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so many new stock choices, Quantgroup might be best left to risk investors

新股選擇太多了 「量化派」還是留給風險投資者吧!

「羊小咩」的母公司量化派,六次嘗試申請上市均鎩羽而回,近日再接再勵,在港遞交上市申請 重點: 今年首五個月錄得盈利1.26億元 淨負債高達7.72億元   劉智恒 還是那句,在香港資本市場吹起的新股熱潮下,似乎甚麼公司招股也迎來瘋狂認購,至於公司是否具投資價值,管得那麼多,先炒為尚。 中國消費領域的線上市場營運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乘香港市場熾烈下再遞交上市申請,希望可以坐上這部上市列車,登上資本市場的大舞台,在債務沉重中融資以支持公司前行。 量化派的兩大核心業務分別是一站式消費平台「羊小咩」,及經營汽車零售O2O平台的「消費地圖」。平台的商業模式是為商品及終端消費者提供撮合服務,功能包括商品展示、線上支付、訂單處理及物流配送。 曾經六度計劃進軍資本市場的量化派,2014年由今年獲選 「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 TOP 50」的周灏成立,當時主打的「信用錢包」平台,實際是P2P借貸(個人對個人的線上借貸模式),將金融機構、借貸企業及個人用戶對接,量化派從中收取手續和服務費。 原本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2017年政府大力監管網絡借貸,2020年量化派只好由助貸平台,搖身一變為數字化解決方式提供商「羊小咩」。2022年又推出「消費地圖」,通過發放政府消費券和商家補貼,連接本地商戶與消費者,近年則轉而經營汽車零售。 這下華麗轉身並不容易,公司的業績一度變得波動,2022年至2024年間,收入分別為4.75億元、5.3億元及9.9億元。但在2022年錄得虧損28.1萬,之後兩年分別有盈利364.3萬元及1.47億元。截至今年首五個月,收入4.14億元,同比上升38.1%,盈利則大增261%至1.26億元。 營銷推廣費用龐大 量化派的轉型,從表面的數據看似乎尚算成功,但再看具體的財務,卻讓投資者有所保留。 公司的收入無疑是愈做愈大,但銷售及營銷費用從來也不少,甚至持續上漲。2022年才是4,792萬元,2023年已上升至1.09億元,增加127%,去年更暴增330%至4.7億元,遠較去年收入的87%增幅要高。很明顯,收入的增長,要靠龐大的推廣及營銷費用去推動。 再者,來自「消費地圖」的收入持續下滑,由2022年的2億跌至去年的3,281萬元。今年首五個月更只有791.7萬元,同比下跌43%,公司解釋是因業務轉型至4S汽零售所致。至於來自廣告的收入,由2022年的717萬元跌至去年的304.8萬元;今年首五個月收入,更從去年同期的224萬元跌至只有12.3萬元。 回報率低債務沉重 公司多項財務數據也不理想,股東權益回報率(ROE)十分低,2022年只有0.1%,2023及2024年更分別錄得負0.3%及負14.7%,今年首五個月更擴大至負36.1%。 債務情況更不樂觀,過去三年的流動負債高得有點嚇人,2022年近15億元,今年五月底止更升至近20億元。公司已陷入負資產狀況,2022及2023年均超過10億元,到今年首五月底雖有所下降,但仍高達7.7億元,情況讓人擔憂。 另外,應收賬款淨額由2022年的2.58億元增至去年的6.38億元,今年5月底止更增至7.43億元。公司表示,至今年7月底止,已結清應收賬款1.23億元。縱是如此,公司應收賬款仍然高達6億元。 關連交易惹人爭議 不過,最大重點是這些應收賬高企問題,原來部分來自一家小額貸款公司鷹潭廣達,而這家公司實際由量化派的大股東周灝所控制,直至今年4月才將其所持份額出售。然而,臨近上市才將其出售,免不了受市場垢病,特別期間量化派更延長鷹潭廣達的信貸期。  財務數據不大理想,未來業務發展也不容易,其消費平台模式,市場上有美團、京東及抖音等競爭,這些行業巨頭不單擁有絕對的知名度、規模又龐大,用戶粘性極強,特別是量化派的平台缺乏內容驅動及社交裂變的能力,想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實在是知易行難,反倒是一不留神,其佔率有機被幾家龍頭瓜分。 因此,量化派這次崔護重來縱能成功,投資者還是先觀望,即使以短炒為目標也需多加注意,畢竟今天新股到港上市絡繹不絕,股民要選擇實在多的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概要:信也科技海外拓展初嘗成果

這家在線貸款公司的國際業務增長速度遠遠快於其國內市場,去年佔其收入近五分之一 余特莉 總部位於上海的金融科技公司信也科技集團(FINV.US)週一宣佈,其國際業務的增長速度,遠超其早期在內地的貸款促成業務,為應對中國經濟放緩,提供了一個關鍵的新增長引擎。 信也科技的最新財務報告顯示,去年其國際交易量增長84.7%,達到78.5億元人民幣(10.9億美元),而其全球業務的未償還貸款餘額同比增長57.5%,達到12.6億元。公司去年全年營收增長12.7%至125.5億元,而全年淨利潤增長放緩4.5%,達23.8億元。 信也科技的國際業務目前佔公司收入的 17%,較 2022 年的 10.3%大幅上升。隨著中國經濟經歷了多年的強勁增長後漸漸陷入困境,違約率有所上升,公司正努力實現中國本土以外的多元化發展。 由於北京方面擔心民營企業在管理風險方面可能經驗不足,中國較大多數全球市場面臨更大的監管打擊危機。在2010 年代末,當政策收緊後,信也科技和許多同行將其業務模式改變,從直接貸款轉變為借款人和銀行之間的中介。 首席執行官李鐵錚表示:「在我們追求國內持續增長,以及海外快速增長的策略推動下,我們國際業務在2023年的增長異常出色。」 儘管全年業績看來很強勁,但公司第四季度的業績卻並沒有如期向好。去年最後一個季度,其收入同比僅增長5.7%至32.2億元,而交易額增長7.8%至524億元。該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4.9%至5.29億元。 公司的美國存托股票 (ADS) 週二在紐約交易下跌 2.8%,收報4.85 美元,延續了過去四個交易日下跌近 10% 的跌勢。 業績公佈後,花旗集團將信也科技的目標價下調至 5.30 美元,同時維持公司的「中性」評級。 信也科技對2024年的預測持謹慎態度,預計年內貸款額將增長5%至10%,達到1,957億元至2,050億元。與此同時,公司宣佈年終現金股息支付增加 10.2%,至每股 ADS 0.237 美元。 2018 年,中國開始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