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w Tai Fook issues first convertible bonds in 14 years: What does it see for the future?

14年來首發可換股債 周大福看見了什麼?

在資金充裕、股價持續反彈時選擇發行可換股債,或許揭示周大福對下一階段增長的視野 重點: 淨籌資金87.2億港元,將用於黃金首飾的業務發展、門店升級海外擴張等 過去一年,周大福的定價黃金系列收入增長超過一倍 李世達 在全球消費環境回暖與金價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周大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1929.HK)宣布自2011年上市以來首次的股本融資,發行可換股債集資88億港元。在手上資金充裕、股價升勢迅猛的此刻發債,市場對此感到少許意外,或許揭示了周大福對下一階段增長的急迫與視野。 根據公告,周大福發行於2030年到期的88億港元0.375厘可換股債券,初始換股價為17.32港元,較上日收市價13.72港元溢價26%。周大福所得款項淨額將為約87.2億港元,資金擬用於黃金首飾業務的發展及融資、門店升級,以及國內外市場的擴充。 消息公布當日,周大福股價一度跌逾10%,最終收跌5%報12.72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上漲94.08%。 金價高 業績跌 股價漲 受環球金價大幅上漲影響,今年以來港股珠寶股漲幅顯著,除周大福外,六福集團(0590.HK)年內已漲約40.32%;周生生(0116.HK)漲35.6%,老鋪黃金(6181.HK)更大漲230%,漲幅遠超同期國際現金價漲幅45.36%。 然而,高金價亦抑制實物珠寶需求,導致「業績跌、股價漲」的行業現象。 根據數據,中國一季度黃金飾品需求同比下降近27%,多家珠寶企業業績仍在下滑。其中,六福集團截至3月底止的財年盈利下跌40%;同期周生生盈利跌逾20%;至於周大福同期也錄得17.5%的營業額跌幅,盈利則跌約9%。 儘管收入下滑,在營運效率與產品組合優化的支撐下,周大福毛利率卻逆勢上揚,全年提升5.5個百分點至29.5%,為近年罕見的高點,整體經營溢利增長9.8%至147億港元。 近期的銷售數據亦為集團未來增長添上希望。今年4月與5月,港澳市場同店銷售終止連續一年跌勢,回復1.3%增長,內地同店銷售的跌幅也大幅收窄至2.7%。這顯示消費者對高金價的適應程度提高,配合金飾產品定價制度改革與新形象店效應初現,業績似出現止跌回升的跡象。 周大福的財務狀況仍屬穩健。截至2025年3月底,手頭現金超過75億港元,自由現金流達207.5億港元創五年新高。在這樣一個銷售觸底回穩、經營效率改善的節點,周大福選擇發行可換股債集資,顯示其希望在轉型與競爭中加快步伐、主動出擊的策略思維。 新門店表現理想 根據管理層說法,此次集資將用於支持黃金首飾業務發展與融資、門店升級計畫、國內外市場的策略性擴展等,尤以推進品牌轉型與新形象店拓展為重點。過去一年,周大福在內地與香港合共開設五間新形象店,單店銷售表現普遍高於舊店30%,本年度將於中港兩地再拓展約20間,集中提升單店生產力與高價值顧客比重。 管理層也表明將進軍迪拜、泰國、澳洲等市場,此舉有助分散地緣政治與消費周期的風險,快速搶佔高端金市與婚慶珠寶市場需求更強的地區,擴大海外市場影響力。 另一方面,放眼整體市場環境,金價自去年以來持續創高,雖然短線帶來部分購買力遞延,但也推動消費者認知與購買習慣的轉變。 其中表現最亮眼的就是定價黃金產品,上年度營業額同比大增105%,佔內地零售值的比例由7.1%升至19.2%。定價黃金與傳統按克數與金價波動計價的飾品不同,而是以「一口價」銷售、計入設計與工藝價值的金飾,能夠減少價格透明化帶來的議價空間,強化品牌附加價值,利潤率更高。 同時,內地新興品牌如老鋪黃金正快速擴張,在中價位與年輕族群市場取得明顯進展。周大福作為龍頭企業,勢必要加快升級與差異化步伐,否則恐失去先發優勢,這顯然就是此次融資最重要的目標。 目前周大福市盈率約為22倍,高於周生生的7.5倍與六福集團的9.3倍,但遠低於老鋪黃金的84.6倍,相較傳統同業並不便宜,但也未反映全部潛力。考慮到高達87%的派息率與穩健的現金流,對長線投資者而言具備一定吸引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uyuan Jewelry Fashion attracts funds

