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Connect to shutter its cloud services

平安停用業務 壹賬通無奈關閉雲服務

這家金融軟件服務提供商將關閉旗下雲業務,業務的主要客戶是母公司和其他關連公司 重點: 壹賬通將關閉佔其收入近一半的雲服務部門,因為該業務失去了大部分客戶 事態突顯在業務上嚴重依賴母公司和關連公司的中國企業,所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 陽歌 曾經的金融科技巨頭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OCFT.US; 6638.HK),正迅速演變成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萎縮故事。它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個寶貴的教訓,即在業務上過度依賴關連公司的危險。 金融壹賬通上周晚些時候成為了頭條新聞,它宣布將關閉最大收入來源的雲服務部門,後者佔其一季度收入的44%。公司在5月就首次暗示了這一進展,當時它警告說,部分雲客戶打算停止使用這些服務。 這個故事完全屬於家事,因金融壹賬通的幾乎所有雲客戶都是關連公司。金融壹賬通之前是金融服務巨頭平安集團的關聯公司,平安集團於2019年分拆該公司在紐約上市。當時的想法是,讓金融壹賬通成為中國龐大的金融服務業的獨立軟件服務提供商。 但金融壹賬通在實現這個目標方面從未取得太大進展。今年一季度,公司約三分之二的收入仍來自平安各部門及平安控股的在線貸款機構陸金所控股(LU.US; 6623.HK)。 這種依賴在中國相當普遍,當公司剝離旗下某個部門,最終目的是鼓勵它通過找到自己的客戶而獨立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與此同時,在過渡期內,母公司繼續通過各種關連企業為被剝離的公司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 這種模式的問題在於,像金融壹賬通這樣的被剝離公司,往往會對來自母公司和其他關連公司的資金形成依賴,這種關係往往更多的是互相幫助,而不是出於真正的商業需求。而且,當母公司變得不耐煩,或在困難時期需要勒緊褲腰帶時,它會突然縮減或切斷提供給被剝離部門的業務。 金融壹賬通現在就是這種情況。 在5月最初宣布部分客戶有意停止使用其雲服務時,金融壹賬通表示「任何其他關連客戶會否繼續按目前水平,使用(或終止使用)本集團的雲服務存在不確定性。」現在,那些不確定性已經有結果,公司決定徹底關閉雲服務平台Gamma Fincloud。 根據最新公告,金融壹賬通董事會於2024年7月11日決定「本公司將於2024年7月起逐步終止經營雲服務,並將與客戶商討過渡安排(如有)。」為了安撫投資者,它還補充說:「本公司與平安集團的戰略業務關係維持不變。」 雲服務業務在2024一季度帶來了3.18億元的收入,約佔該公司當期7.23 億元總營收的44%。幾乎所有的雲服務業務(超過99%)都來自平安和陸金所控股等關連公司。所以說,金融壹賬通一下子失去了近一半的業務。 被迫斷奶 投資者對於金融壹賬通損失大部分業務並不開心,但他們的反應卻出奇地平靜。自5月7日最初的公告發佈以來,該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股票下跌了約20%。但跌幅實際比金融壹賬通因關閉雲平台而損失44%的收入要輕微得多。 公司股票目前的市銷率(P/S)只有0.17倍,但由於銷售額大幅下降,這個數字會有所上升。但即便翻一番,這個數字也還是落後於陸金所的0.49倍,以及為電商公司提供類似軟件服務的微盟集團(2013.HK)的1.71倍。 雖然公司規模縮水並不值得興奮,但投資者可能仍會受到鼓舞,因這一最新進展,將最終完成金融壹賬通自身無法做到的事情:讓公司擺脫對母公司和關連公司的依賴。 平安集團和陸金所在二季度為金融壹賬通帶來了4.8億元的收入,約佔其7.23億元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平安帶來的收入最多,為4.22億元,同比下降 21%。相比之下,該公司來自其他非關連客戶的收入2.43億元,同比下降了14.8%,降幅溫和不少。 這表明,平安已經比該公司的其他客戶更快地縮減了在金融壹賬通上的支出。現在,隨著平安集團決定停止使用金融壹賬通的雲服務,後者的收入結構將變得更加平衡。具體來說,金融壹賬通減少的收入中約有60%將來自無關的第三方,只有40%來自平安集團和陸金所。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看起來像是一種穩定得多的商業模式,因為剩餘收入的大部分,可能來自真正需要這些服務的客戶,而不僅僅是出於家庭的責任感而向金融壹賬通付費。因此,處於收縮過程中的金融壹賬通,正在失去缺乏堅實經濟基礎的那些「不太理想的」業務,從而消除了籠罩在該公司頭上的一個重大風險。 與此同時,金融壹賬通也在努力向海外擴張,以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該公司喜歡談論全球擴張,並在官網上表示,目前在包括南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在內的20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業務。在最新財報中,公司表示海外收入在一季度增長了14.8%。但它未提供具體數字,表明這個數字現在依然微不足道。 總言之,金融壹賬通正在做它早就應該做的事情,即擺脫對平安集團和其他關連公司的依賴。就此而言,它確實沒有太多選擇。但降低對平安的依賴最終會讓它成為一家更健康的公司,擁有更堅實的基礎。 現在,它只需要找到一條重回增長之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or 111 Inc. announced Tuesday that it has entered into a strategic direct supply partnership with drug developer and maker Beijing Scrianen Pharmaceutical.

