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折扣電子商務公司第三季依靠成本控制,利潤實現強勁增長,但收入下降了13%

重點:

  • 唯品會的non-GAAP利潤第三季增長逾50%,但營業收入下滑13%
  • 該公司強調,將堅持目前的成本控制策略,繼續專注於盈利能力

西一羊

「在中國競爭激烈的電子商務市場獲利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當前環境下。但我們不但能做到這一點,而且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

這就是唯品會控股有限公司(VIPS.US)在上周發佈最新季報後,於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傳遞的資訊。這家折扣電商專家以2013年以來每個季度都盈利而聞名,它的最新報告顯示,第三季淨利潤增長了55%,保持了之前的強勢。

投資者對此表示滿意,在發佈季報後的三個交易日,該公司股價上漲了8%,包括上週二季報發佈當日的3.6%漲幅。

這讓該公司股價本年至今上漲了15%,而這是如今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望塵莫及的數字。相比之下,更加主流的電商競爭對手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京東(JD.US; 9618.HK)本年迄今下跌了逾25%,不過競爭對手折扣商拼多多(PDD.US)漲幅與唯品會相當。

這似乎表明,折扣商現在風頭正勁,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當前低迷的經濟形勢下,隨著消費者控制支出,尋找更多便宜商品,它們有望取得較佳的業績。

雖然業績相對強勁,唯品會目前的遠期市盈率僅為6倍,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同樣低迷,但更高一些,為9.8倍。國際同行亞馬遜(AMZN.US)的遠期市盈率要高得多,為46倍,而這曾經是此類高增長公司的普遍水平。但還是那句話,中國的電商公司現在看起來都談不上高增長,多數收入增幅都在10%或者更低,甚至出現下降。

唯品會就是其中之一,最新季度收入下滑13%。儘管如此,通過積極的成本控制措施,該公司實現了強勁的利潤增長。雖然這是一種應對長期宏觀不利因素的有效策略,但它可能也意味著該公司早期的強勁增長得暫時告一段落了。

我們稍後將仔細研究唯品會的最新季度財報,它總結起來就是強勁利潤增長和收入縮水的結合,我們還將關注該公司刺激增長的最新舉措

但在此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家公司的歷史,包括其以價值為導向的主張,這説明它在中國競爭超級激烈的電子商務領域開闢出一片天地。

唯品會自從2008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折扣市場,它購買大品牌的多餘庫存,然後進行折價銷售,類似於傳統的「特賣場」商業模式。以該模式迅速獲得成功後,該公司成立僅四年就在美國上市。大批模仿者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包括聚尚網、聚美優品、蘑菇街和卷皮。但多數模仿者不是銷聲匿跡,便是在苦苦掙扎。

成本控制模式

在了解了背景情況後,我們將於接下來的篇幅裏,更深入地研究唯品會的最新收益情況。首先,來看看它的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增幅達55%,在第三季達到了16億元,這是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數字。強勁的業績表現,可能是公告發佈後該股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但淨利潤的強勁增長來自成本的大幅削減,而非收入的增長,這順應了該公司至少從去年底開始實施的激進戰略。值得注意的是,行銷費用按年下降54%至5.72億元,佔總收入2.6%,而去年同期為5%。

由於行銷開支的削減,唯品會第三季的收入下跌13%至216億元。它預計四季度的收入將繼續下降,不過它也表示,下降幅度會收窄至5%至10%之間。管理層沒有對公司在「雙十一」期間的業績發表評論,大多數的電商今年都沒有公開銷售資料。這讓許多人懷疑,恐怕大多數公司的銷售都與去年持平,甚至有可能出現自從「雙十一」舉辦以來的首次下滑。

在電話會議上,唯品會的管理層將銷售的低迷歸咎於「大環境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彈,消費者對非必需品的需求疲多」。行銷開支的縮減,也導致公司平台出現了使用者淨流出的情況,活躍客戶數量按年下降6.6%,按季下降1.7%至4,100萬名。

在一些長期關注唯品會的分析機構看來,用戶數量的下降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對唯品會來說,增加行銷開支,從而擴大用戶群,以促進營收增長,是很重要的事情。」華興資本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

