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Class lists on the Nasdaq

網班業務組合急轉彎 走出收入停滯困局

得益於它在中國市場之外的新嘗試,自上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這家教育科技公司的股票表現優異 重點: 網班科技在納斯達克上市並籌集資金900萬美元後的兩周時間里,公司股票已上漲11% 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智能課堂軟件供應商的營收,受惠於全球業務推動    譚英 自12月13日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網班科技(NTCL.US)的股價在兩周內強勢上漲11.4%,這可能讓一些人感到意外,畢竟目前市場對其他中國教育科技股的情緒相對低迷。 網班科技的IPO價格為每股5美元,處於定價區間的中間位置,籌集資金900萬美元,規模不大。但自上市以來,該股幾乎每天都在上漲,5.85美元的最新收盤價,推動公司市值跨過1億美元里程碑。 那麼,網班科技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可能是該公司決定發展海外業務,從香港開始,可能還會向其他地方擴張。這故事的背景屬於老生常談,2021年,由於政府監管機構斷定課後輔導讓孩子壓力過大,進而關閉了大部分相關機構,給原本蓬勃發展的行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網班科技也受到了打擊,但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 公司有兩個收入來源,都是向企業客戶銷售產品。一個來自銷售其軟件即服務(SaaS)產品的訂閱,另一個來自開發與教育相關的應用程序。網班科技自稱中國領先的在線教育品牌之一,服務模塊包括教學管理、校園管理、在線教學、在線考試、疫情防控、教育學分區塊鏈系統和講師評價服務。 公司早在2022年就開始準備上市,當時中國仍在實施嚴格的疫情管控,在線教育十分普遍。但它當年沒有完成上市,並在2023年更新申請時提出了1,700萬美元的融資目標。但去年3月,在市場對中國股票的情緒仍然疲軟時,公司再次更新文件,並將融資目標下調至僅990萬美元。 就在公司開始準備最近這次上市時,其核心的中國市場業務正在惡化。截至去年3月的六個月內,也就是上半財年,其收入增長15.6%至380萬美元,低於截至2023年9月的上一財年19.8%的增長。此外,截至去年3月的六個月內,其虧損從一年前的72.3萬美元擴大至200萬美元,幾乎增加了兩倍。 截至2023年9月的財年,公司還實現了盈利,淨利潤同比增長22.3%至162,229美元。但毛利潤已經顯露出麻煩來了的跡象,在此期間下降22.4%至230萬美元。 雖然中國的教育科技行業在2021年的打擊行動後並沒有完全消失,而且此後還有所復蘇,但與2020年的巔峰時期大不相同,當時有10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湧入該行業。網班科技展示了當前面臨的一些挑戰。 政府補助的推動 疫情期間,政府對遠程教育的補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該行業的發展。根據網易發佈的一份行業年度報告,2023年國內數字教育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4.17%,達到4,133億元,從打擊行動發生的2021年的3,220億元低點繼續反彈。 網班科技和其他公司一樣,也開始依賴這些補助。它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前幾年,客戶在新冠疫情期間,受益於政府對遠程學習的某些補助。由於相關的政府激勵政策,在2023財年新冠疫情後停止,一些客戶在原服務合同到​​期後,轉而選擇費用較低的培訓套餐或停止服務。這在我們最初開發SaaS訂閱服務的計劃中是沒有預料到的。」 隨著客戶因政府補助的結束而轉向更便宜的產品,網班科技的SaaS訂閱服務收入暴跌一半以上,從截至2022年9月財年的590萬美元降至下一財年的280萬美元。這次下降似乎是一次性現象。即便如此,截止到去年3月的六個月內,訂閱服務的收入持平,同比僅增長1.8%。 與此同時,一次性的、基於項目的應用解決方案收入增長了145.9%,從截至2022年9月財年的340萬美元增至一年後的830萬美元。在截至2024年3月的六個月內,應用程序開發服務繼續增長24.8%,達到240萬美元,幫助抵消了SaaS訂閱的疲軟。 雖然業務組合的轉變可能相對激進,但它似乎讓網班科技避免了收入停滯甚至收縮的狀況。 應用解決方案收入的大幅增長,源於2023年在香港設立第二總部的大膽決定。