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有限競爭熾烈 首創證券或需大折讓招徠
首創證券擬成為第十四隻A+H上市的證券股,但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屬中小型規模,料需比A股有較大幅折讓招徠 重點: 首創今年上半年盈利僅增長2.8% 中小型證券股普遍較A股折讓逾四成 鄭瑞棠 內地證券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A股上市的證券公司已有42家,當中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1136.SH)算是規模較小,據集團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文件顯示,2024年度的收入及淨利潤在42家中皆排名28,但增長的表現則排名較前。22至24年間的收入及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排名分別為第五及第十;平均資產總收益率更是排名第一。 首創證券22、23及24年度利潤分別為5.5億元、7.01億元及9.85億元,有穩步增長,但25年6月底止半年盈利則為4.9億元,只比上年同期微升2.8%,主要由於資產管理業務受債券市場波動影響,產品的業績報酬費下降,但另一方面,投資收入卻因股市暢旺大幅上升。 資產管理出色 首創證券的收入主要來自資產管理、投資、投資銀行及財富管理四大業務,其中資產管理業務可說表現較出色。近年中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呈下降趨勢,資產管理產品淨值由2020年的8萬億元,降至2024年的5.5萬億元,但首創證券則逆市增長,資產管理規模由22年底的1,073億元,增至25年6月底的1,655億元。收入來自收取管理費0.45%至0.55%之間,這部分相對穩定,至於業績報酬費0.15%至0.65%,則受到投資表現所影響。 投資類業務當中,只有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有穩定回報,在22、23、24及25半年的綜合收益率分別為8.85%、7.92%、9.14%及9.76%。而證券投資的表現較為波動,22年、23及24年股票持倉分別為4.05億元、2.81億元及21.7億元,回報率僅為負3.73%、0.5%及負0.27%,可說是輸多贏少,到25年6月底股票暢旺,持倉大幅增加至55億元,而回報率亦只有4.72%。 但首創屬中小型證券行,較少參與新股上市的保薦及承銷業務,25年上半年的投資銀行收入僅佔總收入5.1%,未能在近期熾熱新股融資市上場分一杯羹。 受A股氣氛影響 內地證券股的表現很受股市的走勢影響,近年A股表現反覆,令內地證券業的規模也停滯不前,20至24年間內地證券業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僅為0.1%。上證指數今年中一度牛氣沖天,六月中由3,400點起步,至8月直衝上3,800點,但之後只能在這水平橫行,近日更受到中美貿易戰的陰霾影響,證券股的調整也比大市為深。所以首創證券招股有機會受大市氣氛影響,如果相信A股牛市未完,上市後應還有炒作空間。 目前在A股上市的42家證券公司中,有13家有在本港以H股上市,對上一隻以A+H上市的證券股已是2019年上市的申萬宏源(6806.HK),首創證券有望成為第14隻A+H上市證券股。 首創證券的業務已連續多年出現經營負現金流情況,截至23、24年及25年6月底止,經營現金流出分別為3.13億元、19.71億元及1.2億元,截至2024年底的現金值26.5億元,同比下降12.6%,到25年6月現金值進一步下降至18億元。首創在港股集資得來資金相信可擴充資產規模,維持充足的流動性,持續發展融資融券業務,在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中增加打仗的本錢。 三年市值倍翻 首創證券於2000年成立,大股東為國企首創集團,是北京市國資委控制的券商,2022年12月於上交所上市,首日上市股價已大漲44%,市值達278億元,到目前不足三年市值已倍翻至約600億元。首創證券截至10月17日一年股價升5.86%,但過去一個月下跌8.5%,市盈率59倍,市賬率4.5倍。 縱觀目前13家有A+H股上市的證券股,規模較大的中信證券(6030.HK)及華泰證券(6886.HK),H股比A股折讓僅為6.3%及14.8%;至於中小型證券商如東方證券(3958.HK)及中州證券(1375.HK)等,折讓達40%及47%。首創證券在內地證券業中屬中小型規模,在港招股的估值,相信也須較A股有較大幅的折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諾亞控股收入挫 經營利潤率大減
最新: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四公布,今年第一季收入按年減少19.2%至6.5億元,淨利潤更大減46.2%至1.31億元。 利好:截至3月底,該公司註冊客戶總數為45.77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3.9%,其中境外註冊客戶人數為15,725人,按年大增17.1%。 值得關注:該公司第一季的經營利潤率為18.7%,比去年同期的34.7%大挫16個百分點,主要因為財富管理業務的經營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4.8%大減至14.1%。 深度:諾亞控股成立於2005年,2010年在美國掛牌,並於2022年在香港第二上市,公司近年經歷行業嚴厲監管及捲入投資詐騙事件後,決意在逆境中轉型,把業務集中在富裕階層身上,並縮減借貸服務等主流客戶業務,協助業務重上軌道。雖然在公開市場波動的背景下,該公司近年業務受到挑戰,但受惠於保險產品的分銷規模,加上在全球加快擴張步伐,其收入及盈利表現去年重展升勢。 市場反應:諾亞控股的港股周四窄幅波動,中午收市無升跌,報21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位置。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銷售開支大增 諾亞控股少賺兩成
