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恒指季檢科技類股搶眼 消費與醫藥成輸家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於上周五公布了最新季度檢討結果,恒生指數成分股未有變動,維持83隻,而恒生綜合指數(HSCI)的成份股數量由517隻減少至505隻,剔除了41家企業,為近期變動較大的一次調整。其中,多隻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被納入,反映出當前的市場焦點。 根據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公告,恒生綜合指數加入地平線機器人(9660.HK)、英諾賽科(2577.HK)、佑駕創新(2431.HK)、越疆科技(2432.HK)等多家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相關的企業。另外,多隻傳統消費類股與醫藥類股被剔除,包括奈雪的茶(2150.HK)、百果園(2411.HK)、海倫司(9869.HK)、科濟藥業(2171.HK)、泰格醫藥(3347.HK)等。不過小菜園(0999.HK)、毛戈平(1318.HK)等近期上市的消費類股則獲納入。 恒生科技指數(HSTECH)方面,則加入了騰訊音樂(1698.HK)與地平線機器人,剔除眾安在線(6060.HK)與東方甄選(1797.HK)。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SCE)納入中通快遞(2057.HK)與百濟神州(6160.HK),中生製藥(1177.HK)與李寧(2331.HK)被剔除。所有變動將於3月10日星期一生效。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音樂服務收入提升 助騰訊音樂利潤飆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周二公布,今年第三季收入按年上升6.8%至70.15億元,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利潤增加28.8%至18.14億元。 期內,該公司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上升20.4%至54.8億元,主要因為其付費用戶數目增加15.5%至1.19億名;不過,其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服務收入下跌23.9%至15.35億元,抑制了整體收入增幅。此外,其營業成本下降4.8%至40.2億元,也成為了利潤表現提升的部分原因。騰訊的港股周三早段曾挫10.3%至40.6港元。 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encent Music is China’s leading online music services provider, formed by the merger of China Music Corp. and Tencent’s own digital music business in 2016.

快訊:付費用戶大增 騰訊音樂盈利升

最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周二公布,今年第二季的淨利潤按年上升29.6%至16.8億元。 利好:即使收入下降,但公司盈利上升,主要因為營業成本及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下降13.3%及10.2%所致。 值得關注:該公司的總收入按年減少1.7%至71.6億元,主要由於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收入大降42.8%,但部分被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的27.7%增長所抵銷。 深度:被視為「中國Spotify」的騰訊音樂,是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它是2016年7月由中國音樂集團與騰訊(0700.HK)旗下數碼音樂業務合併而成,並於2018年和2022年分別在美國及香港上市。雖然該公司視為增長引擎的社交娛樂服務,近年開始步入衰退,但其音樂訂閱服務表現強勁,以上季為例,其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增長17.7%至1.17億名,而付費用戶每月平均收入也上升一成至10.7元。 市場反應:騰訊音樂周三股價大挫,中午收市跌17.1%至44.3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nese music platform Cloud Music on Thursday reported a net profit of 734 million yuan for 2023, reversing a loss of 221 million yuan in 2022 and marking its first-ever annual profit.

快訊:雲音樂首度全年扭虧為盈

最新:網上音樂平台雲音樂股份有限公司(9899.HK)周四公布,去年錄得7.34億元淨利潤,扭轉2022年的2.21億元淨虧損,是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年度盈利。 利好:受惠於持續改善成本控制,該公司的毛利大增62.6%至21億元,加上研發費用減少,引領去年扭虧為盈。 值得關注:該公司去年收入減少12.5%至78.7億元,主要因為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大減33.6%,抵銷了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的17.6%升幅。 深度:雲音樂於2013年成立,是中國科網巨頭網易(NTES.US; 9999.HK)旗下的網上音樂平台,其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銷售線上音樂服務的會員訂閱、數碼專輯及社交娛樂服務的虛擬物品,以及提供廣告服務來賺取收入,其國內最大競爭對手為騰訊(700.HK)旗下的騰訊音樂(TME.US; 1698.HK)。該公司的付費用戶數目近年維持上升趨勢,去年再漲15.3%至4,412萬名,加上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增加4.5%,引領其在線音樂服務收入持續上升。 市場反應:雲音樂股價周五上升,中午收市漲2.5%至90.4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上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encent Music on Tuesday announced its third-quarter net profit rose 10.1% year-on-year to 1.17 billion yuan.