作為這一舉措的一部分,公司於2023年10月斥資200萬美元,收購了一家第三方AI開發商,該公司專注於英語學習的大語言模型(LLM)。 隨著該業務的發展,網班科技的研發費用在截至去年3月的六個月內,從一年前的310,730美元飆升至220萬美元。國際業務迅速發力,在截至2024年3月的財年上半年,為該公司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收入。 它的招股說明書稱:「由於香港是連接中國內地與海外的橋梁,公司將重點放在香港,並有效擴大其應用開發業務,包括數據存儲和計算設備,以及技術服務。此外,公司還希望在未來能擴大東南亞市場。」 儘管網班科技在華爾街受到了相對熱烈的歡迎,但投資者暫未對中國整個教育科技行業產生興趣,因為在此前的打壓行動中,許多人都受到了重創。 企業學習平台雲學堂(YXT.US)8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籌集了2,500萬美元,但自那以後,其股價已下跌近80%。儘管高途(GOTU.US)已轉型為一家終身學習教育科技公司,但去年其股價仍下跌了40%。行業先驅新東方(EDU.US; 9901.HK) 的股價去年也下跌了12.4%,而好未來(TAL.US)儘管收入增長強勁,但股價仍下跌了20%以上。 網班科技上市後的強勁表現使其市銷率(P/S)接近9倍,這似乎表明市場認為它的全球多元化戰略做得不錯。新東方和好未來的市銷率則低得多,分別為2.3倍和3.3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ingEx files for Nasdaq listing

外包模式湊效 閃送申美上市

這家同城快遞公司擬募資1億美元,可能是自極氪5月上市以來,中國公司在紐約規模最大的上市 重點: 閃送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集資1億美元 這家同城快遞公司通過外包的形式,雇用騎手和部份客服人員,以壓低成本 譚英 今年,中國IPO並沒有真正重返華爾街,雖然三年前開始的監管障礙大部份已清除﹐但因中美緊張局勢和投資者信心疲軟,完全抵消了監管放鬆的利好消息。 但一些值得注意的大型上市正在慢慢進入紐約,其中包括閃送有限公司,該公司於上周提交最新申請,擬募集資金1億美元。這將使其成為自5月份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ZK.US)融資4.41億美元以來,華爾街最大的中國IPO。雖然提供同城配送服務的閃送的集資規模遠遠比不上極氪,但與今年上市的大部分中國公司相比,是次的集資金額還是很大。 根據Dealogic的數據,截至8月中旬,今年只有13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6.42億美元。閃送的IPO規模,以及早前極氪的IPO規模表明,形勢可能正在好轉。 但這肯定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應該注意到,上個月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的大型IPO,因市場信心疲軟而在最後一刻被叫停。在線教育公司雲學堂(YXT.US)上個月成功完成納斯達克上市,但只籌集到2,500萬美元,而它起初的目標是3,300 萬美元。 閃送在IPO招股說明書中,未提供有關融資金額的信息。但媒體報道稱,該公司的目標是1億美元,估值71億元,將比2021年少30%。在申請IPO之前,閃送通過七輪融資籌集到高達3.88億美元的資金,其中最後一輪1.25億美元的融資發生在2021年3月,由順為資本、SIG海納亞洲和五嶽資本領投。 與很多處於早期階段的中國IPO候選公司不同,閃送其實處於盈利狀態。這對該公司來說應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因美國投資者已厭倦了支持擁有大量客戶但虧損巨大的中國公司。該公司聘請了相對知名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里昂證券、德意志銀行和瑞銀來承銷此次IPO,證明其上市潛力相對較大。 閃送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22年3月至2024年6月的10個季度中,該公司有7個季度實現了盈利。這些利潤也伴隨著一些警示,我們稍後再來討論。但能夠盈利就相當不錯。 招股說明書顯示,閃送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8億元,利潤1.24億元。這比競爭對手達達(DADA.US)的表現要好,達達今年上半年淨營收48億元,虧損6.14億元。