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收購喜馬拉雅 補足長音頻短板
在短視頻佔據閱聽人大量時間的現在,騰訊音樂併購喜馬拉雅被視為關於聲音主權的戰略搶灘 重點: 2024年,喜馬拉雅平台用戶突破6億 喜馬拉雅已接入特斯拉、蔚來等80多家車企語音場景 李世達 內容為王的時代,聲音仍是不容忽視的戰場。中國串流音樂巨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近日宣布,擬收購中國最大在線音頻平台之一的喜馬拉雅控股(Ximalaya Inc.),後者將成為騰訊音樂的全資附屬公司,補足其在長音頻部分的短板。 根據公告,騰訊音樂將支付12.6億美元現金,並向喜馬拉雅相關股東發行不超過其總股本5.1986%的A類普通股作為交易對價。若喜馬拉雅未來業績表現符合特定條件,創始股東還可額外獲得0.37%的股權激勵。 喜馬拉雅一方則表示,交易落實後將重組和交易有關的若干業務,但承諾保持現有品牌不變、現有產品獨立運營不變、核心管理團隊不變、戰略發展方向不變。 創始人余建軍、聯席CEO陳小雨在內部信件中稱:「與其單打獨鬥,不如共享資源、共同研發,把精力用在真正提升用戶體驗和創作者收益上」。「攜手,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於2013年正式上線的喜馬拉雅是中國最早期的在線音頻平台之一,曾四度挑戰上市,最早於2021年5月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估值一度達到50億美元,但隨後因受到滴滴事件衝擊而撤回;其後喜馬拉雅轉戰港股,分別於2021年9月、2022年3月及2024年4月遞表港交所,皆未能如願。 根據最近一份申請文件,2023年,以在線音頻收入為口徑,喜馬拉雅佔在線音頻行業市場份額為25%。2024年,平台用戶總數突破6億,移動端月活達3.18億,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音頻平台。 2018年至2022年,喜馬拉雅五年累計虧損達31.66億元(4.4億美元)。至2023年扭虧,實現淨利潤37.36億元,但盈利主要依賴大規模裁員與市場推廣費用壓縮。2021至2023年,公司合計裁員1,705人,佔比高達39.26%。 此舉帶來的後果,則是營收增速的放緩。從2021年的43.7%下滑至2023年的1.7%,訂閱收入增速也從15.9%跌至8.4%,移動端月活用戶增速從2021年的24.4%暴跌至2023年的3.9%。這使得其盈利模式仍受到外界質疑,同時還要面對越來越多競爭者的挑戰。 事實上,騰訊音樂與喜馬拉雅最早在2022年就展開併購接觸,但因雙方在品牌獨立、管理權安排等問題上分歧頗大,談判一度停滯。直到今年4月,喜馬拉雅子公司突然大幅增資至28億元,市場普遍視為併購重啟訊號,雙方最終在6月達成協議。 搶佔車載音頻市場 早前其自營的「企鵝FM」已於2023年關停,2021年收購的「懶人聽書」也受限於網文有聲書小眾賽道,影響有限。喜馬拉雅的加入,有望迅速豐富騰訊音樂的內容生態,特別是其擁有超過520萬部有聲書、24萬檔播客,將補足騰訊長音頻內容的關鍵短板,打造完整的聲音產品體系,強化競爭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喜馬拉雅目前已接入特斯拉、蔚來等80多家車企語音場景,而騰訊音樂正致力於智能車載平台建構。雙方結合,將有助於騰訊在汽車座艙音頻生態的布局,進一步提升用戶滲透力。 騰訊音樂自身的業績亦提供了這場交易的「底氣」。2025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營收73.6億元,同比增長8.7%;淨利潤達22.3億元,同比增長22.8%,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然而,平台月活用戶規模卻呈現下滑,當季流失達2,000萬人,增長之中存在不小的隱憂。 在短視頻已經佔據大量消費者目光的時代,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並未放過聲音的市場。字節跳動旗下的「番茄暢聽」靠著免費模式迅速擴張,已在低價聽書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而其推出的「聽抖音」功能,更讓短影音轉為音頻收聽成為常態,嚴重壓縮傳統音頻平台的用戶使用時長。更別說市場上還有得到、微信閱讀、小宇宙等眾多平台搶奪用戶的碎片時間。 市場對此次併購反應不一,消息公布當日,騰訊音樂美股盤前一度大漲8%,但最終收市轉跌0.92%,報18.34美元;港股則跌1.43%,報72.6港元。市場態度謹慎,或與公司過去曾遭反壟斷調查有關。2021年7月,由於騰訊對中國音樂集團的股權收購,構成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因而遭到監管部門行政處罰。而此次併購仍有待相關部門批准。 從戰略層面來看,交易強化了騰訊音樂的內容護城河,將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中金公司指出,若此收購事項落地,差異化的內容權益有助於付費用戶的精細化營運,為收入持續增長提供支持。該行保持對公司「跑贏行業」評級,港股目標價為80元、美股目標價20.7美元。 目前騰訊音樂市盈率約為21.8倍,低於網易雲音樂(9899.HK)的28.9倍,估值屬於合理區間,具一定吸引力。若能融合喜馬拉雅的內容矩陣、車載入口與創作者社群,有望開啟新的增長曲線,進一步提升估值,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恒指季檢科技類股搶眼 消費與醫藥成輸家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於上周五公布了最新季度檢討結果,恒生指數成分股未有變動,維持83隻,而恒生綜合指數(HSCI)的成份股數量由517隻減少至505隻,剔除了41家企業,為近期變動較大的一次調整。其中,多隻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被納入,反映出當前的市場焦點。 根據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公告,恒生綜合指數加入地平線機器人(9660.HK)、英諾賽科(2577.HK)、佑駕創新(2431.HK)、越疆科技(2432.HK)等多家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相關的企業。另外,多隻傳統消費類股與醫藥類股被剔除,包括奈雪的茶(2150.HK)、百果園(2411.HK)、海倫司(9869.HK)、科濟藥業(2171.HK)、泰格醫藥(3347.HK)等。不過小菜園(0999.HK)、毛戈平(1318.HK)等近期上市的消費類股則獲納入。 恒生科技指數(HSTECH)方面,則加入了騰訊音樂(1698.HK)與地平線機器人,剔除眾安在線(6060.HK)與東方甄選(1797.HK)。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SCE)納入中通快遞(2057.HK)與百濟神州(6160.HK),中生製藥(1177.HK)與李寧(2331.HK)被剔除。所有變動將於3月10日星期一生效。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音樂服務收入提升 助騰訊音樂利潤飆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周二公布,今年第三季收入按年上升6.8%至70.15億元,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利潤增加28.8%至18.14億元。 期內,該公司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上升20.4%至54.8億元,主要因為其付費用戶數目增加15.5%至1.19億名;不過,其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服務收入下跌23.9%至15.35億元,抑制了整體收入增幅。此外,其營業成本下降4.8%至40.2億元,也成為了利潤表現提升的部分原因。騰訊的港股周三早段曾挫10.3%至40.6港元。 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付費用戶大增 騰訊音樂盈利升