快訊:社交娛樂收入大挫 騰訊音樂利潤仍升

最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周二公布,今年第三季的淨利潤按年上升10.1%至11.68億元,主要因為營業成本按年下降14.8%至42.3億元。 利好:該公司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按年增加20.8%至1.03億名,加上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上升17%至10.3元,引領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大增42%至31.9億元。 值得關注:該公司的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服務收入大跌48.8%至20.16億元,主要因為社交娛樂服務用戶減少16.8%,以及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下挫51.4%至86.2元。 深度:被視為「中國Spotify」的騰訊音樂,是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它是2016年7月由中國音樂集團與騰訊(0700.HK)旗下數碼音樂業務合併而成,並於2018年和2022年分別在美國及香港上市。該公司視為增長引擎的社交娛樂服務,近年開始步入衰退,主要因為在其他短視頻等社交平台的激烈競爭下,觀眾減少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直播主持,令社交業務收入下挫。 市場反應:騰訊音樂周三股價上升,中午收市漲3.7%至29.2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上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首季度收入減少 雲音樂股價大挫

最新:網上音樂平台雲音樂股份有限公司(9899.HK)周五公布,今年第一季收入為19.6億元,按年和按季比較,分別減少5.2%與17.5%,期內毛利則大升74.7%至4.39億元。 利好:得益於成本管控的持續改善,該公司首季度的毛利率為22.4%,按年和按季比較,分別大幅改善10.2個和4.6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由於減少了應用程序(App)內的某些直播功能展示,以及減少主播和公會的收入分成比例,該公司期內的社交娛樂服務淨收入有所下降,令整體利潤出現降幅。 深度:雲音樂於2013年成立,是中國科網巨頭網易(NTES.US; 9999.HK)旗下的網上音樂平台,其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銷售線上音樂服務的會員訂閱、數碼專輯及社交娛樂服務的虛擬物品,以及提供廣告服務來賺取收入,其國內最大競爭對手為騰訊(700.HK)旗下的騰訊音樂(TME.US; 1698.HK)。該公司成立至今仍未扭虧,過去五年累計錄得逾92億淨虧損,但去年的虧損額已明顯減少至2.2億元,反映其業務表現已在明顯改善。 市場反應:雲音樂周一股價大挫,中午收市跌11.7%至74.1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騰訊音樂借助AI 慳囊中尋求增長

