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動情感經濟
AI不只懂得回答問題,還開始「懂你」。從戀愛陪聊到情緒安撫,AI陪伴正悄然改變人與科技的關係 李世達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應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這一細分場景正悄然崛起。根據《哈佛商業評論》調查,情感與心理陪伴已躍升為生成式AI最常見的使用場景之一,用戶使用頻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與翻譯服務。這顯示人們對科技的期待,正從「幫我工」轉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當夜深人靜時,睡前拿起手機,陪你聊天看劇的,可能不是人類,而是一個更懂你的AI。 在美國,AI陪伴正以「虛擬人格」為主導。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機器人Replika,至今累計用戶超過3,000萬,其中近半數設定AI為「戀愛伴侶」。隨後興起的 Character.AI讓用戶能自創角色、與名人AI對話,短短一年吸引上億次互動。最新爆紅的AI Bro則主打「陪用戶刷Tinder、聊日常」,透過浮窗陪伴用戶一同瀏覽手機內容,就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做實時交互,上線數周即衝上美國Apple Store總榜前十,日下載量高達七萬次。 在中國,AI陪伴的應用更加「貼地」。以近期爆紅的「逗逗遊戲夥伴」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戶可讓AI語音助手陪打《王者榮耀》,或在夜裡聽它講故事、模擬閒聊。該公司接受傳媒訪問時聲稱,月活用戶已突破200 萬,並計劃拓展至海外市場。其背後採用的模型基於MiniMax技術與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義千問(Qwen)微調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創稀宇科技 (MiniMax),則被視為目前中國最具潛力的「AI人格工廠」。旗下的語音聊天應用Talkie,能讓用戶自創虛擬角色,與AI進行情感互動,至今年全球用戶突破一億,月活用戶數超過1,100萬,其中女性用戶數約佔48%。該公司由前商湯科技高管閆俊傑創立,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0700.HK)、阿里巴巴與紅杉中國。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該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目標年內掛牌。 為「懂我」付費 中國市場的特點是快,從模型到App上線平均只需三個月。根據QuestMobile數據,AI陪伴應用的使用高峰集中於晚上10點至凌晨2點,主力人群是18至35 歲年輕人。這些人不一定孤單,但他們願意為「懂我的AI」付費。 據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報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場規模」於 2025 年估值約3,667億美元,預計至 2035 年可達9,721億美元,2026至2035 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約為…
新聞概要:阿里巴巴整合餓了麼升級為淘寶閃購
在餓了麼借助GPS定位技術,徹底變革行業十餘年後,阿里巴巴將讓這一外賣品牌退場 陽歌 本周國內多家媒體援引未具名消息源報道,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9988.HK)將停止使用餓了麼品牌,對中國最早的餐飲外賣巨頭進行重塑,以迎接「閃送零售」新時代。消息源之一的新浪網披露,從12月1日起,阿里巴巴將正式將餓了麼APP更名為「淘寶閃購」。 新浪網稱,餓了麼龐大的騎手團隊——他們標誌性的藍色頭盔、工裝和送餐箱曾是中國大多數主要城市的街頭常見風景——現已開始承接淘寶閃送訂單。淘寶平台自身也運營著獨立騎手團隊,其亮橘色賽車風格工裝,正迅速成為上海等大都會街頭的嶄新風景。 阿里巴巴尚未對停用餓了麼品牌的計劃置評,此前阿里通過2018年分階段進行的一系列收購餓了麼,對其估值近100億美元。然而此後該品牌表現相對沈寂,市場份額遭競爭對手美團(3690.HK)蠶食,今年京東(JD.US;9618.HK)亦進入該領域。 隨著京東入局,三家公司陷入激烈價格戰,已引發監管層出手干預。 創立於十多年前的餓了麼,借助當時尚屬新興的全球定位技術,將外賣服務變得快速、高效且實惠,徹底改變了中國餐飲外賣業態。近期三家公司均在其服務中增設本地生活商品,競相角逐最快送達時效。 阿里巴巴今年4月底推出淘寶閃送業務,經過初期試點後,近幾周該服務正加速擴張。服務上線時阿里曾表示,該服務旨在以30分鐘至1小時配送生鮮雜貨、零食百等商品的時效能力,對餓了麼核心餐飲外賣形成業務補充。 阿里巴巴最新力推的「閃送零售」戰略,與近十年前馬雲提出的融合線下實體與線上購物的「新零售」計劃頗為相似。但該戰略最終產生的協同效應並不顯著,阿里巴巴最終出售了當時收購的大部分實體零售資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從年賺百億到年年虧損 高鑫能否打贏這場翻身戰?