管理層表示,他們預計明年上半年,使用者下降的速度將會收窄。不過他們強調,盈利能力將是他們持續關注的焦點,並排除了短期內改變目前成本控制方式的可能性。

唯品戶將繼續採用把現有客戶變成超級VIP使用者的戰略,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多的錢,而不是斥巨資獲得更多用戶。超級VIP用戶繳付年費後,享有包括免費退貨在內的各種福利。唯品會表示,超級VIP用戶往往在它的平台上花費更多。唯品會的董事長兼CEO沈亞表示,第三季超級VIP用戶增長21%,貢獻了公司成交總額的40%。

作為其較為溫和的增長戰略一部分,該公司也在尋求產品種類的多樣化,目前它主要集中在服裝和相關產品。它有意涉獵的其他品類包括化妝品、電子產品和兒童用品,不過在最新的財報中,並未提供相關品類的具體資料。

第三季的業績表明,該公司能夠實現盈利,但投資者可能還想知道,該公司是否能透過業務的增長,而不是大舉削減成本來實現盈利。

至於投資者需要等待多久,唯品會才能重回收入增長,將取決於它最近推出的許多新措施是否取得成效。但更重要的是得看疫情在中國的發展情況,頻繁的靜默以及其他封控舉措,已經對物流造成了很大的干擾,而且抑制了消費者需求。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小米SU7再傳碰撞燃燒致死意外 累股價挫逾5%

小米汽車再度捲入安全風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輛小米SU7行駛中發生碰撞後起火燃燒,導致駕駛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報,死者31歲的鄧姓男子涉嫌酒後駕駛,事故仍在調查中。 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周一盤中一度重挫逾8%,最終收報49.08港元,跌幅達5.71%,單日市值蒸發近770億港元。消息引發市場關注,自九月下旬以來,小米股價累計下跌逾13%。 據財新報道,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車碰撞後起火事故。3月安徽銅陵一輛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離帶後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廣東徐聞亦發生SU7與電動二輪車相撞釀兩死事故。小米當時表示,火勢為對方電動車電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來累計銷售近34萬輛,小米汽車業務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顯示業務仍維持高速增長。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受惠金價急漲 首三季盈利有望翻倍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二預告今年首三季業績,截至9月底止料盈利在38億元至41億元人民幣間,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介乎83.9%至98.5%。 公司表示,由於統籌優化生產布局,強化核心技術,提升管理水平,顯著提升了運營效能。同時,由於黃金價格在期內上行,導致公司利潤大幅上升。 山東黃金指出,在黃金價格上漲的有利時機,將加大各類基礎工程投入,進一步增加生產設備、更新工人配備,並逐步將礦山採掘外委施工轉為自營。 公司周三開市跌5%報38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上升逾兩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tting on AI glasses potential, Goertek and Sunny Optical forge ‘Optical Alliance’

