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连锁奈雪的茶正面临市场不同的挑战

新聞概要:剔出恒綜高管離任 奈雪前景仍未明朗

這家茶飲連鎖企業被剔除出恒生綜合指數 剛又宣布高管離職 余特莉 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中國茶飲市場中,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2150.HK)周三宣布元老級員工、首席運營官鄧彬辭職。公司稱,自2016年加入奈雪的鄧彬因「個人原因」離職,但未有公布繼任者。 此次人事變動發生前數日,奈雪的茶與多家傳統消費及醫藥股在恒生綜合指數(HSCI)季度調整中被剔除。儘管負面消息頻出,奈雪的茶股價在周三午盤仍上漲近19%。 截至午間休市,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茶百道(2555.HK)股價亦漲超5%至10.04港元,而新上市的古茗(1364.HK) 微漲近1%至11.06港元。 茶飲股逆勢上漲,或許部分得益於茶飲龍頭蜜雪冰城赴港上市的積極市場情緒。據報道,蜜雪冰城IPO零售部分獲超額認購逾2,500倍,創下港股新紀錄。公司計劃發行約1,710萬股,募資約34.5億港元(約4.44億美元)。 奈雪的茶於2021年作為「新式茶飲第一股」登陸港股,一度被視為行業領軍者,但近年採取特許經營模式擴張的對手已後來居上。相比之下,奈雪的門店以自營為主。 來自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的壓力已反映在奈雪疲軟的業績中。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1.9%至25.4億元(約3.5億美元),淨虧損4.35億元,逆轉上年同期6,600萬元的盈利。 自營模式下的拓店速度也令奈雪的門店數量被對手甩開,截至去年9月,自營店1,531家、加盟店353家。 蜜雪、古茗、茶百道和滬上阿姨等頭部品牌均以加盟模式快速擴張——截至2024年9月,蜜雪冰城門店超4.5萬家,穩居中國門店數與銷量雙冠,其99%以上為加盟店;古茗2023年底門店超9,000家(同比增35%),自營店僅7家,99%收入來自加盟店。 儘管周三股價反彈,但過去一年奈雪股價仍累計下跌超50%,反映在茶飲紅海競爭中,市場對其前景的擔憂。當前奈雪的股價約1.50港元,較17.50港元的上市定價縮水逾90%,而投資者可選擇的其他茶飲股增多,或進一步限制其回升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恒指季檢科技類股搶眼 消費與醫藥成輸家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於上周五公布了最新季度檢討結果,恒生指數成分股未有變動,維持83隻,而恒生綜合指數(HSCI)的成份股數量由517隻減少至505隻,剔除了41家企業,為近期變動較大的一次調整。其中,多隻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被納入,反映出當前的市場焦點。 根據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公告,恒生綜合指數加入地平線機器人(9660.HK)、英諾賽科(2577.HK)、佑駕創新(2431.HK)、越疆科技(2432.HK)等多家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相關的企業。另外,多隻傳統消費類股與醫藥類股被剔除,包括奈雪的茶(2150.HK)、百果園(2411.HK)、海倫司(9869.HK)、科濟藥業(2171.HK)、泰格醫藥(3347.HK)等。不過小菜園(0999.HK)、毛戈平(1318.HK)等近期上市的消費類股則獲納入。 恒生科技指數(HSTECH)方面,則加入了騰訊音樂(1698.HK)與地平線機器人,剔除眾安在線(6060.HK)與東方甄選(1797.HK)。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SCE)納入中通快遞(2057.HK)與百濟神州(6160.HK),中生製藥(1177.HK)與李寧(2331.HK)被剔除。所有變動將於3月10日星期一生效。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本地發售獲194倍認購 古茗首掛跌6.4%