最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周二公布,今年第二季的淨利潤按年上升29.6%至16.8億元。 利好:即使收入下降,但公司盈利上升,主要因為營業成本及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下降13.3%及10.2%所致。 值得關注:該公司的總收入按年減少1.7%至71.6億元,主要由於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收入大降42.8%,但部分被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的27.7%增長所抵銷。 深度:被視為「中國Spotify」的騰訊音樂,是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它是2016年7月由中國音樂集團與騰訊(0700.HK)旗下數碼音樂業務合併而成,並於2018年和2022年分別在美國及香港上市。雖然該公司視為增長引擎的社交娛樂服務,近年開始步入衰退,但其音樂訂閱服務表現強勁,以上季為例,其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增長17.7%至1.17億名,而付費用戶每月平均收入也上升一成至10.7元。 市場反應:騰訊音樂周三股價大挫,中午收市跌17.1%至44.3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雲音樂首度全年扭虧為盈
最新:網上音樂平台雲音樂股份有限公司(9899.HK)周四公布,去年錄得7.34億元淨利潤,扭轉2022年的2.21億元淨虧損,是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年度盈利。 利好:受惠於持續改善成本控制,該公司的毛利大增62.6%至21億元,加上研發費用減少,引領去年扭虧為盈。 值得關注:該公司去年收入減少12.5%至78.7億元,主要因為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大減33.6%,抵銷了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的17.6%升幅。 深度:雲音樂於2013年成立,是中國科網巨頭網易(NTES.US; 9999.HK)旗下的網上音樂平台,其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銷售線上音樂服務的會員訂閱、數碼專輯及社交娛樂服務的虛擬物品,以及提供廣告服務來賺取收入,其國內最大競爭對手為騰訊(700.HK)旗下的騰訊音樂(TME.US; 1698.HK)。該公司的付費用戶數目近年維持上升趨勢,去年再漲15.3%至4,412萬名,加上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增加4.5%,引領其在線音樂服務收入持續上升。 市場反應:雲音樂股價周五上升,中午收市漲2.5%至90.4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上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社交娛樂收入大挫 騰訊音樂利潤仍升
最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周二公布,今年第三季的淨利潤按年上升10.1%至11.68億元,主要因為營業成本按年下降14.8%至42.3億元。 利好:該公司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按年增加20.8%至1.03億名,加上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上升17%至10.3元,引領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大增42%至31.9億元。 值得關注:該公司的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服務收入大跌48.8%至20.16億元,主要因為社交娛樂服務用戶減少16.8%,以及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下挫51.4%至86.2元。 深度:被視為「中國Spotify」的騰訊音樂,是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它是2016年7月由中國音樂集團與騰訊(0700.HK)旗下數碼音樂業務合併而成,並於2018年和2022年分別在美國及香港上市。該公司視為增長引擎的社交娛樂服務,近年開始步入衰退,主要因為在其他短視頻等社交平台的激烈競爭下,觀眾減少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直播主持,令社交業務收入下挫。 市場反應:騰訊音樂周三股價上升,中午收市漲3.7%至29.2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上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首季度收入減少 雲音樂股價大挫
最新:網上音樂平台雲音樂股份有限公司(9899.HK)周五公布,今年第一季收入為19.6億元,按年和按季比較,分別減少5.2%與17.5%,期內毛利則大升74.7%至4.39億元。 利好:得益於成本管控的持續改善,該公司首季度的毛利率為22.4%,按年和按季比較,分別大幅改善10.2個和4.6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由於減少了應用程序(App)內的某些直播功能展示,以及減少主播和公會的收入分成比例,該公司期內的社交娛樂服務淨收入有所下降,令整體利潤出現降幅。 深度:雲音樂於2013年成立,是中國科網巨頭網易(NTES.US; 9999.HK)旗下的網上音樂平台,其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銷售線上音樂服務的會員訂閱、數碼專輯及社交娛樂服務的虛擬物品,以及提供廣告服務來賺取收入,其國內最大競爭對手為騰訊(700.HK)旗下的騰訊音樂(TME.US; 1698.HK)。該公司成立至今仍未扭虧,過去五年累計錄得逾92億淨虧損,但去年的虧損額已明顯減少至2.2億元,反映其業務表現已在明顯改善。 市場反應:雲音樂周一股價大挫,中午收市跌11.7%至74.1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