而且與達達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6.5%不同,閃送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7.5%。 中國最大的同城快遞公司順豐同城(9699.HK)報告今年上半年營收68.8億元,盈利6,220萬元。但這次小幅盈利,以及2023年全年的小幅盈利,都是在連續多年虧損之後取得的。 勞動力成本高昂 同城配送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勞動力成本。閃送表示,它通過眾包騎手來解決這個問題,騎手通過應用程序來獲得工作,並被相對較高的費用所吸引。它也願意雇用幾乎任何人,包括一個名叫「Raz」的外國人,他在YouTube上記錄了自己的經歷。 騎手的薪酬及獎勵是公司的最大成本,佔2024年上半年收入的85.4%。公司也盡可能地將其他勞動力外包,包括203名客服中的61%。 該公司表示,它還通過收取比競爭對手更高的價格來實現利潤,相信消費者會認可其更高水平的服務,並願意支付溢價。 閃送沒有採用其他大多數電商物流服務商所採用的聚合模式,即為單個騎手分配多個任務,它稱這種做法會增加成本,並導致損失。相反,它採取的是一對一的服務模式——企業客戶可能更願意為此支付溢價。事實上,有消息稱,企業客戶佔到該公司訂單的20%至30%。 閃送創始人、董事會主席薛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像順豐速運和其他主要的快遞公司都試圖通過降低成本來控制風險。」他續稱:「我們完全採取了另一條路線,從服務開始,經過精心設計,使其達到消費級,滿足用戶的速度和安全需求。」 閃送的招股書將以下兩種服務區分開來:一種是「專屬」的按需配送服務,比如達達集團,其大部分業務來自大股東京東;另外就是像它這樣的獨立快遞公司。它聲稱,獨立快遞公司的增長速度快於整個行業,2023年至2028年期間每年增長27.8%,而整個按需配送市場每年增長19.1%。 閃送表示,它是「獨立」類別下的最大企業,佔據了33%的市場份額,截至6月,已在中國295個城市開展配送服務,註冊騎手達270萬。該公司表示,其獨立地位使其能夠將客戶放在第一位,而像達達這樣的公司,必須優先考慮相關利益方的配送。 但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閃送的利潤帶有星號。該公司去年的淨收入為1.1億元,而2022年則有虧損1.8億元。該公司扭虧為盈的部分原因是政府撥款,從2022年的920萬元增加到2023年的7,430萬元。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司指出,這一增長是其今年實現盈利能力的關鍵因素,並指出此類撥款“由相關政府部門酌情決定”。 由於收入結構複雜,中國的外賣行業既受到監管部門的騎手勞動權益審查,也偶爾出現會計醜聞。今年早些時候,達達承認虛報了約5億元的收入,導致股價大跌。許多中國公司都存在類似違規行為的風險,但隨著外部審計師變得更加嚴格,情況應該會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關注中概股的人士將密切留意閃送,看看它是否能夠完成首次公開募股,並實現1億美元的融資目標。它的盈利能力和不斷增長的收入可能有助於吸引投資者,儘管對中概股持續的負面情緒仍將是一個主要障礙。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oudao edges towards profits

網易有道將向經營虧損說再見

這家從遊戲巨頭網易分拆出來的教育公司二季度虧損收窄,並預計今年將取得經營溢利 重點: 網易有道報告稱,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長14.5%,而經營虧損則收窄逾90% 這家教育公司的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在上半年翻了一番,而其學習服務和智能設備的收入分別下降了4%和20% 譚英 過去幾年是網易有道(DAO.US)的學習期,作為遊戲巨頭網易(NTES.US)旗下單獨上市的教育部門,受到了中國對大型科技公司監管收緊浪潮的衝擊。在一場針對課外輔導公司的打擊中,該公司的K-12在線教育業務停擺,導致網易有道在2021 年出售了該業務。 自那以後,投資者對該公司興趣不大。公司的股價年初至今已下跌17%,自 2019年在紐約上市以來,股價已蒸發約四分之三。上周公司公布二季度業績後,下跌趨勢繼續,即便最新財報顯示,公司虧損大幅收窄,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盈利。 儘管前景相對樂觀,但在最新財報發佈後的幾天內,公司股價下跌了11%。 網易有道認為投資者應重新審視自己。