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O Expr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being tested

追求利潤丟失市場份額 中通發展策略受考驗

中通去年市佔率跌破20%,業務量增速落後於行業平均,反映其著重利潤的策略面臨挑戰 重點: 公司去年業務量年增12.6%至340億件,增速低於行業平均 市佔率從2023年的22.9%下降至19.42%,為2020年來首次低於20%    李世達 儘管居民消費能力下滑,卻未對中國電商業務發展帶來阻礙,快遞「小件化」的趨勢仍然在推動快遞業務持續增長。對近年稱霸快遞業務量王座的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2057.HK; ZTO.US)來說,去年依舊是個不錯的一年。 根據公司發布的第四季度及年度業績報吿,去年全年,中通快遞收入年增15.3%達到442.8億元(61.2億美元),股東應佔溢利為88.2億元,微增0.8%。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1,745億件,按年增長21%,增速高於2023年的19.4%,行業總收入1.4萬億元,年增13%則低於2023年的14.5%。 整體來看,中通快遞的收入增速略高於行業增速,但業務量方面增速卻在放緩。去年全年公司業務量達到340億件,同比增長12.6%,雖然連續九年業務量規模排名第一,但增速卻低於行業平均的21%,令中通快遞的市佔率從2023年的22.9%下降至19.42%,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低於20%。 去年業務量榜單排名基本上與2023年一致,圓通速遞(600233.SH)繼續保持第二名,全年業務量約266億票,韻達(002120.SZ)、申通(002468.SZ)、極兔(1519.HK)、順豐(6936.HK; 002352.SZ)分別為238億票、227億、198億票和133億票。 雖然中通維持業務量之王的名號,但12.6%的增速卻遠遠不及後面的追趕者,其中申通去年業務量年增29.83%、極兔29.1%、韻達26.14%,而排名第二的圓通亦有25.33%的增速。 在這個同質化程度高的市場,市場份額是生存的關鍵,面對後來者的追趕,中通免不了坐立難安。 快遞小件化 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一代電商」快速成長下,低價訂單大量增加,也使快遞逐漸「小件化」。據統計,去年行業平均價格由2023年的9.1元降至8元,包裹越小,快遞費用越低,快遞業者的利潤也受到侵蝕。 這種趨勢讓以低價為賣點的圓通、申通、韻達和極兔的業務量實現高速增長,但像順豐及去年積極開發高單價散件市場的中通,增速則遜於對手。 去年中通將提升利潤作為工作重點,嘗試從價格戰中抽離。當其他通達系快遞公司都在忙著降價時,中通單票價格卻增長了2.7%,單位運輸成本減少8.9%,帶動公司毛利增長17.6%至137.17億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30.4%成長至31%。 雖然盈利能力增強,但丟了失市場份額,是否合算? 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賴梅松就業務量進行了表態,稱「2025年中通快遞的首要任務是超過行業平均業務量水平。」中通預計,2025年業務量預計在408億件至422億件之間,同比增長20%至24%。顯然公司仍然重視業務量的增速。 押注散件市場 事實上,中通也正在為快遞市場的變化做準備。去年以來,公司逐漸將重心轉移到單價更高的散件市場,去年第四季度散件日均件量突破700萬單,較2023年同比增長近50%,遠超電商件整體增速,散件中逆向件單量同比實現了翻倍的增長。 散件指的是來自個人、非電商商家、電商退件等快遞件,其中電商退件(指消費者退貨產生的逆向物流)又被稱為逆向件,近年隨著電商退貨率增加而逐漸成長。 賴梅松在電話會議中透露,日均700萬件散件中,有300萬是個人件,400萬件是電商平台逆向件。他稱,提升散件業務規模是優化收入結構的關鍵舉措之一,線上消費的性價比優勢持續激發著消費動能。 快遞櫃運營商蜂巢控股在去年遞交港交所的上市文件中稱,2023年到2028年,中國快遞行業中的電商逆向件預計年複合增長率是20.7%。從規模看, 2019年全年約36億件,2023年是82億件,到2028年將增長到209億件。 以2023年的82億件推算,相當於每日退貨約2,000萬件。如果以209億推算,就是每天要退貨5,726萬件。如果這個趨勢持續,逆向件業務將成為推動中通成長的一大動力來源。 從市盈率來看,中通約為13.6倍,高於圓通的11倍,但低於申通的25倍、順豐的18.5倍,及極兔的115倍,處於行業中下游水平,仍有成長空間。值得觀察的是,內地消費復蘇的趨勢會否持續?押注散件市場的策略能否成功?而中通又將如何在業務量與利潤率之間取捨,將決定未來的發展。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恒指季檢科技類股搶眼 消費與醫藥成輸家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於上周五公布了最新季度檢討結果,恒生指數成分股未有變動,維持83隻,而恒生綜合指數(HSCI)的成份股數量由517隻減少至505隻,剔除了41家企業,為近期變動較大的一次調整。其中,多隻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被納入,反映出當前的市場焦點。 根據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公告,恒生綜合指數加入地平線機器人(9660.HK)、英諾賽科(2577.HK)、佑駕創新(2431.HK)、越疆科技(2432.HK)等多家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相關的企業。另外,多隻傳統消費類股與醫藥類股被剔除,包括奈雪的茶(2150.HK)、百果園(2411.HK)、海倫司(9869.HK)、科濟藥業(2171.HK)、泰格醫藥(3347.HK)等。不過小菜園(0999.HK)、毛戈平(1318.HK)等近期上市的消費類股則獲納入。 恒生科技指數(HSTECH)方面,則加入了騰訊音樂(1698.HK)與地平線機器人,剔除眾安在線(6060.HK)與東方甄選(1797.HK)。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SCE)納入中通快遞(2057.HK)與百濟神州(6160.HK),中生製藥(1177.HK)與李寧(2331.HK)被剔除。所有變動將於3月10日星期一生效。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中通快遞業務量增速放緩