內地茶飲品牌古茗控股有限公司(1364.HK)周三在港交所掛牌,開報10港元,較招股定價9.94港元高0.06元或0.6%,成交近4.8億港元。股價午後由升轉跌,一度跌逾10%,全日收報9.3港元,跌6.4%。 古茗公布,香港公開發售獲194.87倍認購,一手(400股)中籤率100%。按回補機制,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增至7,930.6萬股,佔發售總數43.48%。國際發售錄得15.03倍認購。最終發售價9.94港元為上限定價,共計發行1.82億股,集資淨額17.21億港元。 古茗主要販售新鮮茶飲飲料,截至去年9月底,古茗在全國開設9,778門店,其中80%位於二線及以下城市。2024年前9個月,古茗的收入增長至64.4億元,同比增長15.6%,但同店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下降4.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閩東紅靠白茶突圍 上市首日爆升5成

這家白茶種植商的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上漲了50%,因它為投資者帶來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擴張故事 重點: 閩東紅的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增長強勁,因公司籌集的資金相對較少,只有700萬美元 公司將利用IPO收益作為大規模擴張的資金,種植面積將增加50% 陽歌 讓開,珍珠奶茶。 閩東紅集團有限公司(ORIS.US)剛在納斯達克奉上了一種新茶飲,這種茶遠比在香港上市的茶百道(2555.HK)和奈雪的茶(2150.HK)等公司推出的茶飲傳統。投資者似喜歡閩東紅種植和銷售白茶的業務,週四,也就是首個交易日,該股上漲了50%。 公司以每股4美元發行175萬股,集資較少,只有700萬美元。老虎證券是唯一承銷商。 與競爭異常激烈的茶飲行業不同,儘管中國有數千年的茶葉種植歷史,傳統中國茶葉飲品在公開市場上的代表相對較少。如今,中國更關注推動微芯片和自動駕駛等高科技發展,在中國政策驅動的國內金融市場上,留給這種傳統茶葉生產商的集資空間很小。 但由於行業的分散性,這類公司仍具有很大潛力,因種植茶葉需要高海拔,通常是在山區,許多小生產商在相對偏遠的地區經營。閩東紅集團值得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所處的白茶細分市場,與更常見的綠茶和紅茶相比,白茶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相對不知名。 白茶具有抗氧化性能,並且與其他類型的茶相比加工程度較低,因而口感更細膩。據閩東紅集團的招股說明書稱,中國白茶市場的增長速度遠快於整體茶葉市場。招數說明書中的第三方數據顯示,中國白茶銷售額從2017年的29億元增長了兩倍多,達到2021年的91億元,相當於每年增長32.8%。預計到2026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增長至年銷售額160億元。 按數量計算,白茶葉的銷量也從2017年的21,800噸增至2021年的70,500噸,年增長速度達到了34.1%。相比下,招股說明書顯示,期間中國國內茶葉整體銷量從180萬噸增至230萬噸,年增幅6.1%,速度要慢得多,即使到2026年,預計也只達到280萬噸。 閩東紅集團自己的增長遠沒有那麼驚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土地供應有限的制約。公司與福建省柘榮縣當地的村莊簽訂合同經營茶園,那裡屬於山區,以全年氣候溫和、降雨充沛聞名,有利於茶葉種植。它與宅中鄉和黃柏鄉的村委會簽訂了合同,密切合作。 這種安排在中國很常見,因在中國土地通常由村委會控制,因此與這些村委會保持良好關係,對事業成功至關重要。這種安排也給閩東紅這樣的公司和其他農業企業帶來一大風險,因中國的土地使用政策不斷變化,今天允許做的事情,可能明天就不讓做了。 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這一風險時表示:「據我們的中國法律顧問告知,我們相信宅中鄉和黃柏鄉的村委會有權代表相關村莊的種植戶。」 大規模擴張 正如我們前面所指,由於茶園規模的限制,閩東紅的收入和利潤在過去兩年一直相對穩定。去年,公司的總收入為2,410萬美元,與2022年的2,430萬美元基本持平。公司的淨利潤也相當穩定,2022年為1,190萬美元,去年是1,150萬美元。 簡單計算一下就會發現,對於這類傳統公司來說,閩東紅的毛利率相當令人羨慕,從2022年的52%略微上升至去年的53%。如果公司能夠擴大業務並實現更大的規模經濟,利潤水平應該還會繼續提高,這又讓我們回到了土地限制的問題上。 公司指出,在過去兩年里,它收到的訂單實際上超過了它所能完成的數量,迫使它在2022年和2023年拒絕了價值約9,200萬元的業務。