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bi takes defensive action after steep share slide

從15元到3元 粉筆雙管齊下提振股價

職業教育培訓平台「粉筆」,上市兩年股價累計下跌八成,近日公布回購計劃,大股東又增持股份,冀能一洗股價頽風 重點: 公司計劃斥2億元在市場回購 主席在市場增持股份並承諾兩年不減持 劉智恒 自從中國內地政府實施《雙減政策》後,只有職業教育培訓才能吸引市場目光,作為職教龍頭之一的粉筆有限公司(2469.HK),不光站對了邊,上市前更擁有一大堆星級投資者,包括騰訊、高瓴、IDG資本、經緯,德弘資本等,市場對它寄望甚殷。 公司亦不負眾望,2023年上市之初股價表現亮麗,短時間內由上市價9.9港元,一口氣攀升至15港元,可半年過後,投資鎖定期解禁,股價就雪崩式暴跌。 當時私募之王的高瓴率先拋售股份,粉筆主席張小龍大為不悅,甚至公開吐槽高瓴舵手張磊,直指對方「無腦狂賣」。 縱然張小龍認為投資者沽售粉筆是不知之舉,市場卻不以為然,紛紛用腳投票;股價最低時跌至今年4月的2港元,近期稍為反彈至3港元樓上,但較上市價仍低達六成。 回購增持力挺股價 想必是要提振股價,公司上周發公告,計劃在六個月內斥資2億港元回購股份,涉及約2.23億股,相當公司已發行股本的一成。 公布回購之前,公司主席、執董兼首席執行官張小龍已開始在市場增持股份,先在10月17日斥資240.8萬港元購入81萬股,每股均價2.973港元;及後又於10月28及30日,分別購入23萬及80萬股,合共103萬股,涉資287.6萬港元,每股均價2.779至2.796港元。到11月4日,再增持30萬股,涉資90.3萬港元。 此外,公司的執行董事魏亮及張小龍的一致行動人士李勇,於10月17日亦購入35萬股,涉資103.45萬港元,每股均價2.956港元。 張小龍與魏亮增持粉筆股份時,公司亦於上月20日公布,兩人對公司長期價值充滿信心,加上為保障投資者利益,承諾在24個月內不會出售手上股份。 經公司及大股東連番努力,回購消息發布當天,粉筆裂口高開衝破3港元關口,股價一度升13%至3.16港元,收市略回軟,收升10%報3.09港元。 業績表現走下坡 究竟大股東頻頻發功力撐股價,能否讓粉筆股價重拾升軌?我們認為,要股價長期表現理想,一切還要看基本面;從粉筆的業績看,似乎暫時未能讓投資者重燃熱情。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粉筆的業績已有走下坡之勢,2024年收入27.9億元,按年下跌7.7%,但盈利則增長27%至2.4億元,表現還算不錯。然而深入分析,粉筆去年上半年盈利2.78億元,到全年的盈利還少於上半年近4千萬元,換言之下半年度公司出現虧損。 到今年中期業績,收入14.92億元,同比下跌8.5%,盈利更大幅下跌18.4%至2.27億元。公司解釋,是因中國招錄類考試培訓行業競爭激烈,導致業務銷量下跌。另外,圖書銷售及其他業務,也受到市場競爭加劇影響。 再深入看,粉筆去年已開始有節流行動,今年中期更明顯,公司的行政開支較去年同期減少7.7%至1.82億元、銷售及營銷開支減4.4%至3.06億元、研發開支亦下跌0.3%至1.08億元。 持股偏低增持有限 此外,市場又會否對大股東增持投下信心一票?通常大股東增持,都有利公司股價,但需視符增持數量。以張小龍及相關人士先後增持數量,總數只是256萬股,涉及資金僅722萬港元,相對粉筆總發行量22.36億股份,實在微不足道,增持數量未足以讓外界認為,大股東對公司有絕對的信心。 相反,目前粉筆大股東持股量偏低,張小龍及相關人士只持有5.536億股,佔公司股權24.76%,連三成持股量也沒有。市場普遍有觀感,對大股東持股量不高的公司,都會打了折扣。 看粉筆前景,或許要寄望公司在AI方面的發展。公司於2024 年以來,先後上線粉筆AI 老師、AI 面試點評、AI 刷題系統班等智能教學產品。今年4 月上線行業首個創新的AI 類大班課程––AI 刷題系統班,截至6 月30 日,AI 刷題系統班已銷售約5 萬人次,收款約2,000 萬元。 不過,相對公司每年十多億元的收入,來自AI的收入仍然有限,對粉筆的前景,暫還是觀望為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provider’s half-year earnings were well received by investors, aided by a broader rally o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中教利潤重回增長 財務狀況相對穩健