快訊:1藥網與斯利安藥業訂戰略供應協議

最新:藥品分銷商1藥網(YI.US)周二公布,與藥物研發及銷售商北京斯利安藥業建立戰略供應合作夥伴關係。 利好:該協議將深化雙方在零售市場的合作,1藥網將利用大數據、數碼營銷和雲服務,協助斯利安藥業的產品進入更廣闊的線上線下市場,並擴大其藥品的可及性。 值得關注:協議未有列明雙方合作的規模,也未有透露1藥網能藉着合作協議獲得多少利益。 深度:1藥網成立於 2010 年,營運著一個中國領先的數字及移動醫療保健平台,連接患者與藥品和醫療保健服務,向中國各地的線上和線下藥店銷售藥品,它與 500多家國內外藥廠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為全國 47萬多間個體藥店和中小型連鎖藥店提供服務。今年第一季,該公司報告了有史以來的首次營運利潤,主要因為成本控制取得成果。 市場反應:1藥網的股價周二在紐約下跌1.8%至1.08美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ingdee posts more losses as cloud service grows

持續轉型的金蝶 盈利被雲業務蒙上陰影

中國最大的企業軟件開發商正在收縮企業資源規劃(ERP)業務,但近年力推的雲業務,成本仍佔收入近三分一 重點: 金蝶國際上半年營收增長17%,淨虧損收窄但金額仍然巨大 該軟件開發商正在迅速轉型為雲軟件即服務(SaaS)產品供應商,而其傳統ERP業務正逐漸萎縮       譚英 投資者可能已經厭倦了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0268.HK)的老生常談,該公司是中國最早的軟件開發商之一,正尋求利潤更豐厚的軟件即服務(SaaS)來開啓新篇章。金蝶的意思是「金色的蝴蝶」,上月公佈中期業績後,金蝶國際的股價短暫上漲。但就像金蝶國際自己的故事一樣,這次上漲相當短暫,較1月份的高點下跌了近60%。 金蝶國際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架構師徐少春(英文名Robert)至少在過去七年里一直表示,公司的未來在雲服務。早期,其雲服務收入在2016年上半年增長了138.3%,達到1.252億元(1,720 萬美元)。 當時,徐少春預測三年內雲服務將佔總收入的40%-50%。2017年,他退出運行網絡計算機服務器業務,專注雲服務。他用錘子砸筆記本電腦和數據服務器一事,曾引起廣泛關注。 金蝶國際並不是唯一一家追逐雲服務的公司,雲服務屬於更廣泛的SaaS類別。此類服務比傳統軟件業務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們通過提供計算服務,為金蝶這樣的公司帶來了經常性收入,而不僅僅是軟件銷售帶來的一次性費用。 金蝶雲以遠超徐少春預計的速度發展,部分原因在於公司順應了政府發展本土技術的政策。2023年上半年,雲服務在金蝶26億元收入中佔比79.5%,而上年同期這個比例為76.4%。 公司預計,到2030年,原來的重點業務ERP應用基礎設施,和中間件軟件的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230億元左右。