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服務平台再度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但受到大額銷售、行政及研發開支拖累,公司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重點:

  • 新冠疫情去年重創中國中小企業,豬八戒股份的營收及毛利大幅倒退
  • 該公司為提升AI及大數據的技術水平,將持續增加研發投入,但換來的可能是較遲實現盈利

 

羅小芹

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路頗為轉折,最初於2015年決定不前往海外上市,並計劃在A股掛牌,但長達四年後才向中證監相關部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卻因為A股的上市時間表不明確,而且預計耗時較長,一直未有正式申請。去年10月14日,該公司轉移陣地,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申請,上市文件在今年4月14日失效後,隨即更新去年的財務數據,再接再厲第二度入表。

豬八戒是一家綜合型數字化企業服務平台,成立於2006年,由曾經從事媒體工作的朱明躍以500元創立,旗下擁有企業服務平台、智慧企業服務、產業服務及政府區域企業服務生態促進合作等四大業務板塊。

從搭建平台協助企業匹配人才,發展至為企業提供各類服務,甚至與地方政府合作,協助其搭建企業服務平台,以吸引及招攬企業服務商進駐當地產業園區,豬八戒的成長與不少科網企業走的賽道差別不大,但公司目前業務與軟件即服務(SaaS)高度契合,因此可以視它為SaaS概念股。

截至去年底,豬八戒累計註冊用戶數量為3,360萬名,其中企業僱主2,630萬名,服務商740萬名。據艾瑞諮詢報告顯示,以2021年的商品成交金額(GMV)計算,豬八戒在中國綜合型定制化企業服務電商市場排名第一,市佔率為25%。

疫情打擊客戶

該公司的GMV過去穩步上升,從2020年的54.8億元倍增至去年的113.9億元,成交客數分別為26萬名、33萬名及25.7萬名,平均客單價更從21,097元大增至44,328元。雖然 協助中小企通過人工智能(AI)尋找服務商的匹配服務,每次收費僅區區數萬元,但就是倚靠著這些數目龐大但預算不多的中小企,撐起公司逾半營收。以去年為例,該公司來自企業服務平台與智慧企業服務的收入,便佔整體收入達62.7%。

但是,對中小企的依賴,對豬八戒可說是一把「雙面刃」。在去年的新冠疫情期間,上海等商業城市曾經歷長時間封鎖,不少中小企業務嚴重受創,令該公司營收及毛利明顯倒退。由於成交客數大減,彌補不了單價增幅,去年營收按年大跌約三成至5.41億元,毛利更大跌32%至3.19億元。

反觀豬八戒的銷售、行政及研發等經營開支,近年佔營收比例一直維持高水平,以去年為例,它便佔了公司收入高達96%,導致公司遠未扭虧,過去三年已累計虧損8.62億元。即使扣除非營運相關的經調整累計虧損,也達到1.54億元。

不過,該公司預告,目前已進入業務發展階段中的「收獲期」,並預計未來的營銷和管理效率將繼續提高,因此相關開支佔收入的百分比將呈下降態勢。

續增研發開支

但值得留意的是,由於企業服務加快邁向AI及大數據時代,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豬八戒需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因此過去三年的研發開支累計達2.43億元,去年佔營收比例更達到15.3%,高於之前兩年的10%水平。公司明言未來會繼續增加研發活動,相關開支佔收入比重不會低於10%,以協助提升平台的匹配效率、開發SaaS工具、提升AI與大數據的分析能力,以洞察客戶需求。

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共316人,具備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及信息安全等專業知識的人員佔總數約17.1%,76.6%研發團隊成員取得學士學位或以上的學歷,反映公司願意維持研發投入,但換來的可能是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扭虧。

因此,和很多初創公司一樣,豬八戒主要依靠外部融資來維持營運。據悉,該公司自2015年起累計融資約26億元,獲得了IDG資本、重慶博恩科技、北京智融卓信和九江智科科技等機構「輸血」支持,以該公司發行總股份3.624億股、按去年11月最後一輪融資作價每股30.56元計算,其估值達110億元。

以去年的5.41億元收入計算,豬八戒的市銷率高達20.3倍,拋離同類公司明源雲(0909.HK)與微盟(2013.HK)的3.8倍與3.6倍。雖然在新冠疫情退卻後,中小企經營環境改善,有助該公司爭取更多收入,但除非該公司今年營收出現爆發式增長,或是願意以較低的估值上市,否則以其超高估值,恐怕不容易吸引投資者垂青。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大電視熱銷 TCL首季業績增長強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機型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公司一季度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同期營收增速達銷量增速一倍,錄得22.3%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出貨量同比勁增33%,佔整體銷量的27.7%,較去年同期提升4.5個百分點。當季出貨機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吋至53.4英吋。其高分辨率Mini LED電視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233%,在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增長超過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場午後交易時段,TCL電子股價上漲5.8%。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達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Shein上調美國商品售價 部分漲幅高達377%

快時尚巨頭Shein在美國即將對小包裹徵收關稅前,率先調高產品售價,調幅最高達377%,反映貿易戰對美國消費者的直接衝擊。 據彭博新聞報道,上周五起,Shein在美容與健康類的100大熱門商品平均漲幅達到51%;家居與廚房用品以及玩具類產品平均漲幅為30%。而Shein最暢銷的女裝類別,平均價格亦上調了8%。其中一款10件裝廚房毛巾價格,由前一天的1.28美元暴漲至第二天的6.10美元,升幅高達377% 美國政府於4月初宣布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並將於5月2日起,終止針對中國與香港商品的小額包裹免稅政策。此外,每件郵寄商品的處理費也將提高至100美元。報道稱,Shein已鼓勵供應商在越南設廠,Temu則推動中國工廠採「半託管」模式,大批量將貨品直運美國。 此前,Shein與Temu已向消費者預告,受「全球貿易規則和關稅變更」影響,營運成本上升,因此自4月25日起調整價格,以維持產品品質。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