公司計劃通過大規模擴張來解決這一問題,這將是其IPO所募集資金的重要用途。我們還應注意到,就其規模而言,閩東紅是一家現金相當充裕的公司,截至去年底,現金儲備為3,670萬美元,遠高於前年的2,570萬美元。 公司目前在柘榮縣約72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種植茶葉。不過,它與經營所在的兩個村莊簽訂了意向書,獲得再種植350萬平方米土地的權利,這將使其土地種植面積增加約50%。該公司表示,土地收購將花費約8,760萬元,資金將來自其現金流和上市集資所得。 公司還在籌建一個新的茶葉加工廠,將需要約500萬美元的土地購置費﹐以及73萬美元的建設和裝備採購費。即公司新購農田和建新廠總共將花費約1,800萬美元,考慮到其目前的現金儲備和正現金流,這個金額看起來完全可以承受。 閩東紅在首個交易日的大幅上漲,與周四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3.2%的跌幅形成鮮明對比,並使它的的市值達到約1.32億美元。即使在上市首日大幅上漲後,該公司的市盈率仍相對較低,僅為13倍。大多數類似的茶葉生產商(其中許多來自印度)的市盈率都要高得多,比如CCL Products (CCL.NS)市盈率為34倍,Goodricke Group(CCL.NS)的市盈率為22倍。這可能預示著閩東紅的股價有很強的上行潛力,因它為西方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型茶飲股。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SRC puts the brakes on bubble tea IPOs

中證監突叫停 茶飲港上市碰壁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暫停批准茶飲企業在香港的新上市,影響正在申請中的蜜雪冰城和古茗 重點: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暫停批准內地茶飲企業赴香港上市,變相叫停申請中的茶飲企業 此舉可能表明中國證監會將採取更積極的方式,以調控那類中國企業可在香港或紐約上市 陽歌 最近在香港交易所上演的「茶飲派對」似乎結束了,至少目前如此。 据路透上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已决定勒紧茶饮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大门。路透称,中国证监会这一决定是基于今年茶饮股表现疲软,且市场情绪普遍低迷。 在我們看來,這一事態發展令人擔憂,因它會影響中國公司的境外上市。眾所周知,中國會保護上海和深圳的國內A股市場,當投資者情緒低迷時,往往會放緩或完全停止新股上市。 此類干預的最新跡象是,中國證監會在批准滬深兩地新股上市時越來越挑剔,特別偏愛北京方面優先發展的行業,如半導體和新能源。導致其他較為普通的行業(主要是消費行業)別無選擇,只能尋求通過海外IPO籌集資金。 中國證監會去年3月出台了一項制度,要所有中國公司在進行此類境外上市前,需要在中證監備案。但迄今為止,這種備案大多被視為一種例行公事,中國並未試圖用這一程序來控制上市流向其他市場。現在,這情況似在發生改變,有人可能會認為,中國為了對以市場制度為導向的香港實施更多影響而採取的舉措。 我們稍後會回到這一最新舉措的政治因素上。但首先,我們仔細研究一下中國證監會暫停茶飲企業在香港上市更直接的後果。 這決定會直接影響至少三家已提交赴港上市申請的公司,即蜜雪冰城、古茗和滬上阿姨,它們都是在1、2月份申請。蜜雪冰城和古茗是中國茶飲行業最大的參與者,兩家加起來的門店數量達到4.5萬家。 隨著蜜雪冰城、古茗、滬上阿姨、茶百道(2555.HK)等品牌利用特許經營制度,以閃電般的速度開設新店,這行業最近變得過熱。但據中金公司去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國規模達3,000億元的茶飲市場的增長預計將在今年開始放緩,增長率將從2024年的約20%降至2027年的16%。 增長乏力,加上新店數量劇增,正損害曾經強勁的盈利。根據最新財報,奈雪的茶(2150.HK)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而茶百道同期利潤驟降約一半,降至2.37億元。另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是,7月底,茶百道突然宣布取消一個月前剛剛宣佈的派息,此舉似乎是為了在財務狀況惡化之際節約現金。 表現糟糕的股票 不難看出,中國證監會為何擔心市場對茶飲股的情緒。茶百道自4月份成功上市募得3.3億美元後,股價持續下滑,按照週一收盤價5.88港元計算,已較17.5港元的發行價下跌約三分之二。