豫園股份業績續下滑 復星頻引投資挽狂瀾

中國銀行旗下中銀金融同意向復星的珠寶時尚集團注資4億元,成為該公司最新一批投資者 重點: 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將以4億元,購入復星國際旗下上海豫園珠寶時尚集團有限公司3.6%的股權 即使盈利下滑,這家珠寶商繼去年末兩輪大規模融資後,再獲新的投資   梁武仁 為失去光澤的業務吸引新資本絕非易事,然而,復星國際(0656.HK)旗下珠寶子公司正通過集結投資者,支撐當前略顯黯淡的業務,成功實現這一目標。 復星國際上周五披露,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以4億元人民幣(約5,570萬美元)收購上海豫園珠寶時尚集團有限公司的新發股份,持股比例達3.6%。該珠寶商擁有老廟黃金品牌門店,隸屬於復星系分拆上市的上海豫園旅遊商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655.SH),其業務包括上海歷史名勝豫園內的商業運營。 此輪售股承接去年末完成的兩輪融資,去年11月,約36名個人投資者,通過認購豫園股份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的股份,共同向該珠寶商注資7.7億元,獲得合計約8%的間接股權。隨後12月,交通銀行旗下另一家銀行系投資機構——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斥資6億元,獲得該珠寶商5.6%的股權。 總體而言,自去年11月以來,豫園股份已通過近40名投資者為其珠寶業務募資近18億元。該金額相當可觀,相當於豫園股份去年末現金持有量的30%以上。 更令人矚目的是,當前中國消費情緒整體疲軟,尤其對珠寶首飾等非必需輕奢品需求不振,豫園股份自身前景亦不甚明朗。 根據4月末發布的最新財報,公司一季度營收同比驟降近五成至87.8億元,同期淨利潤大跌71%至5,180萬元。2024年全年,豫園股份淨利潤重挫94%,復星將其歸咎於「國內消費市場整體低迷」。 過去一年,黃金等貴金屬價格急漲,也沒有對未上市的珠寶時尚集團構成利好,日益注重成本的中國消費者對珠寶望而卻步。根據復星國際上周五的公告及最新年報,這家珠寶商2024年淨利潤隨銷售額下滑而減少約10%至7.14億元。 這種頹勢與全國珠寶商的普遍境遇相符,總部位於香港的六福集團(0590.HK)本周宣布,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內利潤下滑40%。 儘管政府大力鼓勵消費,但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消費疲軟態勢恐難迅速改觀。當銷售萎靡時,企業往往通過削減成本來改善財務狀況。這似乎正是復星四大核心子公司之一、集團「快樂」板塊旗艦——豫園股份的主要目標。 去年,豫園股份加速剝離非核心資產,出售了日本酒店餐飲運營商Kabushiki Kaisha Shinsetsu,以及上海星光耀廣場等項目。復星表示,今年公司將延續這些舉措,持續聚焦運營精簡化及與關鍵夥伴的資產輕協作。 瘦身計劃 瘦身同樣是復星國際的持續主題,作為億萬富豪郭廣昌商業帝國的主要投資平台,公司剛擺脫近年債務危機的陰霾。這輪危機數年前達到頂峰,疫情期間復星現金流惡化,償付到期債務能力岌岌可危。 為避免違約,復星國際開始緊急拋售2010年代收購熱潮期間購入的資產。今年5月,其將葡萄牙地產項目出售給該國央行。作為全面重組的一部分,復星國際已將剩餘資產整合至豫園股份在內的四大核心子公司。 融資似乎正成為豫園股份近期的另一重點,公司嚴重依賴債務維持運營,總負債佔資產比例遠超60%,制約其借貸能力,意味股權融資更具現實意義。彭博社1月報道稱,該公司正考慮赴港二次上市募資3億美元。 此舉將使豫園股份成為最新尋求「A+H」雙重上市的滬深A股企業,此輪赴港上市潮的高峰,是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上月完成的40億美元港股上市,該公司此前已在深交所掛牌。 當然,基於豫園股份近期慘淡的業績表現,這未能打動其滬股投資者,能否成功發行上市仍存重大懸念。過去一年,豫園股份股價僅微漲3%,跑輸同期上漲約12%的上證綜指。 不過,近期珠寶板塊的股權交易顯示,知名投資者對豫園股份(至少其珠寶業務)抱有相當興趣。最新交易對珠寶時尚集團估值約110億元,相當於其2024年淨利潤的16倍。該估值介於香港珠寶巨頭周大福(1929.HK)23倍和周生生(0116.HK)8倍市盈率之間,顯得相對合理。 如此估值倍數仍表明,投資者對復星系珠寶業務持相對樂觀態度,儘管對其規模更大的旅遊及「快樂」板塊熱情較低。當前真正的挑戰在於,這家珠寶商能否交出符合新投資者預期的業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ipine makes gold watches