財報公佈後,適逢港股氣氛轉熱,中教控股的股價持續上升 重點: 最近兩年,中教控股已經暫緩收購新學校腳步,但半年來在新校區建設方面的資本開支高達20.3億元 中教控股帳上的現金儲備總額為45.3億元,有息負債率為24.7%,財務狀況較為穩健   莫莉 在中國的教育類股票中,民辦高職教育一向因學費高、收費週期長,而且銷售費用低,被視為具有穩定收益的投資目標。即使在2021年中國政府的「雙減」監管風波中,高職教育由於面向大學生而獨善其身,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更獲得資本青睞。但是,隨著中國宏觀經濟放緩,行業內部競爭加劇,部分民辦教育集團也陷入大幅並購擴張後,無力還債的困境。 作為港股民辦高校市值最高、擁有學校最多的企業,中國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教控股,0839.HK)有著「三本之王」的稱號。上週五,這間企業公佈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的中期業績。期內實現收入32.84億元,同比增長18.3%,淨利潤也上漲9.6%至10.71億元,重新回到增長軌道。 財報發佈後,適逢港股氣氛轉熱,恒指連續上揚,截至上週五,中教控股的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上行,累計漲幅為11.5%,一掃過去半年來因淨利潤下滑帶來的陰霾。中金、華西證券、東吳證券等券商均對中教控股的財報給予正面評級,中金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該企業內生增長穩健,截至2月29日,全日制新生人數同比增長8.5%至27.1萬人,主要得益於提前擴容量、提高教學品質、國際化產教融合等方面的投入。 從具體業務分部來看,由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組成的國內市場分部貢獻了26.68億元,同比增長19.2%,主要由國內市場的在校學生人數及學生平均收入增長帶動;國際市場分部則表現平平,期內貢獻收入1.05億元,同比下降1.86%。 對於民辦高等教育集團而言,學生規模和學生的平均學費是決定收入的兩大關鍵指標。因此,收購相對成熟的學校是擴大學生規模,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捷徑。中教控股在2017年12月登陸港交所時,旗下僅有三間院校,之後通過多次融資,在2017年至2021年間收購至少11間學校,擴大公司業務規模。目前,中教控股不僅在中國境內擁有8所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四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澳洲和英國亦有高校佈局。 雖然近兩年,中教控股已經暫緩收購新學校的腳步,但是在新校區建設方面仍投入了大量資本。最新財報顯示,期內公司的資本開支高達20.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6.6%,主要與興建現有校區新樓宇以及山東省及廣東省擴建容量相關,其中山東省的擴建是指煙台科技學院正在建設的新校區,一期的規劃面積700餘畝,計畫於2024/25學年投入使用;廣東省擴建則是指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在肇慶的新校區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一期和二期建設,正在新購入的372畝的土地上建設新校區第三期。 據東吳證券的報告,這些新校區建設完成後,預計可增加學生容量5.2萬名,其中在2024/25學年,肇慶和煙台的學校新生學額將分部增加至1.28萬人和8,154人,預計未來兩個學校隨著更多面積投入使用,在校生容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財務較同業穩健 近期,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價值3.24億美元的零息可轉換債券違約,債權人在3月27日已經向香港法院提交清盤申請書。