業務量增速放緩 中通欲重奪市場份額

中通快遞今年前三季度業務量增速放緩,管理層下調年度業務量預期 重點: 三季度快遞業務量增長15.9%,低於去年同期的18% 管理層下調年度業務量增長預期    李世達 儘管中國消費持續降級,但快遞市場競爭仍有增無減,即使是去年業務量排名第一的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2057.HK; ZTO.US),也感受到壓力。 在宏觀政策及各項擴內需、舊換新補助推動下,中國電商平台持續蓬勃發展,線上購物人數不斷增長。根據中國郵政局公布,11月17日下午,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達到1,500億件。在2014年,中國快遞年業務量才首次突破100億件,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不過,快遞業務量持續成長,競爭日趨激烈,「內捲」嚴峻,龍頭寶座誰都坐不安穩。 去年搶下全年業務量冠軍的中通快遞,近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業績,錄得收入106.8億元,按年升17.6%。調整後淨利潤23.8億元,按年升2%;毛利率則由去年同期的29.8%增加至31.2%。 下調包裹量增長預期 儘管收入維持不錯的增長,但業務量增速卻不如預期。期內包裹量為87.2億件,較2023年同期的75.2億件增長15.9%,增速低於去年同期的18%。與同業相比,同期申通快遞(002468.SZ)包裹量達58.8億件,同比增長28%;圓通速遞(600233.SH)為67.1億件,同比增長28.2%;順豐控股(6936.HK; 002352.SZ)則為32.29億件,同比增長14.4%。 包裹量下降,讓投行紛紛下調目標價。里昂證券指出,中通包裹量增速低於同期行業平均的20%增速,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將目標價由223.43港元降至188.28港元,但維持「跑贏大市」評級。大和則將目標價由210港元下調至195港元,重申「買入」評級。 中通在財報中直言,基於對未來幾個月的預判,下調年度業務量的目標為337億件至339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1.6%至12.3%,原本增速預期為15%至18%。顯示今年業務量增速已不如預期。 業務量過去一直是中通的優勢,但在快遞市場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公司的增速卻在放緩,除了市場競爭的因素外,公司似乎也未刻意追求業務量增長,而是著重基礎網絡的建設,特別是散件和農特生鮮業務的發展,加強系統項目客戶和同城生活服務的布局。 中通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表示,隨著公司系統性地加深與各大電商平台在逆向物流、偏遠地區配送及增值服務等方面的合作,中通的散件實現超過40%的同比增長。 他稱,在經濟形勢切實扭轉前,消費降級的情況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業務量領先是公司業務的基石。公司正積極地啟動計劃,重奪市場份額、擴大在業務量方面的領先優勢。 高毛利率曾遭狙擊 而公司的另一大優勢,便是高出行業數倍的毛利率。根據三季度報告,期內錄得毛利33.3億元,同比增長23.2%;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 29.8%增長至 31.2%。 數據上看,中通的毛利率是「完勝」其他競爭對手。同期順豐毛利率為14.1%,不到中通的一半;圓通僅為9.6%;韻達(002120.SZ)為8.5%;申通更低,只有5.4%。 中通的高毛利率一枝獨秀,2023年曾遭沽空公司Grizzly Research狙擊,懷疑公司的毛利率遠超平均水平,可能只是財務造假的結果。中通則在進行調查後回應,稱所有指控均無事實根據。 沽空事件目前似已平息,但對於中通的高毛利率,市場仍保持一定的懷疑,主要是因為中通的財報被認為扣除了部分不賺錢的業務,讓外界看待他們的數據時,會加上一層「濾鏡」。 儘管如此,中通在控制成本上確實有一套。第三季度,得益於持續的降本增效,公司的單票分揀加運輸成本下降8.4%。管理費用佔收入的比重穩定在5%左右。同時,公司的核心單票收入提升了1.8%。總體而言,營業成本增速15.2%,仍保持低於同期收入增速(17.6%)。 目前中通市盈率為13.5倍,低於申通的19.4倍及順豐的20.6倍,也低於京東物流(2618.HK)的23倍,但略高於圓通的12.6倍。似乎並不被投資人看好。 在快遞行業裡,中通是一家非常會賺錢的公司。儘管去年收入規模只有順豐的約七分之一,盈利卻高於順豐。一個是收入之王,另一個是盈利之王,分個高下似乎就是兩家公司的宿命。本月中旬順豐公開招股,將於11月27日正式在港股上市。在投資人眼中,快遞業的龍頭仍然是順豐,市場勢必會有憧憬,無疑會對中通股價帶來挑戰。…
Logistics provider ZTO Express reported Tuesday its net profit rose 3.3% year-over-year to 2.6 billion yuan in the second quarter.

