,中概股自此由兩年前大受當地投資者歡迎,變成現在被狠心拋售的對象。

因應《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近月愈來愈多中概股回歸香港上市,部份更申請把香港及紐約列成雙重主要上市地點,目的就是減低在美國被除牌的風險,而弘毅投資放棄Hony Capital Acquisition於美國上市並轉到香港,估計與中概股棄美回港的原因同出一轍,只是在港股低迷的大環境下,即使這只SPAC能在短期內通過上市聆訊,專業投資的申購反應也難免受到市況影響,因此弘毅投資與農銀國際融資此刻最需要的,可能是運氣與耐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AI推動業務增長 赤子城料中期純利翻倍

社交媒體運營商赤子城科技有限公司(9911.HK)周三公布,預料截至6月底止的半年度收入將介乎31.35億(4.36億美元)至32.15億元,按年升約38%至41.5%;淨利潤料達4.7億至5.1億元,按年增長108.9%至126.7%。 公司指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持續運用AI技術,推動旗下多元化社交產品穩步發展,帶動整體收入及利潤提升。同時,赤子城於2024年12月完成收購社交娛樂服務公司NBT Social Networking Inc.的全部權益,使該公司財務表現全面納入合併報表,也為利潤增幅提供支撐。 業績公布後,赤子城股價周四高開9.3%,至中午休市報11.1港元,升8.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銀諾醫藥招股集資6.8億元

醫藥企業廣州銀諾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03.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近3,655.6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8.68港元,集資近6.83億港元,於本月12日截止認購,15日掛牌。 2023及2024年公司均沒有收入,更分別錄得虧損7.3億元人民幣(下同)及1.75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收入3,814萬元,虧損同比持續擴大至9,788萬元,去年同期蝕6,189萬元。 集資所得的5.49億港元將用於臨床試驗及核心產品的商業化上市,餘下的6,100萬港元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st Mart is a store chain

新帥上任 優品360迎零售新格局

越來越多香港消費者北上購物,歷經CEO個人醜聞風波後,零食連鎖店優品360正著力強化本土優勢 重點: 優品360宣佈任命新任董事長,公司CEO因與公司無關的貪腐案遭調查,引發的爭議期由此告終 背靠招商局集團的支持,或使這家香港零食零售商,在內地競爭日益激烈中佔據優勢   譚英 對於剛剛獲任優品360控股有限公司(2360.HK)董事長的陸榮而言,此番履新並未受到市場熱捧。這家飽受CEO爭議困擾的香港零食零售商,公布人士任命後,股價在接著的兩個交易日微跌,但年內累計漲幅仍近40%。 儘管此次任命揭開公司新篇章,但市場對原優品360執行董事陸榮的平淡反應,折射出企業在香港零售環境劇變中面臨的嚴峻挑戰。優品360的控股股東招商局集團,是總部位於深圳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陸榮則是招商局海通貿易有限公司的元老,已在公司任職22年。 與陸榮同期履新的還有同為招商局宿將孫良,亦獲提名為新任執行董事。2021年起任職董事長的李關鵬辭職後,這兩位年齡均為45歲的高管,標誌著優品360高管團隊煥然一新。 隨著陸榮上任開啓新階段,投資者更關注優品360該如何撥正航向。鑒於激烈競爭,公司已關閉內地僅有的兩家門店,以及澳門七家分店中的一間。與此同時,儘管客量仍遠低於疫情前水平,去年香港零售額更下滑7.3%,但其在香港的門店數卻從159家增至170家。 一年前,公司CEO許志群遭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所遺留的問題至今懸而未決。優品360當時聲明,事件與公司業務無關。許志群2012年曾捲入刑事案,因代理仿冒Burberry品牌,被這家奢侈品巨頭起訴。 優品360最新業績雖未達驚艷,但新店擴張仍推動業務持續增長。去年,其營收同比上升8.2%至28億港元(2.57億美元),盈利增長5.3%至2.48億港元。 儘管市場對新任高管反應平淡,但兩周前投資者曾一度追捧公司股票。7月22日,報道稱電商巨頭京東擬以40億港元,收購香港另一零售商佳寶超市70%股權,優品360股價當日應聲大漲13%。投資者推測京東可能在港積極尋找更多實體零售資產,以對接其在內地的龐大供應鏈與物流體系。 其他香港零售商股價同步走強,永旺百貨(0984.HK)上漲25%,優品360的競爭對手、經營795阿信屋的CEC國際(0759.HK),股價則翻逾一倍。 優品360是內地資本收購香港消費品牌浪潮的早期案例,2013年創立於深港邊境以把握跨境客流商機的這家企業, 2023年3月獲招商局斥8.62億港元收購49%的股權 本土企業主導的市場 香港零售業長期由老牌企業主導,如經營惠康、萬寧及7-11連鎖的DFI零售集團(D01.SI),以及長和實業(0001.HK)旗下百佳超市。據數據機構Statista統計,2021年惠康與百佳共同佔據香港雜貨市場84%份額,形成長期雙強格局。 不過,隨著香港消費者轉向北上深廣等地尋求低價商品,傳統巨頭的統治地位正受到挑戰。DFI近期宣布與內地生鮮電商叮咚買菜(DDL.US)合作,在惠康全港280間門店,引入內地平價生鮮產品以應對衝擊。 京東與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也加速滲透香港市場,今年5至6月618購物節期間,首次對香港線上客戶推出折扣補貼。 同時,進駐香港的內地實體零售商名單持續擴容,包括瑞幸咖啡、快時尚品牌UR、淘寶旗下PapaHome家居賣場及折扣連鎖品牌HotMaxx。據香港地產中介中原地產統計,許多企業正借鋪市低迷期擴張,已佔零售租賃需求近三成。 據最新年報披露,優品360已制定「多項策略應對挑戰」。其開始引進內地「網紅品牌」及「全球特色食品」吸引顧客,並依託招商局背景簽訂供銷協議,借力母公司旗下食品進出口分銷網絡,以及物流供應鍊子公司資源。 相較部分香港同業,優品360在投資者眼中表現尚可。該公司當前市銷率(P/S)為0.81倍,遠高於虧損的永旺百貨的0.02倍與CEC國的0.1倍。即便長期被視為香港零售龍頭的DFI,其市銷率也疲軟,為0.38倍,折射出內地激進競爭者帶來的壓力日增。 多數觀點認為,內地品牌將香港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跳板。儘管香港生活水準高,但710萬人口規模,使香港市場價值相對有限。鑒於香港消費者仍偏好實體購物,專注本土的優品360或因此受益。但即便走出CEO醜聞陰霾,若固守已然成熟且劇變中的本地市場,其發展空間仍將受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本篇已作修改,許志群仍是公司的CEO

簡訊:Authentic :过去、现在、未来也拒售锐步

周三媒體報道,Authentic Brands Group否認向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出售銳步。 Footwear News報道稱,Authentic Brands執行副總裁Steve Robaire在內部備忘錄中表示:「Authentic並未向安踏出售銳步,市場傳聞完全錯誤。」Robaire補充:「Authentic過去、現在及未來均無剝離銳步的計劃」,並表明集團將繼續全力支持銳步品牌的發展。 先前有消息稱,Authentic有意向安踏出售銳步,並已接近達成協議。創立於1958年的銳步,阿迪達斯於2021年以25億美元售予Authentic。安踏作為中國最大運動服飾品牌,於2019年收購Amer Sports(AS.US)後,已持有包括威爾勝和始祖鳥等多個國際品牌。 在報道傳出後,安踏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3.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