財務副總裁在上周的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告訴分析機構,上半年經營虧損下降92%至4,300萬元,他說:「有信心在2024年全年實現正經營利潤,儘管競爭激烈,存在各種不確定性。」 網易有道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長14.5%至27億元,淨虧損收窄83%至8,590萬元。上半年經營虧損從去年同期的4.849億元人縮減92%至4,260萬元。 實際上網易有道在今年一季度取得了小幅盈利,但由於經營支出大幅增加,二季度再次陷入虧損。最新財報指出,盈利能力強勁的網易繼續為網易有道提供資金支持,包括8.78億元短期貸款和1.265億美元長期貸款,這筆長期貸款來自一筆3億美元的循環貸。 網易有道距離盈利似乎越來越近,儘管這條路並不平坦。這種進展不平衡,體現在公司二季度三大核心業務部門的業績喜憂參半上。 在線營銷服務是本季度最大的亮點,收入增長68.4%至5.1億元。但智能設備收入下降25%至1.67億元,學習服務的收入也下降5.5%至6.438億元。公司本季度淨虧損同比收窄約三分之二,從去年同期的2.99億元降至9,950萬元。 轉向廣告領域 深入分析財報數字,可能會促使一些人推斷公司正逐漸脫離其在教育科技領域的根基,轉而為一個推廣人工智能工具的科技企業提供營銷服務的平台。這些同樣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營銷服務,佔網易有道今年二季度收入的40%左右,而兩年前這比例僅為15%左右。 這些服務的客戶包括字節跳動、百度的文心一言以及網易等大牌公司。首席執行官周楓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二季度,來自客戶推廣AI工具的廣告淨收入環比增長超過100%。營銷服務的強勁增長,幫助網易有道將二季度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47%提升至48.2%。 營銷服務激增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是中國企業的海外廣告。網易有道總裁金磊表示:「利用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我們加速國際廣告基礎設施的發展。」他續稱:「到二季度末,我們的國際運營商數據庫已經超過700萬,同比增長超過200%。」 這些數據表明,網易有道正在借鑒Facebook母公司Meta的做法,後者去年幾乎所有收入都來自廣告,其中很多是由個性化算法驅動,這些算法能夠識別並向最有可能響應的消費者投放廣告。網易有道的廣告附加在數字內容上,比如詞典和名為「子曰」的大型語言模型。 網易有道面向兒童和成人的學習服務,主要依賴訂閱或收費模式,而這部分業務正在迅速萎縮,從 2022年上半年佔總收入的64%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半左右。公司的另一個主要收入來源——智能設備也出現了類似的下滑趨勢,同期從佔收入的23%下降到12.8%。 那麼,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呢?首先,在被禁止針對K-12學生的課外輔導後,中國的教育科技似乎正在尋找新的出路。最近,政府呼籲促進「高品質」消費,應該也對網易有道有利,因為除了提供學習服務的核心業務外,它越來越多地將自己打造成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在陷入困境的智能設備領域,網易有道已開始將價位下調至更大眾化的水平,儘管它的詞典筆仍比同行貴50元至100元,這是因為它強調其人工智能功能。在二季度,入門級詞典筆的銷量同比增長50%,淨收入增長了10%。 在學習服務方面,網易有道現在完全專注於中國文學和計算機等非學科的興趣愛好課程,這些課程未受早前打擊行動的影響。「每個人都知道這對未來的職業生涯至關重要。」CEO周楓說。 儘管持續虧損,分析機構界對網易有道的前景依然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因為其商業模式正在轉變。在雅虎財經對關注該公司的10家分析機構所做的調查中,有9家給予的評級是「強力買入」或「買入」。 網易有道的市銷率為0.48倍,相較於高途 (GOTU.US)的2.48倍,似乎被低估了。在教育整頓行動中失去了三分之二的業務後,高途將自己重塑為一家成人教育公司。 最近上市的企業培訓服務提供商雲學堂(YXT.US) 的市盈率更高,達到8.33倍,這表明投資者可能需要重新關注網易有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achen files for IPO

華諶科技高估值上市 投資者會否接受?