金價高企經濟疲弱 西普尼上市難獲高估值

在貴金屬價格大幅攀升後,這家金表製造商面臨高企的生產成本及緩慢的銷售增速 重點: 西普尼遞交港股上市申請,披露去年利潤下滑且營收增速急劇放緩 高企的金價推升這家手錶製造商的原料成本,且可能抑制市場對其產品需求,特別在目前疲弱的中國經濟下   梁武仁 雖然計時是其核心業務,但金表製造商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周提交港股上市申請,似錯失了最佳時機。 全球央行及投資者為對冲經濟不確定性而囤積黃金,推動近期金價飆升,令西普尼等黃金飾品製造商陷入兩難境地。這些企業雖可提價以抵消原料成本上漲,但此舉可能令消費者望而卻步。在疲弱的中國經濟下,消費者正收緊錢袋(尤其對金飾等高價非必需消費品),這種困局尤為明顯。 儘管存在諸多不利因素,這家生產旗艦品牌「HIPINE(西普尼)」的金表製造商仍啓動港股上市進程。考慮到投資者對其業務增長能力的質疑,公司的上市之路注定坎坷。 據招股書顯示,隨著金價迭創新高,西普尼2024年營收同比僅增長2.5%至4.57億元(約合6,400萬美元),增速遠低於2023年的38%。當時,金價較低且中國尚處於疫後復蘇期,「報復性消費」浪潮猶存。 然而,考慮到2024年中國黃金消費總量下滑近10%,公司去年能維持銷售增長已屬不易。特別是佔據全國黃金消費半壁江山的金飾類產品,去年銷量驟降逾四分之一。相形之下,金條金幣的購買量則以相近幅度躍升。 兩類產品的分化,折射出經濟困境中,消費者與投資者對黃金的迥異態度。中國消費情緒本就低迷,對金飾等溢價顯著的奢侈品尤為如此。招股書披露,自稱國內最大金表製造商的西普尼,其核心產品去年底零售單價高達近3萬元。 投資者為對冲經濟不確定性而尋求避險資產,對貴金屬的熱情可能空前高漲。此類需求推動去年黃金期貨合約價格上漲28%,助推金條等產品需求(這些產品的定價基本與含金量一致)。但金價攀升反而進一步抑制了手表、珠寶等消費端產品需求。 金價急升使西普尼陷入原料成本攀升與銷售增長疲弱的雙重困境,公司招股書估算,去年原料價格若上漲20%,將完全蠶食公司稅前利潤,甚至可能導致虧損。 回旋空間 不過,公司仍有控製成本的回旋空間。其僅在售出黃金原料的產品時,才確認對應黃金的採購成本。這意味著如果持有大量早期低價採購的黃金,並在後期售出相關產品,單件銷售利潤率可能更高。西普尼亦可利用該時差效應抑制提價幅度,有助維持顧客購買意欲。 顯而易見,這種成本確認模式助推西普尼去年毛利率提升。實際上,公司原料成本微降,且大幅削減直接人工與製造費用開支。最終,公司全年毛利增長15%,遠超2.5%的營收增速。 為規避金價上漲風險,西普尼還向銀行借入黃金。此類借貸使其得以鎖定當前黃金價格(需支付現金利息),後期金價若上漲時,仍可以低成本獲取原料。公司將借入黃金製成手錶後,可用部分銷售收入,在借期屆滿時購回等量黃金歸還銀行。 這種策略在金價上漲時奏效,西普尼可大幅提價,以覆蓋黃金借貸成本並保留利潤空間。不過,如果金價走高,公司需對黃金借款確認賬面減值。 這是該公司去年淨利潤下滑5.3%至4,930萬元的原因之一。全年黃金借款賬面減值達820萬元,是2023年的三倍有餘。運營開支增加及應收賬款減值損失,也進一步侵蝕利潤。 關鍵在於,西普尼去年的業績恐難獲市場青睞,未來前景亦不容樂觀。中國政府正全力刺激內需,若政策見效或可重振該公司營收增長。但金飾手表等非必需消費品,在政府促進消費的清單中,其優先級別明顯低於家電、汽車等品類。 更重要的是,貿易摩擦等地緣政治因素,持續擾動全球投資者與央行的神經,金價高企態勢至少在可預見期內仍將持續。今年一季度,中國黃金消費量同比下滑近6%。 上市珠寶企業估值可作參考,周大福(1929.HK)市盈率達26倍,周生生(0116.HK)則低至約7倍。若取中間值17倍市盈率,按西普尼2024年淨利潤計算,其市值將超1億美元。 但上述兩家企業規模與行業積澱,遠超成立於2013年的西普尼,兩者的產品定價更貼近黃金原料成本,這些產品較手表更具保值性,特別西普尼的手表又非勞力士等頂級品牌。 有異於其光彩奪目的產品,西普尼近期前景似變得灰暗;因此,若最終獲得較低估值也不足為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顧客在老舖黃金上海門店外排隊搶購黃金首飾