雖然從申請清盤到清盤令的頒佈之間尚有複雜的法律程式,但高職教育賽道的投資者仍然感到風聲鶴唳,中教控股、民生教育(1569.HK)的股價也在3月下旬接連下挫。 相比同行,中教控股的財務狀況更加穩健。財報顯示,截至2月29日,中教控股帳上的現金儲備總額為45.31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及債券為89.33億元,其中短期負債約為15億元,長期負債為74.25億元。此外,在今年3月28日之前,中教控股已經將2024年到期的23.55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全部贖回,目前有息負債率為24.7%。 不過,受到師資和教學投入的增加,以及新校區和樓宇投入使用導致折舊費用增高的影響,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減少1.4個百分點至56%。中教控股的市盈率約為8倍,略高於民生教育的市盈率7倍,位於行業中上水平。 雖然目前公司現金狀況穩定,但是長遠來看,中國人口進入負增長時代,加上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增加,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都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學費普遍偏高的民辦高校性價比不如公辦學校,恐怕將受到更大衝擊。中教控股作為民辦高教集團的龍頭,能否依靠規模效應抵抗行業下行的風險,值得投資者長期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ew Oriental recently set up a tourism arm to explore opportunities in the so-called livestreaming plus travel sector.

新東方成功「復活」 乘勢進軍旅遊業

新東方教育上財年扭虧為盈,更把握國民的龐大旅遊需求,計劃進軍文旅事業 重點: 新東方教育在短短一年間華麗轉身,上財年淨利潤達1.77億美元,扭轉2021-22財年虧損11.88億美元的弱勢 集團近日成立旅遊公司,計劃開拓「直播+旅遊」新機遇   羅小芹 本來從事教育培訓服務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EDU.US; 9901.HK),過去兩年因國家教育部門實施「雙減政策」,關停K-9學科培訓和K-12網上課程業務,令公司截至2022年5月的財年錄得11.88億美元(84.8億元)巨額虧損。幸好創辦人俞敏洪破釜沈舟轉攻直播帶貨,旗下東方甄選(1797.HK,前稱新東方在線)在電商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加上教育「老本行」的新業務取得佳績,帶領集團走出谷底。 新東方上周三公布截至今年5月的最新財年業績,顯示公司扭虧為盈,錄得1.77億美元淨利潤,意味在短短一年間成功華麗轉身。雖然全年營收按年減少3.5%至29.98億美元,創近5年新低,但其6.3%的經營利潤率,對比上一財年的-31.6%出現明顯改善,首席財務官楊志輝更揚言感到興奮。 單看第四財季,新東方的營收更按年增加64.2%至8.61億美元,並獲得約2,900萬美元淨利潤,主要受惠於教育新業務收入提升、東方甄選自營產品及直播電商業務帶動營收增加。 管理層在業績快報中指出,由於疫後需求強勁,第四財季出國考試準備以及出國諮詢業務收入,分別按年增加約52%及6%;針對成人及大學生的國內考試準備業務,則按年增長約34%,而學校及學習中心的總數也回升至748間。教育新業務勢頭也不俗,非學科類輔導業務在約60個城市開展,在第四財季吸引了62.9萬學生報名:智能學習系統及設備也在約60個城市中採用,季內活躍付費用戶達9.9萬個,帶來優於預期的利潤。 反觀上半財年帶領集團起死回生的直播電商,業績快報卻未有列出數據,只提及東方甄選帶動收入增加,在業務及財務方面表現突破,在增加產品種類及規模上取得顯著進展,以及在不同省份舉辦現場直播活動,有效提升社群對於中國文化的認知及喜愛,並為客戶提供更佳的體驗及文化知識。 