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三季大虧179億元 萬科堅決「不躺平」
萬科前三季大虧179億元,但情況似乎正在好轉 重點: 萬科前三季度虧損179.4億元,去年同期為賺136.2億元 「十一」假期實現認購金額102.2億元 李世達 中國房地產市場雖然收穫了久違的「銀10」,但剛出爐的三季度財報,再度提醒行業的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去年銷售金額排名第二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近日公布,今年首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收為2,198.9億元(309億美元),按年大減24.5%,股東應佔虧損179.4億元,去年同期則賺136.2億元。 據稱這是萬科成立以來,首次錄得三季報虧損,也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業績虧損。 根據公司三季報,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771.2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結算面積為504.7 萬平方米,貢獻615.5億元,合同銷售金額年跌29.7%至538.7億元,合同銷售面積按年跌24.9%至391.3萬平方米。歸母虧損達80.9億元。 另據萬科在深交所公布,公司9月合同銷售金額174.2億元,按年大跌45.6%。 公司表示,三季度虧損主要原因是開發業務結算規模和毛利率下滑、計提減值、財務投資出現虧損,以及部分資產交易和股權處置的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等。 今年前三季度,萬科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結算面積為1,384.2萬平方米,結算收入為1,732.3億元,分別按年跌24.4%和29.1%;同期,房地產開發業務扣除稅金後的毛利率為2.7%,同比下降11.9個百分點。 銷售層面,前三季度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330.8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1,81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6.8%和35.4%。 有息負債超3,200億元 市場形勢的惡化,除了經營層面的大幅虧損,也為萬科帶來龐大的資金壓力。截至2024年9月末,萬科持有資金約797.5億元,較2024年6月末淨流出126.5億元。截至9月末,公司有息負債合計3,276.1億元,其中一年以上有息負債佔比為64.4%,資金「缺口」仍然龐大。 公司表示,今年1至9月償還有息負債近700億元,已完成年內全部公開債的兌付。但萬科在2025年有16筆到期或行使權利的境內公開債,存續本金規模合計326.4億元,且僅在明年一季度,就有98.9億元的境內公開債需要兌付。償債壓力不小。 萬科指,第三季實現經營性淨現金流3.3億元。但首三季計,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48.5億元,去年同期為正2.4億元。 為解決資金問題,萬科頻頻折價出售資產。根據三季報,今年前九個月,包括資產出售與資產證券化在內,萬科的大宗資產交易累計簽約額超過232.6億元。其中包括以約22.4億元七折出售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項目。 此外,萬科也採取多種舉措促進回款,保障公開債務順利兌付,包括堅持積極銷售,首三季回款率100%,同時開展存量資源盤活,即透過租賃或減價方式出售換取一些收入。2023年至今,累計盤活和置換新項目36個,合計優化及新增產能474億元。 萬科今年也進行了多次組織架構調整。10月最新一輪調整涉及華東區域、南方區域、北京區域、西南區域、華中區域本部精簡職能,只設置與項目直接相關的業務職能。 前三季度通過打通「由售改租」模式,萬科盤活內外部存量房源超8,000間,其中完成集團旗下超5,500間房源的盤活。1至9月,萬科租賃住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3.7% 前三季新增融資774億元 同時,萬科融資動作頻頻。今年1至9月,公司已新增融資與再融資774億元。今年10底與11月初,公司公布分別從工商銀行深圳羅湖支行與交通銀行深圳分行貸款10億元與150億元,由旗下子公司提供資產抵押進行擔保。 自9月下旬以來,中國房地產利多政策頻出,市場吹起暖風。三季報特別提到,「十一」期間市場整體活躍度提升,公司取得良好銷售表現,實現認購金額102.2億元,日均認購較中秋假期增長113%。 自10月2日以來,內房股迎來一波追捧,萬科股價逆轉年內跌幅,今年至今錄得2.6%漲幅,不過市銷率(P/S)方面仍是低迷的0.2倍。低於華潤置地(1109.HK)的0.7倍與龍湖集團(0960.HK)的0.5倍,但高於融創中國(1918.HK)的0.1倍,並與0.2倍的保利置業(0119.HK; 600048.SH)相若。 屢屢被傳即將爆雷的萬科,透過不斷融資與拋售資產以撐待變,守住不違約的底線,並透過組織調整、降價、「由售改租」等措施精簡架構、盤活存量,為景氣回升做好準備。如今政策的暖風吹來,「不願躺平」的萬科或許已走出一條活路。…