新聞概要:老鋪黃金發盈喜 需求旺盛預期利潤增近三倍

這家高端珠寶商表示,由於抓住了中國對奢侈品金飾日益增長的需求,預測去年利潤增長了約250% 余特莉 高端珠寶商老鋪黃金有限公司(6181.HK)週五表示,預計2024年全年利潤將在14億至15億元(約19.3億美元至20.3億美元)間,較前一年的4.16億元同比增長236%至260%。 老鋪黃金指出,利潤增長主要歸因於品牌和市場影響力的提升,帶動其線上線下門店收入錄得大幅增長。公司表示,持續優化、創新和產品迭代的努力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去年,老鋪黃金新開設7家門店,並擴建了4家現有店鋪,使全國門店數量增至38家,進一步提升營收。 與香港的老牌珠寶商周大福(1929.HK)和周生生(0116.HK)相比,老鋪黃金是中國黃金珠寶市場的後來者,前兩家各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儘管「老鋪」這個名字在中文的意思為「老店」,但該品牌直到2009年,才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門店。 老鋪黃金專注於以中國古代宮廷技藝為核心的「古法金」風格產品,憑借傳統外觀的黃金和鑽石珠寶,在高端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廣受富裕消費者的青睞。公司自稱為「黃金行業中的愛馬仕」,並表示其與卡地亞和蒂芙尼等國際高端品牌競爭,吸引高端珠寶消費者。 與一些主要按重量銷售黃金珠寶的同行不同,老鋪黃金相當一部分產品是以固定價格出售,大部分產品的售價超過1萬元。公司還通過在高端購物中心,經營並限制門店數量來維持其獨家形象。老鋪黃金目前僅有38家零售店,與周大福在中國大陸超過7,000家門店相比相形見絀。 在今年春節期間,一些前往老鋪黃金北京門店的顧客為了購買其熱門商品(如鑲鑽葫蘆珠寶和金剛杵十字架)排隊超過6小時,這些商品被認為在節日期間具有吉祥寓意。 去年6月,在兩次嘗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未果後,老鋪黃金成功在香港市場首次亮相,並自此股價一路飆升。其股票從IPO發行價40.5港元,在首個交易日收盤時漲至70港元,並持續攀升,到2024年底收盤價達到211港元。 在發佈正面盈利預警後的週五交易日,該股進一步上漲17.2%,收報549港元,較其上市價上升近13倍,使公司市值達到921.4億港元(約合118.6億美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ow Sang Sang forecasting a 40% decline in interim profit