這家申請赴美上市的自動化停車場開發商需要讓市場相信,中國經濟放緩只是暫時 重點: 儘管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導致利潤暴跌,華諶科技仍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擬募資2,500萬美元 隨著中國大城市新註冊登記汽車數量增加,這家總部位於浙江的自動化停車場開發商,認為自己遭受的挫折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譚英 上周申請在紐約上市,擬募集資金2,500萬美元時,華諶人工智能停車管理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將去年業績下滑歸咎於疫情的持續影響,和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大幅放緩。但公司稱其利潤暴跌是由於一次性因素造成,並嘗試讓投資者相信其智能停車場業務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2022年初,華諶科技的核心業務遭受重創,那可以說是中國疫情最嚴重的一年,公司沒有開展任何新的停車場項目,上半年停車場業務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被推遲的項目在下半年得以恢復,使公司的年收入達到2,100萬美元,比2021年增長了147%。其中的1,690萬,也就是絕大部分來自立體停車場,這是一種3D方案,可以通過使用電梯和機器人設備,垂直“堆放”汽車來更有效地利用空間。 就在業務再次回暖之際,華諶科技的停車場業務在去年再次放緩,因為2021年開始的房地產市場放緩影響到了該公司。根據國家統計局(NBS)的數據,與2022年相比,新開工項目減少了近30%。導致華諶科技停車場業務收入下降一半以上,至800萬美元,佔2023年總收入的23%,而2022年這一比例為81%。公司的其餘收入來自向其他停車場開發商銷售設備。 華諶科技2023年僅完工12個停車場項目,但由於設備銷售強勁,其收入增長了64%,達到3,430萬美元。儘管如此,華諶科技的毛利率從上一年的41%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18%,公司將原因歸咎於兩個需要重建的虧損項目。它表示,如果不把這兩個項目計算在內,去年的毛利率為35.1%。 由於業務遇阻,公司的利潤從2022年的550萬美元暴跌超過一半,降至去年的200萬美元。 華諶科技在談到去年業務組合的重大轉變時表示:「我們預計業務轉變不會是永久性的。」 公司續稱:「隨著中國私家車數量持續增加,一二線城市停車場短缺的情況預計會長期存在。」 此次IPO的唯一承銷商是E.F. Hutton,該公司最近成為此類小型中國IPO的承銷商。華諶科技表示,計劃以每股5至7美元的價格出售股票。按中值計算,它將籌集到2,500萬美元資金,市值達到1.75億美元,市盈率高達96倍。 華諶科技持有的現金有限,消耗相對較快,或許可以解釋其此次申請上市的時機。去年年初,公司持有的現金為210萬美元,到了年底只剩不到50萬美元。 成長型產業 儘管在房地產市場疲軟和汽車銷售低迷的大背景下,公司前景似乎不容樂觀,但華諶科技可能仍具有一定潛力。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似開始趨於穩定,而該公司的“智能”停車產品在一個主要城市的街道經常擁堵、停車位總是供不應求的國家,已經成為一個成長型產業。   根據中國公安部的數據,截至去年底,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4.35億輛,全年新註冊登記機動車數量約為2,460萬輛,比2022年增長了5.73%。全國範圍內,94個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其中43個城市超過200萬輛,25個城市超過300萬輛。相比之下,美國去年的機動車保有量約為2.92億輛。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2022年中國智能停車市場規模為200億元人,去年增長15%,達到230億元。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2022年底中國取消嚴格的疫情防疫措施後出現「報復性旅遊」,國內旅遊業從去年開始復蘇,今年五一假期期間自駕出行人數增長了80%。 新能源汽車也在推動智能停車趨勢,因為電子設備和幾乎即時啓停的性能,使它們在這種自動化車庫中更容易實現遠程控制。