地產快訊:摩通指資本增值稅令港樓現恐慌性拋售
劉智恒 ▷ 香港 陳茂波稱短期不推增值稅 香港股樓稅收大減,政府財政收入面臨大壓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曾表示,開徵資本增值稅是政府一個研究範圍。消息一出後,引起市場一片爭議聲,特別是地產發展商,更是大力反對;投資銀行即時配合,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以部分國家實施50%資本增值稅率為例子,港樓有可能在實施前出現一波恐慌性拋售。 摩通的報告似有點危言聳聽,世界上多個地方如中國及美國也有實施相類稅種,香港即使推行,未必如摩通說般嚴重。香港稅基十分狹窄,資本增值稅無疑是其中一個稅源,但在經濟疲弱,股市每況愈下,樓市亦在調整的時候推出,確實對經濟不利。不過,及後陳茂波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回應,表示須顧及本港競爭力,短期內無意開徵資本增值稅。一場茶杯裏的風波,終在財爺一句說話而消弭下來。 打擊濫用公屋嚴查內地資產 為要有效運用房屋資源,房屋署近年致力打擊濫用公屋單位,今財年首8個半月,房署已回收2,100個濫用或違約的單位,是上一個財年的總量。與此同時,房署正研究,嚴查公屋住戶在內地及海外的資產申報,署長羅淑佩強調是「有的放矢」。 現時港人申請公屋時,為免超越資產規限,許多時未必將內地或海外的資產申報,過去房署在此方面的審查沒那麼嚴謹,加上香港政府向內地機構查核需要一定程序及時間,令到部分違規者得以瞞天過海。但現時署長已開腔,會在此加大力度,以打擊濫用公屋資源,相信會有一批沒上報或虛報者受到懲處。 港發展商納入支持名單 早前內地政府指示銀行要在融資上支持部分房企,據市場消息,平安銀行已列出一份白名單,總共有41家房企被納入其中,當中除了內地耳熟能詳的龍湖(0960.HK)、萬科(000002.SE),金地(600383.SH)及綠城(3900.HK)外,香港的開發商新鴻基地產(0016.HK)及新世界發展(0017.HK)也在名單之中。 香港發展商的財務狀況並沒太大問題,負債比率相對要低,財政穩健,對資金需求沒急切性。當然,這次在白名單榜上有名,對本港發展商來說,屬好事一椿,反正就是多了一個融資窗口。相反,內地政府對情況較差的房企,暫未有任何方法施以援手,目前大方向仍是以支持具實力房企為先,避免不利消息會令優質企業受牽連。 ▷ 內地 內地新盤樓價六連跌 內地樓價仍然持續下調,路透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推算,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去年12月按年下跌0.4%,跌幅是過去九個月最大,亦是連續第六個月下跌。70大城市中,下跌的有62個,上升的只有7個,只有一個是持平。四大城市中,按月比較只有上海升0.2%,北京持平,廣州和深圳分別下跌1%及0.9%。 我們認為,房價一形成下行趨勢,跌勢將會持續,雖然中間或會有所反彈,但整體方向是跌多於升。事實上,歐美國家針及西方資金外流下,內地經濟受到相當壓力,世界銀行也估計內地今年經濟增長4.5%;至於房地產,房屋供應沒減少,但需求正在減弱,房企去年第四季的按月銷情走弱,趨勢很大機會延續,今年也未許樂觀。 融創文旅項目乏人問津 內房企業急需現金還債,又或將發展中項目脫手,以減輕資金負擔,《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融創中國(1918.HK)在近一個月,先後放售4個文旅項目,包括武漢甘露山文創城、成都融創施柏閣酒店、成都融創堇悅酒店,以及昆明城,但反應十分冷淡,有項目甚至無人問津。 其實又很易理解,內地大部份民企負債纍纍,大家似乎也要趕賣資產,那有能力去買新項目。資金仍然較充裕的,主要是幾家大型國企,但目前樓市每況愈下,他們手上也不是沒有存貨,那為何還要入貨。而且融創出售的是文旅項目,主要以收租為主,資金回籠更慢,對開發商來說吸引力低,即使賣家願意大幅劈價,也不容易找到買家。 ▷ 咏竹坊文章 百果園出師未捷先插水 剛迎來上市一周年的百果園(2411.HK),股價突然閃崩,一天下跌30%,市場推測是部分股份鎖定期過去,即被大手拋售,公司只回應業務一切正常。此前,《咏竹坊》報道百果園的十年發展大計,在2034年前自建平台的商品交易總額要超過1,000億元,門店數量逾1萬家,最終成為全球果王。 咏竹坊報道指出,百果園的經營模式最大問題是如何管理好旗下加盟商,過去市場有垢病,加盟商在水果質素、送貨時間及服務態度都未到位。另外,公司的毛利率較低,純利率更只有低單位數,但市盈率則偏高,股價未跳水前高達21倍,相較同行洪九果品(6689.HK)的4倍,就顯得較高。至於企業管治亦需要進一步加強,公司曾未按規定期限公示2022年報告,被深圳官方機構列入經營異常名單,去年中大股東按股,予外界感覺也不太好。這次股價突崩盤,市場對百果園的投資價值肯定大打折扣。 中免前景佳具值博率…
地產快訊:新盤開價六年半新低 今天低價是否明天高價?