金價愈高金鋪愈差 周生生中期少賺四成

金價持續上揚,金飾消費愈發低迷,周生生示警上半年少賺最多近四成 重點: 公司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料按年減33.5%至39.5% 上半年中國黃金首飾消費同比下降約27% 李世達 黃金價格上漲,鼓勵了不少黃金珠寶品牌借勢申上市,但黃金消費的節節衰退,也讓許多品牌業績大受衝擊。周生生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116.HK)近日發布盈警,預期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約為5億至5.5億港元間,較去年同期的8.3億港元減幅介乎33.5%至39.5%。這是珠寶金飾行業承壓的又一例證。 周生生表示,溢利減少主因是金價創下歷史新高及宏觀經濟條件的挑戰,導致消費疲弱,令珠寶及鐘錶零售收入下降;以及期間貴金屬借貸按市值重估取得未變現虧損,而去年同期的重估則取得未變現收益。 盈警公布當日恰逢亞洲股市大跌,具避險屬性的黃金類股股價上升。周生生股價在盈警後連續兩日上漲,升幅約4%。不過今年初以來,股價已跌去26.8%。 周生生於1934年在廣州創立,創始人周芳譜與周大福(1929.HK)創始人周至元,同樣來自廣東順德,但兩人並非親戚關係。周生生創立僅比周大福晚了五年,取名周生生,則源自《易經》中「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寓意。1973年,周生生在港股上市,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珠寶行業公司,上市至今已超過50年。 截至2023年底,周生生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開設了977家分店,雖然數量上遠不及周大福、周六福或周大生等品牌,但周生生旗下分店全為自營,不走加盟這條路。公司營收主要來自黃金飾品與珠寶鐘錶零售,其中黃金飾品銷售佔零售銷售總額的79%,鑲嵌珠寶及鐘錶分別佔9%,其餘則為鉑金、K金飾品。 珠寶金飾行業集體受挫 事實上,盈利減少並非周生生一家。據行業龍頭周大福最新公布的季度報告,今年截至6月30日止的三個月,零售業績較去年同期下滑20%,位於中國大陸的同店銷售額下滑26.4%,香港澳門地區則下滑30.8%。 今年上半年,周大福已在全國關閉180家門店,約平均「一天關一家」。大量關店還有六福集團(0590.HK),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市場門店已減少108家。截至6月底止的第一個財政季度,六福整體零售額下滑18%,同店銷售額大跌34%。 金價上漲是業績受挫的主因之一。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黃金價格持續上漲。截至今年6月底,倫敦現貨金價每盎司2,330.9美元,較年初2,074.9美元上漲12.3%。下半年開始雖一度回落,但哈馬斯領導人7月31日在伊朗被暗殺,令中東局勢更加緊張,金價在8月初創下2,500美元歷史新高,目前持續在2,400美元徘徊。 上半年金飾消費降27% 金價維持高位,令黃金首飾需求受到衝擊。據中國黃金協會在7月底發布的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約523.8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5.6%,其中黃金首飾消費同比下降26.7%,但金條與金幣消費量同比卻增長46%。這顯示民眾對避險保值的需求高於消費的需求。 而在香港與澳門,雖然旅客量已較疫情期間大幅回升,但珠寶鐘錶等高價位零售商品銷售同樣大幅滑落。其中香港6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額按年下跌23.1%;澳門5月份鐘錶珠寶零售銷售額則按年大減34.9%。 據去年年報,中國內地為周生生主要市場,去年營業額約為158.3億港元,佔總營業額的63%;港澳地區則為89億元,約佔36%。其餘營業額來自台灣與其他地區。 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3.7%,但6月增速僅為2%,為2023年2月以來最低。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即使是有意投資黃金,也會選擇金塊、金條,使得金飾品牌利潤近一步下降。 金飾品牌的行業邏輯,其實就是賣黃金賺加工費。對消費者來說,多半分不清周大福、周六福、周生生、周大生的產品有何區別,但卻可能說得出Cartier、Dior或Tiffany設計風格有何不同。前者賣的是黃金,後者賣的其實是品牌。當金價高漲侵蝕利潤空間,前者就會很被動。 今年以來金飾品牌股價普遍下跌,周生生股價下跌超過26%,六福集團下跌27%,周大福更慘,跌去42.7%。市盈率方面,周生生市盈率為4.2倍,低於周大福的10.2倍與六福集團的5倍。而剛剛上市、號稱「古法打造黃金」的老鋪黃金(6181.HK),市盈率高達28.8倍,似乎已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aopu Gold Pivots to Hong Kong After A-Share Market Challenges