這家中國網上音樂平台正面對激烈競爭,市場對其第四季業績不太滿意 重點︰ 騰訊音樂去年第四季收入輕微下跌,但公司積極節省開支,協助淨利潤按年增長逾一倍 該公司創作的虛擬偶像市場反應不俗,未來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創作更多音樂作品,以探索新的商機   裴梓龍 過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和官方嚴厲監管雙重打擊,中國科技企業難以高速發展,要維持可持續經營,節省開支是可行之途。被視為「中國版Spotify」的網上音樂服務提供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1698.HK),正是其中一家「省」出盈利增長的企業。 打開騰訊音樂上周二公布的第四季業績報告,投資者可能會既驚且喜,開心的是淨利潤按年增長高達115%至11.5億元;但讓他們驚訝的是,期內營收只有74.3億元,按年下滑2.4%,與上一季比較則上升不足1%。 從全年來看,其收入更減少近一成至283.4億元,淨利潤則增長21.4%至36.8億元。業績公布後,投資市場並不買賬,雖然公司宣布新一輪5億美元(34.4億元)的回購計劃,但其美股當日曾大挫14%,收盤軟9.2%至7.14美元;該公司在港股交易的股份,翌日也跟隨下跌7.3%。 季度開支大降 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騰訊音樂的盈利仍能高速增長,靠的其實是「節流」。該公司第四季經營開支按年大降25.1%至13.6億元,其中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比2021年大幅減少64.5%,主要是受惠於部分優化營銷開支的舉措。 騰訊音樂在過去一年轉變策略,不再大撒金錢爭取新用戶,變陣提升既有用戶質量,三大平台QQ音樂、酷狗音樂及酷我音樂的付費用戶,在第四季按年增長16.1%,達到8,850萬戶,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加上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上升4.7%,帶動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增長逾兩成。 投行花旗認為,該公司第四季收入及利潤表現都好於預期,管理層有信心今年實現總收入及利潤同步增長,預計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再錄得20%以上的升幅,但僅維持「中性」評級,並把其目標價由9美元下調至8.2美元;大和則認為,騰訊音樂基本面已改善,加上公布新的回購計劃,重申「買入」評級,維持港股目標價42港元,比現水平有四成上升空間。 騰訊音樂的最新市盈率約23倍,與其直接競爭的雲音樂(9899.HK)仍處虧損狀態,市銷率約1.4倍,遠低於前者的3.2倍;與國際同業比較,其市銷率也拋離Spotify(SPOT.US)及Deezer(DEEZR.PA)的2倍和0.54倍,也許說明即使投資者未必滿意騰訊音樂的最新業績,但對其在中國的行業龍頭優勢仍然予以肯定。 回顧兩年前,中國官方嚴厲反壟斷,打破騰訊音樂獨家版權的護城河,雖然僅處以50萬元罰款,但最受影響是需放棄所有獨家音樂版權。自此以後,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主要對手雲音樂快速崛起,去年收入大增近三成,加上蘋果公司(AAPL.US)旗下Apple Music、咪咕音樂與抖音的競爭,令騰訊音樂的市佔率面臨重大威脅。 科技創造音樂 除了在線音樂外,被視為騰訊音樂增長引擎的社交娛樂服務,也開始步入衰退。該公司通過提供線上K歌服務,並在旗下三大平台提供以音樂為主的直播,讓觀眾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直播主」,從而抽取分成收入。但這項業務在短視頻等社交平台的激烈競爭下,其收入去年大跌近兩成,付費用戶更減少了24.3%。 經過一年降本提質,面臨收入減少困局,騰訊音樂重新意識到開源的重要。據《韓聯社》報道,該公司高管最近到訪韓國音樂製作公司,市場猜測其動機是把「K-pop」全面引入到中國。畢竟中國官方最近已對韓國電視劇及遊戲重新開放,雖然韓國歌手仍未能到中國演出,但唱片銷售、網上粉絲會已全面恢復,反映中國因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而實施長達7年的「限韓令」,正出現放寬跡象。 另一方面,科技將成為推動騰訊音樂增長的重要一環。自從不能再簽署獨家版權後,各大網上音樂平台已出現同質化,截至去年底,騰訊音樂與33家唱片公司簽署版權,網易雲音樂則有29家,但其中15家與騰訊音樂一樣,導致平台間的音樂作品相當接近。要展示獨特性以吸引和留住用戶,原創音樂人製作內容(UGC)和人工智能生產音樂(AIGC),將會是未來的主戰場。 去年7月,騰訊音樂發布「TME製作人聯盟」計劃,讓音樂人可以通過開放平台自主定價及發布數碼專輯,以增加原創音樂能力和收入來源。截至去年第四季,獨立音樂人在騰訊平台已創作了逾230萬首作品,當中近1,000首去年播放量達到一億次以上。 騰訊音樂還有另一個「殺招」,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該公司旗下的QQ音樂已上線AI繪圖功能,為用戶生成二次元圖片與專屬背景音樂,還利用「AI歌詞海報」和「AI黑膠播放機」提升視覺效果;此外,去年騰訊音樂宣布首位虛擬偶像鹿曉希(Lucy)出道,並已發布首支單曲,並會在元宇宙空間與樂迷交流,成功吸納大量粉絲。 隨着ChatGPT橫空出世,將人工智能提升至另一境界,騰訊音樂也明言將繼續探索如何在圖文、視頻和音樂等領域加以應用,以探索新的商機。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