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數達到2,040萬輛,佔整個汽車保有量的6.1%,新註冊量同比增長39%,達到743萬輛。 目前,全自動汽車仍多處於試驗階段,但就停車設施里的電子設備和機器人而言,全自動汽車將更適合智能停車,例如華諶科技的停車系統,它通過機器人設備將車輛移入和移出車庫。 華諶科技並非智能停車領域的唯一參與者。公司估計行業參與者數量為2,177家,並表示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個數字自2015年以來每年增長21%。公司認為,由於專注於智能停車場的實際建設,因此與許多競爭對手相比,它處於不同的細分市場,其他一些公司,如捷順科技 (002609.SZ) 和五洋自控(300420.SZ),專注於開發此類空間所使用的技術。 那麼,為什麼要在納斯達克上市呢?儘管華諶科技規模相對較小,而中國的房地產和汽車行業處於不穩定狀態,但作為同類企業中的首家上市企業,它可能希望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獲得溢價,吸引那些押注該行業增長潛力的美國投資者。自去年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在暫停一段時間後,恢復批准中國公司海外上市以來,許多申請者都來自像華諶科技這樣不太容易受到數據安全問題和監管打擊影響的中小型公司。 但最近上市的公司數量很少,它們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自一周前首次公開交易以來,數字學習公司雲學堂(YXT.US)的股價已下跌16%。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原定於上周在納斯達克上市,但現在似乎已無限期推遲了IPO。在國內上市的同行捷順科技最近也表現不佳,其股價自2015年達到峰值以來已下跌超過75%。同樣,五洋自控目前的股價約為2017年峰值的三分之一。 就收入而言,捷順科技和五洋自控都是華諶科技的五倍左右。這兩家公司在2022年都出現了類似的利潤下滑,但在2023年反彈。似表明該行業仍有未來。但在這個未來里是否有華諶科技的位置,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雲學堂股價在納斯達克交易首日下跌

雲學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YXT.US)上周五在美國上市,首日股價下跌了8.9%,定價處於區間底部。這家給企業提供教育服務的公司,將美國存托股票(ADS)定價為11美元,此前設定的區間為 11至13美元。該股首個交易日收盤價為10.02美元。 雲學堂通過出售227萬股美國存托憑證籌集了約2,500萬美元,低於之前籌集3,600萬美元的目標。公司的收入從2022 年的4.31億元人民幣(6,900萬美元)略微下降至去年的4.24億元。今年公司的收入繼續下滑,第一季度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22億元下滑33%至8,320萬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XT files for U.S. listing

雲學堂申美上市 投資者認同其增長故事嗎?

隨著中國教育行業在從兩年前的一場打擊中緩慢復蘇,這家數字企業學習公司擬在紐約上市,籌資3,600萬美元 重點: 雲學堂申請赴紐約上市,擬向投資者推銷其作為中國最大數字企業學習公司的地位 雲學堂試圖向投資者推銷自己巨大的增長潛力,儘管其收入在今年一季度有所萎縮 譚英 企業學習軟件即服務(SaaS)公司雲學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上周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時,外界的反應並不熱烈。一家分析機構稱要「避開它」,指出該公司營收下滑,且有虧損的歷史。 但這種冷淡的反應並沒有阻止雲學堂繼續推進上市,這有可能是今年中國公司在紐約進行的規模較大的IPO之一。雲學堂計劃以每股11至13美元的價格,發行275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募集資金不超過3,600萬美元。若按這個區間的中間價定價,該公司的市值將達到6.5億美元左右。 儘管作為中國最大的數字企業學習SaaS供應商,雲學堂佔據著統治地位,但過去兩年,公司財務狀況相對疲軟。公司收入從2022年的4.31億元小幅下滑至去年的4.24億元,這對任何一家身處成長行業的公司來說,都不是好跡象。 雪上加霜的是,營收下滑在今年一季度加速,較上一年的1.22億元下降33%至8,320萬元。