大潤發母企高鑫零售近年業積極不穩定,三年兩虧,即使由私募王者入主,暫仍未見龧光 重點: 公司預警上半財年業績虧損達1.4億元 現正進行一系列架構及人事整改 劉智恒 「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前主席黃明端幾年前的一句說話,道出大賣場今天的辛酸。 在電商網購盛行下,昔日大賣場的經營模式顯得不合時宜,老態畢現;去年底行業老大哥家樂福在中國內地只餘下4家門店,另一巨頭沃爾瑪,光在去年於內地關閉超過20家門店,早將一顆心投向山姆式的倉儲會員店。 不敵時代巨輪 在商超行業出現結構性改變,加上自身公司的衰敗,令大潤發這家曾經的超市之王,年賺數十億的龍頭企業變得一蹶不振。其母企高鑫零售剛向市場發布中期盈警,預告截至今年9月底止,料虧損1.4億元,去年則有盈利2.06億元。 公司解釋,虧損主要因市場競爭加劇及消費疲弱影響,拖累商品平均售價下降;至於「中秋國慶」雙節合一,亦影響消費額。另外,受一次性影響,包括商店街調整過程令收入下降、為華中大區組織優化的開支,以及期內利息收入減少。 要知道高鑫的高光時刻,每年收入超逾千億元,2017年時盈利一度高達30億元。之後在網購日盛的環境下,高鑫業務逐漸被碾壓,業績日走下坡,2022年更出現虧損7.3億元、2023年雖扭虧為盈,亦只僅賺7,800萬元,到2024年虧損更高達16億元。 2025財年能扭虧為盈賺3.86億元,全賴大手關店及大幅削減成本而來,期內關閉了八家大潤發大賣場及一家中型超市。即是說,要通過降本才稍稍止住虧損,並非生意有明顯改善。 私募教父接盤 阿里巴巴先後於2017年及2020年購入高鑫股份,最終取得逾七成股權,累計投入502億港元。原以為有了阿里這個大靠山,能帶領高鑫渡過商超生態轉變的困境,豈料市場逆轉,縱擁有龐大財力及高科技的阿里亦鎩羽而回,最終由德弘資本(DCP Capital)以131.4億港元接盤,此役令阿里虧損371億港元。 德弘資本有何能耐,難道連阿里搞不好的熨手山芋,他也能力挽狂瀾於既倒? 德弘創立於2017年,創辦人之一的是內地藝人陳好的丈夫劉海峰,在業內有 中國 「PE教父」的美譽,曾在KKR及摩根士丹利任高職,過去投資的中國巨企包括有海爾、中國平安、蒙牛、南孚電池、恒安集團及百麗國際等,戰績彪炳;這次接手連阿里也虧大本的高鑫,實在是投資生涯一場大挑戰。 轉變模式大關分店 德弘接手高鑫後,即時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在「節流」上,首先是將五大營運區重構為四大區;然後來一場關店大行動,將虧損不斷的分店壯士斷臂,以達致停損目的。 然後將管理層及員工進行重整,即使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也要辭去董事會主席,多位高管也相繼離去。德弘更啟動反貪腐行動,今年9月時,大潤發營運長管明武被公安帶走,公司表示因涉嫌職務犯罪,案件正在調查階段。 「開源」方面,在大事關閉大賣場及減省人手的時候,將資源調往中型超市的大潤發Super與M會員店。2025財年公司新開4家大潤發Super新開4家,主要針對社區需求,集中售賣5,000至8,000款商品,門店面積在1,500至3,000平方米,部份設有食堂或兒童樂園,深度融合了消費場景。 至於M會員店,模式一如山姆,以倉儲會員模式運營,減少貨品種類及採高周轉方式,並以高性價比或自家商品作招徠。2025財年,高鑫零售共開設4家M會員店。 暫時看,德弘對高鑫的整頓及發展方向似走對路,將虧損分店關閉,可減省開支,從而集中資源拓展大潤發Super及M會員店,而倉儲會員式經營是現時市場所需,高鑫這個後發者有機在市場搶佔一席位。 然而山姆與好市多兩家龍頭已早著先鞭,在內地門店布局、知名度及貨品供應鏈上,遠較高鑫完善及理想,後者要轉型追趕,不但要克服眾多問題,更要投入相當資金,且不是一時三刻可一蹴而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停牌中的陸金所 首席風險官辭任