闖A股失利轉港股 市憂老鋪黃金雙高

兩次申請深圳A股上市無功而還下,老鋪黃金將目光轉向香港市場,近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文件 重點: 集團去年賺4.16億元,較2022年升3.4倍 毛利率遠高於同業,中證監曾表示質疑 劉智恒 金價近兩年因地緣政治問題而受惠,去年底衝破每盎斯2,000美元大關,踏入2024年更勢如破竹,短短四個多月已升逾一成半,乘著金價持續向好,從事黃金產品設計、生產及銷售的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趁勢再度爭取上市。 公司以古法黃金為賣點,主要是結合現代設計及古典工藝去打造產品,特點是產品具有啞光、磨砂及中國古代宮廷風格,並用上至少兩項中國黃金協會的傳統手工藝標準,技術包括摟胎、捶揲、鏨刻、鑲嵌、琺瑯及花絲等。 老鋪黃金雖然有「老鋪」兩個字,但老鋪其實並不老,說到創立年期,遠遠及不上周大福(1929.HK)的95年及周生生(0116.HK)的90年歷史,在黃金行業中充其量只是一名小孩。2009年徐高明透過其創立的公司”金色寶藏“,推出首家專注於銷售古法黃金珠寶的門店 ,至2014年將老鋪黃金的商標註冊,2016年正式成立,並將金色寶藏的黃金業務、相關資產及負債轉至老鋪黃金。 截至2023年底,集團在內地開設32家自營分店,分布13個城市,大部分為一線城市。集團的店均收入約9,390萬元,按年上升達兩倍。  2021年至2023年,集團的收入分別是12.65億元、12.94億元及31.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8.6%。並錄得淨利潤1.14億元、9,450萬元及4.16億元。 A股上市折㦸沉沙 2020年6月時,老鋪黃金已申請在深圳A股上市,至2021年不獲深交所批准。2022年轉用中信建投為保薦人,完成上市前輔導後,於2023年6月再向監管機構申請,但一個月後就撤回。 A股市場兩次碰壁,老鋪黃金將目光轉而至香港市場,去年11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遲遲未獲批核。這次捲土重來,準備工夫十足,集團四月時在香港廣東道開設大型旗艦店,作為上市前推廣宣傳,增加市場認知。 事實上,近半年黃金市場大好,加上內地近年流行國潮,古法黃金更受到一定歡迎。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銷售收入計算,古法黃金的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30億元急升至2023年的1,57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64.6%,預計到2028年,規模將可達到4,21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21.8%。 毛利率一騎絕塵 在有利的大環境下,老鋪黃金去年交出一份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績表,盈利按年大增逾三倍。不過,市場就對於集團忽然好起來的表現有所懷疑,其中最引人爭議是毛利率。2021年的毛利率為41.2%,其後兩年均為41.9%。而同業如周大福最新業績只是24.9%,周生生及六福(0590.HK)等,也是在27%水平。大家感到奇怪,為何行業龍頭都是在20多的水平,老鋪黃金有何能耐做出如此高的毛利率? 質疑之聲亦非無的放矢,集團首次申A股上市時,中證監其中一大疑問,就是針對老鋪黃金的毛利率,認為與市場同業比較,似乎有不合理地偏高。老鋪黃金解釋,因為以古法打造黃金,工藝水平遠較一般金飾為高,故售價可相應提升,毛利率遂能處於較高水平。 周轉日數大降百五天 另外,對於老鋪黃金的存貨周轉天數,市場也有疑問,2021至2023年間,集團的周轉天數分別為357、383及205天。從最近一年的205天看,相對於六福中期業績公布的190天接近,更較周大福的312天為優,按理沒問題。 然而市場就指,為何集團去年的存貨周轉天數,可大降超過五成,是否為上市作準備,將賬目作出調整。畢竟其它同業的周轉天數較穩定,而老鋪黃金卻突然大幅轉好。老鋪黃金解釋,主要是2021及2022年受到疫情影響,而去年疫後復常,加上銷售增長提升,令銷售天數得以大減。 老鋪黃金去年存貨量總金額大升,達到12.67億,較2022及2021分別高57%及64.5%,我們可以理解之前是受疫情影響,去年業務改善,集團要準備更多存貨量。但問題是業務大幅增長的時候,經營現金流反倒錄得負數,去年現金淨流出2,920萬元,相反2021及2022年分別有淨現金流入1.02億及1.48億元。集團解釋,其中一大原因是存貨及貿易應收款增加所致。 老鋪黃金去年業務增長及數據均表現亮麗,具有一定投資價值,但也有一些審慎的投資者提出問題,為何你做到,行業龍頭反做不到?正如英文有一句話:Too good to be true。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ow Tai Fook's first quarter sales rise 12%

金價屢創新高 周大福股價能否扭轉劣勢?