劉智恒 ▷ 香港 買YOHO WEST能否笑到最後 上周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焦點,肯定是新鴻基地產(0016.HK)與港鐵(0066.HK)合作,位於天水圍天榮站的項目「YOHO WEST」,首批先推280個單位,折實均價10,888港元,最低入場費不到300萬港元,單位面積208方呎。按折實平均呎價,是六年半以來新盤最低呎價。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更開腔:「普天同慶價,買到就開心」 區內對上一個新盤屬新地的「Wetland Seasons Bay」第3期,去年9月推售折實呎價14,186港元,即「YOHO WEST」較其低約23.2%。至於區內二手呎價,栢慧豪園約10,000港元,慧景軒約9,000港元。 我們可以說YOHO WEST是市價開售,但以目前樓市走勢仍然偏弱,樓價何去何從市場未有方向,明年回望今日的價格時,不知是否仍如雷霆所言:「買到就開」心。 匯豐料港樓價明年跌5% 匯豐發表報告,明年亞洲股市有望上升,但對香港情況有保留,只給予港股中性評級。報告指香港第三季經濟疲弱,多項不利因素持續,該行將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由4.3%調低至3.3%,明年則由3.2%調低至2.8%;至於香港樓價,短期跌勢未止,匯豐預測明年續下跌5%。 房地產跟經濟息息相關,經濟轉差,樓市也難獨善其身。按目前情況,在中美爭拗及歐美國家多項針對中資企業措施影響,加上美國利息高企,外資不斷流出中港兩地,相信中國與歐美關係短期難有大改善,資金短期重回香港機會不大,估計本地經濟明年仍難有起色,樓價將持續偏弱。 天璽呎價逾十萬創四年新高 位於九龍站的天璽皇鑽璽81樓B室,實用面積1,545方呎,以1.36億港元售出,每方呎成交價101,546萬港元,創出九龍分層住宅第二高紀錄。至於第一位,是2019年5月時,嘉里建設(0638.HK)位於龍駒道的緹山,當年以每方呎10.18萬港元售出,至今仍未被打破。 這個天璽單位成交價之高,在今天市場上確教人咋舌。不是說香港樓價正續向下行嗎?沒錯,樓市是差勁,但個別豪宅中的罕有單位,仍可創出天價成交,因為超級豪宅的買家取態與一般人不同,正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他們會因應稀有性、位置、景觀,甚至風水等因素,願意付出與市場有差別的價格。 ▷ 內地 接連出招撐樓市穩信心 內房企業處於水深火熱,一方面債務高企,另外銷售又每況愈下,資金匱乏。內地監管機構準備為房企提供幫助,現正起草一份有50名地產商的「白名單」,據悉當中包括有龍湖(0960.HK),萬科(000002.SZ)及新城發展(1030.HK)等,名單內企業有機可在信貸、債權和股權融資等獲支持。 及後又有消息傳出,為提高房企流動性,金融監管部門考慮容許銀行,向房企提供無抵押貸款,協助化解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貸款可用於日常經營及周轉,好讓房企在應對債務上,能騰出更多資金運用。 政府接連出招,除提供實際幫助外,亦是要給外界信心,避免市場受不利消息拖累影響,令原先財政健康的企業,也因市場恐慌而被拖跨。由於接連有消息救房企,過去一周內房股價大幅反彈,幾家龍頭房企股價相比對上一周都有亮麗升幅,旭輝(0884)升60%、碧桂園(2007.HK)上升26%、龍湖亦升19%。 深圳二套房降首付…