由於集團預告2024財年第一季淨營收總額在9.83億美元至10.06億美元之間,按年增加32%至35%,推動其港股由業績前的39.8港元,連漲三日至最高46.5港元,累積升幅達16.8%。券商富瑞表示,新東方的新產品需求強勁、競爭寬鬆,加上政策風險降低,將其目標價由55港元上調至67港元。 然而,放眼國內整個直播電商生態,都存在流量見頂、增長疲多的問題,加上中國近年經濟增長降速,國民消費更趨審慎,直播電商市場交易增長率由2018年高達589.5%,逐年遞降至去年的48.2%。因此該業務能否繼續成為推動新東方業績及股價向上的引擎,市場可能存在懷疑。 作為新東方的重要增長引擎,東方甄選1月中發佈的2023財年中期業績顯示,在2022年6月至11月的6個月裏,其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48億元,抖音帳號關注人數為3,520萬,抖音上已付訂單數量共有7,020萬張。然而,根據海通證券資料,今年一季度裏,東方甄選日均GMV已跌破2,000萬元,意味期內GMV只有18億元,可能反映其增長已失速。 迎接龐大國民需求 業務新引擎面對增長瓶頸,新東方不得不積極重新制定長期戰略策略,並實行一連串措施,以提升長期可持續發展。隨着新冠疫情結束,國民的旅遊需求一下子爆發,令2023年成為觀光旅遊的反彈復甦年;更值得留意的是,最近「直播+旅遊」行業發展迅速,大量用戶觀看旅遊相關的直播後,在線上直接預約和交易,為新東方衍生了龐大商機。 今年以來,該公司旗下東方甄選遠赴全國各地開展現場直播帶貨,不僅銷售農產品,還有意展現各地自然風光。至於5月的「山西之行」前往了包括太原、大同、朔州、忻州等在內的多個城市,實地帶貨100多款山西好物,總銷售額突破7,500萬元。7月更由俞敏洪親自帶隊,開展了甘肅專場直播活動,這場直播總觀看量接近5,000萬人次,相關話題的短視頻播放量突破了2億次。 根據企查查應用程序顯示,新東方於7月19日,以註冊資本10億元成立北京新東方文旅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含旅遊業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文藝創作和互聯網銷售等。 不過,與此前就有的國際遊學和國內營地等以青少年為對象的項目不同,新東方文旅的業務是以中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隨着文旅業務正式上馬,配合作為新東方骨幹的教育和直播業務,除了業務較多元,更覆蓋全年齡的客戶群,讓它較其他教育股有更深的護城河。 新東方的市盈率約58.8倍,同樣開拓直播電商領域的思考樂教育(1769.HK),市盈率僅為14.4倍,從前者擁有較高溢價,可能反映其規模較大的面面影響外,也意味投資者對俞敏洪的轉型大計願意投以信任一票。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新東方教育轉型 或明年踏入收成

最新: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EDU.US; 9901.US)周二晚間公布截至2月底止第三財季業績,期內收入大減48%至6.14億美元(40.3億元),並轉盈為虧,錄得1.22億美元(8億元)虧損額。 利好:創辦人及主席俞敏洪在報告中表示,公司剩餘的主要教育業務—─出國考試準備和出國諮詢業務的收入仍錄得15%增長,而針對成人及大學生的國內考試準備業務收入也大升約59%。 值得關注:為配合中國政府的“雙減”教育政策,該公司截至2月底的學校及學習中心在一年間減少了778間,僅餘下847間。 深度:自從中國政府推出教育“雙减”政策,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及培訓負擔,校外學科培訓行業遭遇重大衝擊,除了收入大減,不少公司股價更已大挫九成以上。俞敏洪曾透露,新東方已裁减6萬名員工,並承擔近200億元的解僱、員工補償與退租費用。為了繼續生存,公司把業務轉型至智能學習系統、舉辦遊學與研學營、直播帶貨、電影和藝術,甚至設計與製造芯片。在這份最新的季度報告中,俞敏洪預計這些新業務能從下個財政年度起提供收入,並深信它們會為公司帶來光明未來。 市場反應:新東方的美股周二下挫6.3%至9.75美元;其港股周三開盤下跌5.7%,其後走勢趨穩,中午收市更倒升0.4%至7.88港元,但與過去一年的高位相比,該股已失去94%的市值。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