相比之下,到2030年,國內財務軟件和相關SaaS市場規模將達到475億元,是前者的一倍多,而國內人力資本管理軟件及相關SaaS市場的規模將達440億元。 雖然雲服務的前景廣闊,但投資者可能會因金蝶國際的持續虧損望而卻步。雖然今年前六個月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16.8%,但公司同期虧損2.8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6億元有所收窄。虧損是下降了,但還不夠。近8.3億元的研發費用,是虧損的一大因素,同比增長4.3%,佔營收的近三分之一。 儘管金蝶國際持續虧損,但雅虎財經調查的10名分析師中,有8名給予金蝶國際「買入」或「強力買入」的評級。關注該公司的26名分析師預計,金蝶國際今年的銷售額將增長15.6%。其市銷率為6.93倍,領先於一眾同行,超過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金山軟件(3888.HK)的4.6倍,以及規模比它小的微盟集團(2013.HK)的4.39倍等。 目光敏銳的趨勢發現者 金蝶國際創始人徐少春出生於湖南的一個農場,曾在工廠和當地的稅務部門工作,後來搬到南方新興都市深圳,跟人借來5,000元創業。手握計算機科學和會計雙學位的徐少春,大搞新技術的研發,比如會在電費超出預算時發出警告的企業應用程序。 徐少春於1993年創辦金蝶,從最初向中國企業出售微軟視窗系統的財務軟件,發展到現在為國內中小型客戶提供一系列會計和其他產品,期間成功把握住了行業的發展趨勢。他注意到,微軟和其他公司開始將軟件轉移到數據中心的雲服務器上,並洞悉到專注於面向企業的類似SaaS應用程序的機會。 雖然美中科技戰令許多企業頭疼,但實際上,卻有助於金蝶吸引客戶,令其受益。2021年,金蝶前總裁沈崇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中緊張局勢,為國內的雲服務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起飛機會,因為中國企業要減少對甲骨文(ORCL.US)和SAP(SAP.DE)等外國競爭對手產品的依賴。 此後,科技行業緊張局勢加劇,今年上半年,金蝶的兩項主要服務贏得了297個新客戶,實現簽訂合同總金額5.5億元,其中大部分是經常性收入。許多新客戶都是大型國有企業。總體而言,該公司報告稱,2023年上半年,雲訂閱的年度經常性收入同比增長36.3%,達到25.4億元。 通過深入研究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徐少春堅信,金蝶的未來在雲服務,但這(加上其他)已經讓該公司負債累累。研發成本推動其資產負債率從六個月前的58%升至65%,同期借款增加約2億元至5.9億元。該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從19億元降至10億元,反映要恢復盈利存在壓力。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炙手可熱估值低迷 秦淮獲控股股東私有化