最近一個季度的毛利潤也下降了,從2023年的7,760萬元跌至2024年的5,200萬元。 這些萎縮並不太令人驚訝,因為隨著中國經濟在快速增長多年後放緩,很多企業開始控制支出。不過,今年收縮速度加快很難消除潛在投資者的疑慮。 一個亮點是雲學堂的利潤,在2024年第一季度轉為正值,從一年前的虧損6,520萬元變為3,500萬元。但即便如此,這筆利潤也只是因為一筆一次性收益才實現的,公司繼續保持經營虧損。總的來說虧損正在收窄,從2022年的10億元降至去年的2.3億元。 雲學堂稱部分虧損是由於一起仍在進行中的法律糾紛造成的,糾紛涉及一家出版商,後者隸屬於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數字中歐」成立於2007年,經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風險投資人,以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董事李世默達成協議,出版商業案例研究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製作的其他材料。 2018年和2019年,中歐對這個安排感到不滿。2019年,李世默與其他股東將持有的39%的股份出售給了之前的持有者Unicentury。雲學堂後來將這家出版公司併入了其基於訂閱的企業服務。但中歐發現此事後,提出了申訴,此案在香港進入了仲裁程序。 雖然仲裁仍在進行中,但雲學堂已從去年1月的財務報表中刪除了「數字中歐」的財務狀況。在2024年前三個月,這導致了2,060萬元的收入損失。如果將這一數字加回到雲學堂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中,其收入將從2023年的1.22億元下降15%至今年的1.04億元,降幅雖小,但仍不容樂觀。 客戶流失 與中歐的糾紛也影響到雲學堂的客戶名單。截至去年底,該公司擁有3,501名客戶,其中包括200家中國財富500強公司,覆蓋消費、醫療、製造、科技和電動車等20個行業。但到3月底,在剔除“數字中歐”的845個客戶後,這個數字已降至2,545個客戶。 儘管與中歐的糾紛看起來不太樂觀,但雲學堂在其核心的企業學習訂閱服務方面,確實有一個更穩定的故事可講。它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此類訂閱,這部分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從2023年前三個月的81.4%,增長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92.5%。不過,這部分業務也在收縮。 該公司在這個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訂閱用戶數量是緊隨其後的那些競爭對手的五倍。這使它在中國企業學習市場的增長中處於有利地位,去年數字服務僅佔整個市場的19.6%。 預計到2028年,數字服務在企業學習市場的份額將增長到23.3%,在1.2萬億元的大盤中,市場規模約為3,000億元。雲學堂也正在將重心從小型客戶轉向更有利可圖的大型企業。 與此同時,該公司的現金開始減少,這或許可以解釋其IPO的時機。截至2024年3月底,該公司僅有2.19億元現金,較去年底的3.2億元和2022年底的4.32億元下降了約三分之一。 公司號稱擁有包括騰訊和紅杉資本在內的一流投資者,並在2021年的一輪融資中籌集了1.9億美元。當時雲學堂的估值為10億美元,這意味著自那以來它的市值已經縮水了大約三分之一。 關注中國教育科技行業的人都會記得,在2021年的一場大規模打擊行動之後,投資者遭受了重大損失,當時政府禁止了K-12教育機構的大部分課後輔導服務。隨之而來的整頓讓新東方教育科技(9901.HK)和好未來(TAL.US)等公司的市值蒸發了數十億美元。 一些公司繼續在完全不同的領域重塑自我,而另一些則進入了不受影響的出國留學和早教等領域。成人教育提供商,包括職業教育和雲學堂提供的各種服務,從未受到影響,不過私立教育在中國總體上仍是一個敏感領域。 有可能拿來與雲學堂進行比較的,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在線企業培訓公司Udemy(UDMY.US),該公司於2022年8月與本土合作夥伴三節課進入中國市場,目標是IT專業人士。Udemy計劃到2025年爭取2,000名客戶,仍然遠低於雲學堂的客戶規模。 Udemy目前的市銷率(P/S)為1.42倍。如果雲學堂的股價處於指導區間的中間位置,其市銷率將接近11倍,遠高於Udemy。這表明,即使中國的經濟遭遇逆風,雲學堂仍然相信投資者會認同它的增長故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