如果這還不足以勸退投資者的話,今年以來,奈雪的茶股價也下跌了約58%,而自2021年IPO以來便持有該股的投資者現已損失約93%的投資。  奈雪的茶市銷率(P/S)只有0.41倍,茶百道稍好一點,為1.38倍,由此可見這些股票是如何遭投資者冷待,比率亦不符合對高增長公司的預期。這並不令人意外,因這些公司似正進入一個收入萎縮的階段,茶百道報告今年上半年收入下降了10%。 中國證監會可能還擔心,這些茶飲企業希望通過新股上市籌集大筆資金,這或影響投資者從其他香港股票中抽走資金。據報道,蜜雪冰城擬募集的資金高達10億美元,而古茗則計劃籌集多達5億美元的資金。 據路透報道中引用的Dealogic數據,這兩個數字加在一起,相當於今年迄今在香港上市的所有新股籌資額25.6億美元的近三分之二。過去兩年,香港的集資活動總體上相當疲軟,去年僅籌集了57億美元——大約是2021年創紀錄的221億美元的四分之一。 投資者對路透社報道的反應透露出了一絲樂觀,茶百道的股價周一上漲8.7%。奈雪的茶也小幅上漲了0.75%,幅度不大,但仍優於大盤恒生指數的小幅下跌。儘管如此,小幅上漲不太可能持續太久,因為它是基於監管行動,而不是任何與市場相關的因素。 這讓我們回到中國證監會干預香港股市的問題上。中國監管機構此前曾因其在上海和深圳股市的高壓策略而受到批評,但這些批評的聲音相對較小,因為這兩個市場基本上不對外國人開放。但香港的股市則不同,它被視為外國人能投資中國股票的全球主要市場之一。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也許一些國際投資者會鬆一口氣,因為面對低迷的市場情緒,中國正在採取措施支持香港市場。但從長期來看,此類舉措有可能削弱投資者信心,因為它們表明,中國監管機構可能會隨時出手干預,依據則是北京方面自己的考量,而不一定是出於對投資者最有利的考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ongfu Spring ramps up production for more revenue

成本上升利潤受壓 農夫山泉擴生產增收益

有包裝水界「扛把子」之稱的農夫山泉,以高利潤率備受外界關注,亦令投資界有戒心。究竟公司是否值得如此高溢價,可能需要業務長期增長表現來驗證 重點: 農夫山泉與浙江省建德市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承諾投資50億元,在當地建設飲用水及飲料綜合產業基地項目 公司毛利率及淨利率分別高達六成及兩成八,拋離內地同行,只有國際品牌如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可與攀比       羅小芹 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9633.HK)與浙江省建德市政府達成投資協議,待1000畝工業用地交付後,公司將於5年內投入50億元,若有重大市況變化,投資期可再延後兩年,以其於去年6月底止246.5億元的現金及銀行結餘,單單自有資金便可滿足投資需求。 根據公司公告,建德市水加工項目分兩期多階段實施,一期面積約700畝,二期約300畝,涵蓋飲用水、飲料及相關品的生產加工製造等領域,繼續依託杭州市千島湖的天然水資源,利用公司的品牌及市場地位,進一步擴大產能。 農夫山泉於2020年9月上市,當時集資淨額為93.8億港元(85.4億元)。公司計劃用於購置生產設施及新建廠房為18.8億港元,截至去年中在這部分未動用款項為4.4億港元,預計今年底用罄,相信部分會用於建德市水加工項目。 目前內地包裝水銷量僅為總飲水量的15.5%,市場空間具有長期發展性及剛性需要,但包裝水市場競爭激烈,要獲消費者高度認可,品牌需要長年經營,品質控制更是「苦力活」,水產品質素幾乎決定它的的市場擴展空間。 作為內地包裝水市場一哥的農夫山泉,近年毛利率卻維持約六成高水平,得益於其成功打造「優質天然水」的品牌,產品類別由包裝水擴展至即飲茶類、功能飲料及果汁飲料等軟飲料。去年上半年水類產品收益佔總收益的51%,比例較2022年同期少5.6個百分點,飲茶類和功能飲料分別佔25.8%和12%,產品趨向多元化結構,享受優質品牌效應,但減少過份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 鍾睒睒蟬聯三年首富 農夫山泉另一品牌效應是其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鍾睒睒的「首富」身份,他已經蟬聯財富雜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三年榜首位置,2023年他以身家601億美元(約4,272億元)榮膺中國首富,但財富按年縮水4%。 