這家數據中心營運商收到了來自控股股東貝恩資本的私有化初步要約,但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重點: 貝恩提出以每股美國存托憑證8美元的價格收購秦淮數據其餘股份,較該股在公告發布前一天的收市價約有27%溢價 在這份要約之前,據報道稱,秦淮數據去年吸引了其他很多潛在有意收購者的興趣   梁武仁 去年,數據中心營運商秦淮數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CD.US)似乎成了炙手可熱的收購目標,因為有大量未經證實的報道稱,有外部投資者有意收購該公司。但這些報道都沒有下文,由美國私募股權巨頭貝恩資本控股的秦淮數據的美國存托憑證(ADS),繼續以低迷的估值在紐約交易。 現在,貝恩似乎已經決定要結束這個局面,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全面接管的方式,從這筆被低估的資產中獲取更多收益,這很可能發生在該公司最終被轉賣給另一家外部公司之前。但這種美好的結局還很難確定,因為這條路可能會面臨諸多障礙。 秦淮數據宣布,上周收到貝恩資本的私有化初步收購要約。貝恩資本持有該公司42%的股份,並願意以每股8美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其餘的ADS。 按這個要約價格計算,該公司市值約為29億美元(208億元),較公告發布前一天的收市價溢價27%左右。秦淮數據表示,已成立一個由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來審議該要約。 雖然貝恩的要約價格有溢價,有人可能還是會認為,對這家美國私募股權巨頭來說,這個價格算是便宜。在貝恩發出要約之前,秦淮數據的股價比2020年的IPO價格縮水50%以上。貝恩的要約價格仍遠低於其IPO價格,相當於30倍左右的曆史市盈率——遠低於該公司的海外同行,例如Equinix(EQIX.US)的85倍,以及Digital Realty(DLR.US)的93倍。 此外,按照貝恩的要約價格計算,秦淮數據的市值約為其2022年收入的4.4倍,也低於Equinix按過去12個月收入計算的市銷率9倍,以及Digital Reality的6.5倍。 因此,不管怎麼計算,秦淮數據看上去都被低估了,尤其是考慮到它的增長前景,因為隨著雲服務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興起,對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的需求猛增。該公司去年收入大漲60%,今年第一季的按年增幅幾乎相同。 秦淮數據預計,今年收入最多增長三分之一左右,這個預測相對保守。但即使增長真的放緩到這個水平,該公司對貝恩而言,仍具有很高的價值,因為按照要約價格計算,其遠期市銷率更低,約為3.4倍。 通過將秦淮數據私有化,貝恩可以專注於進一步扶持這家公司(與本土同行相比,它看起來已經營運得相當不錯了),而不用擔心股東的要求或上市公司的規定。這可能會帶來更快的收入增長,有助於貝恩以更高、更接近全球同行的估值出售該公司。 貝恩於2019年從網宿科技手中收購了秦淮數據,並將其與自己旗下一家名叫的Bridge Data Centres的公司合併,成為中國三大獨立數據中心營運商之一,在馬來西亞和印度也有業務。該公司目前以秦淮數據的品牌營運在華設施,而Bridge Data Centers則負責國際業務。 潛在障礙 若收購成功,貝恩資本與秦淮數據的聯姻至少會延長幾年,因為前者會致力於提升後者的估值。但找到未來的買家可能會頗為棘手,而這幾乎肯定是貝恩的最終目標。 如果貝恩準備出售,與世紀互聯(VNET.US)一起並列為秦淮數據在國內兩大競爭對手的萬國數據(GDS.US; 9698.HK),可能是一個潛在買家。據報道,萬國數據是去年考慮競購秦淮數據的潛在買家之一,通過這樣的合併,它可以進一步鞏固自己作為中國最大獨立數據中心營運商的地位。此類交易也將有助於萬國數據加速其在東南亞的擴張,它一直在採取措施加強在東南亞的業務。 但萬國數據目前沒有盈利,虧損迫使其不斷籌集新資金。這引起了對它是否有財力收購秦淮數據的質疑,尤其是因為貝恩希望以遠高於萬國數據可能願意支付的價格出手。 世紀互聯同樣也可以從與秦淮數據的合併中獲益。但由於負債高、現金較少,該公司財務狀況混亂,這意味著它實際上沒有收購能力。 另一個出現在媒體報道中的可能收購方是EdgeConneX。但把一家中國電信基礎設施營運商賣給一個美國競爭對手,可能會遭到中國監管機構的否決,中國監管機構越來越注重收緊措施以保護數據。中國數據的國際轉移,已經成了一個特別敏感的話題。 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緊張關係,也不利於達成此類交易,這種緊張關係最近抑制了美國私募股權在中國的投資。…