快訊:中通快遞包裹量升 市場份額降至兩成

最新:物流公司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周二宣布,今年第二季淨利潤按年上升3.3%至26.14億元,非國際準則計算的調整後淨利潤,則增長10.9%至28.06億元。 利好:該公司第二季包裹量上升10.1%至84.52億件,預期包裹量將於347.3億至356.4億之間,增長15%至18%。 值得關注: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該公司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2個百分點至 19.6%。 深度:中國快遞物流市場競爭激烈,當中以中通的盈利能力最強,去年毛利率高達30.4%,拋離行業主要對手順豐控股(002352.SZ),圓通速遞(600233.SH)及申通快遞(002468.SZ)。雖然該公司曾被美國沽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指控財務造假,但經過調查後去年發布結果,並表示所有指控均無事實根據。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更進一步升至32%,比去年同期增加0.9個百分點。 市場反應:中通快遞的港股周三上升,中午收市漲2.6%至162.8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區間。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T ditches low-price strategy to focus on customized deliveries

極兔轉策略 「進村進廠」替代價格戰

為扭轉增收不增利的問題,極兔不打價格戰,轉策略求扭虧為盈 重點: 集團上半年中國市場日均包裹量達4,850萬件,按年增長36.3% 2023年推出「兔優達」客製化產品,服務不同產業客戶 李世達 憑藉低價策略在短時間內殺入中國快遞市場並闖出一片天的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正在改變其低價策略,轉向「進村進廠」、瞄準「產業帶」的服務模式,推出客製化快遞服務,希望扭轉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根據極兔最新公布的二季度經營數據,公司上半年全球累計包裹量達110.2億件,同比增長38.3%;日均包裹量6,050萬件,同比增長37.5%;上半年中國市場包裹量88.4億件,日均包裹量4,850萬件,同比增長36.3%。 其中第二季度包裹量合計59.8億件,按年增長30.7%;日均包裹量6,580萬件,同比增長30.7%;中國市場日均包裹量達5,380萬件。公司表示,與一季度相比,極兔在國內市場二季度包裹量增勢放緩。但綜合上市快遞企業數據來看,極兔的業務量仍低於申通(002468.SZ),但增速已領先通達系各家。 然而,業務規模雖持續成長,且在5月底被正式納入港股通交易名單,公司股價依舊在低位徘徊,今年以來已跌去55%。 股價低迷的原因,一部分因為公司持續增收不增利。2023年,公司收入由2022年的72.7億美元(526.7億元)上升至88.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1.8%,但仍錄得期內虧損11.6億美元(84億元)。 極兔過去採取「以價換量」的競爭模式,以「送一單虧一單」的代價搶佔市場,一度引發中國快遞業一場價格戰,直到有關部門出台法規才告一段落。此外,今年3月1日,《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實施,快遞企業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將面臨30,000元以下的罰款。新規之下,以低成本代收模式為主的極兔受到直接衝擊。 事實上,極兔自己也深知問題所在,自2023年開始漸漸轉變經營策略,持續降低單票成本,實現毛利轉正。 2023年,極兔中國市場單票收入提升至0.34美元,單票成本則較2022年下降了0.06美元至0.34美元。