最新: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今年第一季收入按年微升1%至8.04億元,但淨利潤減少20%至2.44億元。 利好:期內,該公司分銷的投資產品總價值按年上升12%至168億元,主要得益於淨值型公募基金產品,以及私募證券基金產品分銷的增長。 值得關注:該公司淨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期內推出多項海外客戶活動,導致銷售開支大增61.4%,加上理財師薪酬開支上升35.3%,令經營收益減少11.1%至2.79億元。 深度:諾亞控股成立於2005年,2010年在美國上市,公司近年經歷行業嚴厲監管及捲入投資詐騙事件後,決意在逆境中轉型,把業務集中在富裕階層身上,並縮減借貸服務等主流客戶業務,協助業務重上軌道。去年,由於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加上公開市場波動,對該公司的業務帶來挑戰,其營收大減27.7%至31.3億元,non-GAAP淨利潤也下挫26.5%至10.1億元,僅處於全年盈利指引的低端。 市場反應:諾亞控股在紐約上市的股份周二軟0.9%至14.67美元;其港股周三窄幅波動,中午平收於26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位置。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市場波動疊加疫情封控 諾亞控股大削盈利預測
這家專注服務富裕客戶的財富管理公司,把全年盈利預測大削最多35.5%
快訊:開支大減無助業績 華興資本轉盈為虧
最新:中國投資管理公司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周二公布截至6月底止中期業績,期內總收入減少42.4%至6.04億元,並轉盈為虧,錄得1.54億元淨虧損。 利好:受惠薪酬及福利開支削減近半至3.8億元,加上融資成本下降,該公司上半年的經營開支減少44.4%至5.86億元,降幅比收入減少的幅度更大。 值得關注:華興資本表示,今年上半年是美股、港股IPO及二級市場於過去十年嚴峻的時刻,加上私募融資交易金額降至2017年以來最低,令該公司各方面業務都受到壓力,以致收入下降。 深度:華興資本 於2005年成立,於十數年間發展成中國領先、專門服務新經濟行業的金融機構 ,並於2018年在港股上市。由於太平洋兩岸對於美國上市中概股的打壓,中國企業赴美IPO的個案銳減,加上投資收益因股市波動而減少,華興資本的業績自去年下半年起放緩,今年更進一步惡化。為渡過難關,該公司在業績報告中表示,未來會繼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持續增加產生管理費的資產管理規模,並進一步向科技、新能源、先進製造等新經濟領域轉型。 市場反應:華興資本周三走勢反覆,早市曾經下跌2.8%,但其後轉跌為升,中午收盤漲0.5%至8.93港元,仍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IPO承銷收入大減 華興資本半年轉虧
最新:中國領先的投資管理公司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周二發表盈利警告,預計上半年轉盈為虧,淨虧損額為1.54億元,表現遠遜去年同期錄得的12.28億元淨利潤。 利好:雖然今年下半年市場環境依然嚴峻,但該公司將持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以增加管理費規模,並進一步向科技、新能源及先進製造等新增長領域轉型。 值得關注:美股及港股市場於上半年的IPO發行規模大幅降低,拖累承銷收入下降,加上旗下華興證券上半年錄得淨虧損,以及投資收益因二級市場劇烈震盪而轉差,是該公司轉盈為虧的主因。 深度:華興資本 於2005年成立,於十數年間發展成中國領先、專門服務新經濟行業的金融機構 ,提供私募融資及股權投資、證券承銷及發行、資產管理及券商等服務,並於2018年在港股上市。由於太平洋兩岸對於美國上市中概股的打壓,中國企業赴美IPO的個案銳減,加上投資收益因股市波動而減少,華興資本去年下半年收入放緩,雖然仍錄得3.96億元淨利潤,但比上半年的12.28億元大減67.7%,其經營環境更於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惡化。 市場反應:華興資本周三股價下挫,中午收盤跌幅收窄至0.8%,收報8.81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諾亞控股掛牌未足月 擬申請‘雙重主要上市’
最新: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三宣布,董事會已批准公司尋求轉換為港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動議,並授權高級管理層進行相關準備工作,以採取必要程序以完成主要轉換。 利好:由於公司今年4月被美國證交會列入預除牌名單,如果能取得港股的雙重主要上市身份,即使其紐約上市的股票最終被除牌,亦可以保障公司的上市地位。 值得關注:該公司今年7月13日才剛於港交所以第二上市形式掛牌,如今在不足一個月內決定申請轉換為雙重主要上市,或令投資者對管理層的決定感到奇怪。 深度:諾亞控股成立於2005年,2010年在美國上市,公司近年經歷行業嚴厲監管及捲入投資詐騙事件後,決意在逆境中轉型,把業務集中在富裕階層身上,並縮減借貸服務等主流客戶業務,協助業務重上軌道。該公司上月在港股第二上市,期望減低其美國上市股份可能遭退市的風險,如今計劃申請轉換為雙重主要上市這個更具保障的身份,將需要滿足港交所上市規則較嚴格的要求。不過,雙重主要上市可以讓諾亞的股票通過南下港股通計劃,讓內地投資者參與買賣,而第二上市的公司則不能享有這項權利。 市場反應:諾亞控股在紐約上市的股份周三大漲7.1%至16.66美元;至於其港股周四升幅相近,中午收盤急升8.3%至261港元,比上市價292港元仍低10.6%。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