環顧全球飲料公司,只有百年老店可口可樂(KO.US)及百事可樂(PEP.US)能與其匹敵,兩者於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的毛利率分別為61.04%及54.48%,但農夫山泉成立至今28年,對一直揚言受成本上漲壓力影響的農夫山泉,能在軟飲料產業取得國際知名品牌同樣的利潤率,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當然,在內地飲料市場取得六成毛利率,並非不可能,去年上半年奈雪的茶(2150.HK)毛利率有68.2%,但奈雪的茶的經調整淨利率僅2.7%,農夫山泉的淨利率卻達到今人欣羡的28.2%,拋離不少國內同行,能與之攀比的只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類的大品牌。 奈雪的茶經營連鎖專門營業務,或有扭曲純飲料業務之嫌,那麼參考康師傅(322.HK)及統一企業中國(220.HK)兩者的飲料業務,康師傅於去年上半年的飲品分部收益為243億元,稅後溢利近10億元,利潤率約4%;統一的飲料收益為92.6億元,分部溢利9.98億元,利潤率10.8%,兩者飲料分部表現遠遠不及農夫山泉。 不過,農夫山泉亦面對其他企業難以迴避的成本上升問題,其中之一是高油價。根據公司之前招股書,原材料和包裝材料是公司銷售成本兩大組成部分,佔比分別為58%及14.6%,原材料主要為生產瓶身的PET塑料、瓶蓋、標簽、糖、果汁等,PET塑料成本佔銷售成本的28.2%,取水及處理成本反而佔比為1.5%。 高油價影響成本 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國際油價近年於高位徘徊,PET是原油下游產品,其成本對公司利潤率構成重要影響,而水資源成本只佔銷售成本的小部分,公司擴大供應量對其優化利潤結構的幫助有限。 2022年初,農夫山泉執行董事周震華就曾披露,成本壓力已經「超過企業單方面可以去消化的水平」,農夫山泉的首選是通過提升經營效率消化成本,但市場及成本端變動大,產品有調價動作。 為應對物價、原材料、人工及運營等成本持續上漲,去年2月1日起,農夫山泉將杭州區域19升桶裝水價格由每桶20元上調至22元,早在2022年,上海地區19升桶裝水價格亦由每桶26元上調至每桶28元,加價後令農夫山泉去年中期股東應佔溢利增長25.3%,略高於總收益增長的23.3%。 外界對農夫山泉的高利潤率一直抱審慎態度,其相當於預期市盈率44倍的股價亦頗高。表面上,利潤率遠差於它的奈雪的茶,預期市盈率卻達40.5倍,似乎農夫山泉可被看高一線,但若比較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21.4倍及21倍,投資者要作出合理選擇相信不會太難吧。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an Tu's IPO gets chilly reception

中國消費故事褪色 天圖上市遇冷

中國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風險投資公司,上市首周市場反應不理想,投資者擔心其利潤縮水 重點: 天圖投資是中國多達7,000家風險投資機構中,經驗最豐富的公司之一,已率先在上市 中國風險投資急劇放緩,可能影響了對其IPO股票的熱情      譚英 深圳市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在10月6日,也就是中國黃金周假期的最後一天在香港上市,這家聚焦消費者的風險投資公司股票,定價接近其發行區間的下限。為香港投資者預留的配股認購嚴重不足,公司最終籌集到的11.3億港元(1.445 億美元)資金,也遠低於去年透露上市意向時定下的5億美元目標。 此後情況變得愈發糟糕。該股在上市首日下跌25%。一周後,其股價較6.50港元的發行價下跌了大約30%。 對於一家以幫助中國最大的消費品牌,實現增長並在適當時上市,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為業務的公司來說,肯定不是最好的表現。話又說回來,對於中國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者來說,現在原本就不是最好的時機,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後,正在急劇放緩。 儘管表現疲軟,此次IPO仍讓天圖投資的市值達到了33.6億港元,市銷率高達16倍,這可能表明投資者依然相對看好該公司。相比之下,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在香港掛牌交易的股票市銷率要低得多,只有1.8倍。 