同期,極兔在中國市場的包裹量上升27.6%,同時實現5,882萬美元毛利,而2022年中國市場為毛損6.6億美元。 兔優達「進村進廠」 為了滿足不同電商客戶的需求,極兔在2023年推出了價格更高的「兔優達」產品,在全流程營運網絡上進行一些差異化操作,提供專屬面單(快遞單據)、綠色通道、優轉優派、按需派送等客製化服務。 以極兔貴州為例,便針對貴州酒品產業在酒品轉運過程中的各環節,進行差異化操作,比如實現酒水產品專屬面單優先交件、綠色通道優先中轉、優轉優派時效保障、獨立仲裁優質售後,提升客戶全流程寄遞體驗等。 今年上半年,極兔貴州全省酒水快遞業務發貨量達400萬件以上,同比增長40%,客戶數量同比增長39%。 除了貴州酒業,極兔也開始「進村進廠」,在2023年底實現全國200個區縣的特產專線覆蓋,包括貴州脆李、延安蘋果、贛南臍橙、福建平和蜜柚等。     極兔不再靠以量取勝策略,開始以「客制化解決方案」參與到不同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對不同產業的客戶來說,客制化方案能夠將產品保質保鮮送到消費者手上,值得付出多一點費用。 新市場包裹量大增 目前中國市場營收佔極兔整體營收近六成,在包裹量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下,極兔已站在有利位置。與此同時,極兔連續四年在東南亞市場維持市佔率第一,並積極發展沙特、阿聯酋、埃及、墨西哥與巴西等新市場。 中東與拉丁美洲電商業務發展潛力巨大,同樣都需要物美價廉的中國貨。今年上半年,極兔在新市場(中東、拉美)網點量增加800個,日均包裹量同比大增63%至74.9萬件。今年5月,極兔完成一筆數千萬美元的增資,將進一步用於優化提升包括阿聯酋和沙特在內的中東及北非市場,繼續擴大國際版圖。 市盈率方面,儘管去年錄得虧損,其預測市盈率仍高達84倍,高於順豐(002352.SZ)的18倍與中通(2057.HK)的12倍,反映市場對極兔未來盈利能力的信心。 極兔的目標並不是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快遞業者,而是成為全球性的快遞供應商。在海外市場方面,極兔已搶佔先機,中國市場的表現也在快速成長,加上與中國電商公司的良好關係,公司未來的增長值得期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ogistics provider ZTO Express announced Thursday its net profit fell 13% year-over-year to 1.45 billion yuan ($201 mill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4.

快訊:中通毛利率維持高水平

最新:物流公司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周四公布,今年首季度淨利潤按年減少13%至14.5億元,非國際準則計算的經調整盈利,則增加15.8%至22.2億元。 利好:該公司第一季的包裹量增長13.9%至71.7億件,預計全年包裹量為347.3億至356.4億件,按年增長15%至18%。 值得關注:該公司期內核心快遞服務收入按年增長11%,主要受惠於包裹量增長13.9%,但部分被單票價格下降2.5%所抵銷。 深度:中國快遞物流市場競爭激烈,當中以中通的盈利能力最強,去年毛利率高達30.4%,拋離於行業主要對手順豐控股(002352.SZ),圓通速遞(600233.SH)及申通快遞(002468.SZ)去年上半年的12.1%至15.98%。雖然該公司曾被美國沽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指控財務造假,但公司經過調查後,去年4月發布結果,並表示所有指控均無事實根據。今年首季,其毛利率高達30.1%,比去年同期上升兩個百分點,繼續傲視同儕。 市場反應:中通快遞的港股周四上漲,中午收市升7.2%至186.1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engfeng stock settles after wild first year