線上信貸平台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個人工作安排」辭任首席風險官職務;自10月24日起,該職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陸金所前,其職業履歷涵蓋京東、平安銀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 公告發布後,陆金所上周五在美股市场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為新審計機構,邁出重啓財報披露的關鍵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陸金所尚未發布正式季報;但今年7月業務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償還貸款總餘額為1,93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7.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阿里伙螞蚊斥72億元 購銅鑼灣壹號13層樓面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億港元收購香港銅鑼灣壹號中心13層樓面,涉及面積30萬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創下香港自2021年以來,最大宗商廈成交金額紀錄。 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表示,此次從文華東方國際集團購入的甲級商廈,將用作兩家企業的香港總部。據媒體報道,壹號中心共有24層樓面,是次收購屬大廈的高層。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升近5%,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接近倍翻。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雲跡科技香港IPO為投資者鋪就紅毯
這家酒店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的IPO籌集約7,600萬美元,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 重點: 雲跡科技的香港IPO募資約7,600萬美元,大部分資金將投入研發,以拓展其AI機器人與智能體的產品矩陣 公司已獲得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和方源資本等多元化知名機構投資者的支持 陽歌 有沒有想過在酒店幫你辦理入住或送餐到客房的機器人到底是哪家的產品?答案很可能是北京雲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這家公司已悄然成為中國酒店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供應商,覆蓋客房服務、按需配送、賓客協助及運維響應等越來越多的場景。 本週四,公司通過香港上市來迎接投資者「入住」,首先踏上紅毯的是耀眼的資本陣容——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啓明創投、攜程旅行網、方源資本等頂尖機構皆位列股東名冊。 此次IPO使雲跡科技成為新一代服務機器人供應商中赴港上市的首家企業,其產品覆蓋酒店、商業樓宇、醫療機構及工廠等場景。儘管與很多友商一樣處於虧損狀態,公司仍成功依據港交所兩年前推出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登陸資本市場——該機制允許未達常規盈利要求的技術企業進行IPO。值得注意的是,雲跡科技成為2025年依據港交所上市規則18C章條款上市的首家企業。 有別於靈活性有限且多在生產線上執行固定任務的傳統工業機器人,雲跡科技的硬件設備與智能終端可感知外部信息,經數據整合後在複雜環境中自主決策。公司將其機器人定位為智能體的「肢體」,而AI系統則承擔「大腦」核心職能。 據雲跡科技披露,截至去年末其產品已進駐逾34,000家酒店及150家醫院;2024年機器人累計完成超5億次服務操作,其中僅在2024年12月便執行逾186億次指令。 根據IPO最終條款公告,公司於10月16日正式啓動發行,以每股96.50港元售出690萬股,募得淨額約5.90億港元(約合7,600萬美元)。股票於周四在港交所首秀,掛牌首日高開49%,報142.8港元。 約60%的募集資金將投入研發,雲跡科技正佈局多維度業務增長方向。重中之重是深化其主力創收領域——中國酒店機器人市場的滲透。目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場之一,其機器人滲透率仍處低位。 