正如天圖投資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永華2018年在香港的一個會議上所預測,過去幾年成了中國資產管理公司的「寒冬」。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有14,159 家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資產規模高達7.89萬億元(1.08萬億美元)。 但正是從那時起,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2018年4月,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收緊了對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資格要求,並禁止它們與商業銀行合作,導致募資規模和基金數量急劇下降。到2022年,剩下的基金數量減少了一半,只有7000家。天圖投資IPO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數據顯示,該行業2018年籌集資金2.2萬億元,高於2017年的1.8萬億元。 中國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市場預計將保持增長,但速度會放慢,到2027年,每年募集的資金將達到2.5萬億元,與2010年代的繁榮相比,這個金額看上去並不算高。但現在經濟顯然正處於一個新的、更緩慢的增長階段,而天圖投資好歹幸存了下來。 天圖投資的幸存故事還不錯。從2015年到2022年,其管理的資產復合年增長率為19.5%,達到了255億元,而截至今年3月,它投資了222家公司,包括早期和後期投資。 專注投資消費公司 招股說明書顯示,天圖投資在中國消費行業投資的項目數量排名第三,僅次於騰訊旗下的風投部門騰訊投資和紅杉(原紅杉中國)。與此同時,到2027年,中國普通消費者的平均年支出預計將從2017年的18,300元上升到32,700元,這對天圖來說應該是件好事,因為它專注於投資面向消費者的公司。 天圖投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2年,是中國經驗最豐富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之一。王永華在還是一名基金經理時創立了天圖創業,後於2010年改為現名。 該公司的里程碑,是投資了一系列著名的企業,比如2016年的零食銷售商周黑鴨(1458.HK)、2019年的乳品企業中國飛鶴(6186.HK)、2021年的茶飲銷售商奈雪的茶以及今年1月的水果零售商百果園集團(2411.HK)。它的其他投資包括回收平台萬物新生(RERE.US)和社交平台小紅書。 與此同時,其最近的財務狀況卻有些不穩定。管理費收入從2020年的3,860萬元穩步降至2022年的1,240萬元,而同期投資收益則從11億元縮減至3.77億元。該公司的利潤情況也類似,從2020年的10.5億元縮減至2022年的5.329億元。但同期其淨資產規模卻保持穩定,甚至有所增長,從2020年的60億元增至2022年的73億元 。 天圖IPO的時機並不理想,恰逢香港市場不理想,融資額創11年新低。該公司在中國內地的主營業務情況也不樂觀。Pitchbook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市場風險投資交易量較 2022年下降了31.4%。 儘管時機不理想,但上市也為天圖投資帶來了一定的聲望,使其成為同類公司中,首家在香港港交所及新三板雙重上市的公司。天圖投資從2015年開始就在新三板掛牌交易了。 儘管在香港上市後表現疲軟,但八月和九月中國工廠產出和零售銷售改善,上月有多家公司在港上市,天圖投資可能希望之後市場情緒會很快改善。 自從中國結束「清零」政策以來,投資者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消費需求的反彈。但在年初出現了短暫反彈之後,隨著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房地產行業陷入了困境,悲觀情緒迅速回歸。上周為期一周的國慶長假,對這低迷情緒起了一定的舒緩作用,今年國人每次旅行的人均支出,較2019年疫情暴發前增加了約10%。在今年的十一長假期間,國內旅遊市場錄得7,534億元的收入,比2022年翻了一番多,較2019年高出1.5%。 對於天圖來說,消費者多花錢就是好消息。作為同類公司中的第一家上市企業,該公司難免會感到有先行者的孤獨,尤其是在行業處於凜冬之際。但如果投資者願意相信天圖是通往中國消費市場巨大潛力的門戶,它也有可能獲得先發優勢。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