獨角獸打回原型,盛豐物流股價暴起暴跌

自一年多前上市以來,這家專注細分市場的物流公司股價大幅波動,但現在可能終穩定在一個現實的水平 重點: 去年3月上市後,盛豐物流的股價在短短幾個月就上漲了一倍多,之後又經歷了暴跌和暴漲,最終跌至發行價下方 與股票表現不同的是,這家細分市場物流公司的收入正在穩步增長,同時盈利能力也在改善 梁武仁 盛豐物流集團有限公司(SFWL.US)的一大優點是利潤穩定增長,如今這是很多中國公司無法做到。但這一點,或是該公司其他基本面,對其股價的表現可能並沒有真正的影響,自該公司上市以來,其股票在一年里已經走出了自己的軌跡,可能會吸引希望短線獲大幅回報的“迷因股”投資者贏的關注。 現距該公司2023年3月在美國上市僅過去了一年多,但期間它的股價已經經歷了不少高點和低點。盛豐物流的股價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從每股4美元的IPO價格上漲了一倍多。之後,該股經歷了同樣壯觀的暴跌,隨後又迎來了更強勁的牛市,到12月初突破了15美元大關,促使公司市值超過10 億美元,短暫地躋身“獨角獸”之列。 似乎這還不夠戲劇性,到去年底,公司股價再次暴跌,較發行價下跌了四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該股蒸發了80%以上。這些劇烈波動引人關注的地方在於,它們發生時幾乎完全沒有和該公司有關的新聞,不管是正面新聞還是負面新聞。 在沒有相關新聞的情況下出現的這種瘋狂走勢,讓人回想起2021年時的大量迷因股交易,當時,迷因股風靡一時,表現落後的遊戲商店運營商GameStop(GME.US)股價大幅上漲就是一個縮影。一年後,一批在美國上市的小體量中概股上演了這一現象的2.0版,它們的股價也出現了類似的劇烈波動。 自IPO以來,盛豐物流唯一一份與最新財報無關的新聞稿是去年6月發佈,稱斥資150萬美元購買電動重型卡車。儘管此消息可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盛豐物流順應政府推動綠色發展的方向,但它很難引發公司股價朝任何一方大幅波動。事實上,消息發佈後,該股連續下跌數日,表明盛豐物流的股價走勢並非基於公司的基本面。 儘管公司的股價今年開局不佳,前幾個月的漲幅已全部被抹去,但上月底發佈的最新年報顯示,公司的業務和盈利能力都有相當不錯的改善。 得益於新客戶訂單以及面向老客戶的銷售額增長,盛豐物流去年的淨收入較2022年增長約9%,達到4.04億美元。它還通過運輸服務外包、縮減冗余部門和配合一項“人力資源優化”計劃(可能是裁員的代號),從而提高了毛利率。因此,其毛利潤增長了12%,快於收入增長。 更好的是,它將營業費用的增長控制在了3%以下。部分原因是人力資源優化措施促使營銷費用減少。 但盛豐物流的管理成本(佔營業費用的大部分)增幅也不到 7%。如此嚴格的成本控制,幫助推動其淨利潤增長33%。去年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速度均快於2022年。 聚焦細分市場 雖然盛豐物流去年才上市,但它的歷史可不短。公司成立於2001年,專注於為企業而非消費者服務。它有三條業務線,B2B貨運、倉儲管理,以及包括提貨送貨、報關在內的增值服務。但它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運輸服務,客戶包括小米、施耐德電氣、順豐速運、光明乳業和寧德時代等大公司。 毫不奇怪,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擁有先進電子商務市場和數千家工廠(這為其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綽號)的國家,物流和其他供應鏈相關服務的需求量很大。盛豐物流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數據顯示,中國獨立的B2B合同物流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8.32億元增至今年的12.3億元。 因此,投資者有充分理由對盛豐物流的前景抱有信心。但顯然,這並不能完全解釋其股價的不穩定走勢。盛豐物流的股價在發佈上市後首份年報後略有上漲,但隨後忽上忽下,不過波動幅度遠小於去年。 導致這種劇烈波動的一大因素,是其公開流通股份相對較少,也就是可交易股票總量的比例相對較小。盛豐物流去年股價急劇飆升,引起了線上投資社區的重視。大約四個月前,有Reddit帖子介紹了一些股票的交易策略,推薦在盛豐物流的股票大漲後做空。Reddit也是2021年許多迷因股上漲的發源地。 在經歷了所有的震蕩之後,盛豐物流的股票穩定在了14倍的市盈率上,不過它的市銷率相當低迷,僅0.38倍。在全球同行中,其市盈率大致與Hub Group(HUBG.US)的15.5倍和Air Transport Services Group(ATSG.US)的15倍持平,但遠低於Radiant Logistics(RLGT.US)的23倍。它的市盈率也與中通快遞(ZTO.US;2057.HK)的13倍大致相當,在中國六大物流公司中,中通普遍被視為效率最高的之一。 因此,盛豐物流目前的股價也許終於反映了它的真實價值。但如果它上市後的短暫歷史是一個指標的話,那麼當迷因股社區重新重視起這只股票時,這種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