看好AI眼鏡前景 歌爾與舜宇打造「光學同盟」

舜宇的技術與歌爾的產能接軌,或將為中國光學產業帶來一個新巨頭 重點: 歌爾光學與上海奧來將組成新公司歌爾奧來光學,舜宇光學成為第二大股東 上海奧來擁有全國唯一一台投入光波導量產的阿斯麥光刻機   李世達 資本市場的操作,不僅能揭露產業的走向,有時更像是一個宣言。本月智能硬件及光學模組製造商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382.HK)發公告,與歌爾股份(002241.SZ)成立合資企業。 舜宇光學將旗下的上海奧來全部股權轉予歌爾股份,作價19.03億元,以換取歌爾股份旗下的歌爾光學股權,並將歌爾光學更名為「歌爾奧來光學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再向新公司注資2億元,完成後舜宇光學持合資公司約31.31%股份。 這項交易的關鍵在於「光波導」技術。 AI眼鏡的靈魂 所謂「光波導」(Waveguide),是AR顯示系統中最核心、也是最昂貴的部分。簡單來說,它是一種能「導光」的透明光學結構,用來在透明基板上刻蝕出奈米級光學結構,使虛擬影像能在使用者眼前準確浮現。對AR眼鏡而言,光波導就相當於「靈魂」,決定了整機的顯示效果、視野範圍與能耗表現。 上海奧來正是這項技術佼佼者。這家成立於2019年的子公司,專注於碳化硅光波導與衍射光學元件的晶圓級製造。它擁有全中國唯一投入光波導量產的阿斯麥光刻機,並在上海臨港打造了總投資32.8億元的12吋晶圓產線,被視為中國光波導技術商業化的里程碑。 雖然研發能力出眾,上海奧來卻長期面臨「技術孤島」困境——產品先進但缺乏市場出口。而歌爾正是這座橋樑,這家以代工見長的企業,長期為Meta、Pico等國際品牌提供VR與AR模組,擁有成熟的量產與供應鏈管理能力。 對歌爾而言,奧來的加入不僅意味著獲得核心技術,更是讓它從「代工廠」升級為掌握自主光學專利的系統供應商,進一步強化其在AI可穿戴設備供應鏈中的地位。合併後的新歌爾光學,有望整合舜宇的晶圓製程與歌爾的模組產線,產能規模可望達行業頂尖水準。 據京東消費電子事業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八倍,天貓與抖音電商平台亦錄得超過六倍的相關搜尋與銷售增幅。行業機構Wellsenn則指出,到2030年,全球AI眼鏡銷量有望超過9,000萬副,是成長最快的可穿戴產品。 AR眼鏡的生產最受限於光波導的良率與成本,目前全球能穩定量產的企業屈指可數。舜宇與歌爾的結盟,正是在這個臨界點出手,前者提供製程突破,後者掌握整機出貨與系統整合能力。 兩家公司也都有合作的充足理由。歌爾股份近年一直試圖擺脫「果鏈」企業的印象,積極拓展非蘋果業務,降低單一客戶依賴。2024年,蘋果業務佔比已從2020年的48.08%降至31.96%。公司戰略重心明顯向AI硬件傾斜,尤其是AI眼鏡市場,近期分別收購香港結構件企業米亞與英國Micro-LED公司Plessey,顯示長期押注光學的決心。 光學巨頭誕生 舜宇光學也是類似邏輯,在手機鏡頭業務增速放緩後,公司正尋求高附加值領域的新成長引擎,從業績來看,上半年舜宇光學純利按年下降超過20%至約7.2億港元,毛利率則降至約19%,為近三年低位,主要受智能手機鏡頭需求疲弱及平均售價下滑影響。而藉由與歌爾的股權合作,能夠將研發轉化為實際市場收益,減少長期資本負擔。 市場顯然是看好這樁交易的。在8月下旬消息公布後,舜宇光學股價一度升逾11%,如今雖稍有回落,今年以來仍升23%。目前舜宇光學市盈率約25倍,高於大立光(3008.TW)的14倍,但低於丘鈦科技(1478.HK)的37倍,若新業務能夠增強盈利能力,公司估值也有望持續上升。 歌爾與舜宇的結盟,像是中國光學產業的重要宣言,也是對穿戴式智能產品蓬勃發展的預言。當AI與AR融合的時代全面到來,舜宇與歌爾的「光學同盟」,也許正是全球產業重構的前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傳音手機全球銷售超越Vivo

IDC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星(005930.KS)和蘋果(AAPL.US)在第三季度繼續引領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國製造商小米(1810.HK)、傳音(688036.SH)和Vivo躋身前五大廠商。在一個重大轉變中,傳音三季度的強勁增長使其超越Vivo,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銷售商。 IDC數據顯示,三星三季度以6,140萬部出貨量(市佔率19%)蟬聯全球智能手機銷售冠軍。蘋果緊隨其後,銷量同比增長2.9%至5,860萬部,全球市佔率達18.2%。小米位居第三,市場佔有率達13.5%,在前五強中其增幅最低,只有1.8%,。傳音在取得13.6%的同比增長後,市佔率達9%,Vivo則以8.9%市佔率位列第五。 當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2.6%,達3.227億部。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