公司亦計劃拓展寫字樓、醫療機構等其他場景的業務,並探索與餐飲配送企業的潛在合作。最後同樣關鍵的是全球化佈局——當前國內市場貢獻了雲跡科技99%以上的營收,開拓海外市場勢在必行。 上述任一或全部方向的突破,都將為已保持雙位數高速增長的雲跡科技注入新動能。尤為關鍵的是,儘管仍處虧損,其虧損幅度持續收窄;伴隨規模效應顯現,公司在經調整基礎上實現扭虧為盈已近在咫尺。 2014年成立的雲跡科技是AI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之一。這類機器人可執行高強度、相對流程化或具危險性的複雜場景任務。根據其最新上市文件引述的第三方資料,公司系全球首批實現服務終端全自動閉環學習系統的企業之一,涵蓋感知、認知、決策、行動與反饋全流程。 廣闊的藍海市場 中國酒店業智能化市場蘊藏雲跡科技最大的機遇,因為大多數酒店都還沒有將機器人納入日常運營。根據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分析,去年中國酒店業機器人智能終端的潛在市場規模達4,200億元(約合590億美元),而實際銷售額僅37億元,強烈的反差也揭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招股書顯示,雲跡科技當前以約6.3%市佔率位居行業領先地位。2022至2024年,年均營收增長23%,2025年前五個月營收達8,83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7,430萬元增長19%。公司約四分之三營收來自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其餘來自AI數字化系統——該項業務佔比從2022年的16.4%,穩步提升至今年前五個月的25.6%。 儘管直銷仍為雲跡科技主要銷售模式,但為觸達下沉市場,公司正加大對三、四線城市酒店經銷渠道的佈局力度。 儘管渠道分銷通常因中間環節侵蝕毛利率,但雲跡科技憑借規模效應與運營積累,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24.3%穩步增長至2024年的43.5%,不過今年前五個月微降至39.5%。隨規模擴大,研發費用佔比顯著優化,從2022年的42%降至2024年的23.4%。 雲跡科技海外銷售佔比尚不足1%,但其產品已覆蓋中國以外逾20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正謀劃重點開拓東南亞及日本市場:後者因人口加速老齡化導致用工荒,酒店等物業經營者對機器人需求激增,蘊藏巨大潛力。 過去三年雲跡科技淨虧損持續收窄,從2022年的3.65億元降至2024年的1.85億元。剔除員工股票薪酬及金融工具價值變動的經調整虧損,同期也從2.34億元大幅縮減至2,760萬元,今年前五個月該指標為2,680萬元。這些數字顯示,伴隨IPO徵程收官,公司至少在經調整層面已逼近盈利拐點。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AI機器人開發商雲迹科技公開招股 集資6.6億
機器人服務AI賦能技術企業北京雲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周三起至下周一公開招股,全球發售690萬股,發售價為每股95.6港元,預計集資約6.6億港元,下周四掛牌上市。 雲迹科技主要提供機器人及功能套件,輔以AI數字化系統的服務,主要專注於開發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其產品可應用於多類場景,目前收入主要來自酒店,去年收入為2億元,按年升47%,佔比達83%。去年公司收入2.4億元,按年升68.6%,淨虧損1.8億元,按年收窄三成。 公司過去已完成八輪融資,引入聯想基金、阿里巴巴、騰訊、攜程等投資者。申請文件顯示,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聯想基金、阿里、騰訊及攜程預料會於雲迹上市後分別持股3.8%、2.65%、8.18%及2.42%。 公司稱,集資所得淨額約5.9億港元,其中約60%將用於提升研發能力,約30%用於提高中國境內外商業化能力,拓展與醫療機構、工廠及商業樓宇場景的潛在客戶,餘下10%為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