盈利能力不斷提升  但價格戰困擾金山雲

因為放棄了利潤較少的客戶,這家雲服務供應商報告第一季毛利率大幅提升 重點: 金山雲報告第一季營收下滑14.2%,但因為注重客戶品質而非數量,其毛利率顯著提升 該公司對近期有關中國雲服務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報道不以為意,稱其「更多的是出於公關目的」   陽歌 即將迎來狂風暴雨,還是一陣短暫的毛毛雨? 這是金山雲控股有限公司(KC.US; 3888.HK)即將面臨的重大問題,該公司剛剛公佈了喜憂參半的季度業績,這是否由媒體廣泛報道的中國雲服務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所致,目前還未清楚。該公司最新財報顯示,其第一季營收按年下滑14.2%,對於這種高增長行業的公司而言,這絕不是一個好兆頭。 但金山雲的高管,很快就淡化了中國競爭激烈的雲服務行業爆發價格戰的報道,首席執行官鄒濤稱相關報道「更多的是出於公關目的」。  「仔細看這一行動涉及的產品,大廠目錄價其實降價有限,」他在該公司本周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我們認為,截至目前對行業也沒有實質性影響。」 鄒濤的判斷似乎沒怎麼消除投資者的疑慮。在最新業績公佈後的兩個交易日內,金山雲在紐約掛牌交易的股票暴跌15.7%,目前已從4月初的最高位下跌了一半以上。但我們也應該指出,4月的上漲看起來像是一種基於投機性買入的非正常現象,即便是在最近的拋售之後,該股本年至今仍略有上漲。 中國的雲服務行業是那些被政府選中予以大力扶持,同時禁止外國參與的行業中,發生各種反常情況的典型代表。在金山雲的案例中,這兩種因素都有。 由於禁止外資擁有此類敏感的電信基礎設施,亞馬遜(AMZN.US)和微軟(MSFT.US)等全球知名企業只能通過與本土夥伴合作,進入中國利潤豐厚的雲服務業務。因此,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基本上處於邊緣地位,這使得該領域被本土公司主導,而這些公司往往是被政府強大的激勵措施所吸引。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都加入了雲服務潮流,從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京東(JD.US; 9618.HK)、騰訊控股(0700.HK)和百度(BIDU.US; 9888.HK),到電信巨頭華為和中國移動(0941.HK),它們都提供公有雲和行業雲服務。尤其是阿里巴巴,現在可能正努力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因為它準備分拆雲服務部門,並最終讓其獨立上市,這是它除核心電子商務業務之外為數不多的盈利部門之一。 阿里巴巴是最先降價的公司之一,於上月宣佈部分服務最高降價50%。騰訊和中國移動於上周入局,前者宣佈最高降價40%,後者最高降60%。京東本周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宣佈部分服務降價。 搶佔市場份額 也許正如鄒濤所言,這完全是一種公關活動,因為大多數報道都顯示,降價只針對特定套餐,而且可能只在一定時間內提供。但這種價格戰在中國相當常見,尤其是在經濟低迷時期,正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 在這裏,我們還需要指出的是,這場價格戰實際上只能追溯到4月份,這意味著對金山雲造成的影響,要到第二季的業績才會有所體現。 關於價格戰,該公司似乎認為目前還不會為它帶來大的影響,同時預測二季度的收入將與去年同期大致持平。具體來說,它預計二季度的營收將在18.5億元到20億元之間,以該區間的下限計算將比去年的19.1億元下降3%,以上限計算將增長5%,以中位數計算則大致持平。 這與第一季14.2%的跌幅相比,將是一個很大的改善。今年第一季,該公司的營收從上年同期的21.7億元降至18.6億元。金山雲將下滑歸因於更嚴格地選擇公有雲服務和行業雲服務的客戶,公有雲服務佔其收入約三分之二,剩下的收入來自行業雲服務。 一些持懷疑態度的人可能會講,說起來是對客戶越來越挑剔,其實恐怕是客戶去了競爭對手那裏,以獲取更好的交易條件。但從金山雲不斷提高的利潤率來看,它似乎真的準備拋棄那些出錢少、利潤低的客戶,以最終實現盈利。 該公司的收入成本在當季下降20%,超過了收入的下降幅度,儘管營運支出在此期間實際上增長了30%。不過,收入成本在公司總成本中的佔比更大,它的大幅下降幫助該公司的毛利率從一年前的3.7%大幅提升至10.4%。 總之,金山雲現在似乎重質不重量,尤其是多爭取能幫助它實現盈利的高付費客戶,而放棄那些只能帶來市場份額的低付費客戶。當然,問題在於,如果能從阿里巴巴或者騰訊那裏拿到更好的條件,即使是高付費客戶也是會離開的。 出於對這種客戶離去的擔心,金山雲也有降價的可能,這可能是公司股價在最新業績出來後遭到拋售的其中一個原因。 拋售後,金山雲股票的市銷率為1.17倍,對於一家處於高增長行業的公司來說,這個數字是難以讓人滿意的。就連為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提供雲服務的明源雲 (0909.HK),市銷率都比它高,達到3.24倍。不過話說回來,金山雲目前並未真正實現增長,如果最近的價格戰不能很快紓緩,它的收入收縮恐怕至少會持續幾個季度。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