上周伊朗的無人機襲擊以色列後金價飆升至歷史新高,這家中國領先的珠寶銷售商能否從中受益 重點: 周大福今年前三個月的銷售額增長12.4%,高於公司截至2023年9月的中期的6%收入增長  作為中國最大的上市珠寶商,周大福可能會從近期金價升至歷史新高中受益 譚英 在痴迷於黃金的中國,周大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1929.HK)位於香港中環的展銷廳,是一個如夢境般的地方,展示了這種貴金屬的許多不同面貌,從沈甸甸的黃金飾品,到小巧的迪士尼主題兒童耳環。 公司1929年在廣州成立,並於1956年推出了999.99%的純度標準,這一標準隨後被香港政府採用,從而改變了整個行業。現在,隨著金價上漲,屢創歷史新高,該公司希望能乘上這股東風。從上周發布的最新經營數據來看,公司今年前三個月的增長相對強勁,似乎已經從這一波漲勢中獲益了。 公司表示,在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里,中國內地零售值增長了12.4%,內地市場佔比88.6%。另外兩個主要市場香港和澳門的銷售額也增長了12.8%。 根據國家統計局本週公佈的數據,今年前三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4.7%,達到120,327億元,增長速度遠不及周大福的增速。 然而,消息也不全是樂觀。在這三個月里,周大福在中國內地同店銷售同比下跌2.7%,同店銷量同比下降6.9%。在香港和澳門,同店銷售和銷量都增長了4.5%。 這次公布的最新數據相對有限,不包括實際銷售數據或其他財務指標。但這些數據確實反映了公司的銷售趨勢,可以作為衡量中國黃金和珠寶市場整體情況的標準。 黃金價格在過去四年里上漲了48%,而同期利率也在上升。這讓一些分析機構認為,加息可能會推高金價,就像上世紀70年代一樣。當時,由於美聯儲試圖抑制通脹,美國短期利率上升,黃金價格也隨之大漲,與現在的情況類似。 金價上漲可能會讓周大福這樣的黃金銷售商受益,當它公佈截至2024年3月整個財年的詳細業績時,投資者會尋找更多這方面的信號,這份財報很有可能在6月份公佈。 周大福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路,已成為中國珠寶市場的一種 "金標",其中黃金珠寶是其主打產品之一。創始人周至元的女婿鄭裕彤將公司發展成為一家現代零售商。鄭裕彤91歲去世後,他的兒子鄭家純接過了公司的領導權。 對衝經濟的不確定性 過去兩年,由於人們認為黃金可以對衝經濟的不確定性,加上全球利率如果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開始下降,其他投資的回報可能會降低,所以金價不斷上漲。 在周大福的最新季報中,更值得關注的數字包括中國內地鑲嵌珠寶、鉑金及K金首飾同店銷售下降19.5%,而在香港和澳門該類別降幅更大,達到27.2%。這可能反映了在疫情後經濟增長放緩的時代,人們對珠寶首飾的需求有所下降。 但內地黃金首飾及產品類別的同店銷售表現較好,增加3.4%。在港澳,銷售情況更佳,漲幅達16.6%。在這三個月里,該公司關閉了88家門店,但在截至2024年3月的整個財年中,仍增加了153家門店,門店總數達到7,548家。 截至去年9月的前六個月,公司錄得營收同比增幅為6%,總銷售額為495億港元,而最近一個季度,兩位數的銷售額增幅明顯高於這一數字。在截至2023年3月的上一財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實際上下降了4.3%,至947億港元,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令全國零售商陷入困境。 公司截至9月的六個月,利潤增長了27%達到45.5億港元,毛利率上升1.3個百分點,至24.9%。 市場並未從周大福的最新數據中發現太多亮點。自消息公佈以來,該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在一周內下跌10%,自今年年初以來已經下跌了13%。1,000億港元的市值使其成為全球第12大奢侈品公司,排在它前面的是Prada(1913.HK;PRPO.F),後面是Pandora(PNDORA.CO)。 公司的市盈率為16倍,低於Pandora的20倍和Prada的26倍。但它遠遠領先於規模較小的中國同行周生生(0116.HK)的5倍,後者也是源自廣州,成立於1934年,並在1973年成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黃金珠寶公司。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